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证据”:打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扇窗”
季燕青
[摘 要] “学习证据”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原点和归宿,是打开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一扇窗”。“学习证据”能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见度”,是打开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导航仪”,是精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盘”。基于“学习证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才有针对性、实效性。在“学习证据”指引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进阶。只有基于“学习证据”的数学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展开真实的、深度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 学习证据;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已经从传统的“经验型”转向了“证据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当基于学生的“学习证据”。“学习证据”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原点和归宿,是打开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一扇窗”。只有基于“学习证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才有针对性、实效性。借助学生的“学习证据”,教师可以改进、优化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搜集学生的“学习证据”,让“学习证据”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有力支撑,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和依据。
一、“学习证据”: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见度”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主观性的设计,因为教学设计说到底就是教师思维、思想的产物。但在教学中,并不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师主观的产物,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是基于学生“学习证据”的,是“学习证据”让主观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拥有了一种“客观性品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见度”的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构成因素就是“学习证据”。“学习证据”让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够超越经验,走向科学。
那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如何搜集“学习证据”呢?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通过课前访谈、对话、交往等;二是通过课前检测、问卷调查等;三是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检测、作业评价等;四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观察等。显然,“学习证据”是从学生出发的,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是关照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认知、思维等留下痕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写一写”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所说,“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概括成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知什么。”以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这部分内容为例,由于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运用“实验法”来展开、进行的,因此对于转化的思想方法比较陌生。据此,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笔者深度介入、深入引导,催生学生运用剪拼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笔者适度介入、适度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转化;而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笔者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建构。这样的对于同一类型的知识的差异性教学设计,正是基于对学生具体学情、学习证据客观考量的结果。
“学习证据”让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再模糊,提升了“能见度”,并且让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断地敞亮、澄明。可以这样说,“学习证据”让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断接近科学、不断走近科学。借助“学习证据”,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了一种科学性的品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证据”是“第一手资料”,因而往往比较复杂,作为教师要对“学习证据”进行提炼、优化,选择有意义、有价值、有作用的内容,以便让“学习证据”真正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证据。
二、“学习证据”:打开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导航仪”
“学习证据”不仅能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能见度”,更是打开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导航仪”。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其一是“静态的学习证据”能让教师的教学设计展开过程获得一种支撑。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实施的每个环节,都应当以“学习证据”为依据,都应当有“学习证据”的“影子存在”。其二是“动态的学习证据”对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和价值。严格意义上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证据”是不断变化、不断丰富的,因而都是动态的。
以“认识千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这部分内容教学为例,学生在此之前学习过“认识厘米”等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体验到的。“千米”这一数学概念,重要的不是让学生理解千米与米、分米、厘米的进率,而应当是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概念表象。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千米”有实实在在的经历,只不过没有有意识地感受、体验罢了。基于对学生“学习证据”的把握,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运用高德地图导航软件帮助学生感受、体验1千米”的生活化活动。为了助推学生参与这项实实在在的活动,笔者让学生将手机中的高德地图的1千米屏面截屏、打卡,从而倒逼学生参与具体的、深入的学习活动。这样感性的、具体的、精准的数学学习活动对学生建立“千米”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了这种切实的体验,学生就能迅速判断“操场的一圈没有1千米”“苏通大桥、南京长江大桥、长江、黄河等的长度应该以‘千米作单位”,等等。在这里,“学习证据”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导航仪”。它自身不断丰富、不断拓展。基于“学习证据”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学情展开分析,并由此积极地调整。让“学习证据”引导学生的认知向数学更深处漫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向数学学科本质深处发展。
“学习证据”是教师数学教学设计之本,是教师实施教学之源,也是评价学生数学学习之根。“学习证据”应当贯穿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基于“学习证据”的数学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课堂表达,进而从学生的表达中提炼、搜集相关的信息,并应用搜集的信息展开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实践家”,既可以助推学生的学,也可以提升自身的教。
三、“学习证据”:精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盘”
如上所述,学生的“学习证据”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倾听、观察、收集不同学生的课堂学习样态或表现,以便科学设计、研发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证据”是精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盘”,能左右教师的教学方向,决定教师的教学取舍。基于“学习证据”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更好地学。同时,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度、卷入度等都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证据”的理解、把握和应用。另外,学生是否在学习、学习得怎样等都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证据”。
以“百分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百分数”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四则运算”“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展开的。但相对于“分数计算”“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从学生对分数的认知结果来看,“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解题与“分数应用题”的分析、解题,在思路上、方法上、思想上等都是相统一、相一致的。而“利息”“税率”“折数”等相关内容则是学生相对比较陌生的。尤其是,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中的一些术语比较陌生,比如“浓度”“增值税”“分段计税”“本息”“买四增一”“利润”等。对于这些学生是“已有认知”还是“未有认知”的把握是学生“学习证据”组成的重要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直面学生的“学习证据”,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即学生“已经学习了什么”,更要关注学生的“未知”,关注学生“需要学习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更优化地、更科学地进行教学。实践证明,当笔者将着力点放置在相关的“百分数”的应用上时,学生自然就能積极、主动地展开“百分数”的应用。
“学习证据”犹如一辆奔驰动车的动力引擎,能有力地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驱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基于“学习证据”的数学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教学中乃至教学后都要积极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去收集“学习证据”。在“学习证据”指引下进行数学教学设计,从而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断进阶。只有基于“学习证据”的数学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展开真实的、深度的数学学习,进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数字摄影》课程“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科学导报(2020年25期)2020-04-28论互动式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北方音乐(2020年3期)2020-04-20基于高职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安徽农学通报(2020年6期)2020-04-17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读写算(2018年1期)2018-07-05探究氯化铁溶液灼烧的变化化学教学(2018年2期)2018-03-26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活动设计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8年2期)2018-03-16试析小学数学课后练习的多元化设计思路新课程·小学(2017年12期)2018-03-07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学习导刊(2017年4期)2017-10-2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南北桥(2017年15期)2017-09-05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南北桥(2017年15期)2017-09-05上一篇:以精准教学实现“一课一得”
下一篇:音乐教学激趣方法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