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火车”向着小康开,见证脱贫攻坚中国温度
尔赛河、新凉、沙马拉达、联合乡、弯坵……这些大家听起来不是很熟悉的地名,却被一趟编号为5633/5634次、平均时速只有四五十公里的“慢火车”串联在了一起。据了解,这趟“慢火车”,从1970年以来就一直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山深处的26个站所间一路穿行,不仅为连接大山内外的世界搭起了一条桥梁,也传递出了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时代温度。现如今,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但这趟“慢火车”依旧慢悠悠地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继续见证着脱贫攻坚的中国温度。
多维解读
1.叶茂根深,民生为本。在铁路密布、高铁飞驰的今天,“慢火车”的开行似乎不符合市场规律。但为了满足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生产生活之需,一趟趟不涨价、不停开的“慢火车”满载着“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盼”的为民情怀,坚持运行了几十年。跨越深沟险壑,满载幸福希望,在贫困地区走向富裕的路上,一趟趟“慢火车”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它们不紧不慢地将中心城市和偏远山区连接在了一起,也承载着沿线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
2.“慢火車”走的是发展的“快车道”。一趟趟“慢火车”将方圆百里、上百个村庄如念珠般串起来,不仅保障了沿线百姓最基本的出行需求,还为贫困群众带来了商机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收入,更载着大家走上了致富的“高速路”“快车道”。
3.在比快的时代,慢的温情更加动人。每一趟“慢火车”,都承载着许多温暖的故事。一趟趟犹如舞动针线的“慢火车”,在大山里来来去去,用比汽车还慢的时速,串起了老百姓的日子,更把他们编织进一起奋斗、共同圆梦的画卷。
拿来就用
车轮飞驰,不觉经年。广袤大地上,一趟趟向着小康开的“慢火车”,是“人民铁路为人民”不变初心的彰显,不仅见证了脱贫攻坚的中国温度,也正在为沿线老百姓奔小康继续提供有力支撑。让偏远山区人们的出行脚步更顺畅、出车服务更贴心,一个充满温度的“流动中国”必将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快车道时速小康 全球光伏驶入 “快车道”新民周刊(2018年21期)2018-06-06来一场极致酷跑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2018年2期)2018-01-22自贡市自流井区:三级书记出马,打通民情“快车道”廉政瞭望(2017年12期)2018-01-05中国空军正步入转型发展“快车道”百姓生活(2017年8期)2017-08-15无人驾驶小巴环球时报(2017-08-07)2017-08-07小康微博互动小康(2017年19期)2017-07-07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当代贵州(2016年48期)2017-04-17时速600千米磁悬浮列车真的来啦!科学大众(中学)(2017年2期)2017-03-21产业转型升级步入“快车道”党的生活(黑龙江)(2016年10期)2016-10-17豌豆小姐和树洞先生意林·少年版(2014年4期)201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