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的比较研究

|来源:网友投稿

水菊芳 张阳

摘要: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的比较研究从概念、抉择和流程三个方面进行。两种教学方式都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身体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境是教学的重要因素,都否认教学机智论。不同点为:适用的课型不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教师发挥的作用不同,教学对时空环境的要求不同,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的重点不同。现象教学突显教学的宏观性、整体性、统领性、综合性,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更具微观性、具体性、知识性、高效性,有利于知识的高效传递。

关键词:现象教学;情境教学;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9A-0003-06

当前,学校教学模式多样,主要有项目式教学、STEM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现象教学等。这些教学模式均有一个共性,即强调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与感悟。然而,项目式教学的程序过于机械,束缚学生的活动;STEM教学强调跨学科,对教学时间、教学环境要求较高,与我国的学校教学环境现状差异太大;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很高,中小学生自学能力难以达到要求。因此,这三种教学模式均还处于本土化完善阶段。情境教学与现象教学,因易操作,且兼顾时效性与知识传递的高效性,受到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但不少教师常常混淆这两种教学模式,将现象教学等同于情境教学。本文从现象与情境差异、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抉择、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实施与展望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

一、教学中的现象与情境差异比较

(一)现象与情境中的题材类型比较

现象必须取材于生活,而情境可以取材于生活,可以是经过加工后的虚拟情境,也可以是利用技术处理后的情境。现象真实发生,是现象与本质的融合,具有一定的思维性、启发性、深刻性、跨学科性,学生对现象可以从多学科、多角度理解,而情境的主要功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象本身就蕴含着问题,情境则需要教师设置问题。

在数学现象教学中,解释现象需要运用数学知识中的众多工具,学生可能只拥有部分知识,还欠缺部分知识,这为教师的教学预留了空间。如“平面向量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情境:(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战国策》)。教师也可以设置如下现象:(跳马问题)中国象棋中的马走“日”,如何从点P(4,2)跳到点(5,1),从点P(4,2)跳到点(6,0)?教师设置的现象将学生带入有方向、有大小的二维世界,让学生初步体验向量的特征。现象相较于情境,有具体问题,其思维深度与难度要高出很多。

(二)现象与情境对学生要求比较

解释现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与学科知识。学生对现象能够产生一定认知,但是这种认识尚不能够全面阐述现象的本质,需要进一步扩充自身认知,形成更高层次的思辨能力与学科知识,有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获得认知现象本质的能力。情境以学科知识为背景,常是学生熟悉的领域,如体育运动、游戏、手工、话题等。

现象与情境的呈现均伴随着问题的提出。从时效性角度看,情境教学中的问题立足于一节课,现象教学中的问题统领一个单元。从呈现方式角度看,情境教学中的问题以图示、图像、视频为主,较为直观;现象教学中的问题以描述、观察、分析为主,更加抽象。因此,两者对学生学情要求差异比较大:现象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与素养、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情境教学主要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学科知识水平。

(三)现象与情境对教学环境要求比较

课堂教学按教学内容可分为概念课、复习课、专题课、习题课等,按教学功能可分为常规课、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调研课、竞赛课等。

情境教学用于知识点教学,课堂应用情境导入。情境教学可以用于以上所有课型,如竞赛课、示范课、汇报课、展示课等,要求课堂呈现完整性,即知识完整、学生的体验完整、教师的知识传授完整、课堂环节完整,情境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

现象教学适用于大单元教学,不适用于展示课等课型。一方面,现象教学在课前就要将现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研究与思考的时间,因而很难开展。另一方面,现象教学需要多节课连续进行,才能让学生对现象的本质有透彻的了解。现象教学充分尊重教师教学的自主性,不以考试为唯一目的,更加适用于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常规课型。

(四)现象与情境的处理方式比较

现象与情境都强调学生具身的体验,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但是两者的处理方式差异比较明显。

现象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前,让学生知晓所研究现象,并自主应用已有认知对现象作初步解释,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思维习惯与思维能力影响着学生对现象的理解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描述现象,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困惑之处;教师传递新的认知给学生,这些新认知常以解决学生的问题或提供给学生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为目的。在课堂教学后,学生需要内化新的认知,自主地完善原有的解决方案。整个现象教学过程,以现象为中心,以优化解决方案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内化为核心,教师提供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

情境教学对课前准备几乎没有要求,学生可以不做过多准备,甚至可以不预习课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再呈现相关问题串,然后指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经由学生回答问题传授知识。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师设置好的知识“埋伏圈”,让学生认为学习此类知识是一种必然。课堂教学后,情境远离教学过程,习题成为课后强化认知的主要形式。

二、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抉择比较

现象教学更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境教学则更有利于知识的高效传递。合理选择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需要从立意、时空、技术、教育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判断。

(一)教学立意维度

现象教学以具身立意与能力立意为主,选择大概念教学,所选择现象具有高瞻性,既可以统领整个章节内容,也可以统领整个知识内容。如:“三角函数的定义”教学以“学生测量学校旗杆高度”作为现象,学生可以从物理角度,通过旗子匀速从底部到达顶部的时间来计算,也可以通过影子来计算。如果通过影子来计算,则利用了比值与三角值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的本质就是三角函数,会自然地将初中三角函数融入函数大概念中。而现行的初中三角函数是通过定义得到的,学生对三角函数与函数间的关系存在很大困惑。[1]

情境教学以具身立意与知识立意为主,立足于一节课教学,其情境主要为这节课服务。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充当“缠绕结”角色,同一个情境,可以提出不同问题,运用不同的解决方法,获得不同的数学知识,发展不同的数学能力[2]。如:立体几何中“面面垂直”的判定,教师以“教室内的门与地面垂直”为情境,组织学生探寻规律。学生得出结论:“门在旋转过程中始终与地面垂直,变化中的不变因素是门轴。”进而对门、地面、门轴进行数学抽象,得出它们分别对应平面、平面、直线。其内在联系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即:“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二)教学时空维度

现象教学延展课堂时空。课前,学生要对教师提前布置的“现象”进行前认知,对现象在已有认知下进行分析与理解。课中,主要是师生对现象本质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基于新知识的认知,实现师生间的知识传递与学生的知识内化。课后,则由学生结合新旧认知对现象进行后认知,实现知识的迁移。所以,现象教学的时空维度对课堂进行了延展,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情境教学将一节课作为完整的闭环系统,从设置问题开始,经由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传递知识,最后进行课内检测。情境教学目标明确,结构紧凑,强调短平快,知识教学效果好,但是知识的应用迁移深度不足。

(三)教学技术维度

现象教学对于技术的要求体现在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应用上,重点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与设计,如吸烟与肺癌的关系、运动与健康的相关性、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是否满足线性相关、曲边梯形的面积公式验证等研究,都应用到了技术。这里的技术是师生理解现象的工具,是基于真实数据的快速处理,它让师生从繁杂的计算中解放出来。

情境教学中的技术会在情境导入时应用,如运用VR技术、虚拟场景、模拟游戏进行正态分布中的高尔顿试验、割线向切线无限逼近的实验;也会在寻求规律时应用,如椭圆的定义,在平面内到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的点的轨迹(定值大于距离),通常应用几何画板展示给学生。还有更多的教学软件可以展示更为复杂的情形,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解方程问题,解析几何中的相切、相交问题都可以通过Geogebra等软件展示,让学生形成直观感知。情境教学的技术应用将原有的“人-人”模式转变为“人-机-人”的模式。

情境教学中的技术的重要功能是引发学生的兴趣,但有些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新颖化与现代化,几乎将所有的课堂教学内容都以PPT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使许多学生只记住了有趣的方面,而忽视了知识性强但“无趣”的重要内容[3]。这也是情境教学近年来重点反思的问题之一。

(四)教育教学维度

教学的本质是主体间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指导性学习[4]。对此,一直有教学实践论与教学认识论两种诠释。教学实践论把教学看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实践过程,而教学认识论则把教学看成是知识的授受过程;教学实践论着眼于学生的学,教学认识论着眼于教师的教;教学实践论把教科书看成是学习的工具,教学认识论把教科书看成是学习的目的[5]。现象教学偏向于实践论,情境教学偏向于认识论。

2019年我国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无论是现象教学还是情境教学,均能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但在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素养目标的达成方面,现象教学的效果好于情境教学。

三、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的实施与理论依据比较

(一)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的实施流程

情境教学主要流程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应用”,并以此为基础,衍生出:(1)“质疑-挑战”模式,流程为“分析情境—产生疑惑—大胆设想—验证猜想”;(2)“猜想-论证”模式,流程为“解答特殊问题—猜想普遍规律—初步检验—严格論证;(3)“感悟-发现”模式,流程为“分析问题,尝试解决—仔细揣摩,探索方法—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形成体会”;(4)“探索-讨论”模式,流程为“分析情境—尝试解决—讨论交流—评价解决”[6]。四种情境教学模式都从情境出发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疑惑,但是对疑惑的处理方式略有不同:(1)猜想验证,倾向实证;(2)猜想论证,倾向逻辑论证;(3)观察探索,倾向归纳;(4)分析尝试,倾向合作。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模式。定义型的概念教学可以选择第三和第四种模式,如复数的教学;类比型的概念教学可以选择第一和第二种模式,如指对数运算。

现象教学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以圆锥曲线的概念课为例。在上述教学流程图中,一个循环中现象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现象是真实存在的生活现象,是客观事实。现象为:一天中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上的篮球,产生影子。第二次现象出现在前认知中,是学生对原始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不同时期的太阳光照射篮球产生的影子轮廓并不固定,有时是椭圆形状,有时是开放形状,学生利用已有认知难以阐释这一现象。有一定物理知识背景的学生能够抽象出点光源照射篮球的实验模型,但是从实验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略有困难,需要教师的知识传递与学生的知识内化。此时,教师需要证明圆锥被不同平面所截后得到的截面,为何是抛物线、双曲线、椭圆三种圆锥曲线。第三次现象出现在后认知中,学生可以对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同时还可以迁移解决空中气球在阳光下的影子是什么、圆柱体被平面斜截后的截面等问题。

现象教学中的学生在一次循环中出现三次:第一次学生作为旧认知背景下的主体,自主对现象进行解释;第二次学生作为主体与客体,对新认知进行理解与内化;第三次学生作为掌握新认知的主体,对现象本质进行重新阐述,并升华认知,创新理解其他现象,成为“新学生”。

从上述流程可以看出,情境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弱化或强化某些教学环节,也可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造。现象教学中的教师主导性较弱,知识的形成与迁移需要学生自行完成。

(二)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理论、具身认知理论。三种理论均是从心理学发展而来的认知理论。它们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传递过程,还是在特定条件下,学生通过同化、顺应与平衡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现有水平与学生通过教学可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是学习发生的部位,具身具有主体性、情境性。学习者首先经历身体的独特体验,进行思维、记忆等学习活动,再通过抽象思维,形成隐喻基础,实现从形象具体的生活现象到抽象化的专业知识提炼。具身理论还认为,外部世界是信息的储存地,学习者的认知横跨个体内部世界和外部环境,认知需要与环境融合,是植根于环境的活动。

现象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方法论、人的发展理论、具身认知理论。方法论是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区别的本源。方法论属于哲学范畴,强调学习者的“唯我”,即学习应该是学习者发自内心的自我行为,取决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思维特征,现象与本质是一体的,学习者通过自己独有的方法理解现象、阐述现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发展,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就基础教育而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经过本土化,可以理解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国外对此的表述更为具体,如芬兰的现象教学明确从七个方面为下一个十年培养公民,即培养学生具有思考与学会学习的能力,文化感知、互动沟通与自我表达的能力,自我照顾和日常生活的技能,多元识读的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参与、影响并构建可持续性未来的能力[7]。具身认知理论是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共同的理论基础。

四、比较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的共同点为: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具身体验是学习的基础,承认个体学习的特异性;知识传递与内化是教学的中心;两种教学模式都否认教学机智论(教师在教学中只能根据学生出现的学习障碍,机智地进行教学,因而无法进行教学设计),肯定教师在知识传递与内化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学环境是教学的重要因素,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学习。

现象教学与情境教学的不同点为:一是现象教学立足于大概念系统教学,更适用于综合性知识教学,情境教学更适用于单个知识点教学。如在一个知识单元中,现象教学可以用于首节课、复习课,达到首尾呼应,形成整体。现象教学还适用于跨学科教学,情境教学更适用于单学科教学。二是现象教学对学生能力要求高于情境教学。现象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与实证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体现为具备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象,用数学的方法研究现象,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象。三是现象教学中的教师作用弱于情境教学中的教师,前者在知识传递时作用加强,后者则需要全程引导。四是两种教学的时空要求不同,现象教学对课堂进行了前延与后展,情境教学更聚焦于课堂。五是教学目标不同,现象教学倾向于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情境教学更倾向于培养数学学科能力。六是教学设计不同,现象教学的教学设计重点在现象的选择与阐述现象方案的抉择,情境教学的教学设计常以问题串形式展开,问题串的质量是设计重点,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两种教学模式可以共存于实际教学中,现象教学更具宏观性、整体性、统领性、综合性,情境教学则更具微观性、具体性、知识性、高效性。

现象教学在国外的应用比较成熟,以荷兰、芬兰、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为代表,他们立足未来世界,淡化学科教学,强调综合能力,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情境教学在我国的应用更为成熟,从学科课程标准制定到教材编写,再到班级授课,基本实现了中小学段全覆盖,对基础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国内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现象教学必将成为与情境教学同等重要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阳.基于大概念观的三角函数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學教研(数学),2021(3):64.

[2]陈艳斌,朱维宗,吕传汉.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与RME教学之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4):59.

[3]曾小平,汪秉彝,吕传汉.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对数学探究学习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1):85.

[4]南纪稳.教学本质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5):53.

[5]范寅虎.教学认识论与教学实践论 ——关于教学本质的两种不同观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2):64.

[6]曲爽,于海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的启示[J].中学物理,2019(4):18.

[7]张阳.具身认知:让数学现象教学从模糊走向清晰[J].江苏教育研究,2020(10A):4.

责任编辑:丁伟红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生数学批判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B-b/2018/02/56)”、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数学现象视角下的概念教学”(2019JK13-ZB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6-20

作者简介:水菊芳,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江苏苏州,215200)副局长,正高级教师;张阳,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江苏苏州,215200),苏州市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比较研究情境教学借助情景教学, 推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校园英语·中旬(2019年11期)2019-11-26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好化学散文百家·下旬刊(2019年10期)2019-11-16创设情境,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活起来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23期)2019-11-11后滚翻教学中巧用“海盗船摇摆”体育教学(2019年10期)2019-11-07小学语文作文情境教学探究新课程·上旬(2019年9期)2019-10-16迪士尼与喜羊羊的版权经营比较研究出版广角(2016年21期)2017-01-07西江经济带五大次区域带经济发展比较分析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西江经济带五大次区域带经济发展比较分析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集团或个人:中西法律本位的比较研究现代交际(2016年18期)2016-11-10中美体育经济发展比较研究智富时代(2015年3期)2015-05-22
热门推荐
  • 思政教学实施方案5篇

    思政教学实施方案5篇思政教学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从严治党决定和两个意见及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

  • 商业电影中场景设计的

    [摘要]场景作为电影中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电影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优秀的场景设计在影片中不但能

  • 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

    陈芳蒋京丽摘  要:英语学科大观念是指向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和具有跨学科特点的主题大观念的融合统一。

  • 高校食育课程“教学做

    宋尚新王蓉蓉王晶祝长青[摘要]高校开展食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

  • 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

    罗紫红摘要:2021年9月广西全面铺开新课改,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课堂的教学目标制定要突

  •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

    卢剑忧[摘      要] 目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基于205份样本,

  • 水平三“投掷项目”单

    陈宇王兴发摘要:投掷项目是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内容之一,不同水平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其中单元教学设

  • 机场航站楼供配电系统

    摘要:本文结合某国际机场航站楼的供配电设计,从航站楼供配电系统规模的确定、负荷计算、无功补偿和谐波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