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古诗词教学,一场寻美的旅行

|来源:网友投稿

史巧云

[摘 要]阅读古诗词,是一场寻美之旅,诗词中的浓郁氛围、和谐音律、丰富内涵,蕴藏着各种形态的美学资源。教师要借助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体悟古诗词的氛围美、音韵美、内蕴美,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储备,使学生在深入感知的过程中获得言语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寻美之旅;氛围美;音韵美;内蕴美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4-0012-02

古典诗词是诗人内心感知世界、反映世界的一种文学形式,古诗词的阅读本质上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古诗词教学需要引领学生进行整体性审美体验,从积极体悟到深入实践,引领学生在品析和鉴赏的过程中,领略古诗词在简洁的文字背后所蕴藏的美好境界。

一、营造古典诗词学习的氛围之美

1.精心设置用语,无声浸润

古诗词有着精美的意境,需要教师营造适切可感的情境,将学生的身心意识浸润其中,缩短学生与诗人、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好地推动学生走进诗词的内在世界。因此,教师的教学用语需要与诗歌处于统一风格,可以是激昂豪迈的,可以是坚韧有力的,可以是柔美典雅的。

如教学统编教材《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教师就可以尝试运用柔和且满富豪情的语气渲染课堂氛围:“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锦绣,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闻名遐迩的杭州西湖……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尤其对杭州西湖赞不绝口,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此时,教师相机出示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几篇描写西湖的古诗,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方子》等,再揭示苏轼这首被誉为描写西湖的第一名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运用排比句式以及情感渲染,营造出鲜活可感的意境,使学生对诗歌中的西湖之美形成了初步体验。

2.渗入文化元素,丰富底蕴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教师不能仅仅从理解大意的角度来教学古诗,更需要巧妙地融入古典文化元素,丰富古诗学习的底蕴,让学生真正触摸到古诗词的灵魂。

以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配乐诵读之后,紧扣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示多幅图片,从书法作品的角度去品析这两句诗的文化因子,使学生了解到很多文人雅士常常将这两句诗放置在自己的书房之中。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诗歌大意、内在意境以及所指向的人生之境的不同角度,对这两句千古名句进行体悟和思考,感受这两句诗内在的价值意蕴。随后,教师又鼓励学生将这两句诗书写下来,记录心间,让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巩固和内化诗句的丰富内涵。最后,教师进行深情结课:“王维用他的文字描写山水,将千年之前的美永远留存在诗句之中,让那些身处于尘世中的人们体会到了一丝丝令人羡慕的洒脱和淡然……”

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就不再是一两句诗,也不再是这首诗表层的意思,而是在文化因子的浸润下,提升了对诗歌整体内涵的把握,提升了古诗词的赏析效果。

二、把握古典诗词朗读的音韵之美

1.切准节奏,气断声连

古诗的朗读是一门学问,对于朗读时节奏的掌握需要建立在自身的原始语感以及对古诗词理解的基础上。为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入手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

如统编教材中,《江南》是第一首要学习的古典诗词,怎样指导学生朗读好其中的节奏呢?教师可以设置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介绍停顿符,要求学生自己尝试朗读第一句诗“江南可采莲”,想想可以将停顿符号放在哪个字的后面。很多学生凭借自己原始的语感,都认为放在“江南”的后面最合适。此时,教师告诉学生,古诗词虽然每句话都很短,但也要读出节奏,这样才能将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真正地展示出来。随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尝试,运用停顿符对后面诗句的节奏进行划分,并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起朗读,在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节奏。

整个过程,教师没有将诗歌节奏的划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借助诵读经验的支持,通过示范引领,组织学生以自主尝试的方式进行划分,在对比中、在诵读品味中,唤醒学生对诗歌内在节奏的认知,使学生在富有节奏的朗读中感受到古诗词独有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2.凸显韵脚,现而不露

古典诗词的节奏之美和韵律之美还体现在最后的韵脚上。但很多学生在朗读时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对于古诗词的韵脚毫不在意,随心所欲地读,难以真正感知古诗词的内在价值;二是过于注重韵脚,导致朗讀过于生硬,最终得不偿失。教师需要依托具体学情,顺势而导,把握好韵脚朗读的分寸,不刻意强化,避免朗读流于形式。

以统编教材《浪淘沙》的教学为例,学生在朗读第一句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时,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但诗句中的这个“曲”字究竟该怎么读呢?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正确的层面上,引领学生尝试读出诗歌固有的节奏,感受诗歌鲜明的音律之美,然后再进行师生配合读,教师读每句诗的前面四个字,学生朗读后面三个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第一句诗中的“沙”、第二句诗中的“涯”以及第四句诗中的“家”字进行着重指导,要求学生自然、连贯且饱满地发音,用自己的声音将黄河的气势体现出来,并将这种方式融入其他诗句的朗读之中。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齐读,从古诗中的每一个字音、每一处节奏、每一个语调入手,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

三、探寻古典诗词体验的内蕴之美

1.联系诗人,感知背景

古典诗词与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文本产生的过程、当时的背景、创作的背景,都无法在篇幅有限的诗词中得以展现,但缺乏了这些又无法感知古典诗词。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当下社会资讯发达的优势,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将所学古诗词的相关背景资源及时而高效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网络上的信息虽然是丰富而详尽的,但究竟哪些对学生学习和洞察古典诗词有促进和引领作用呢?这些都需要教师对所拓展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统整、删选,将有效的认知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以统编教材中辛弃疾的经典之作《清平乐·村居》为例,这首词简洁易懂,学生理解起来并不算难,主要描写了农村的自然美景以及一家人闲适、温馨的幸福生活。因此,很多学生并不费力就能够理解词作的大意,并感受到辛弃疾对农村悠闲生活的无比向往之情。但这首词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和意义真的如此吗?教师可以先出示词人辛弃疾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辛弃疾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他一心想要驰骋沙场,报效国家,将奋勇杀敌作为自己的人生志向等。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机质疑:为什么这样一个充满了赤诚爱国情怀的人,却一下子要追求所谓的闲适优雅的农村生活了呢?辛弃疾究竟经历了什么,让他的人生志向发生了如此重大的改变呢?教师相机为学生拓展补充了这首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创作这首词的时候,词人辛弃疾正被贬职,赋闲在家,当时南宋政府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与侵略者抵抗的战场交战正酣,而他自己却不能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免唏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辛弃疾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农村悠闲生活的向往,更为重要的是要表达自己想要报效国家,却无能为力的一种感慨。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没有仅仅停留在词作的表面上,而是综合性地引导学生结合词人的生平和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对词作的内容进行整体性感知,更好地推动学生走进了词人的内心世界,体悟到了古诗词的情意之美。

2.拓展联想,感知情境

古典诗词语言简洁而优美,常常运用寥寥数语就展现出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这就给学生的感知、解读、体悟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突破诗词语言的时空局限,运用拓展联想的方式丰满意象,再深入到文本的内在情境之中,更好地推动学生对古诗词内在意蕴的感知。

如统编教材中《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教学,该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写的西湖雨景的“好”和“奇”呢?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统整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通过合理化的想象,尝试运用语言来展现生动可感的画面。比如,教学这首诗的前面两句时,教师紧扣诗歌中的“晴”和“雨”这两个字,设置统领性问题:“西湖之美,究竟美在何处?”在学生自主理解和体悟交流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聚焦关键词“水光潋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拓展联想,说说“水光潋滟”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其他学生可以适度地补充。随后,教师组织迁移运用,再次尝试拓展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色空蒙”所展现出的画面:西湖上下起了蒙蒙细雨,一层浓浓的白雾在湖面上升起,如同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感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将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融入自己的意识深处,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的感知转移到诗人的情感层面,感受诗人苏轼在欣赏了西湖美丽景色之后的激动与兴奋,因而他给予了大自然真挚而热情的赞美。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诗歌中“水光潋滟”和“山色空蒙”这两个关键性的语言,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对西湖之美的整体感知,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豁达、包容的认知心态,从而使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有了初步的体悟,提升了学生对诗词内蕴美的感知能力。

我国古典诗词的美是全方位的,更是立體化的。这种美主要美在意境,美在神韵,美在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上。因此,教师需要从古典诗词的特点入手,分别从氛围的营造、音律的感知和内蕴的体悟等角度,将古典诗词的教学引向本源。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探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7年21期)2017-12-02古诗词教学要教给学生什么教师·下(2017年8期)2017-10-18探析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32期)2017-09-05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学周刊(2017年18期)2017-06-23多媒体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年34期)2017-05-24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年12期)2017-01-11少教多学让古诗词教学实现双赢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6年8期)2016-10-25初中古诗词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6年8期)2016-08-23为古诗词教学插上现代化翅膀课程教育研究·中(2016年1期)2016-03-15
热门推荐
  • 思政教学实施方案5篇

    思政教学实施方案5篇思政教学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从严治党决定和两个意见及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

  • 商业电影中场景设计的

    [摘要]场景作为电影中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电影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优秀的场景设计在影片中不但能

  • 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

    陈芳蒋京丽摘  要:英语学科大观念是指向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和具有跨学科特点的主题大观念的融合统一。

  • 高校食育课程“教学做

    宋尚新王蓉蓉王晶祝长青[摘要]高校开展食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

  • 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

    罗紫红摘要:2021年9月广西全面铺开新课改,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课堂的教学目标制定要突

  •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

    卢剑忧[摘      要] 目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基于205份样本,

  • 水平三“投掷项目”单

    陈宇王兴发摘要:投掷项目是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内容之一,不同水平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其中单元教学设

  • 机场航站楼供配电系统

    摘要:本文结合某国际机场航站楼的供配电设计,从航站楼供配电系统规模的确定、负荷计算、无功补偿和谐波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