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做”出教育的温度

|来源:网友投稿

姜有荣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而人是有思想和感情的,为此,教育的质态应该是有温度的。如何办有温度的教育?必须“做”起来。

首先,在“做”中生成教育的温度。前不久,江苏省南通市提出了“有练必躬”的教学主张,即发给学生做的作业教师要先做一遍,其目的就在于让教师体验作业量的大小、题目设计的深浅、完成时间的多少等,强调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去体验。教师是读过大学来教中小学,而学生是从低年级升到高年级来学习;教师对一个知识点已经讲了N年N遍,而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教师只做一门学科的作业,而学生门门学科的作业都要做……教师如果想到这些问题,就会自觉地把作业量减下来,把题目的难度降下来,这也是“师生同考”等举措的真正目的。

其次,在“做”中蕴含教育的温度。曾在清华大学教形式逻辑的金岳霖教授在一场由学生组织的“优秀教授”评选中名列第一。众所周知,形式逻辑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金岳霖教授又为人刻板,不苟言笑。他何以赢得学生如此爱戴?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学生。他上课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说清楚了没有”,而不是“你们听明白了没有”。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意味着学生没有听明白是教师的责任,这是教师对自己的高要求;而后者意味着没有听明白是学生自己的责任,这是教师对自己责任的逃避,对学生能力的质疑和否定;前者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后者使学生感到逼迫和压力。从根本上来说,教师只有做到了一切從学生出发,教育才能时时、处处都蕴含温度,启智润心。

最后,在“做”中传递教育的温度。前段时间,以色列一个小学生不幸患上了新冠肺炎,治愈出院后被隔离在家。学期结束了,班级要集体合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做好防护,来到他家门外,他坐在家里的窗台上——这样就有了一个人都不少的班级合影。这位老师之所以能拍出这样一张有温度的集体照,是因为他心中有学生,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感受。许多学校的墙上都写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很暖心,也很感人。然而,要让教育有温度,首先要搞清“为了谁”的问题。只有一切为学生的身心发展着想,才能办有温度的教育。

教育的温度是由内而外的,这个“内”就是仁爱之心,“外”就是实际行动。只要教育者时时怀有仁爱之心,就一定能春风化雨,湿润每一个学生。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作业量仁爱之心金岳霖 提升自我育英才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18期)2020-07-18善的原意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20年5期)2020-05-29大师的“遗忘”作文周刊·高一版(2019年28期)2019-09-06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建设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13期)2018-01-22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7期)2017-05-09较真的金岳霖党的生活(黑龙江)(2016年7期)2016-07-15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工作中的培育及践行新课程学习·下(2015年2期)2015-10-21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课外作业的质量文理导航(2014年33期)2014-11-21集装箱码头堆场作业系数优化策略集装箱化(2014年10期)2014-10-31黑龙江省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置方案分析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年3期)2014-09-23
热门推荐
  • 2022年主题党日方案

    2021年主题党日方案  各支部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主题党日活动的宣传报道力

  • 2023年度团日主题活动

    团日主题活动方案为了保障活动可以按计划举办,大家需要提前准备明确的活动方案,我们在写活动方案之前,都是要先确定好活动目的的,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团日主题活动方

  • 重大主题宣传的“党报

    陈婉婉【摘  要】我国传媒格局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多样性,党报、行业报、都市报等多种报业形态并存。党报

  • 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

    【摘要】民国时期教育管理制度的变迁主要包括教育行政制度、政校关系及学校管理制度的变迁。通过对相关内容

  • 2023年度国际宪法日主

    国际宪法日主题演讲稿1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和谐校园》。  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母法,

  • 鹤壁教育信息

    鹤壁教育信息 第5期鹤壁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5年6月2日 55月份教育大事记 领导关怀 【市人大调

  • 建立健全主题教育长效

    摘要:研究建立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长效机制,推进主题教育常

  •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小学主题班会教案一、导致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1 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