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德育的本真
【摘 要】针对目前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和孩子们在品德养成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倡导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德育的本真,主张在学校持久开展“好人好育”活动。
【关键词】德育教育 回归 本真
巴尔扎克说,“教育就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我们常说一个人的优秀,归根结底是人性的优秀;一个民族的伟大归根结底是人性的伟大。而人性的优秀和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德性”的优秀和伟大,德性就是“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既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们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毛泽东强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要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德育是开启和实现人性中德性潜能的“通道”,而德性存在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因此“德育为先”先在“育德为基”。其要义就是育关爱他人之德、关爱国家之德、关爱生态之德、关爱自己之德。
我时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起自己的孩子,指责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无非就是说孩子十几岁了见了亲朋好友不会问候,在家里只知道写作业、看电视,连基本生活也不能自理,不会洗袜子洗衣服,不懂得帮助大人做一些家务等等。
我在学校调研听课中发现,我们的课堂德育内容少了一些,比如有的孩子身上的纯真没了,善良缺失,美好的情愫没了,有的是一张呆板的脸,一双没有神采的眼睛。2015年4月21日至25日我听了九年级所有思品老师的课,看到的是孩子们紧张的复习,不停的记背一些理论知识,然后按照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机械的选择、判断、分析、探究,完全没有了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验学习活动的能力。调研后我更加愕然了。作为一名思品教研员真切的希望:每个学校都应该配合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好人好育”德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名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未来做个好栋梁。
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是学生将德育要求不断内化的过程,是学生在各种交往中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德育教育渗透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在孩子生活的家庭社会氛围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家长的天职。无论哪个年段家长和学校都要肩负起德育这一重任。家长和老师不能唯分数论,不能只培养“考试机器”,不要把高分奖励变成孩子们连一口气也不敢喘的梦魇。我们的思品课鼓励孩子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思想品德课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学生成长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线索,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进行了科学设计。我们岂能用空洞的说教,程式化的训练,完成品德教育。我以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现和培育学生的真善美。
一、给孩子布置家庭道德作业,改变说教与双重人格,让品行养成落地
俄国大教育家乌什斯基说过“教育不但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也还必须培养对劳动的习惯”。社会需要品德好、有能力、有特长的合格公民,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与学习成绩同等重要。给孩子布置家庭道德作业与家长合力实现共同的育人目标,如孝敬长辈、友好待人,特殊日子学会问候祝福长辈,学会感恩,回到家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二、学校要围绕以“信”养德创设德育场景
如在校内外一些特殊地段放置分类垃圾箱,让孩子们自觉的分类放置垃圾;在学校餐厅倡导“光盘行动”的前提下文明用餐;利用节假日当志愿者做个“小交警”维护交通秩序;可以在炎炎夏日进行“诚信售水”,在学校门口放置干净清洁的饮用水,供孩子们自动出钱饮用。
三、加强跟进教育,确保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国情教育的持久和深入
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加强孩子生活行为家访活动,与家长齐心协力培育孩子成长;进行“诚信梦,中国梦”征文活动;推出年级或者校“诚信最佳”候选人活动;也可以搞“诚信借书”活动;“模拟法庭”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由老师和家长学生群策群力进行。
四、思想品德教师“德育为先”
德育为先是一条重要的教育原则,我国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育人以德、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认识、体验、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因此,做好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可以说于己是功德无量,于人是受益终生,于国则是播下和谐发展的希望火种。
上一篇:思想品德教育“四字诀”
下一篇: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幼儿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