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2篇
坚持党性原则,涵养清风正气 党性,是共产党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坚持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品格。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党性原则在全军牢固树立起来,坚持党性原则是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这一重要论述,鲜明地道出了坚持党性原则的 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
一、党性原则的历史渊源 坚持党性原则,是衡量党员立场和觉悟的基本准绳,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我们党始终注重锤炼坚强的党性。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从思想上建党的著名论断。延安整风运动,开辟了我们党加强党性修养的新途径。实践证明,每当党的事业处于重要关头,都要求加强党性修养,这是我们党依靠自身力量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重要法宝。
在无数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里,都闪耀着党性的光芒。革命战争年代,一句“我是党员跟我上”,激起多少磅礴力量;重大考验关头,一句“我用党性作保证”,展现多少耿耿赤诚;
- 2 -
鲜花掌声面前,一句“共产党员吃点亏没有啥”,蕴含多少境界修养。
然而,也不能不正视,今天的一些党员干部,体悟不到党性的崇高。更有一些党员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缠绕,缺少对“温水煮青蛙”的警惕,一些人不知不觉就被请君入瓮了。有的公仆意识淡化、特权思想膨胀,有的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 义和奢靡之风缺乏抵制,思想投向、情感趋向、价值取向和奋斗方向发生嬗变,有的以权谋私、生活腐化、道德堕落,当政治上的“两面人”,完全背叛了入党誓言,成为党和人民可耻的罪人。在一些严重腐败分子身上,哪里还有什么党性可言,实在是“半点党性也没有”。
坚持党性原则,说到底是对党绝对忠诚,不存半点私心杂念。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必然导致出轨越界。古人云: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利益考验面前 不敢坚持原则,对一些违反党性原则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抓、不敢管,说到底都是私心杂念在作祟。只有始终
对党忠诚,不为私欲所惑,敢于坚持真理、坚守原则,才能聚人心、树正气。
把党性原则牢固立起来,靠教育,也靠制度。马克思说:“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让铁规发力、让制度生威、让法规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二、党性原则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党性原则?《辞海》中对“党性”和“原则”是这样解释的:所谓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不同阶级的政党有不同的党性;所谓原则,是人们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因此,可以这么理解,所谓党性原则,是指党员在党的实际活动中坚持党 性必须遵循的准则。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坚持党性原则,是立身、 立业、立德的基石。
从《党章》的规定看,党性原则是有“法定内容”的。大体可以归纳为 7 条:①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③坚持党的最高纲领,
- 4 -
实践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到底;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⑤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⑥坚持群众路线,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⑦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从我们党和革命先辈的实践示范看,党性原则是有“红色基因”的。我们党始终注重锤炼坚强的党性。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的重要原则。延安整风运动,开辟了我们党加强党性修养的新途径。党是这样,党的优秀儿女也是这样。比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就因为孩子看了一次“白戏”,他感到很 生气,要求家人把票钱如数送还戏院,还专门通过县委起草了《干部十不准》的通知,严禁任何干部和家属子女搞特殊化,树立了清廉为民的党性丰碑。
从新形势下党面临的严峻考验看,党性原则是要不断加强的。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面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缠绕,一些人缺少对“温水煮青蛙”的警惕,思想投向、情感趋向、价值取向和奋斗方向发生嬗变,不知不觉就被“请君入瓮”了。白恩培在悔过书上写到,他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是一步一步发展的,从请客送礼、接受礼品馈赠到权钱交易、
收受巨额贿赂,数量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最后对收受数百万美金的贵重礼品都感到麻木,思想的堤坝完全决口了。这深刻警示我们,无论什么时候,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党性原则都是党员干部的终生课题,必须时刻铭记总书记关于“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的教导,着力强化跑好“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历史自觉。
三、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 一位老革命,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谈笑从容。有一天,却不得不在自己的队伍中为自己辩诬。在被认为孤证难求时,他艰难而坚定地说出这几个字:“我以党性保证”。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以“党性”为自己作保。
回头想想,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算起,30 多年间,一群满怀坚定信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面旗帜,带领人民历经腥风血雨,建立起新生国家,其艰难程度,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在追杀中荒野流浪 40 年,最终到达“流着奶和蜜”的“上帝应许之地”,何其相似。不同的是,摩西手中高举的,是上帝赐与了魔力的神奇手杖;而人民那时跟着共产党走,是因为那一代共产党人,把“党性”二字如火炬般高擎。
- 6 -
不得不承认,90 多年后,“党性”二字,在一些人那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分量却不断走低。原因很简单:一些心中没有信仰,做人没有下限,不断玷污“党性”二字的领导干部,也敢拍着胸脯妄言“以党性保证”,在这里,“党性”还能有什么分量? 如今,环境虽不至于血雨腥风,但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改革开放,剧烈程度、涉及广度、触及深度,世所罕见。每个党员干部,要想在喧嚣中站稳脚跟,在纷杂中保持方向,在红尘中保持清正,比之革命与战争年代,更不容易。惟有重视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高扬党性旗帜,把“党性”当作做人的“地”,把“党性”当作为官的“天”,以坚定的信仰、纯洁的道德、优良的作风做人做事,才能成功带领中国人民跨越新的雄关!
然而,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从入党那天起就形成了的,也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是靠长期的实践锤炼,在滴水穿石的学习改造中不断加强的。我们党历来重视加强党员队伍的党性修养和锻炼,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都始终强调通过加强党性来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在革命战争年代,军队打仗的任务十分繁重,但是大家始终不忘过组织生活,哪
怕只有几个党员,战斗间隙也要碰到一起,过过组织生活,汇报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间坦诚相见、真诚相助。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中,党组织就是一团炉火,让每名党员经受千锤百炼,成为百折不挠、不怕流血牺牲的“特殊材料”。在加强党性修养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们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始终坚持过党小组生活,主动将自己置身于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中。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所担负的任务更加多样,对增强党性观念、弘扬优良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方面,有些同志在思想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党性修养看不见、摸不着,是虚的,不用那么较真。有的把党龄等同于党性,认为自己入党时间较长,受党教育多年,党性观念已经有了,思想也成熟了。也有的把党性修养看成是组织上的需要,满足于上上课、写点笔记,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去改造、到实践中去锤炼。这些,无疑都是增强党性观念的大敌。当前,我们尤其要看到,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日益尖锐复杂的斗争,面对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面对利益主体多元、社会思想多变的环境,如果忽视党性锻炼,放松思想改造,将自己游离于组织之外,不愿
- 8 -
意及时清扫思想上的灰尘,就极有可能经受不住考验,栽跟头、吃苦头。
因此,作为共产党员,都应该像焦裕禄、孔繁生、沈浩同志那样自觉把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确立党性标准、加强党性锻炼。要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把学习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终身任务,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各种风浪和诱惑面前经受住考验,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书记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格组织生活,经常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解剖,勇于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自觉树立高尚道德,弘扬良好风气,严守党的纪律,永葆政治本色。要注重在实践中磨炼自己,主动到基层一线去,到工作难于推开的地方去,以坚强的党性、务实的作风、过硬的素质,带领大家战胜困难,完成好各项任务,不断推进单位全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共产党保持恒久韧性的奥秘 中国共产党爬坡过坎、克难攻坚,但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其奥秘主要在于其韧性:历经内外压力而仍能持续生存、
生长并走向成熟,对外能及时适应瞬息万变的客观形势,对内能克服自身懈怠、自满等不良状态,具有强大的弹性、抗逆力、复原力。所谓韧性,原初指的是物体受到外力冲击时变形但不易折断的属性,后引申为事物具有顽强持久的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 99 年来,爬坡过坎、克难攻坚,但始终持守初心勇往前行,其奥秘主要在于其韧性:历经内外压力而仍能持续生存、生长并走向成熟,对外能及时适应瞬息万变的客观情势,对内能克服自身懈怠、自满、自足等不良状态,具有强大的弹性、抗逆力、复原力。时间维度的持续性和空间维度的相对恒稳性是衡量韧性的核心指标。概言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保持韧性,主要原因在于崇高的信仰信念支撑、一以贯之的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勇气、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本领以及超强的凝聚人民及社会共识的能力等方面。
崇高的信仰信念支撑
信仰信念的执着和坚定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韧性的内在精神支撑。“万物得其本者生”“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对马克思主义的虔诚而执着的崇高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至信而深厚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本和根,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支撑,是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而保持韧性的重要法宝。在中国共产党 99 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
- 10 -
不惜流血牺牲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幸福,靠的不是物质上的“营养品”而是精神上“钙”的支撑。有了精神上“钙”的支撑,就能心胸宽阔、眼界高远,就能在逆境、困境甚至险境时不沉沦、不摇摆而保持韧性。实践表明,做到信仰和信念的笃定、笃行,什么力量也很难撼动,正所谓“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样一个重要论断: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
世界上最可怕的敌人往往不是“他者”而是自己本身。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的苦难中诞育,在革命中成长,在建设、改革浪潮中成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危机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发展的历史教科书。忧患意识是使中国共产党保持韧性的重要主观要件,其意义在于:因为平常之时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而能防微杜渐、有备无患,从而能根深叶茂而不断长成参天大树。
在现代社会,风险与人们如影随形。如果缺乏风险意识和危机感,就会丧失前行的动力和压力,最终因难以应对困境而付出惨痛代价。中国共产党始终传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古训,怀抱“愈大愈惧,愈强愈恐”的心态,秉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不断克服面临的“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强调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
不断自我革命的勇气
勇于并善于进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保持韧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价值在于:能靠自身的免疫力清除侵入肌体的病毒,能拿起手术刀刮骨疗毒、祛病疗伤,从而保持肌体的纯洁和先进。这种自我革命的勇气、魄力和能力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实际上,任何一个组织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困局、遇碰挫折,关键在于如何从危中寻机以摆脱困境。有问题、有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敢直面问题,可怕的是在困境面前束手无策,可怕的是虽然在一段时期解决了问题,但虎头蛇尾而导致已初步解决的问题故态复发陷入“耕怠者无获”的境遇。贪污腐败是一些政党丧失韧性的重要症结。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人民群众最痛恨的,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抑或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使自身肌体保持健康的良性运行状态而具有韧性。综观世界各国政党,真正像中国共
- 12 -
产党这样能始终如一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敢于向体内病灶“开刀”的,可以说少之又少。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本领
一个人、一个组织要能及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迁而具有恒久的韧性,学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内生机制。不学习或不善于学习,就会被环境和时代所淘汰。重学习并善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韧性的独特气质和品格,其价值在于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能力补给和源源不断的新鲜能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学习而不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从而使自身的韧性不断得以巩固、强化和更新。
中国共产党注重通过学习提升自身革命能力、执政能力,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与运用结合。中国共产党认为,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力戒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现实针对性,是奔着解决问题的路径而去的,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即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中国的具体现实难题,因而“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其二,注重领导带头、示范。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始终注重学习。许多党的领袖都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并留下了不少光辉的理论著述,成为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宝贵成果。其三,把学习视作一种政治责任。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学习克服“本领恐慌”。学习不仅仅是个人成长进步的事,更是组织发展、政党发展、国家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从中央到县都创立了党校,定期不定期通过组织调训等形式对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学习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韧性得以建构并不断维续。
超强的凝聚人民及社会共识的能力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迁、社会革命的决定性力量。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之本真属性的试金石。这种超强的凝聚人民及社会共识的能力对中国共产党韧性的深刻价值在于: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智慧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无论何时、何地、何事纯粹以人民利益为考虑问题的逻辑起点。这种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韧性的坚实社会基石。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人民之根本大利。正如毛泽东所说:“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
中国共产党推动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伟大征程的价值基点一以贯之、矢志不移: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永远持
- 14 -
守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中国共产党保持韧性的最基本的一条经验是一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并始终保持血肉联系。
一个政党要有韧性,还需要一定的社会认同基础,需要具备凝聚内外共识的能力,这也是其合法性基础巩固与否、正当性充足与否的重要标识。在多元基础上寻求统一性,建构组织认同和社会认同,从而为实现既定目标同心同向地前行。如果一个政党在内部形不成共识,就会一盘散沙而缺乏凝聚力;如果在外部形不成共识,就会群龙无首而缺乏社会引领力。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不同时期有效凝聚共识,原因主要在于:其一,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能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提出凝聚最大共识的方针政策,从而为国家的发展指明方向。其二,促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价值、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撑,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注重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三,开发协商民主资源。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政治创造,早在陕甘宁边区就已开始建构并施行“三三
制”这种协商民主形式。有不同意见是自然的、正常的,在各方思想认识不统一时通过不同协商民主样态找寻哪些可以“求同”,哪些可以“存异”,哪些有望成为“最大公约数”,有助于化异聚同、增同减异、多中求一,在分化中促推整合,在差异中建构共识。
中国共产党的韧性有很多方面,以上几个方面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概括起来说,崇高的信仰信念支撑是价值基础,从理念深处为保持韧性提供理想“航标”;一以贯之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思想基础,从精神方面为保持韧性提供意念定力;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勇气确保了组织基础,从组织维度为保持韧性提供人才资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本领则从内在素质方面为保持韧性提供主体自觉;超强的凝聚人民及社会共识的能力提供了认同基础及社会基础,从意识形态建构方面为保持韧性提供思想要素,并从社会层面为增强韧性提供环境支持。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并协同发生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韧性并永葆生机活力的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