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学”的课堂教学设计
申凌
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基于学生的“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地理综合思维和学科能力。下面,我以“锋与天气”为例,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1.设计古诗词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古诗词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描写天气的诗句,在这些诗句中常常蕴藏着丰富的气象学知识。比如,“黄梅时节家家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等。通过古诗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天气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引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常见天气系统。
2.构建地理模型,培养地理思维
地理模型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一种研究方法。高中地理课堂中使用的模型虽然与地理科学研究中的模型不同,但同样反映了地理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提炼、归纳,抽象出本质,将复杂的地理原理、规律、过程简化,指导学生构建地理模型。
在“锋与天气”授课中,我通过动态展示、讲解、绘制锋面系统模型等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鋒的相关概念、锋的类型以及不同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现象的变化,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地理原理、规律、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方法。
3.捕捉课堂问题,完善认知结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并利用即时生成的问题,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课堂教学的新亮点。例如,有一组学生想用一个模型同时展示冷暖锋,在展示过程中不断地调换模型方向。此时我意识到,该组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和探讨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理解冷暖锋的概念。我抓住这一课堂生成问题,问:“冷暖锋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通过教师的纠错、示范和学生的观察、模仿,培养学生的地理时空观念,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4.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了锋面系统的相关知识后,我播放“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片段,引导学生用理论联系实际,探究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变化过程,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情境创设、模型制作、问题探讨、图表绘制、实际天气现象分析等几个层面,关注学生的“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学科关键能力及核心素养。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新课改背景下教研员培训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编号:CFDB2020165)研究成果
编辑 _ 张晓震
猜你喜欢 天气古诗词模型 本期主题:莲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1年6期)2021-06-11谁是天气之子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2020年4期)2020-10-20从勾股定理到“一线三等角”模型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20年2期)2020-04-10天气预报难题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19年9期)2019-09-12猜诗词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7年11期)2017-12-09模型小览(二)汽车导报(2017年5期)2017-08-03借模型之力 释难题之疑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6年3期)2017-05-19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求学·理科版(2017年1期)2017-03-02读一读,选词填空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11期)2017-02-06中国古诗词作文周刊(中考版)(2015年39期)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