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分类建模教学分析
朱宏
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是一个学习难点,部分学生谈之色变,感到无从下手。不同应用题都能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模型进行分类,将所有数学应用题使用对应的模型表达出来,让数量关系更加直观,学生解题也会更加高效。
一、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培养
针对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在问题分析阶段,建立算式、方程等数学模型。实践证明,部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出现审题不认真的现象,在解题过程中对于题干当中的数量关系了解不清楚,还有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弱,对于问题本质没有具体了解,分析能力不强,对其数学问题求解效率产生影响。数学应用题求解过程,需要教师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入手,通过引导使其明确已知条件之间存在的关联,让学生使用语言表达问题,从而建立模型。
如:小王买了一包面粉,包饺子用了[15],蒸馒头用了剩下的[14],之后还剩15千克面粉,求原来面粉总重量为多少千克。针对此问题,部分学生求解过程较为盲目,还未了解题干当中数量关系就做题,可能出现解题错误的现象。对此,需要教师注重学生思维方面的引导,使其学会提取题干当中的关键信息,对题目进行化简。问题当中的主要信息为,包饺子用整包面粉的[15],蒸馒头用了剩余面粉的[14],剩余15千克。重点信息的提取,能够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之后引导学生找出题干当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模型。根据已知条件,剩余15千克面粉,推导出原本面粉重量需要通过两步运算:第一,先将15千克面粉共占据包饺子之后剩余面粉的比例算出;第二,根据包饺子之后剩余的面粉数量占据整包面粉的比例,就可算出原有面粉重量。通过指导,学生能够明确数量关系,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提高了其应用题解题能力。
二、引领学生认识数学模型
分类建模的应用需要学生掌握应用题分类方法,才能对模型进行识别和分类。部分学生在应用题分类方面意识相对模糊,在解题过程中通常是按照教师要求读题、审题和解题,自主思考过程不清晰,而且对于应用题还存在机械化学习的现象,虽然能够根据相应知识解决某一章节当中的数学问题,但是如果脱离教材,或者题型稍加变化,针对综合应用类问题可能就难以求解。针对文字类应用题,学生连续做此类问题,可能出现疲惫状态,此时将文字转换为符号,建立符号模型,不但能够简化问题,还能提高学生注意力。
例如,學习与“体积”有关的问题时,大部分题型体积求解都是来自生活当中的事物,像谷仓、鱼缸、木箱或者土堆等,此类问题如果有图片,学生理解可能更加容易。教师可以将此类问题有关数学模型进行分类,按照几何体分类方法,使学生明确体积问题分类建模方法,若是圆柱体,就用底面积乘高求解;若是长方体,就用长乘宽乘高求解;若是圆锥体,就用底面积乘高乘[13]求解;若是正方体,就用边长的立方求解。后续求解此类问题时,只需要明确该物体属于哪种几何体,即可通过对应模型,找到求解方法,解题效率更加高效。
三、注意教学过程举一反三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求解应用题时能够运用分类建模的思想,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同一问题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以多种方法解题。利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能够对数学问题透彻分析,便于引导学生在脑海当中建立数学模型,使其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培养其解题兴趣。
例如,明明家和丽丽家相距2400米,二人从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15分钟以后相遇,已知明明行走速度90米/分,求丽丽走路速度?本题属于行程问题,需要找到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当中,路程、时间、一人速度等为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是另一人速度。在讲解该题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建立模型。第一,先将丽丽行走路程求出来,之后利用行程模型完成速度计算;第二,先利用行程模型将明明和丽丽速度之和求出,之后将明明速度减去,即可求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该问题运用两种解题方法:
第1种:(2400-15×90)÷15=70米/分
第2种:2400÷15-90=70米/分
这样,在课堂当中,对于同一问题通过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建立不同数学模型,能够培养学生分类建模的习惯,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课堂上勤于动脑,形成完善的数学思维。除此之外,课堂上举一反三的运用还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巧妙运用教学艺术,让数学问题求解方式更加灵活,使应用题教学质量更高。
四、重视教学环节情境创设
数学课堂中,以文字形式出现的应用题数量较多,而且问题和生活情境较为贴近。所以,课堂当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还原问题情境,使其能够明确问题建模方式,主动建立模型,之后完成问题分析和计算,进而得出准确结果,逐渐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形成数学素养。
如,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兴趣,使用故事形式向学生介绍数学问题,创设情境。具体使用两个小故事。
第一,历史故事。愚公为了将其门前的两座大山移走,用筐装泥土,之后将其倒入渤海,每年冬夏换季才可往返一次。假设愚公单独做这项工作,那么他要花费500年的时间才能移平大山,若愚公的儿子单独做这项工作,要么需要花费300年,若愚公的孙子单独做这项工作,需要花费400年,如果子孙三代共同移山,那么需要多少年才能完成?
第二,工程故事。某村庄要修一条公路,A工程队和B工程队同时承包该工程,若A工程队单独修路,那么需要花费12天,若B工程队单独修路,需要花费18天,如果A和B工程队同时修路,那么需要多少天才能完工?
上述故事的应用,能够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当中,教师讲述完两个故事以后,询问学生:“听完故事后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部分学生回答:“愚公做事锲而不舍,这样的精神使我深受触动。”有的学生回答:“愚公的工程量过大,需要的时间太长。”可见,课堂上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通过不同故事获得差异化的感悟。此时继续提问:“同学们知道上述问题属于哪种应用题吗?”有位学生不确定地回答:“工程问题?”对此,教师及时给予肯定:“非常准确,就是工程问题!那么同学们知道故事当中隐含着哪些数学数量关系吗?”学生纷纷参与讨论学习过程。
创设故事情境,能够为解决工程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情境当中不但对所学问题产生兴趣,而且还能积极思考,将现实生活当中的情境顺利转变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探究,分析此类问题涉及的数学信息,这个过程,也是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数学故事通俗易懂,学生对于学习情境的体验更加强烈,能够让其参与建模分类活动,并且应用模型顺利解决问题。
总之,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重点在于让其明确问题和数学模型之间的关联,掌握模型分类方法。在日常授课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其对于数学模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善于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讲解应用题;根据应用题特点,创设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体验,使其顺利参与分类建模学习。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临泉路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猜你喜欢 数学模型面粉建模 活用数学模型,理解排列组合新高考·高二数学(2022年3期)2022-04-29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16期)2022-04-16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2021年11期)2021-12-22在经历中发现在探究中建模小学教学研究(2021年5期)2021-09-29关于面粉你知道多少农家参谋(2021年5期)2021-06-20思维建模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27期)2021-04-13求距求值方程建模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20年2期)2020-04-10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6年5期)2016-11-01“费马点”数学模型在中考中的应用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6年5期)2016-11-01玩转0面粉烘焙美食堂(2016年5期)2016-05-23下一篇:现象教学视角下的专题复习教学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