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刍论
赵海民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实施情感教育,能丰富学生的人生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课外阅读,扩展和延伸学生情感体验。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责任感;使命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0-0132-02
情感教育事关学生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塑造和培养,对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知轻情”的情况,学生的情感发展与认知发展并不同步,这与传统教育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略学生的情感教育,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情感出现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进行探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情感性尤为突出。在这樣一门人文类基础学科中,加强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更好地贯彻语文新课标的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情感教育,能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强化情感教育适合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强化情感教育,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完善教育教学计划,在增设动态考核标准的同时,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能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还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更加关注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进而促使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人文元素,能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让学生与文章内容建立深层次联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采用情境创设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提高情感教育实效,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整理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以培养学生自主总结文章内容、自主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情感教育,具有较好的教育弹性,有利于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文字的魅力,体会到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此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在情感教育的引发中,在多语境、多文化的文本内容研究中,实现思维模式的转变。例如,在《陈情表》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放慢课堂教学节奏,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探索文章内容蕴含的人文思想,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
2.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为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情感体会的路径,将情感教育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提高情感教育效果。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感知能力。学生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入感知,才能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情感,领会文本的精神实质。无论是文本的情感因素,还是文本所蕴含的人文思想,都是作者思想的表达。教师要扣住文本的情感因素和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利用富有感情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对文本情感进行体会,将学生带入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世界之中,增强学生情感体会敏感度。例如,在《蜀道难》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从更广阔的视角拓宽学生的情感体验渠道,使情感因素成为学生品味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工具。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一味地强调教学进度,而应放缓教学节奏,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促进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教师要做到以声传情,语语入情,让学生受到感染,带动起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
3.引导课外阅读,扩展和延伸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导课外阅读,扩展和延伸学生的情感体验,能解决高中生词语储备不够、表达语言匮乏等问题。同时,无论是词汇的表达使用,还是语文素养的形成,都需要扩展和延伸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以扩展和延伸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利用课外阅读文本中不同角色的行为状态及语言表达所透露的情感特征,调动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在文本内容的情绪感知中,语句语法的记录与应用中,体会到文字背后所隐藏的情绪特征,完成更多语文知识的内化。在引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细腻及具备情感调动作用的教学语言,避免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情绪低落等问题,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加深学生文本知识理解的工具。同时,引导课外阅读,扩展和延伸情感体验,易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获得学生的认可,让学生在积极且健康的课堂中获得思维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藤野先生》的课外阅读中,只有教师利用细腻及具备情感调动作用的教学语言,才能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在课外阅读中扩展和延伸情感体验,可以缓解学生梳理文章脉络过程中的紧张感,在深化学生理解文本创作思想的同时,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技法。这种调动学生情感的写作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不满足于课文内容的表象,使其能够在课外阅读的文本内涵研究中、写作技法的整理中,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质,最终能够在语法错误的改正中成为一名好的写作者,将自身在文本细读中的体会和发现,通过写作等方式表现出来。
三、结语
总之,语文学科在基础学科中的人文性最鲜明,但在高中阶段受“考大学”这个“终极目标”的影响,而更重视知识积累和思维训练,语文的人文性却常常被忽略。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语文情感教育的育人价值也越来越明显。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的教学目标,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纳入了课程体系,这是语文课程本质的回归。语文这门学科蕴含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文化研究的情境创设有利于带动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较为深刻的学习体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聚焦于文本内容的知识性与人文性,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增加对我国语言文化、经典作品的研究维度,在与不同作品建立深层次情感联结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文化渗透作用,培养学生文本情感的感知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孔燕.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天津教育,2019(06).
[2]刘晓娥.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成才之路,2020(11).
[3]王浩.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以“生命诚可贵”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9(83).
[4]尹宇飞.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的教学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8).
猜你喜欢使命感责任感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策略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0年41期)2020-11-02浅析幼儿情感教育有效策略神州·中旬刊(2020年10期)2020-10-26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中国德育(2020年12期)2020-08-10图书编辑如何避免知识性差错传媒论坛(2020年1期)2020-07-10生命带着使命而来人生十六七(2018年4期)2018-04-17教之道与师之责教育界·下旬(2017年12期)2018-01-24高中历史课强化情感教育的策略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7年6期)2017-06-20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情感教育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7期)2017-06-17这就尴尬了作文·初中版(2017年6期)2017-06-16责任感等2则意林(2017年1期)2017-02-06上一篇:教育“双减”落地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