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
姜爱萍
摘要:在当前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流程均在持续发生改变,以更好地适应教学需求。强调学生是主体,以教师作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组织者,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才能顺应新课改发展趋势,创新历史科目教学方案值得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高中生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
初中和高中对于历史的教学方式与过去不同。许多老师会布置相对较难完成的作业,教科书也会更新,这大大提高了历史学习的难度。听不懂、学不会是大多数学生逃避历史的借口。学生的学习精神不高教师的教学态度也肯定会受到影响。
1.2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在课堂上,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很差,缺乏常识。例如,他们对古代神话和现代重要历史事件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也不清楚王朝的基本秩序,甚至不知道秦始皇、韩武、唐宗和宋祖。
1.3 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下,学生们越来越依赖教师进行历史教学和使用海试策略的实践,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充分培养和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技能。同时教师在历史课上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片面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乏自主學习的能力。一旦与教师和课堂分离,所学知识难以运用,解决问题的思路混乱,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2 实效有效教学的途径
2.1 增加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求知者的欲望不仅是一种属于人类的自然心理现象,也是人类运用理智追求情感的一种表征。学生对于知识的探求以及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对现有论点和论据的怀疑都是学生对于求知欲的表现。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去充分利用刺激和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求知欲呢?通过创设一些学生提出教学问题的活动情境既能充分地地激起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产生好奇心,又能更有利于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探索精神,使得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听课转变到更为主动地学习求索。
2.2 注重单元设计,形成历史逻辑
统编版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呈现出史实信息量大、教学时空跨度大、宏观史观与微观史实紧密结合的基本特点。仅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就需花费大量时间,核心素养的培育似乎变得更难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先要跳出以往以“节”为单位的课堂视角,从单元乃至历史阶段的宏观角度出发,在对每节课进行教学设计之前,优先对单元内容进行精细化处理,从课标要求、关键知识、重点难点、解决办法和注意问题五方面进行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分析和设计,明确新课标对于教材每一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的联系。教师需要厘清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进而根据学生学情,以“学科——单元——课时”的实施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以清晰完整的历史教学脉络助力学生形成历史逻辑。
2.3 关注情境创设,消弭认知隔阂
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久远性和不可重复性等固有属性,学习中会产生天然的认知隔阂。与此同时,学生虽然具有建构历史内容的相关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是未成体系,仍处于知识浅层的无意识或潜意识,因此难以做到准确定位,激活内含于特定历史对象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深了认知隔阂。因此历史课堂教学的一大手段就是借助丰富的图文史料,组织探究活动,形成相应的历史情境辅助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是因为历史情境恰恰能够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将自身已经建构的历史知识加以激活、整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依托有效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消弭认知隔阂,在与教学目标的指向性互动中完成核心素养的培育。
2.4 重视课堂理答、强化问题意识
疑问是思之始,学之端。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核心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但在设计时应当注意问题的密度、角度、跨度、深度、宽度。用问题推进知识内容的搭建、形成与发展,让学生在不断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素养。但教师绝不可将问题设计视为课堂全部,认为只要学生回答出教师心目中的预设答案就算是完成教学目标,忽视课堂理答过程中形成的生成性问题。也避免学生面对大量的问题无从下手,在选择和疑虑中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部分超过学生认知层次和学习能力的问题还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根本源于理论实践,理论实施活动对于学生进行创新具有重要的前提和依据。我们的创新能力并非被教育得出来的,而是通过一种自己适合的学习情况、有效地参加实际操作的活动,以及大胆地实践训练得来的。例如在研究和学习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各种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自由地创设条件,让广大学生参加诸如"长城的修筑利弊?"、"秦始皇分数坑儒是对是错?"等争议性的辩论。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下,进行了讨论、研究,交流自己的见解,从而最终达到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其能力的目标。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引导我们的学生以历史眼光看待和认识什么是历史现象和什么是历史人物,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2.6 贴合生活实际,提升应用能力
教师要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历史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紧密度,使其可以更好地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例如,在学习“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教学的目标是要是学生明确和掌握两次战争的具体成因、过程、结果以及历史影响。由于本章节主要是两次战争,所以主要划分成两个专题来进行讲解,期间可以配合一些现实社会热点来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可以配合“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这个当下社会生活中的时事热点来讲解,借此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待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即可带领学生理解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及其成因等相关知识。
3 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在薄弱的高中历史探究课堂设计与开发的应用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有效地教学情境和形式,让学生在对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和剖析学习对象,实现高效学习的效果,教师应当善于追问,关注学生思维形成发展的过程,在对话交流中落实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卫东.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师道·教研,2018,(12):74.
[2]胡亚魁.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150.
[3]王德民著.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M].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206
[4]朱启勇,吴继东,李永恒.中国教育探索与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北京,2012:394-395.
猜你喜欢构建策略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新课程·上旬(2021年4期)2021-06-29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1年16期)2021-06-24关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生本理念的构建研究家长·下(2021年5期)2021-06-17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新课程·上旬(2020年15期)2020-11-16关于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分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13期)2019-06-19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0期)2019-05-28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18年41期)2018-05-18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年11期)2017-12-12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数码设计(2017年13期)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