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赢生态脱贫攻坚战
如何打赢生态脱贫攻坚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计财司副司长张艳红日前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安排中央林业资金 1900 亿元支持生态脱贫,已在全国安排 37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当上生态护林员,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一方面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一方面是环境保护不容疏忽,如何在两种压力中寻求平衡?如何用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增绿和增收互促双赢
“我们一名队员一个月巡山不少于 20 天。”傈僳族小伙叶晓亮家住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镇,他所在的吉束村民小组共有 9 名生态护林员,过去的一年,他们不仅守护了村庄周边的森林植被安全,也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实践证明,生态护林员已经成为一支林业生态资源管护的重要力量。”张艳红透露,2016 年以来,林业部门累计安排中央财政投资 45 亿元,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 37 万名,2188.64 万公顷的森林、湿地、沙地得到有效管护,130 多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和脱贫。
山西吕梁创新合作社造林机制,使植树造林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和生计有机统
一、增绿和增收互促双赢的生态脱贫路子。在收益分配上,规定造林合作社的项目总投入的 45%以上用于劳务支出,按人均年造林 35 亩以上计算,贫困社员年收入不低于 4000 元。合作社年度利润的 60%再按社员投劳情况进行分红,40%按社员入股比例分红。
目前,山西省已在 58 个贫困县成立 2257 个合作社,2017年 5.4 万名贫困社员获得劳务收入 4.7 亿元,人均增收 8700余元。
“将造林绿化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吸纳贫困人口加入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参与造林绿化工程就业增收,这是一条生态建设和扶贫攻坚的双赢之路。”张艳红说。
张艳红介绍,未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继续实施生态保护脱贫、生态建设脱贫和生态产业扶贫,未来三年争取新增30 万名生态护林员规模,争取组建 1 万个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吸纳贫困人口参与造林绿化工程脱贫增收。
用特色产业引领脱贫攻坚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油茶,全村种植面积 2 万多亩,每亩收入 1000 多元,今年我们村将实现整村脱贫。”世木村党支部书记黄华仕说。
世木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义圩镇,这里人均不到一亩地,全村 632 户家庭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 640
多人。当地村民回忆,昔日大家守着大山过着苦日子,散种的油茶每亩产值仅 100 多元。
“近年来,我们通过油茶低产林改造,推动示范区建设,油茶树结出了致富果,人均油茶收入提高到 4000 多元。”义圩镇镇长龚胜雄说,如今全镇油茶种植面积超过 8 万亩,不少村屯成立起专业合作社,发展起的油茶产业已覆盖贫困户 4700 余人。
义圩镇的变化是山区着力探索林业特色产业,拓宽群众脱贫致富渠道的一个缩影。为助力脱贫攻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利用林业重大工程项目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林业贷款贴息资金等,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木本油料、国家储备林、特色林果、林下经济、种苗花卉、竹产业、森林旅游康养等八大特色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2017 年,中西部 22 个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3.89 万亿元,集体林权流转面积 2.09 亿亩,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约 15 万个。
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如何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成为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模式,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张艳红介绍,特别是贵州实施的“三变”改革,让“资源变
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实现了农民、村集体与经营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
以生态旅游促进经济发展
总面积 200 多公顷的中国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既是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也是贵州荔波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贫困程度最深、生产生活条件最恶劣的深山区。
毁林开荒、刀耕火种、伐木烧炭,曾经是当地群众“靠山吃山”的传统,建立保护区后,森林资源保护与当地群众“靠山吃山”的习惯成为难以调和的矛盾。为破解矛盾,荔波实施了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保护区森林生态与民俗文化旅游,让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享受到了绿色生态保护带来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优良的森林生态环境是我们的最大财富,是我们的最大资源,我们村能够保护好森林资源并借绿生财,将其变成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 万余元。”荔波瑶山瑶族乡孟柳村村支部书记朱明怀说。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而荔波县真正做到了这几点,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结合在了一起。
“从全国来看,我们要以森林、湿地、野生动物等特色资源为依托,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为载体,发展森林生态观光、森林休闲度假、森林探险、森林科考和生态旅游村等产品,建设一批森林旅游精品项目,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张建龙说。
(记者
李慧
通讯员
李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