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论王世静的教育思想

|来源:网友投稿

曹喜庆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妇女运动开始兴起,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亦有所发展。王世静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第三位校长,更是这所教会大学的第一位华人校长,任期长达22年。她投身教育,深受19世纪南北内战后美国教会内部兴起的女权运动的影响,试图通过教育来培养女子的人格,改变中国妇女的地位,促进中国的妇女运动,实现国家富强和妇女解放,最终使中国的妇女过上像美国受教育女性那样富足活泼的生活。

一、以教育改良女子地位,实现女性解放

她的女子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普及女子教育,先求量的增进,再求质的改良;其次,中国贫穷落后,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因而女子教育应该先培养牺牲服务、爱人如己、吃苦耐劳、努力不懈的精神,先求精神发展,再求物质设备。最后,兼顾通才和专才培养。除了注重通才教育外,还强调根据女性自身的特点进行特殊职业技能培训。

王世静在华南女院任职期间,该校实行主修、辅修和选修制度。第一年不允许选择主修、辅修科目,必修课占到毕业学分总额一半以上,这样是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增设家事专修、音乐、儿童教育等适合女性发展的专业,发挥女子教育特长,适应社会的需要。由于王世静和学院的努力,华南女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大部分成为新一代职业女性。

同时,作为教会学校,为培养学生的牺牲奉献、仁爱和艰苦忍耐精神,在课程和课外活动中,宗教活动始终占据较大比重,使学生接受宗教意识的熏陶和奴化思想的渗透。为了配合传教的需要,学校还设置了钢琴、音乐教学法、唱歌等课程,所教授的内容均充满宗教内容。试图通过潜移默化的各种宗教教育和影响,使学生接受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形成唯上帝之命是从的宿命论思想。

二、推广社会教育,践行校训“受当施”

“受当施”源自《圣经·使徒行传》第20章35节,“我凡事给你们做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纪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

1928年,华南女大根据“受当施”的精神,确定中文校歌,歌词中有云“成己成物,不激不随;服膺弗失,曰受当施;懿哉我华南,令则令仪。”

通过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王世静带领华南女院师生充分实践了“受当施”的奉献精神。30年代,华南女院成立了社会服务部和妇女服务部,专门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到农村开展扫盲工作,定期邀请劳动妇女参观学院工作,为基层妇女提供医疗保险服务,在改善福建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状况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抗战时期,她把民族主义教育和战时抗日救亡结合,继续推广社会教育。组织师生节衣缩食,每人认购十块银元的救国债券,还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开展三个月的抗日爱国宣传活动,此外还组织募捐、义卖、话剧表演和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所得收入捐给前线将士、难童等,捐献“青年号”飞机,并组织学生到医院慰问伤兵,给伤兵献鲜花,尤其是在1941年的“大湖战役”中,华南女院师生积极赶制干粮并支援前线,得到李良荣的高度评价,并赠与师生《大湖之战》纪念册两百本。

在1942年初,学校还专门设立“社教推广委员会”来指导学生的社会服务事业,在南平建立起一个社会服务中心,推广社会教育,并结合进行传教,把爱国与传教合冶于一炉,全校学生都必须参加。服务对象以妇女为主,其次是儿童。其工作目标一是鼓励和指导学生从事服务工作,使学生认识到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在妇女中扫除文盲,培养妇女服务社会的人生观和宗教信仰,使之可以应付困难,从事社会改革和服务工作,仍旧以宗教信仰为旨归。

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开办义务教育;在上层妇女中提倡理想的快乐家庭和介绍高尚的消闲方法;设计各种活动以发扬母教;举办儿童福利事业;兴办平民妇女事业。社教推广委员会弥补了政府社会工作的不足,赢得了社会上的一致赞誉。

三、塑造“华南精神”:民主治校、友爱互助、服务牺牲

在王世静担任校长的22年中,华南女院不仅贯彻“受当施”的校训,还形成了独特的“华南”精神,成为该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华南精神”主要体现为民主治校、友爱互助和服务牺牲的基督精神三个方面。

1.民主治校,各部门有序高效运行

在王世静就职前,外籍院长所谓的民主决策,实际上是外籍教士和差會的特权,不仅华人教职工的意见不被重视,其升迁也被设置障碍。王世静担任校长后,拥有直接任免权,但是她没有大权独揽,而是采取集体领导,建立三级教育管理体制。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负责学校经费的筹划、管理、使用;保管校产;决定学校的预决算及其审核;选定校长。董事会下是实施专门管理的校务会议、教务会议和系务会议。许多教员往往身兼多项职务,精简的机构不仅促进学院高效率运行,而且增加了行政透明度。在教学方面,国学与理化外语地位相同,消除了学科之间不平衡的状况。对于不信教的学生积极争取,但是不强加干涉。

2.发扬友爱互助精神,推行亲情教育

学校充分展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采取生活化、亲情化的管理模式。所有新生入校,就必须根据抽签结果与一名三年级的老生结为姐妹,高年级的“姐姐”与低年级的“妹妹”同住,“姐姐”有义务帮助“妹妹”的学习和生活,迅速形成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培养学生的群体归属感。

每个教师具体负责指导一些学生的生活学习,师生共同结合成为一个家庭式的校园环境。这种亲情教育的管理模式,使得校友爱校如家,师生们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心和团结意识,

3.宣扬基督教精神,提升中国女性地位

作为教会大学,基督教精神是华南精神的根本出发点。王世静在任职期间,学院的基督教特色继续被强调。虽然学院有正式的三民主义青年团,作为挂名的指导员,至少在解放前,王世静对政治斗争并不关心。学校最活跃的组织是基督教女子青年会、学生自治会等团体,还有弦乐团、语言研究会等兴趣社团,由王世静和其他教师负责指导,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且促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基督教会。在各地教会大学普遍存在世俗化倾向的30年代,华南女院信奉基督教的比例高达80%,基督教氛围颇为浓厚。

但是学院并未与社会隔绝,除了上述的服务社会的“受当施”教育活动外,学校毕业生中从事教牧工作的人很少,校友从事教育的占54%,其余分布在医务、文秘和行政等各个部门, 充分说明该学院并非是以培养教牧、基督徒为目的的教育机关。在王世静看来,基督教的牺牲服务精神与学院提升中国妇女地位的理想是一致的,她希望通过信仰基督教实现中国妇女的解放,因此她强调学院为教会服务的同时,更强调为中国妇女运动服务。

猜你喜欢华南基督教妇女近代辽宁基督教医疗活动的主要动机山东青年(2018年9期)2018-11-13华南师范大学作品西部论丛(2018年8期)2018-09-03浅析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中的“历史复杂论”智富时代(2018年5期)2018-07-18浅析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中的“历史复杂论”智富时代(2018年5期)2018-07-18当代妇女的工作视野(2017年4期)2017-02-15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6期)2016-05-14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5期)2016-05-14华南师范大学学生作品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7期)2016-05-14探析《收藏家》中男权统治的根源今日科苑(2009年11期)2009-09-30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8期)2008-11-04
热门推荐
  • 2022年主题党日方案

    2021年主题党日方案  各支部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主题党日活动的宣传报道力

  • 2023年度团日主题活动

    团日主题活动方案为了保障活动可以按计划举办,大家需要提前准备明确的活动方案,我们在写活动方案之前,都是要先确定好活动目的的,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团日主题活动方

  • 重大主题宣传的“党报

    陈婉婉【摘  要】我国传媒格局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多样性,党报、行业报、都市报等多种报业形态并存。党报

  • 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

    【摘要】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的变迁主要包括教育行政制度、政校关系及学校管理制度的变迁。通过对相关内容

  • 2023年度国际宪法日主

    国际宪法日主题演讲稿1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和谐校园》。  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母法,

  • 鹤壁教育信息

    鹤壁教育信息 第5期鹤壁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5年6月2日 55月份教育大事记 领导关怀 【市人大调

  • 建立健全主题教育长效

    摘要:研究建立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推进主题教育常

  •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小学主题班会教案一、导致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1 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