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心得体会5篇
厉行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心得体会5篇
厉行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心得体会篇1
“出身贫苦,不可骄傲;创业艰难,不可奢华;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而为一个健全之国民,则余愿已足矣,夫复何恨哉?!”这是革命烈士车耀先在狱中留给子女的遗训。把“谦”“俭”“劳”作为立身之本,把“骄”“奢”“逸”作为终身之戒,以此砺心明志,足见其思想高远;给儿女甚至后辈以教导,足见其用心良苦。今天读来,仍给人以深刻启示。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今天依然需要大力提倡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揆诸现实,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引发全社会广泛共鸣、积极响应。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弘扬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不仅需要深入的动员号召、刚性的制度约束、严厉的惩戒机制,也需要严格的道德自律。只有让勤俭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作为立人立世立业之本,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奢侈浪费之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历许多朝代的兴盛、衰亡,无不与俭、奢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至今还未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人多地少是我国重要的国情,在粮食安全上保持足够的危机意识,是我们端稳、端好“自己饭碗”的关键一环。崇俭戒奢,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题中之义,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虽然近些年的连年粮食丰收让我们牢牢捧住了自己的饭碗,但我们应该牢记“丰年要当歉年过”的古训,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危机意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增强过“紧日子”的自觉,让去奢求俭、勤而求进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尚俭戒奢,朴素节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对共产党人而言,勤俭节约里有为民情怀,政府过“紧日子”,意味着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党员干部勤俭节约,意味着体恤民情、体会民意、贴近民心,更好地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陈云同志在延安时期做报告,批评有人铺张浪费,提出了一句名言“吃饭要照镜子”。“照镜子”,就是不仅把饭菜吃完,还要端起盘子,用馒头擦干盘子里的油,做到能照见自己的脸。从此,“吃饭照镜子”广为传播,深入人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成了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程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永远不能丢。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争当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者,大兴勤俭节约之风,以优良作风和清廉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凝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厉行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心得体会篇2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各地纷纷响应号召,采取各种措施整治“舌尖上的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有些人在餐饮消费时往往追求贵而多,认为这样才“上档次”“有面子”,由此造成了大量的浪费。餐饮浪费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一个人浪费一点粮食不显眼,但全社会加起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内在诉求。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勤俭节约的美德被逐渐淡忘,盲目攀比、摆阔斗富、奢侈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如公共场合水龙头不拧紧,造成水资源流失;办公室里不关电脑、不关空调;一次性筷子、杯子、保鲜袋、纸巾等造成的资源浪费更是令人吃惊。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来说,勤俭节约非常重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的美德永不过时,永不能忘。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人就能节约1300万元,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可以建起5000所希望学校,让近千万个失学孩子重返校园。
倡导勤俭节约,并非是要过苦日子,而是制止奢侈浪费。勤俭节约要从身边小事做起,适量点菜、杜绝浪费,让“光盘”成为餐桌新风。在日常生活中,节约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一分钱,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保护好美好的地球家园,维持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一种素养,一种美德,一种文明,永不过时。浪费可耻、节约光荣。每个人都要身体力行,让勤俭节约成为习惯,让勤俭节约成为社会新风尚。
厉行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心得体会篇3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更需要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内化于心。欲事立,须是心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八字箴言”不能只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还要放在心上。厉行勤俭节约,需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次破旧立新的变革。要认识到成由勤俭破由奢,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过“苦日子”的作风,过“紧日子”的自觉,还要始终念好浪费可耻的“紧箍咒”,转变“走排场”、“高消费”、“好面子”的错误观念,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价值观念入脑入心。
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外化于行。一方面,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党员干部应当率先垂范,规范自己的言行,少一些“阔气”,多一点节约,带头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同时,党员干部还应当把厉行节约的工作作风有效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并使相关工作常态化开展。另一方面,还要做到“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党委、政府要有对自己“抠”一点、“狠”一点的决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实事上来。
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固化于制。一方面,要让刚性制度发力,扎牢“一道篱”,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严厉的惩戒机制遏制铺张浪费之风,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完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问责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有“铁规矩、硬杠杠”的意识,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违反规定、奢侈浪费等不良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勤俭节约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和表彰,对浪费严重的现象及时曝光,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并督促改正。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而今,面对前所未有的各种风险挑战,让我们一起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汇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力量,大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风,不断在变局中开新局。
厉行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心得体会篇4
弘扬勤俭美德、倡树节约新风必须从自身做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孔子倡导“节用而爱人”,墨子强调“节俭则昌,*佚则亡”,老子推行“治人事天莫若啬”。千百年来,勤俭节约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进步史中。从诸子百家推崇备至,到帝王将相身体力行,勤俭节约美德不仅融入了我们的思想血脉,而且铸就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勤俭节约是一种习惯和意识,更是一种美德和智慧。面对地球资源的日益匮乏,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养成勤俭节约习惯,也只有人人传承节俭美德,我们的人类文明才能更长久。
弘扬勤俭美德、倡树节约新风必须从点滴抓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南湖红船到陕北窑洞,从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到披荆斩棘的改革开放之路,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并发展壮大起来,党心民心也在艰苦奋斗中凝聚起来。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战胜艰难困苦的制胜法宝,更是我们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上世纪60年代,在物资极度短缺情况下,国家把节约上升到政治高度,并以此安排物资的供应、生产,领导和引导节约型社会建设,一滴水、一根火柴、一张纸的节约精神,辉映了我们民族的美德和灵魂,毛主席的被子、周总理的睡衣、朱总司令的扁担,更是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思危方能居安,国俭才能民富。“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我国有14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那么我们中国每天就能节约28000多公斤米,按照2019年国际粮食安全人均400公斤的标准线计算,足可以供一个三口之家吃上20年左右;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分钱,那么我们中国每天就能节约1400万元,一年就能节约50多亿元,足可以抵得上一个中等县的财政收入。“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风险挑战,我们必须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既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要时刻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实现节俭兴国、节用裕民。
勤俭节约不是寒酸小气,而是一种美德、一种责任。培养勤俭节约习惯、传承中华美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诸葛亮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教子,司马光以“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示子。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更应该带头涵养勤俭家风,传承节约美德,带头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毅力,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增砖添瓦,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厉行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心得体会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