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音色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徐雯怡
摘要:二胡音色分为“基本音色”与“情感音色”两种,学生对两种音色好听与否具有一定辨析能力是音色审美提升的客观前提。基本音色需要演奏者的技术控制力,情感音色需要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与感受。对二胡音色演奏技术掌控及音色审美的提升,是每一位二胡教学者与学习者非常重视的内容,本文从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二胡音色技术掌控及音乐情感表达几方面进行研究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二胡音色 审美能力 教学实践 音乐素养
二胡有着独特的音色,其发声是通过琴弓摩擦琴弦产生振动,然后由琴马传导至蛇皮(皮膜)振动发声,最后通过与琴筒的共振把声音放大,再扩散到空气中所形成的声波波型与泛音的声音属性。
特征一:即基本音色,似人声。千百年来,人们对二胡的喜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音色似人声。这一点历史上早有记载,元代的张养浩在《折桂令·咏胡琴》中写道:“引玉杖轻笼慢捻,赛歌喉倾倒宾筵。”二胡音色似人声,主要是由于它原生态的制作材料,筒式聚音、皮振扩音的巧妙构思,拉弦恒振的发声方式,与人相近的振动频率等原因。
特征二:即情感音色,变化丰富。二胡采用琴筒套软皮、琴杆无品无板、弦端试振动的特殊设计,极大地增加了双手对音色的控制范围,使演奏者对音色的处理有着极大的自由度,随心所欲使其发声能够做到如泣、如诉、如诗、如歌、扣人心弦、感人肺腑、音色似人但韵味又胜过人声。
二胡演奏音色的丰富多变,可用来塑造各种音乐形象、表达多种情感。如何通过二胡音色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感、展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离不开演奏者千锤百炼的技术掌控和对音乐内涵及审美能力的内心感知。
一、音色分辨差异性研究
对二胡音色的审美辨析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演奏者对音乐内容、音乐表现综合性的分析与判断。笔者对第一次接触二胡的初学者进行了一次从易到难、由基本音色到情感音色的辨析实验。实验对象为10位5岁的学生,其从未接受过音乐训练、也从未接触过任何器乐演奏。
实验一:在同样的教授方法和相同的练习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空弦演奏,测试他们对二胡“基本音色”的反应。结果为7名学生对自己无法控制右手运弓而发出过重的噪声或贴弦不稳发出的两根弦同响,表现出明确的听觉不适感,而另3位学生则若无其事地连续进行噪声音色演奏。于是笔者用无杂音、纯净透亮的演奏示范与他们噪声音色进行演奏对比,问他们哪种音色好听时,这3位学生才判断出第一种无杂音的音色好听。
实验二:在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教授后,如:用沙哑的嗓音和洪亮正常的嗓音来比喻二胡音色,用简短说话进行音色好坏分辨等。10位学生都能够对二胡“基本音色”的好听与否有一定认识和判断。演奏一段快速乐段:第一种,两手配合不协调,演奏出的音色粗糙、暗淡,如同嘴里嚼东西时说话含糊不清;第二种,左手按弦力度过大、右手运弓不均匀,演奏出的音色发干发硬,如同捏着嗓子说话干瘪;第三种,两手配合默契,右手运弓轻巧自如,演奏出的音色圆润、明亮,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请10位同学挑选出哪遍最好听,6位同学做出了快速的回答,其余4位表述没有差异。在此基础上,将3种音色进行了语言描述,刚刚表示没有差异的4位同学,也饶有兴趣地模仿两种音色,于是在接下来又一轮的音色对比中,4位学生则能够快速挑选出好听的一遍音色。
实验三,进行“情感音色”的实验,以同一首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中的第一句做范例。
这里用两种不同音色变化做对比演奏:第一种用慢弓、慢揉带压弦,产生厚实而暗淡的音色,表达一种忧伤的情感;第二种用中速弓、轻快滚揉,产生明亮而轻快的音色,表达愉悦美好的情感。演奏完后让这10位学生说出自己对两段演奏的感受,有5位学生能明确地表达出第一种和第二种音色的不同情感变化,而另5位则无法做出明确判断。但当笔者加大对两种情感的夸张演奏后,后5位同学也能提出不同的听后感。
以上实验得出,学生对于二胡音色的认识和分辨,存在天生与后天培养的差异性,体现在学生对二胡、对声学美感、对音乐作品内涵等方面的不同感知度。如果我们在日常二胡教学中,把对二胡音色控制力的培养、对二胡音乐作品内涵的演绎、对音乐美学等知识联系到一起进行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塑造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还能够较快地提高学生二胡演奏水平,从而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本音色掌控力的培养
二胡“基本音色”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左手触弦及右手运弓双手配合下对音色的技术掌控能力。在二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二胡演奏动作、姿势规范性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对正确音色的掌控和自我检测能力,是决定学生二胡音色审美力提高的客观因素。
(一)右手控制
右手持弓对二胡正常发声的音色控制,讲究的是张弛适度与自然放松。实际演奏中,初学者常见的问题是用力过大,造成手指僵硬,甚至引起手腕、手臂僵硬,姿势变形。解决的办法是秉承“放松”的理念,用指力将弓“拈稳”,而不是用掌心力、腕力、臂力把弓“抓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持弓稳当,手的各个关节柔顺,整个右手运动自如。
运弓时则要遵循弦乐振动的基本规律和方式,有以下几点运弓基本要求:第一,弓与弦成90°直角,即运弓“平”;第二,推拉弓僅经过琴筒一个摩擦点走直线,即运弓“直”,同时为了让弓毛与琴膜振动方向尽量一致,弓毛要尽量靠近琴杆;第三,琴弓贴在琴筒上,以保持弓弦摩擦点与琴膜振点的最佳距离和振动的稳定性。第四,运弓的基本动作,要按照肢体力量传导的自然顺序来运弓。就常用运弓来说,要求右手在合适的持弓力度、各关节放松的前提下,以肩关节为力量源依次牵动大臂、小臂、手腕、手指,并在一定的速度配合下让琴弓左右来回运动。运弓时要认真去体会和寻找二胡发音“平稳”“通透”“笔直”“悠扬”的感觉;第五,运弓中右手的力度和速度的匹配,即什么样的力度配什么样的速度,否则不是音色发虚就是发噪。如拉内弦时,中指、无名指往里扣弦用力过大运弓速度过小会出现“疵音”,用力过小速度过快音色发虚。同样,拉外弦时,拇指食指中指往外力量过大运弓速度过慢会出现噪声,用力过小,运弓速度过快音色发虚。
(二)左手控制
左手对二胡正常发声的音色控制,持琴重心要稳,无论换把还是身体摆动都不能影响琴身的稳定,同时要做到自然形态下的放松,不能因为某个部位的用力而影响换把和按指。手指按弦要强调指根发力、指尖“点”弦 ,使音色具有“颗粒性”即“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且忌掌心、手腕用力,以免造成手指僵硬丧失灵活性使“点”变成“抓”,音色没有了“颗粒性”。“点”还要强调按弦力适度,能够与琴的最佳振动相匹配,因为过重则力量和气息不畅通音色发硬,过轻则力量和气息不到位音色发虚。当然,基础音色的演奏还离不开身体的平衡、稳定和各部位的气息、力量的通畅。
(三)两手配合
二胡演奏的动作特点是右手是横向运动,左手为纵向运动,并且多数情况下左右手速度和动作不同步。初学者在双手配合演奏时,容易出现左右手不协调或顾此失彼的现象。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音色的听觉效果找出问题所在,通常需要进行双手、单手循环式反复练习,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演奏动作。并且在反复练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检测能力,既能从动作上、感观上辨析音色的可听与否,又能从音色的听觉效果反观动作的正确性。
三、情感音色的审美力提升
“情感音色”是指演奏者在演奏中随着对乐曲内容的情感体验,通过一定的演奏手法使声音在色彩上做出相应的变化[1]。随着二胡作品的不断挖掘与更新,音色不仅要满足听觉的舒适感,还需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感及塑造丰富多变的音乐形象,给听众一种内心听觉的画面感。
因此二胡的教学与学习需不断精进,不止是在对音色的技术掌控方面,更多的是如何使学生在日新月异的二胡艺术发展中学会更多的内容、感受国乐之魅力、提升文化自信、塑造对音乐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开拓眼界,这些已成为二胡基层教师的新课题。
(一)情景教学中的音色情感表现
以初级二胡作品《红星歌》为例,其中明亮、积极的情感音色是演奏的重难点。多数学生仅仅是把音符、节奏按谱演奏出来,但音乐表现却平淡无味。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音乐的创作背景没有产生情感共鸣,导致内心情感的不足。
笔者选取了《红星歌》来源的电影片段欣赏为教学媒介。这个电影片段具有一定的时代感,离现在的青少年儿童比较久远和陌生。于是笔者通过比喻共产党就像妈妈,打土豪就像妈妈帮同学们解决生活困难来进行故事讲解;再让学生从红色的五角星联想到红领巾再到五星红旗,由这三样具有代表性的英雄象征让同学们自己展开相关故事的讲述。这样的过程很快使学生们对乐曲情感产生了共鸣,好几位6岁学龄的学生都提到了“五星红旗是英雄的鲜血染成的”。紧接着,笔者再让学生用此种情感进行演奏时,音乐马上就生动起来,音色也变得饱满、有力。
(二)音色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
形象于艺术是必然的,然而音乐作品的形象有其自身的基本特性和最终本质——直接情感形象的塑造,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塑造[2]。音乐形象不同于美术等具体对象型的艺术展现,音乐形象是通过听众对声音的听觉感受反射到脑海中的一种音乐联想。如《良宵》乐曲中,描写的是风清月白的一幅景象,表达了作曲者内心宁静、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在二胡音色的运用中,左手触弦要轻巧、配合右手中速连贯的运弓使二胡音色明亮而干净[3];如《空山鸟语》中的引子乐段,用二胡高音区模仿小鸟鸣叫,因此音色要明亮、清脆,就需左手滑音的轻巧,配合右手运弓的短暂干脆来实现。
为了使少儿学龄阶段的学生能够清楚、熟练地运用演奏技术控制音色变化,笔者从常用情感音色中进行了几下分类:表现积极向上、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即音色明亮,——轻快运弓,配之以轻快滚揉;表现情绪悲伤即音色暗淡——轻慢运弓,配之以轻慢压揉;表现情感浓厚、歌颂性音乐形象即音色浓厚——重力慢弓,配之以快速滚揉;英雄主义色彩、强有力的音乐形象即音色刚硬——快速重弓,配之以重力按指。风景写意、歌唱性的音乐形象即音色轻柔——中速运弓,配之以较轻力度中速滚揉;思考、回忆、镜头远去等音乐形象即音色虚空——轻力度慢速运弓,配之以轻按指不揉弦;紧张、激烈的音乐场景塑造采用的音色紧绷——稍重力度快速运弓,配之以重按指不揉弦。
(三)在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中提高音乐审美内涵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音乐艺术的门类繁多,包括民歌、戏曲,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等等[4]。二胡与这些姊妹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二胡课程实施方面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课堂环节,抓住学生们网络学习的兴趣点,引导学生们搜集相关的音乐资料进行课堂互动、丰富二胡教学内容、更新器乐学习理念。通过一段时间的《音乐欣赏》课程环节实施,学生们音色辨析能力随之提高,头脑中对音色的辨别逐渐形成了概念,对自己演奏的每一个音符能够仔细地听辨、以求达到概念中最完美的音色的要求。同时,塑造了学生们更高层次的艺术审美和音色辨析能力,使其二胡演奏在表现不同风格、不同角色、不同内涵的各种形象中更具可听性。
四、在音色实际运用中提升学生创造力
音乐作品以音符、音调、节奏型、音乐术语等作为作品呈现的基本方式。但往往音乐无法完全用看得见的文字和符号来进行作曲家内心的情感表达,这就需要演奏者通过自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音乐内涵的积累发挥想象、联想等进行演奏技术上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属于二胡艺术实践过程中不容缺少的重要环节,演奏者需结合情感认知等情况,运用演奏技法技能将音乐作品实施个性化以及多维度展现[5]。
以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二胡初级作品《田园春色》为例,原本乐谱呈现上仅呈现音符、节奏、调号、少量的表现文字,这些少量的音乐内容提醒不足以让学生对作曲者想要表达的音乐产生情感共鸣。首先,笔者以自己对乐曲的想象进行设计并做讲解示范,如谱例中:第一句是像一幅田园春景,一眼望过去内心的惬意感,则采用轻柔的音色进行演奏以及情感表现,然后,引导同学们讨论展开联想,并在自己的乐谱上进行大胆的音乐设计,最后通过音色的变化处理将自己想到的、理解的内容进行演奏并展现出来。
这样的音乐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一学期的积累,每新学乐曲熟练后,学生们都能够做到自主进行二度创作,使音乐有了新的生命力和个性,同时在创作中提高了对音乐相关知识技能的熟练与掌握。
五、结语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对音乐素养的构成有这样的表述:以审美为核心,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樂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以上教学研究通过多次的实验研究得出对二胡音色辨析上存在客观差异性,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音色掌控力的练习、对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能够提高对学生二胡音色演奏及聆听的审美能力。当有了对二胡音色掌控的科学方法和练习后,再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们可以实现自主进行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此研究对于基层少儿二胡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可以作为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吴晓勇.二胡发音中的情感音色[J].黄钟,2000,(4).
[2]修金堂.音乐形象说[J].音乐研究,1998,(1).
[3]刘长福二胡教学系列(四) 美声奏法与音色变化[J]. 刘长福.乐器. 2003(02)
[4]把中国传统音乐传承和发展下去[J]. 宋成贵. 音乐时空. 2015(12)
[5]论二胡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J]. 耿玉英. 黄河之声. 2017(12)
猜你喜欢音乐素养审美能力教学实践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12期)2020-11-17小学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研究新课程·上旬(2020年18期)2020-11-16营造诗意氛围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探究成才之路(2017年8期)2017-03-29鉴要素,赏形象教学月刊·小学综合(2017年2期)2017-03-06小学语文审美能力的教育探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11期)2017-01-12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浅析高中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交叉学科下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6年10期)2016-12-13探究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以及渗透美育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7期)2016-04-26上一篇:再谈中学物理的“双基”教学
下一篇:实施素质教育,加强书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