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路径研究
摘 要:“四史”是生动的教科书,也是凝聚砥砺前行的奋斗力量。从伟大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无疑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历史根源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帮助高职学生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责任感和担当感,也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人生信仰。高职院校应在现有教育体系基础上从顶层设计、课程协同、教学策略、平台整合、文化建设等方面优化“四史”教育的路径,帮助学生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坚定理想信念。
关键词:“四史”教育;高职;思政;路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学习“四史”的重大现实意义。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开展“四史”教育既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四史”教育学习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强烈的内在关联性。一方面“四史”本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四史”本身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贯穿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四史”教育实际上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者的教育目标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重大问题,其教育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蕴
“四史”教育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论证了“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问题,为高职“四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无论从中央决策部署还是高职院校“四史”教育的现实情况分析看,开展“四史”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恰逢其时也势在必行。
(一)抵制和防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异常活跃,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越来越复杂和激烈。近几年,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在历史虚无主义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一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思想混乱、价值迷茫、行为失范的负面表现,消解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削弱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群众基础。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立场,树立“四个自信”,是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要格外重视的一項育人工作。开展“四史”教育,用清晰的史实有针对性地回应学生,以唯物史观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迷雾,有助于帮助学生认清历史发展规律,进而在思想认识层面认清以历史虚无主义为代表的各类错误社会思潮的真实面目和险恶政治意图,着力维护高职院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二)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也是实施“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将“四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丰富思政课的历史素材,又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近年来党和国家下发的系列重要文件中都强调要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切实提高育人成效。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把“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纳入理论武装体系的重要内容。“四史”教育中蕴含的历史人物教育、历史精神教育、历史思维教育和历史规律教育既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本身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思政课教学资源的有力支撑。通过利用“四史”资源,讲好“四史”故事,可以有效地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生动性,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和可信度,真正实现学史育人。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
历史观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从当前高职院校“四史”教育的现状来看,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干扰。从国际环境看,各类错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了消极影响,歪曲了大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从国内环境看,高考选考制的实施让部分学生忽视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高职院校的生源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中职,这些学生在中职阶段几乎没有接触过历史类课程。与此同时,相较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职院校在“四史”教育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这些问题更加突显“四史”教育的紧迫性。高职院校利用“四史”教育契机,顶层谋划、系统建构、统筹安排“四史”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史明志,为党立鸿鹄志、为国做奋斗者。
(四)强化大学生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
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国家归属感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客观审视,是契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关怀,也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四史”从根本上讲是人民群众共同奋斗、携手创造的历史,是一部中国精神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历史,无论是党成立初的干革命,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实现的。高职院校以“四史”教育为抓手,讲清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讲透新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讲好为什么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以丰富的史料和客观的史实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自信心,进而强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
三、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的路径优化
(一)顶层设计上把握“四史”的整体性
“四史”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强调“四史”教育的整体性是由“四史”所包含的知识体系所决定。“四史”并不是毫无内在关联、各自独立的四个知识体系,而是一个连贯的、内在统一的整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联系,为推进“四史”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党史是“四史”的核心和关键,新中国的建设、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推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好党史有助于高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同时,开展“四史”教育要讲好每一段历史的自身发展特点,要有所侧重。党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伟大斗争史,是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顽强奋斗的光辉历程,要立足党的自身建设和不懈奋斗,讲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史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新政权、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辉煌历史,要将重点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探索上。改革开放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史,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此中华民族逐步回归了世界舞台,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主线,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历史,是“四史”中跨度最长的一段历史,要以社会主义本土化为切入点,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
(二)课程建设上注重学科间的协同性
高职院校要实现各类课程间的协同,一是鼓励各类课程挖掘自身蕴含的史学教育资源,并结合“四史”教育制定贴合各个学科专业课程特点的“四史”教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调动各门课程参与“四史”教育的积极性;二是建立起各类课程之间的协同机制,做到资源共享、衔接有序和同频共振,凝聚起“四史”教育的强大课程合力。在协同机制建设上,存在着两个层面的协同,一个是思政课之间的协同,一个是思政课与其他各类课程之间的协同。思政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各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本身都蕴含着“四史”教育的相关内容。《思想道德与法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践行道德规范,与“四史”教育的主旨密切相关,帮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深刻把握历史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指引党的发展、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有关唯物史观及其方法论等对“四史”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也是“四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时作为史学类课程和思政课,是开展“四史”教育最主要的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立足当下时政热点,与社会主义建设中重大现实问题相联系的国内外时事知识,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中国机遇与问题并存的客观现实,亦是“四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四史”教育一直内隐在各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只是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配合。思政课间的协同可以由各高职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内部层面予以落实。二是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协同。各高职院校可利用“课程思政”这一契机,加强专业课程中的历史教育,通过这一载体打通高职思政课与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学科壁垒,既有益于高职“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又有助于有关“四史”教育的各类课程间协同联动机制的建立。最后,要打造一支有理论深度、政治高度、历史厚度、情感温度、视野宽度的教师队伍,以透彻的学理性和政治性讲好历史故事。
(三)教学策略上强调主体的适应性
“四史”教育的成效,关键在于“四史”能否真正被学生接受和认同,是否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行合一。知识的吸收转化并指导实践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高职学生在已有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对“四史”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知识信息进行选取、吸收,并逐步形成自身的价值准则和行为选择,在这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发挥着最根本的作用。通过对当代高职学生价值需求、认知结构、思想观念的系统分析,才能找到“四史”教育与高职学生的最佳结合点,以此为基础形成适合高职学生的“四史”学习资料。我们必须要认识到,高职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本科生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通过单考单招升上来的一部分学生,中职阶段没有接受过史学相关教育,因此在高职思政课教学方面融入“四史”知识,就必须要对“四史”的相关素材进行梳理和摘选。“四史”教育的内容可以说是十分庞大和繁杂的,每一部分都是一部浩瀚的史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要找准“四史”的历史主线,找到“四史”中与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契合点。同时,要积极挖掘本地本校教育资源优势。2021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发掘本地本校教育资源优势,确保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地方史、家乡史、校史是鲜活的教材,当地的历史遗迹、革命旧址是不朽的丰碑。在“四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本地本土的教育素材,用活用好当地资源,讲好身边的人和事,将其转化为生动、活泼、接地气的思政课堂元素,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感染力。让学生在本土红色文化的浸润中,将“四史”教育入眼、入脑、入心,将思想教育走深、走实。
(四)平台搭建上把握形式的多元化
“四史”教育应依托于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首要任务是筑牢学生思想之基,维护主流意识形態教育的正确方向不动摇。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党支部、业余党校这一党建平台开展“四史”教育活动。依托党建课堂、“学习强国”APP等党建学习载体,使“四史”教育生动活泼,推进学生党员干部运用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进历史担当。二是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创新“四史”教育的模式和载体,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开设“四史”教育专栏,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打造“四史”教育线上公共学习平台,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四史”的兴趣。三是要丰富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也应与时俱进,引入“云端”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慕课、职教云等平台,开展线上课堂,打造“四史”精品课程。此外,可利用现场教学、社会实践、唱响红歌、演讲朗诵、舞台剧表演、红色影视作品展播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率,增强育人实效。
(五)育人环境上注重隐性文化的影响力
在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打造全方位渗透的校园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功能,营造“知史爱党”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将“四史”知识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第一,挖掘学校历史文化内涵,厚植文化底蕴。比如,建设校史馆,打造校园历史文化墙,真实反映校园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第二,紧密结合“四史”中的重大事件、党和国家重要节日等契机,以学生会、社团为依托,组织多种多样的校园文體活动,比如“四史”知识竞赛、讲红色故事、讲“工匠精神”等活动,让教育活动更加鲜活立体,强化学生对党、对国家、对历史的情感认同。第三,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网络因其及时性、开放性、丰富性等特点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要优化网络环境,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校园网、微信、QQ、抖音等新兴媒介,共同营造良好的“四史”宣传教育氛围。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滋养了华夏璀璨文明,“四史”中的每一段历史都体现了中国精神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担当。
作者简介:黄琳(1987-),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 -08 -15(1).
[3]“四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EB/OL].(2021-06-11).http://www.thepaper.cn.
[4]杨延圣,郑斐然.“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与路径优化[J].学术探索,2021(05):139-144.
[5]洪涛,孙赛.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三个导向[J].决策与信息,2021(07):89-96.
[6]戴海容.精准思政视角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四史”教育路径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1):72-74.
猜你喜欢四史路径研究思政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新湘评论·上半月(2021年10期)2021-11-30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教育·读写生活(2021年9期)2021-10-04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教育家(2021年21期)2021-07-16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国商人(2021年6期)2021-06-25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国商人(2021年6期)2021-06-25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高中生时间管理的路径研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3期)2018-01-22上一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
下一篇:让主题班会意蕴丰富、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