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慢镜头教学生写动作
赵丽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中动作描写的重要性。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之一。老舍曾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然而教学时不管我们跟学生强调多少遍,学生的反馈都不是很明显。原因有二:其一,很多时候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不利于学生捕捉;其二,无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指导,反复的强调是最苍白的。所以,我引进一个概念:慢镜头。
我们都清楚,慢镜头在影视中有特殊的意义。它能人为“延缓”动作节奏,“延长”动作时间,使观众看清在正常情况下看不清的一些动作,因此普多夫金称慢镜头是“时间的特写”,是一种有意识引导观众注意的方法。
文学概念上的慢镜头与此别无二致,具体就是把人物的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用慢镜头的方式一一描述出来。延长动作的过程,精描细磨完整过程才能看清人物的动作。抓住人物最具特征性的动作,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能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那么具体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人物慢镜头观察和写作呢?
設置场景,现场指导
任何时候,不要急于向学生传授方法,特别是培养作文能力,还是要先观察。要观察,就要有一个共同的体验场,也就是让所有学生共同观察和感受一个场面。当然,这个体验场不必刻意设置,教师随机捕捉也可。比如,上课铃响后,同学们都是怎样进教室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位同学的动作,并分解成慢动作,然后将这一连串动作连起来。
强化引领,实战训练
学生有了具体的感知、理解和方法领悟之后,再进行强化引导和训练,这样效果就会好很多。首先针对方法一“要动连着动”,我找到学生习作中的这句话:
冰面上,滑冰的人可真不少。几位冰雪爱好者飞快地滑着,动作那么优美,真是让人羡慕。
这句话中只用了一个动词“滑”,我们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我们放慢镜头,选择恰当的动词,运用细致笔调把大动作“滑”,变成一连串“切、蹬、收、下、撑”等几个小动作的组合。那么,爱好者完美的动作,就会凸显在读者眼前。
冰面上,滑冰的人可真不少。几位冰雪爱好者身穿专业服装,个个精神焕发。只见他们身体微微前倾,目视前方,冰刀迅速切入冰面,用力一蹬,收腿,下刀,左右两脚交替向两边撑出去。协调有力,好一套完美的动作,真是让人羡慕。
显然,加上动词之后的句子,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地描写出来,写出了人物具体动作,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真正活起来了。
我又举个例子:
弟弟抓住了一条鱼。
观察后我们发现,这句话中还是只有一个动词“抓”。那如何把弟弟“抓”的动作写具体呢?我们首先就要放慢镜头,把大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的小动作,然后把一连串的动作组合在一起来写这个动作。
弟弟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他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他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这时,他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就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整个过程,挽双袖,卷裤脚,抬左脚,拖右脚,猛扎,捧鱼,一系列慢动作,一个生动活泼的抓鱼情景跃然纸上。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一步步仔细观察,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恰当地使用动词,把较复杂的动作,用一连串的动词一一描绘出来,就可以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针对方法二“要动分开动”,我再从学生习作中找出一例:
老奶奶打量着上面的秤星。她从腰里摸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细读之后,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展,对动作再作细化,让动作分开动。这时可以加入对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
老奶奶把脸几乎贴到秤杆上,用一双浑浊的眼睛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生怕小贩骗她一分一毫。确定没有短斤少两之后,还是不放心地说了一句:“若是分量不够,我可要到工商局投诉你!”边说边从腰里摸出一个脏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经过逐步细化,“贴、打量、摸、揭、伸、沾、数”这些动词以及语言描写,写出了老奶奶的吝啬、精明,更表现出极度贫困的她对每一分钱的重视和谨慎。
作文教学中,从实用性角度看,“慢镜头”的第一个好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学会多角度、多维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观察方法;其次是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各种修辞方法,熟练地进行动作描写等。当然,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能丰富文章内容,做到这一点就不必再为作文凑不齐字数而烦恼啦!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一连串慢镜头小动作 香港警方:在近期一连串示威冲突中已拘捕420人祖国(2019年15期)2019-09-05学会“拍慢镜头”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7年12期)2018-04-16小动作里学问多大科技·百科新说(2018年2期)2018-03-19慢镜头在党教片中的设计与应用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2017年4期)2017-04-22小动作、大动作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7年2期)2017-04-05金牌瞬间新民周刊(2016年32期)2016-08-25Karen in America疯狂英语·口语版(2013年5期)2013-07-17看宇宙的“大眼睛”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2006年1期)2006-02-15电影里为啥会有慢镜头青年文摘·上半月(1982年5期)1982-01-01下一篇:通过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