“科技与人文”作文详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 分) (1)科学的惟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天文学家伽利略 (2)科学精神就是求真、求善、求美。——计算机学家姚期智 (3)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物理学家居里夫人. (4)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化学家巴斯德 (5)真正的科学不知道同情,也不知道厌恶,它的惟一目的就是真理。——英特尔公司总裁格罗夫
近年来,科技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健康码出行、网上预约就医、移动支付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诸多不便。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方面保证传统线下服务的正常运作;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最后,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智能技术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推广应用。
请你结合上述名言中的任意两到三条,给《科技进步》杂志社写一份稿件,表达自己对此举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 试题分析] ]
一、 审材料,解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 整体解读材料一: 材料共计 345 字,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可供选择的 5 句名言。
第二部分是介绍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后,出现的问题,以及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举措。
第一部分的 5 句名言。
第一句名言强调的是科学要为人类生存服务,科学家“以人为本”的立场; 第二句名言强调的是科学精神的“真”“善”“美”,同时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立场; 第三句名言强调的是科学上的“求真”; 第四句名言强调的是科学家对待世人评价时的态度,应该坚持真理,不要屈服于当下人们的态度,只要坚持真理,后世的人会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五句名言强调了科学的“求真”,但忽略了科学的人文性,科学应“以人为本”。一、审材料,解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
整体解读材料二: 第一句强调的是科学需要“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为大多数人着想”; 第三句和第五句共同强调了科学的“求真”,忽略人(人文关怀) ; 第四句从科学家的角度切入,强调考虑后世,不顾虑当下,和第一句后半句的切入角度相同,但是内容略有不同,第一句“为大多数人”可以是当下的大多数人,也可以是后世的大多数人; 第二句比较独特,它将科学的精神涵盖了第三句和第四句中的“求真”,同时也延申到人类的“善”和“美”。
第一句和第二句强调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共存; 第三句,第五句强调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对立, 第四句强调了科学精神与当下人文关怀的对立。
★对于名言材料的选择应该有一个明确的选择标准,这样才能把 2 2- -3 3 句名
言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内在
逻辑关系。根据材料的第二部分可以确定,我们当坚守 “ 以人为本 ” 的立场,以此来推动科技进步。
二、审引导语 明确情境任务 明确所有任务指令: 任务一:结合.上述名言中的任意两到三条. 首先是 数量的要求,既不能选择一条,也不能选择四条或更多; 其次, “结合”一词有两点,一方面要注意所选择的名言,需要 完整地“引用”名言;另一方面所写内容要在名言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范围内,且材料要贯穿整个文章。
最后,尽管题目当中没有要求“形成内在有机联系”,但是要选 2 一-3 句来写,这 2 一 3 句间必须形成内在有机联系,才能使整个文章的行文脉络清晰。[例如: 共同特征、体现共同的特点的语句,作同类概括归纳等;或呈现出递进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等相因相成的联系] 任务二:给《科技进步》杂志社写一份稿件 一是限定了情境任务是向杂志社投稿,在文章中需要适时把握、表明、创设稿件的情境,例如:作者的身份可以用“笔者”,面对的对象是“广大读者”等。
二是杂志社的名字是“科技进步”,这也是真实情境的创设,所写内容要体现杂志名称“科技进步”的内涵 任务三:表达“自己”对此举的看法和思考。(主要任务) “此举”,这项举动,指向材料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的具体内容,即“保证传统线下服务的正常运作”,“通过科学技 术创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适老产品和服务”,“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智能技术在老年人群体中的推广应用”。
表达自己对 ... 的看法 和思考 ” ,有两方面要注意:一方面是需要结合名言来看待和思考“一系列举措”;另一方面提示我们,对“此举”的分析才是写作的重中之重,而不是仅仅结合名言去泛泛而谈,也不能将“此举”的内容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自己”,即是“我”的看法与思考,结合到稿件的情境,也可以写“笔者”。重点是要有身份意识,体现写作者身份 三、立意指导 1.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不是割裂开的,而是需结合第一部分的两到三个名言,来表达对第二部分“此举”的看法与思考。从第二部分的“举措”来看,科学的进步更加体现在人文关怀上,我们应紧紧扣住“此举”中所展现出来的内容及蕴含的意义来确定中心论点。
例如:笔者认为,此举揭示了科学的进步,当以以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核心,脱离了人的需求,“进步”只会沦为“禁锢”。
2.引导语强调“表达自己对此举的看法和思考”(重要任务) ,因此,立意时当以“对此举的看法和思考”为中心展开论述,而不是以名言为核心展开论述。
四、范文 持以人为本,推科技进步 当年迈老人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的广泛应用不仅没有“被服务”,反而“诸多不便”,我不禁感慨良多;当国家对此采取“传统运作”“科技创新”“促进推广”三大举措( ( 引材) ) ,我( ( 笔者) )不禁拍手称赞。
( 快速入题,引用材料,表明自己己的看法。) )
笔者以为,国家此举诠释了“坚守以人为本,方能推动科技进步” ( 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 )的真谛,三大举措,承载了科学精神的“真”“善”“美”。( ( 诠释 “ 此举 ” 的意义) ) 一方面强调技术创新,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多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引导科技发展地方向,必能促进更多的技术创新,实实在在地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百姓生活之中,将“论文写在祖国地大地上”( ( 掰开
揉碎引入习大大的话) )这是真的展现;;一方面保证传统线下服务的正常运作,不让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不能用的群众不必望而却步,更不会排斥、抵触技术的创新,从心理上更容易接纳新技术,这是“善”与“美”的体现。传统运作与科技创新双管齐下,不仅有效地推动了科技与生活的融合,更是引发了老百姓对新技术的渴盼,从而更好地促进科学的良好发展。( ( 句式变化,用一个递进复句论证 “ 此举 ” 的意义) ) 如此举措之后,再针对老年人群,加强宣传教育,从商场到社区,从街道到村落,则更容易促进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如此一来自是水到渠成。恰如我国计篡机学家姚期智所言:“科学精神就是求真、求普、求美。”( ( 紧扣材料中的名言) )求真,是精益求精的严谨,是勇攀高峰的执着( ( 整饬的对偶句) ),科学家们求真,方能促进科技快速发展。但倘若追求“唯一真理”的科学,罔顾人民的需求,“真理”无法为“实践”服务,又何必求真!正是看到了“真”还需“善”与“美”的指路,国家方采取了三大措施,为智能化服务保驾,为科技创新护航。( ( 采用关联词使论证逻辑 严密) ) 若是不顾“善”与“美”,科技创新脱离了人文关怀,只会让社会成为一片荒漠,更遑论进步?英特尔公司总裁格罗夫曾大放厥词:“真正的科学不知道同情,也不知道厌恶,官的惟一目的就是真理。”( ( 掰开揉碎引入材料中的第二 二句名言,与之上一- - 段的形成鲜明对比) )在他残酷冰冷的话语下,我看到了他在自己所谓的科学精神里迷失了方向与自我。我不禁想反问:倘若让自己体弱的父母面对在必须出门时,却因为不会使用健康码而导致寸步难行时的无助;倘若让自己孱弱的爷爷奶奶面对网上就可预约就医但因为不会网络抢号而错失看病机会的绝望;倘若让自己年迈的长辈面对移动支付消费时不得不放弃消费,甚至无法购买生活必须用品时的悲凉,对于这样缺乏“同情”,缺少“厌恶”的科学,格罗夫先生真的想要吗?( ( 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来反驳格罗夫的名言观点,体现对社会热点事 件的关注,不局限于小我) ) “科技进步”一词,笔者认为,经济寻发展,科技求进步,归根结底仍离不开人民百姓的不懈奋斗。若是科技创新不曾考虑人民百姓的生活需要,失去了人文关怀的理念,失去了生命至上的原则,再高端的技术也将弃之一隅。国家此举恰恰显现了用科技护苍生的关怀。同时也诠释了《科技进步》杂志名字的内涵。
高悬“以人为本”的明灯,科技的发展才有正确的航向,科技的进步方能铸就“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和谐社会,科技,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 再次强调 “ 自己对 “ 此举 ” 的看法和思考,首尾照应,回扣中心论点) )
以上为笔者一番拙见,愿与诸位共同探讨。
上一篇:未来学习环境想象作文
下一篇:节约资源,爱惜粮食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