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脱贫攻坚
专业社会工作如何介入脱贫攻坚 How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Intervening Poverty Alleviation? 作
者:
史柏年等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社会工作》(京)2016 年第 20165 上期 第 24-26 页
期刊名称:
《社会工作》 复印期号:
2016 年 08 期
要找准定位建立机制打造品牌
史柏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是社会工作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对此,社会工作首先要找准定位,弄清楚到底可以在多大范围、在什么位置上发挥作用,然后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其次,要有一个机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提供了这样的介入机制,新农村建设、“三区”计划就是很好的对接平台。另外,7000 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和边远山区,而社工大多在城市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共青团、民政等部门在基层农村的工作队伍是很好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可以把有关的资金、政策用到这些人身上,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真正在那儿扎下根来并发挥作用。最后是如何打造服务品牌的问题。社工不要期望在 5 年中就马上把作用显现出来,即便是 2020 年国家宣布全部摘帽、全部脱贫,也还有标准调整的问题、返贫的问题,因此要从根子上来扶贫。我同意王思斌老师说的,社工作用的发
挥就像中医一样,慢慢通过调理来改善人的内在功能,然后发挥作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前两年跟社会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的城中村贫困农民工家庭 0-3 岁儿童早期发展干预项目就做得非常好,而我们更希望在此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模式、一套经验,将来在更大的地区推广发展。社会工作就是要打造这样的品牌,并总结经验,推广可复制的模式等,这样才可以让社会和民众看到社会工作的作用。
推进社会政策与新扶贫攻坚方案的有效衔接
李迎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我称之为新扶贫攻坚方案),需要社会政策的参与。而推进社会政策与新扶贫攻坚方案的有效衔接,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社会政策与精准扶贫衔接的主要方面,二是社会政策与精准扶贫方案衔接的关键环节、机制。
关于社会政策与精准扶贫衔接的主要方面,精准扶贫脱贫的基本方略涉及六个精准和***批,其中“***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脱贫一批。新扶贫攻坚方案提到,要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 5000 万人左右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对此,社会政策相应地有一些内容和它衔接,如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等。
社会政策与精准扶贫方案衔接还涉及一些关键的环节和机制,主要体现在落实扶贫攻坚方案的理念、设计、实施、评估几个环节。在理念环节,社会政策的相关理念和精准扶贫的理念要实现衔接。社会政策的理念强调公平、发展、自助、责
任,精准扶贫方案强调共享、效率、自我发展,它们可以很好地衔接,但怎么衔接需要考虑。在设计层面,我们提出要系统设计,偏重社会政策。精准扶贫整体而言是一项具有社会政策意义的重大举措,精准扶贫六大方略都有具体的政策来具体衔接。在实施层面,我们强调需求导向,因户因人施策。这里涉及开发性扶贫与社会救助结合的机制、衔接的机制、生活扶助与文化扶贫结合的机制、物质扶贫与服务扶贫结合的机制、民主参与机制、多元合作机制。在评估环节,要实施第三方评估,同时注意动态调整。现有的精准扶贫方案、开发性扶贫不能解决问题的,可以社保兜底,通过社保兜底脱贫了,可以再进入开发扶贫,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不是单向的过程。
公共服务作为扶贫开发重点,社工介入才有意义
关信平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
在早期阶段,扶贫开发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后来包括小额贷款扶贫到户,这些都没有办法解决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只是能够维持当地的基本生活和生产,并没有办法使贫困地区融入整个国家的发展当中,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没有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是以往的扶贫开发过分强调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把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劳动力素质和人才队伍建设、社会服务体系等作为重点,结果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没有办法离开低层次的扶贫发展,一直是一种低水平和依赖性的发展。
所以我提出一种新的扶贫开发模式:应该以人或者劳动力、社会和当地政府的增能为目标,以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来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使贫困地区能够吸引人才、吸引投资。应该在人力资本、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方面超常规地
投入,这个投入水平要远高于非贫困地区。现在也有投入,但投入水平比较低,未来应该形成以公共服务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格局和模式,才能使贫困地区真正地发展。总之,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做了很多,现在应该把扶贫工作的重点调整到公共服务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社工介入才是有意义的。专业社会工作体制建构应该成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应该把专业社会工作体制建构放在扶贫开发整个工作体系中的重点位置上。这样的话社工就可以做很多,如直接服务个人和家庭,包括对他们的需求进行评估、培训和人力资本建设、动机的激励以及其他常规服务项目。在社区动员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社工也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包括村民教育、公共意识培养、促进社区参与等;参与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农村的经济技术专业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组织建设等。同时,社工可以承担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如在教育、卫生、就业、住房等方面发挥作用,开展养老服务、儿童保护、残疾人服务等项目。此外,社工可以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作用。总之,社工能做的事情相当多,也相当需要,关键是能不能形成让社工进去的条件,这一点很重要。
社会工作介入扶贫工作的视角、途径和重点
向德平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社会工作、社会学在扶贫领域有很大的介入空间,那么,究竟哪些视角可以导入到贫困研究和反贫困的实务工作中去呢?我们在研究中感受比较深的一些视角恰恰是跟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紧密相关的。例如,少数民族的问题,湖北省准备易地搬迁的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集中在苗族、土家族聚居的地方,是不是搬下来,他们的生活就好了?这是社会工作一直特别重视的视角。还有性别视角、目标群体视
角。我了解到,世界银行准备将在中国的援助项目全部改成目标导向的评估,而社会工作就特别强调目标群体视角的评估,如服务对象到底受益了没有、他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样的。还有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生态的视角。
在介入途径和重点方面,以下问题需要关注:第一,一定要以人为本。现在从根本上还没有摆脱“我让你去摆脱贫困”的色彩,还是有一些行政的甚至施舍的色彩。第二点,大家都讲赋权,但农村的空心化现象非常严重,必须要让离开农村的人能够回去,让那些在农村的人去发挥作用。第三,与赋权紧密关联的是能力开发,没有能力开发是赋不了权的,而我们现在注重的是物质的投入、经济的帮助。第四,社会组织与专业人才的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扶贫还是由政府强推的,因此特别需要社会组织来承接政府的服务,帮助政府为受益群体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社工的专业手段和方法必须要跟上。第四就是第三方评估的问题。明年开始实行贫困县退出机制,这个退出不是由政府说了算,而是由第三方说了算,社工可以在这方面做非常重要的工作。第五,一定要把贫困的治理和社区的治理、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结合起来,可能在给钱时就要告诉服务对象怎么建设社会组织、怎么开展能力建设、怎么建设和谐社会。
扶贫参与主体的能力建设是核心任务
谭祖雪 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教授
社会工作的服务过程由四个基本系统构成,即改变媒介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这四个系统其实都是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的参与主体。正是这四个系统不断互动、相互协同,才能达到助人的目的。扶贫工作也是这样的系
统,也需要各个参与主体的协同努力。扶贫工作的成效取决于这些主体能力的耦合,而不是某一个单一因素的孤立作用。
从社会工作服务的四个基本系统出发,社会工作介入脱贫攻坚可以做什么呢?我觉得比较核心的任务是能力建设。在改变媒介系统中,社工主要是改变媒介,担任的是使能者的角色,链接、协调、整合项目方的相关资源,同时组织推动项目的实施,最终达成目标。
服务对象系统在这里主要是农户和社区。对于农户,社工可以着力的方面是他们参与项目开发的意愿、脱贫的意愿和脱贫的能力。例如,脱贫意愿方面,社工可以从各方面去提升他们参与项目的意愿和积极性;脱贫能力方面,社工除了链接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外,还可以开展互助合作等其他能力建设。对于社区,研究发现,政府与社区的内部管理能力和农户的执行力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内部的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政府和社区的相关扶贫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能力、利用扶贫资源脱贫的能力。
而目标系统方面,扶贫项目与资源的管理能力、政府与社区的内部管理能力都应纳入目标系统的能力建设里面。对前一项,我们可以呼吁、倡导政府重视扶贫工作,派得力的人手负责项目的实施,协助他们选择和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合理有效地利用扶贫资源。从内部管理能力来看,政府的内部管理能力主要反映政府的工作效率以及行政成本,而对贫困地区的实地调研也发现,如果政府和社区的内部管理能力强,比如能够合理分配社区权益、公共服务水平高、行政支出成本低,那么这个地区的产业扶贫实施水平将会高于同等条件下的其他地区。因此社工可以协助村干部去改进工作方式,因为项目所在地的政府官员尤其是社区、基层的官员
怎么看这个项目,他们能不能把一些先进的理念带进去,对扶贫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
行动系统方面,社工需要协调与服务对象有关的人和系统一起形成行动系统,比如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包括扶贫资金公开度、销售渠道信息获取、反馈信息、链接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呼吁倡导等。
总之,找到了社工在脱贫攻坚中的核试心任务,才能做到真正的精准扶贫,而能力建设一定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虽然能力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体现出效果的,但却是一定要做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助人自助、脱贫而不返贫,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供给侧思维下的社会工作介入
黄红 黑龙江工程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教授
在脱贫攻坚的机遇面前,社会工作的侧重点在哪里?如果从供给侧的角度思考,我们更应该去思考:我们究竟可以去提供哪些服务?我们提供的这些服务真的是专业服务吗?这些服务真的是有效的吗?我们如何去提供有效、专业的服务呢?对于“在特定的地方经济财政收入的现实背景之下,社会工作究竟能提供哪些服务”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能力建设,一个是资源整合。那么我们到底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我认为社会工作进入扶贫领域必须要坚持专业品质,一要扎根社区,需求为本,二要采取综融的专业方法。此外,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功能,就尤其要处理好工作资源增量和存量的问题,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应。
供给侧思维是激励经济欠发达地区专业社会工作主动作为的思维,是不断通过反思提高社会工作服务品质的思维,是推动专业社会工作理性有序发展的思维。专业的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应不断提升专业的供给能力,提升服务的品质,整合资源,发挥最大的资源有效性,在供给端树立需求观、品质观、效益观,这样才能赢得政府、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认可,不断保持服务具有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使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壮大。
下一篇:全村脱贫攻坚宣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