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及整改措施
要着力解决思想问题,做到上下一致,高度统一。全市上下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脱贫攻坚的紧迫感; 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摒弃侥幸和盲目乐观心理,聚焦短板、靶向治疗,真抓实干,砥砺前行,夯实脱贫根基,积极迎接黄冈市上半年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核; 要静下心来,下一番“绣花”功夫解决具体问题。各乡镇办区园要逐家逐户采集核对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动态管理及时,要统筹推进“五个一批”和“十有”建设,要深入研究政策、精准聚焦问题、务实解决问题; 要经常深入一线指导工作,认真研究突出问题。要结合上级要求和工作实际,规范扶贫档案管理,为扶贫档案“瘦身”; 要统筹各方资源,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实效。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决战脱贫攻坚,要加强督办、密切合作,携手夺取脱贫攻坚第二战的胜利!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高度不够。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中央已经把“脱贫攻坚”提升到了“务必打赢的攻坚战”的新高度。有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和市直单位领导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依然沿用过去的办法抓扶贫,
满足于会议开了、要求提了、材料报了。二是宣传广度不够。最近,中央、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指导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但是,承担具体任务的乡村和市直单位在扶贫开发工作学习和宣传上力度不够,导致相当一部分帮扶单位和基层干部对现行精准扶贫政策理解不深,对上级要求和政策领悟不透。三是思考深度不够。有的部门和干部对精准扶贫到底怎么扶等问题缺乏有效思考和实际举措,有的单位和干部思想和工作不在状态,把扶贫任务当“负担”,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
(二)主观脱贫意识差。由于贫困村所处自然条件和教育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年龄段相对集中,年龄偏大的多,文化素质偏低的多。受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导致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发展动力,不愿积极就业,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加之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贫困户脱贫信心不足,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扶贫成效不理想。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目前重新核定的贫困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虽然近年中央、省、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贫困村实施重点扶持,但是由于以往多采取广
覆盖、大范围、宽领域的“漫灌式”扶贫,再加上贫困村分布广,以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层次低,至今仍有部分村民组未通硬化路,部分贫困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产业扶贫效果差。由于缺乏对产业扶贫的系统谋划,再加上农业产业规模小、链条短,与精准扶贫因户制宜难以有效衔接。即使是产业项目,也往往侧重于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所带社员涉及贫困户少,导致扶贫项目精准度不够,成效不明显。资金投入总量不够。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总量不足(按照有关部门测算,解决一个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平均要投入 2 万元左右),用于项目发展的资金不多,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而贫困村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山丘区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仅凭有限的资金,根本带动不起一个主导产业。项目扶贫周期长。一是产业扶贫项目往往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 比如经济作物种植,往往不是一年两年能够见到效果,实际工作中不少项目半年、一年时间就要验收,往往导致在后续及效果上关注不够,实际增收效果不明显。二是项目前期运作周期长,从立项到招投标再到具体实施,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这一般都要经过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此后才能到村到户。比如,实施养殖扶贫,前期购买仔猪等都需要进入招投标程序,完成程序之后往往也错过了最佳时机。贫困群众收入构成单一。我市贫困群众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和外出务工,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
农民外出打工难、收入少的问题逐步凸现,不仅脱贫致富更加困难,而且一旦遭遇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意外,就极易加深贫困程度或再度返贫,脱贫成果巩固难度更大。
(四)部门帮扶实效差。职能部门各自为战,缺乏统筹管理。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协调,缺乏主动意识和责任担当,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行业扶贫力量整合效应难以显现,扶贫效果不能实现最大化。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工作队缺乏“钉钉子”的精神,制定的帮扶措施长期停在纸上难以落实,没有能够在立足村情和贫困户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项目扶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开发式扶贫活动。还有少数驻村干部不熟悉基层工作,制定发展思路、推动发展方面办法不多、措施针对性不强,在协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社会扶贫参与度较低。部分民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兴趣不浓,有的把参与公益事业当做扶贫行动,缺乏对贫困户发展经济的针对性扶持。
(五)扶贫工作力量弱。扶贫工作队伍与完成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还很难适应。从县市层面看,尽管扶贫办也充实了力量,看着人数也不算太少,可常常一个人要分管多项工作,很多时候只能在办公室做“资料扶贫”“数据扶贫”,疲于应付上
级检查和各种会议,难以抽身与相关部门进行对接。从乡镇层面看,由于前几年机构改革,乡镇一级普遍未设置专门的扶贫开发工作机构,缺少专职扶贫人员,分管人员身兼多职,对扶贫工作投入精力不够。从村一级来看,贫困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不强、能力有限、本领不足,集体经济薄弱,脱贫致富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此外,各级关于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内容分类很细,政策性强,临时抽调的一些基层工作人员业务不熟,对政策的理解力和工作的执行力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亟待提高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