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KPI”化“素鸡”变“鸡娃”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因为戳中了当今学生家长的痛点而引发了火爆的讨论。
剧中刻画的两个妈妈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男孩颜子悠的妈妈田雨岚——“鸡娃界”妈妈的典型代表,从小带着颜子悠上各种补习班,颜子悠也一度成为学霸、成为田雨岚的骄傲、成为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另一个是女孩夏欢欢的妈妈南俪,最初是“素鸡界”妈妈(注重素质教育的妈妈)的典型代表,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支持夏欢欢参加唱歌比赛、做小主持人。除了学习成绩不够出色,夏欢欢其他各方面都很出色,而且阳光、快乐。但是在经历了种种挫折和不如意后,南俪最终与田雨岚一起成为了“鸡娃”大军中的一员。
活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
应该说,南俪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匹配度更高。没有多少家长天生就带有“鸡娃”体质,甚至很多家长最初就像南俪一样,很排斥“鸡娃”行为,他们立志做一个有格局、有品位,致力于孩子长远发展的家长。但从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开始,“素鸡妈妈”慢慢变少,到了孩子升入小学高年级后就更为明显,甚至出现“四年级后就消失在朋友圈”的现象。
为什么?因为大部分家长进入了“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阶段。而当“鸡飞狗跳”的力不从心再与“小升初”这种关键点相遇后,残酷的竞争一下子来到眼前,家长们“溃不成军”,“鸡娃”似乎成了唯一选择。
每当剧中的爸爸妈妈为孩子辅导作业暴跳如雷时、带着孩子转战各种课外班时、为学区房被迫掏空祖辈钱包时,满屏的“弹幕”写满了“心疼子悠”“心疼欢欢”“太真实了”“看哭了”……
看剧的家长们在愤怒剧中家长的做法时,也像照镜子一样照见了自己——终于,自己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其实,除了《小舍得》,同是“小”字头的《小别离》《小欢喜》及反映高考生活的《少年派》等电视剧,在播出时都引发了熱烈的讨论。
因为家长的痛点反映的就是教育的痛点。
这些年,基础教育出现了一种“KPI化”的趋势。KPI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指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量化、能考核。
这些年,在就业、竞争等压力作用下,整个社会的压力在增加。而这种压力被校外培训机构巧妙地利用了,再叠加上家长对孩子的高期待,于是,家长的焦虑成了这些商业化运作的校外培训机构完成自身KPI的卖点。正如剧中一位培训机构营销老师所说的那样:“如果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培训机构靠什么活着?”
家长成了营销的对象,孩子成了产品,教学过程成了简单粗暴的灌输+刷题,一切都为了迅速拿到高分。教育完全“KPI化”了:孩子的好坏用分数来衡量、老师优秀与否用孩子的成绩来衡量、学校的优劣用升学率来衡量……
很多中小学生,他们戏称自己为“干作业人”“淹没在作业中的孤儿”。
被异化的教育最终伤害的是孩子。剧中,颜子悠和夏欢欢在家长的逼迫下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问题。
少一点质疑,多一点陪伴
回想起高中时的那段经历,正在读大一的王雅楠仍心有余悸:“当时,觉得自己像是被罩上了一层灰色的罩子,这个世界和我没什么关系”……
不少正处于花样年华、本应快乐无忧的青少年,正在被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问题困扰折磨。
电话里的王雅楠听上去和普通的大一学生没什么区别,精神放松、思维活跃,言语间时不时蹦出几个网络流行词。
很难想象,这个年纪轻轻的大学生曾深陷抑郁的深渊。高考成绩揭榜后,王雅楠一度想不开,想走上绝路,幸亏家人及时发现,才被抢救回来。“和成绩无关,就是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她说。
家人带她去医院做检查,被确诊为中度抑郁、中度焦虑和中度强迫症。通过药物干预,现在她的病情已经稳定。
王雅楠的经历并非个例。
“门诊量在增长,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每天50个专家号,都能约满。”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医师曹晓华说,前来预约的病人以初高中生为主,尤其是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居多。每个孩子发病原因不一样,但问题主要是抑郁和焦虑。“从接诊情况看,有一多半是需要吃药的,属于中重度以上的症状。”
不少校长坦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压力来自哪里?是什么遮蔽了他们内心的阳光?
王雅楠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高中之前,除了性格比较内向、朋友较少之外,她和其他孩子并没有明显区别。
但进入高中后,学业负担不断增大,王雅楠感觉很疲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每天凌晨三四点才能睡觉,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
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精力无法集中、情绪持续低落……大脑长期超负荷运转,堆积的压力始终无法向外界排解,这一切令王雅楠临近崩溃边缘。
专家认为,学业压力大、考试过多、排名过多,父母担心下一代失去进入社会精英阶层的机会等,都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的原因。
不仅家长通常难以及时察觉青少年的异样,一些学校也面临专职心理教师短缺、心理辅导难开展等问题。不仅如此,有的青少年被确诊为抑郁症之后,还面临被学校劝退、失学的风险。
山西阳泉市第三中学心理教师石海丽表示,当期待高于现实时,必然产生压力;适度的压力能够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但压力过大则适得其反。针对当前青少年承受的过度压力,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多方面协作,共同为孩子们减压。
一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表示,他们更需要的是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少一点质疑,多一些支持和陪伴。“更多时候,他们可能只是需要你静静地守着,告诉他们,别担心,有我在。”王雅楠说。
“鸡娃”背后的暗力量
是什么推动着家长们孜孜不倦的“鸡娃”呢?“鸡娃”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例如,在小升初这件事上,一直有一明一暗两条消息线。
明的一条消息线是官方的,最有代表性的消息包括:“免试就近入学”“竞赛成绩不得与升学挂钩”等,而且在越来越严的政策管控下,这两年全国各地“免试就近入学”比例在不断加大。据教育部去年年底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24个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了98.6%,再加上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及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竞赛活动的控制,择校热正在缓解。
而暗的这条消息线则恰好与官方消息相反,它们多发源于各种培训机构举办的家长说明会或者某些微信公众号,在大大小小的家长群中被广泛传播。这些消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某“牛娃”取得了×××证书+×××证书而被某牛校“点招”、某某学校已经开始收简历、某某名校刚刚暗中进行了测试……
每當看到这样的消息,“鸡娃”的家长便有了更强的动力。但是到底“牛娃”的录取是否与证书有关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牛娃”被牛校录取了也没有确切的数据。只要“牛娃与牛校”的故事一直流传,家长们的动力就在。
既然是暗中流传,流传的方式必然也很神秘,“鸡娃”的家长们相互交流时通常夹杂着很多“暗语”,比如,“AS”为“奥数”、“BS”即“杯赛”、“奥牛”就是奥数牛娃,“英牛”顾名思义就是英语牛娃,而“奥英混血牛”就是奥数英语都棒的牛娃……
“初来乍到”者很难一下子看明白这些消息完整的意思是什么。这种处处存在暗语的语境,也给信息流动设置了门槛,所以,“鸡娃”群里流传着这样一个公式:牛娃的成绩=爸的经济实力×妈的情报能力×娃的执行力。可见,“情报能力”在牛娃成长中已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牛娃”则是“鸡娃”的家长们的终极目标。
与“暗语”相辅相成的是,在明面上被禁止的“奥赛”依然存在着,只是“奥数”已经被有的培训机构和组织机构改名为“思维训练”,答题变身为了“闯关”,而已经被禁止的竞赛活动被包装成了“研学营”“冬令营”等。
再加上英语的KET、PET考试,在明暗两条消息线的作用下,被“激”的孩子苦不堪言。
不过,“鸡娃”的家长没能获得太多同情票,在常人看来家长自己就是始作俑者,是家长的功利心、攀比心和把分数看得过重的应试心理在作祟。
家长们也委屈。不少“鸡娃”的家长表示,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之所以最终加入“鸡娃”大军,也是一点点被卷入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痛苦和纠结。
不过,既然“鸡娃”背后有“暗”力量,那么解决的办法显然应该在“明”上做文章。值得庆幸的是,从教育部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正在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改革,正在尽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特色发展、堵住非正规的升学渠道等。不过,政策制定、出台之后,更重要的是落实到位,只有政策真正落实到位,才能逐渐提高家长对政策的信任度,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暗”力量没有立足之地。
猜你喜欢 家长孩子 当代家长不易做杂文选刊(2019年11期)2019-11-11家长错了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2018年19期)2018-10-27当当像大孩子那样吃饭小太阳画报(2018年9期)2018-05-14家长请吃药Ⅱ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熊孩子爆笑来袭爆笑show(2015年10期)2015-11-18犯错误找家长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5年7期)2015-09-23四个恐怖童话故事海外英语(2013年7期)2013-11-22咬人的孩子怎么管为了孩子(孕0~3岁)(2001年3期)2001-06-13上一篇:“三结合”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下一篇:别把教育投资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