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主问题设计促进文言合一
陈莹莹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精心进行主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阅读中去。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特点提炼出主问题,能有效牵动全文,牵动整堂课的教学环节,促进文言合一。《周亚夫军细柳》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长于记人,其中写到的将军有很多,无一不是个性鲜明,写法也各具特色。作者通过正面侧面结合的手法,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国家至上的品格。为了突出这一形象,作者还运用了多处对比,进而彰显“真将军”的内涵。
文章最后写汉文帝“称善者久之”,“善者”即优点,“久”字不仅传达出称赞的时间之长,且能体现称赞的优点有很多。于是笔者在执教《周亚夫军细柳》时,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特点,设计了浅显易懂的主问题:发挥想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推测汉文帝称赞了周亚夫哪些优点。在主问题的驱动下,学生需要关联全文的各个角落,品析重点词句,深入文本探究。
一、牵动文中对细柳营战备情况的描写——侧面衬托
学生可从关键词句中直观地感受到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严阵以待,戒备森严,为了引导大家关注细节,深入文本,笔者通过删改比较法,让学生说说原句表现了细柳军怎样的精神面貌: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军士吏被甲,持兵刃,备弓弩。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锐”有尖锐锋利之意,说明士兵们已经磨好刀刃,可见其准备充足,训练有素。这里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可译为“亮出尖锐锋利的刀刃”,给人寒气阵阵,气势逼人之感。“持满”说明细柳军不仅准备好弓弩,且全都拉满。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箭已在弦上,只要一声令下,便一触即发。接着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明确拉弓需要很大力气,好的弓,一般人别说是拉得如同满月了,就是拉开都做不到,这就帮助学生体会到了细柳军的勇猛威武,士气昂扬。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关注“不得入”“不闻”“又不得入”“不得驱驰”,这四处“不”写出了汉文帝在细柳营处处碰壁,可见全军高度警惕,戒备森严,秩序井然。作者正是通过写细柳营的战备情况来侧面衬托周亚夫高超的军事管理才能,这是他的优点。
二、牵动文中对周亚夫言行的描写——正面突出
文中不仅有侧面衬托,还有正面描写,正侧结合,方能使人物形象深入人心,通过这样的过渡语,笔者引导学生关注第五个“不”字: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为什么“介胄之士不拜”?有相关知识储备的学生会指出。首先,“拜”指跪拜,古代军人打仗穿的铠甲都是十分坚硬沉重的,并不方便行跪拜之礼,所以只能拱手行礼。其次,“介胄”“持兵揖”这些细节,说明周亚夫面见皇帝时穿甲戴盔,手拿兵器,教师便可追问,为何他时时刻刻都处在一种“全副武装”的状态?可见其随时提防来犯之敌,一刻也不松懈,周亚夫作为将军,真正做到了常备不懈,恪尽职守。当然,即使尊贵的皇帝驾临,周亚夫也依旧如此,可见其刚正不阿,不卑不亢,这些也是他的优点。
三、牵动整个事件的背景——渲染烘托
在品析“持兵揖”“介胄之士不拜”这些细节之后,教师便可追问学生:“古代臣民面见皇帝前都要搜身,周亚夫带着兵器见皇帝更是大不敬,他至于这样吗?”由此,学生便会很自然地关联到整个事件的大背景,即文章开头第一句:“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教师可在此处拓展链接,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品析“大入边”传达的信息:
汉初,匈奴军事实力逐渐壮大,拥有骑兵四十万,屡犯边境。而汉朝的军事实力则相对薄弱,面对匈奴的屡次侵犯,主要采取防守政策。直至汉文帝、汉景帝之后,即“文景之治”后,汉朝才开始反击。
由材料可知,匈奴军的威胁不可小觑,文中的“大”有“大规模”的意思,说明敌军数量极为众多;“入”字说明匈奴已经突破汉朝边疆防线,接下来便直逼京都,国家形势极为严峻。正是在这样严峻形势的渲染下,周亚夫的一切言行才显得熠熠生辉,难能可贵。强敌压境,大战迫在眉睫,周亚夫时刻警惕,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有任何马虎,这种殚精竭虑,国家至上的精神品格着实令人敬佩与感动,这些更是他的优点。
四、牵动文中对霸上棘门军的描写——对比
我们知道,“善者”都是有比较而言的,当教师追问学生文中有没有“不善者”时,学生便会快速地关联到文中对于霸上棘门军的描写。从“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中可以看出,天子的马车是直接奔驰而入军营的,没有任何人前来登记盘查,如果是敌人伪装,后果不堪设想,可见其戒备松弛,军纪涣散。从汉文帝的评价“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中可以看出,霸上棘门军把军国大事当作儿戏,可谓玩忽职守,这就意味着置国家安危于不顾。而只有像周亚夫这样把军国大事放在第一位的真将军,才能真正地保家卫国!至此,教师便可引导学生明确,原来作者正是通过对比,来突出周亚夫的“善”的。学生也会很快反应出:为了突出中心人物,叙事要讲究详略得当。
五、牵动文中对汉文帝言行的描写——侧面衬托
围绕主问题关键词“善者”,还可以牵动对于汉文帝形象的品析,教师继续追问:那么在这篇文章中,还有谁也值得我们“称善”?学生通过关联前文,可品析出汉文帝的优点:
1.依据: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可见汉文帝英明睿智,反应迅捷,积极应战,布兵排阵。
2.依据:上自劳军。“自”有“亲自”的意思,“劳”指“慰劳”。可见汉文帝礼贤下士,不辞辛劳,国事为重。
3.依据: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可见汉文帝宽宏大量,顾大局,识大体,深明大义。
4.依据: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可见汉文帝知人善任,爱才,惜才。
六、牵动读写结合训练
周亚夫在汉文帝这次劳军之后便得到了提拔,为了强化周亚夫身上的诸多优点,进而巩固学生对于“真将军”内涵的理解,笔者在最后设置了有趣的读写结合训练。
拟写一则晋升诏书,来昭告天下周亚夫的诸多优点。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句式整齐短小。
河内郡守周亚夫,,,,……即拜为中尉。
在此环节中,学生可根据本课所学所感,整合关键信息,完成诏书填空。最后,教师让学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个字来概括周亚夫的形象,便可关联到“真将军”一句。至此,文章的中心主旨也明確了,“真”不仅是因为周亚夫高超的军事管理才能,更是由于其身上刚正不阿,恪尽职守,国家至上的可贵品格,这就是“真”的内涵,也是“善”的内涵。
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特点提炼出的主问题,能有效地牵动全文,避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和学习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文言合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开发区青阳港学校
猜你喜欢 牵动汉文帝品析 牵动每颗心艺术评鉴(2020年2期)2020-03-23丞相的职责知识窗(2019年9期)2019-10-09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环球时报(2019-04-08)2019-04-08乌克兰大选牵动各方神经环球时报(2019-04-01)2019-04-01唱唱不下去的歌扬子江(2019年1期)2019-03-08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甘肃教育(2018年2期)2018-03-21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4期)2017-11-04小步轻迈 层层推进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5期)2017-09-30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7年4期)2017-04-26宝宝国学堂娃娃画报(2014年4期)2014-08-07上一篇:基于物理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