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对各地土地市场整顿工作进行阶段性验收等21则
中央
五部委对各地土地市场整顿工作进行阶段性验收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由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和审计署组成的联合检查验收组,将奔赴各地,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验收。
此次检查验收,国务院五部委共组成了9个联合检查验收组,每个组承担3至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检查验收任务。国土资源部向社会公布了9个组的正、副组长和联络员名单以及联系电话,欢迎社会监督。
国务院五部委检查验收内容包括: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的情况、农民征地补偿安置费的清欠情况、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落实情况和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其中整顿开发区是检查重点,要通过清理整顿,使违规设立的开发区得到清理,闲置的耕地得到还耕,开发区的数量减下来、规划用地规模压下来。对基本达到国家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验收标准的,检查验收组将在当地媒体公布检查验收情况,并用10个工作日的时间听取群众意见。对达不到治理整顿目标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受理当地建设用地报批,暂停下达建设用地指标。
国务院五部委对各地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的检查验收,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治理整顿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并向国务院作出报告、提出验收申请后进行的。
国家正式启动对农民购买农机的补贴
国家已正式启动对农民购买农机的补贴,今年中央财政资金安排了4000万元。在16个省区市的66个县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补贴的农机具是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所需“六机”,即拖拉机、深松机、免耕精量播种机、水稻插秧机、收获机、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补贴标准是中央财政资金按不超过机具单价的30%、最高补贴额不超过3万元。具体的补贴机具和补贴标准由各省(区、市)制定。
为了保证补贴资金全部落实到农民手中,按照公开、公正、农民直接受益的原则,补贴办法实行四项制度:一是购买实行招投标制。由省农机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公开招标,确定年度补贴机具的种类、型号、价格及供应厂商。二是补贴实行集中支付制。购机时,农民按扣除补贴金额后的机具差价款交款提货,供货方出具购机发票。由省级农机主管部门统一与供货方结算。三是受益实行公示制。对享受补贴的农民个人或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名单、购置机型、补贴金额等在县或乡镇范围内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四是管理实行监督制。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已购补贴机具进行核对、登记、编号,建立购机补贴档案,农业部和省农机主管部门分别建立购机补贴档案库,实行计算机管理。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启动
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等六部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通知指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落实《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公共财政支持开展的非农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培训项目以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为重点,坚持跨地区流动和就地转移相结合,通过订单培训形式,面向社会招标,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培训单位要保证农民转移就业。由农民自由选择培训单位、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财政补助资金直接让农民受益。
六部门同时制定下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要求各省根据项目培训管理办法要求,做好本省的项目管理工作。同时,为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集中一批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单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求各地抓紧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工作。
通知明确,为加强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在农民工培训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下,农业部等六部门成立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指导小组,负责对各地组织实施阳光工程进行业务指导。
农业部实施“蓝色证书”培训工程
日前,农业部推出了《全国乡镇企业“蓝色证书”培训工程规划》。其培训内容包括定向转移培训、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等。培训对象包括贫困家庭中的劳动力到乡镇企业就业、跨地区定向转移的农民工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农民工进行职工技能鉴定。
按照该规划,到2008年,我国将培训乡镇企业新职工1000万人次,每年200万人次;将培训乡镇企业在职职工1.3亿人次;培训乡镇企业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400万人次,每年80万人次。在5年中,全国乡镇企业职工每人至少接受一次、一项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颁发“蓝色证书”。
农业部十大行动推进农产品加工
农业部决定从2004年起开展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该行动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相结合,用3-5年的时间,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和指导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以农业部和农口系统各部门为主,重点是农业部所管的食品加工业,包括粮食加工、肉蛋奶制品加工、饲料加工、果品加工、水产品加工、蔬菜加工、茶叶冷藏加工及特色农产品加工等。
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主要包括农产品加工产业优先发展行动、重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行动、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行动,农产品加工业外向型行动、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行动、农产品加工业布局优化行动,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安全行动、农产品加工业教育培训行动、农产品加工业兴县富民行动、协调落实政策行动。
今年我国与东盟农业合作要办8件事
2004年,农业部将继续坚持“以我为主、真诚实意、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与东盟农业合作的互动机制建设,充分尊重东盟国家的需求并结合我国的优势,在食用菌栽培、中草药、农业宏观管理、渔业发展、食品安全、农业信息化及地区农产品预警系统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强对国内外情况的摸底调研,深入总结、对比和分析,进一步明确中国-东盟农业合作项目的目的,细化合作领域,改进合作方式,强化配套服务,带动双边和多边经贸发展,推动“走出去”战略实质性实施。
继续加强食用菌栽培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继续加强农村能源技术培训,并开始启动农村沼气方面的试验示范项目;逐步扩大农作物栽培技术培训和示范的内容。2004年计划开始在蔬菜方面的培训与示范工作,把我国在蔬菜栽培方面的技术优势逐步推广出去; 我国在水产养殖、活猪生产等方面优势明显,逐步开展养殖业技术的培训与示范;继续加强农机具方面的试验示范;逐步开展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交流。农业生物技术属于前沿技术,我国虽然整体水平上高于东盟国家,但对方也有很多可学习借鉴之处,2004年要加强该领域的交流与研讨;继续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要通过改进培训和交流方式,提高合作与交流层次,实现以点促面发展,以信息拉动合作的战略设想;进一步加强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调研工作,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区域农业合作打好基础。
中国制定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具体时间表
建设部已会同国家发改委等10多个部门制订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具体时间表。有关部门将于2004年6月底前基本解决2003年当年拖欠的农民工工资;2005年6月底前基本解决2003年以前拖欠的农民工工资;2006年10月底前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对2004年以前开工的在建项目,加强建设过程监控,防止产生新的拖欠;对2004年以后新开工的项目,严格立项和开工审批,杜绝拖欠。
为保证实现上述目标,今年5月底前,中国将完成新一轮调查,彻底摸清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底数,6月底前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出本部门、本地区三年清欠工作计划和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将组成联合督查组,每半年对地方清欠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验收。据统计,中国建筑业现有从业人员3800万人,建筑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业主在签订合同时强行附加不平等条款,加上缺乏必要的社会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从而造成“拖欠有理、拖欠有利”的不良风气。
截至今年2月26日,中国已偿付拖欠农民工工资总额的78%,其中偿付2003年的拖欠达96%,社会反响良好。
财政部加紧兑现粮农直接补贴 紧急拨款9.4亿元
中国财政部已于近日向7省粮农紧急预拨水稻良种补贴9.4亿元,并要求各地将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每户种稻农民手上,以鼓励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水稻产量。
这是中国政府加紧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最新举措之一。财政部日前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尽可能在春播之前兑付部分直补资金,并在上半年把全部补贴资金基本兑现到农户。
作为促进粮食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2004年,中国政府将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对13个粮食主产地的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
此次粮食直接补贴惠及亿万农户。财政部要求各地建立直补财务公开制度,每个农户的补贴种植面积、享受补贴的粮食数量、补贴标准、补贴金额都要张榜公布,直补的操作要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的监督。
财政部禁止地方政府以集体名义代领直补资金,严禁他们用直补资金抵扣各种收费。财政部将加强对直补资金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的现象。
国家补贴优质化肥的生产和进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下发紧急通知,决定对生产和进口磷酸二铵每吨补贴100元,以降低其成本。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受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和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今年以来主要优质化肥品种磷酸二铵的国内销售价格上涨较多。各地要切实加强对磷酸二铵各环节价格的监管,降低磷酸二铵销售价格。
为保护农民利益,发展改革委还采取了三项措施:从严核定列入定价目录的国产化肥出厂价格和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要求各地尽快对未列入定价目录的国产化肥出厂价格、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以及化肥批发和零售价格采取干预措施;春耕期间对进口化肥的综合经营差率由1.7%下调到1.2%,并取消磷酸二铵、复合肥等品种价格可上浮3%的规定。
农业部派出27个粮食生产督导组
农业部将派出27个粮食生产督导组,分赴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一步宣传落实中央扶持粮食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春播粮食播种面积的落实。
这次派出的27个督导组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宣传落实中央扶持粮食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春播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及时掌握播种进度;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基层和农民解决春耕生产中的问题,指导小麦主产区的中后期管理和重大病虫害防治;促进解决乱占耕地特别是乱占基本农田的问题,抓好撂荒地及时复耕复种工作;研究粮食生产中的新情况,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
据了解,农业部将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粮食生产督导工作。农业部还将迅速组派水稻技术专家组,近日分赴辽宁等7个省进行技术指导。
国家布“天网”监测各地土地占用情况
今后国家对各地国土资源的监督管理将逐步转向依靠卫星遥感技术来支持,那些乱占土地、非法开采、虚报瞒报等行为,将由国家布下的“天网”自动记录证据,进行公开曝光。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采用高分辨率、多时段卫星数据,综合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GPS调查技术和网络技术,全面开展了国土资源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对全国104个重点城市建设占用耕地等土地变化利用情况进行了监测,累计监测275个(次)城市,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对山西、江西、北京、新疆等地区的煤矿、钨矿、铁矿、宝石矿开采进行了监测;对西南地区石漠化及长江三峡地质灾害治理情况进行了监测。
数字
1%
全国绿化委员会发布的《2003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03年全国造林绿化速度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共完成造林和封育面积1109.51万公顷,我国国土绿化面积首次超过国土面积的1%。
公报还显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面积占全国造林面积的89.34%,比2002年提高2.1个百分点。
林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已定: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4%,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到203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林业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管理高效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规范有序、集约经营、富有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态环境面貌。
1437万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进口棉花质量问题严重,对外索赔金额高达1437万美元。
3000万
农业部近日宣布,今年将投入中央财政资金3000万元,在北方旱区的粮食主产区新建34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县,使国家级示范县总数达到94个,示范推广总面积达到370多万亩,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网络逐步形成。
6000万亩
今年全国共安排退耕地造林10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000万亩。林业局与各有关省区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今年退耕还林责任书。
退耕还林是我国历史上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工序最复杂、群众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截至2003年底,国家已累计安排退耕还林任务2874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1829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6919万亩。
1.7亿
目前我国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1.6亿人在当地从事乡镇企业和其他非农产业,3.2亿为农业劳动力。据测算,目前种植业实际需要1.5亿劳动力,加上2000万专门从事林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业实际需要的劳动力约为1.7亿。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是关键。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由于素质不高,缺乏就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
36.36亿
农业部和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一份公报显示,2003年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可测算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达36.36亿元。
这份2003年《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内陆水域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为8.96亿元,海洋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为27.4亿元。公报还显示,去年我国共发生渔业污染事故1274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13亿元,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500亿
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今年国债投资总规模同比减少的情况下,中央投向农口的基础设施投资仍保持较高水平,规模超过500亿元。在资金投向上,增加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投入,坚持向西部地区倾斜,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今年国债投资总规模同比减少300亿元,但中央投向农林水利、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等基础设施的国债投资总量仍高达400多亿元,占全部国债投资的比重达30%以上,同比增加近5个百分点,连同中央预算内投资,全年中央农口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超过500亿元。
国外
德国农协建议农民暂不要参与转基因作物播种实验
德国农民协会最近建议其成员今年不要参与种植转基因玉米的试验,因为他们可能会为此支付赔偿金。
2月,德国内阁通过了一项草案,规定如果农民播种转基因作物,包括进行播种试验,一旦附近的作物被污染,他们需支付赔偿金。
今年夏季议会可能批准此草案。
德国不允许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但允许进行广泛的播种试验,主要是转基因玉米。
该农民协会称,它已经要求转基因种子生产商在农民需要支付赔偿金时为他们负担一部分。
但除东德的一家公司外,其它公司均拒绝此要求。该公司同意最多支付80%的赔偿金,总数不超过24万欧元。
亚洲新需求使世界谷物价格保持涨势
伊拉克和其它亚洲国家的购买使全球谷物需求激增,将使已经紧张的世界粮食库存进一步下降。
目前亚洲禽流感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泰国饲料生产商的需求回暖,而联合国也在为伊拉克寻求100万吨小麦。
加上突尼斯和主要进口国埃及的新购买意向,谷物价格肯定要回升。
国际谷物理事会上月估计,世界小麦产量将降至9年以来最低水平5.57亿吨,最终库存将从去年的1.63亿吨降至1.31亿吨。
曝光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04年六大农资打假案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2004年六大农资打假案件,并表示对于伪劣农资坑农案件的查处绝不手软,查处一批,公布一批。这六起案件分别是:
——湖南祁东磷肥厂等三家企业生产劣质磷肥案。2004年4月1日,湖南省永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在永州市芝城化工厂,现场查封库存“竹城”牌过磷酸钙15.6吨、散装过磷酸钙800吨、原材料1000吨,目前已封存生产设备。此外,祁东县磷肥厂、祁东县湘祁企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生产劣质磷肥,被责令停产整顿,追缴已售出磷肥。目前,涉案的两名嫌疑人已由公安部门刑事拘留。
——新疆崔光顺等人销售假冒伪劣化肥案。2004年3月,新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在乌苏市、博乐市等地查处了系列假冒劣质化肥案件,涉案化肥500余吨,销售货值110余万元。涉案人员崔光顺等4人已分别被当地公安部门刑事拘留。质监部门及时收回已销售化肥,并进一步追查伪劣化肥源头。
——郑州诺华化工有限公司非法农药生产案。2004年3月10日凌晨1时30分,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位于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西岗村的郑州诺华化工有限公司进行突击执法检查。现场查获该公司当日非法生产的假冒海南江海农药化工厂、加拿大龙灯集团(天津)化工有限公司、河南省科利化学实业公司等单位生产的假农药722件,货值金额10万多元,原药(油)65桶,价值近39万元。目前,此案已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宁夏灵武市经销假冒化肥案。2004年2月10日,宁夏灵武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灵武农资市场查封假冒美国产“中化”“嘉吉”牌的磷酸二铵173.8吨,货值金额40多万元;2月20日,又在灵武市四个不同地点追查、查封标识假冒美国“嘉吉”牌磷酸二铵化肥90吨。此案共查获涉案假冒美国“中化”“嘉吉”牌磷酸二铵263.8吨,货值金额65.95万元。目前,此案已依法移交灵武市公安局。
——吉林化肥重金属超标案。2004年3月10日,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总队根据群众举报,对富阳市常安西安化工厂扶余分厂生产的“增收”牌多元素硫酸锌依法进行抽样检验,经检验,该产品中不仅含有铅、镉、砷等金属成分,而且镉含量远远超过了HG3277—2000标准中的规定,铅、镉、砷等金属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及人身健康安全。经查证,富阳市常安西安化工厂扶余分厂此批产品共生产200吨,货值18.4万元。售出55.28吨。现已对未售出产品进行扣押,目前,此案正在处理中。
——山西文水县销售假冒伪劣磷肥案。2004年3月,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分局执法人员在山西省文水县查获一起销售劣质磷肥案件,查获劣质磷肥50余吨。执法人员检查发现,文水荣发农资公司二门市部销售,标识为湖北省宜城市群友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群友”牌颗粒过磷酸钙;文水县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农资三公司销售、标识为湖北放马山磷化有限公司生产的“放马山”牌氨化颗粒过磷酸钙,有效含量均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执法人员当场对库存的50吨劣质肥予以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