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踩“小古文”之点,踏学段教学跳板

|来源:网友投稿

郭云虹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设置篇幅短小、浅近易懂的文言文,即小古文。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将小古文的教学视为难点,学生也因为文言文与现在的白话文有较大的差距,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畏难情绪。尤其是与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量篇目的文言文相比,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存在着内容跨度较大、学生难以适应的情况。因此,面对统编版教材中的小古文,教师不能以逼仄的视角,仅仅关注文本内容,而要与其他内容进行关联,甚至要放眼于学生未来的初中学习,帮助他们夯实文言文学习的基础。笔者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强化朗读体悟,在融通中探寻承接

小古文的遣词造句、语言习惯等与我们当下使用的白话文大相径庭,因此朗读就成为学生学习小古文的重要方法。朗读更是强化学段之间彼此融通的有效链接方式。依照小古文学习的一般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理解大意、呈现韵味、读出感情的层级中不断推进,从而让学生在读通、读懂、读出情感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小古文的内涵。

对于即将进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而言,在小古文的学习中应该掌握自主断句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朗读获取语言表达的技巧,强化落实小古文学习的方法,丰富语感积淀。比如《伯牙鼓琴》中的“鼓”字,现代汉语中一般作名词使用,而在此文中,教师要对学生点明并解释,这个“鼓”字是动词,表示弹琴的意思,并适当渗透“名词用作动词”的概念,必要时可以拓展《曹刿论战》中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幫助学生进行拓展迁移,让他们认识到这种词性活用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极为常见。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积累,但学生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识记的层面上,而需要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将重点字词的意思代入到文本的情境中,通过朗读,理解字词的意思,最终使得“文本之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抓住小古文与初中文言文在词性活用方面的链接,通过聚焦、拓展、朗读等一系列方式,让学生形成认知链接上的融通。

二、找准认知视角,在融通中赏析语言

小古文虽是文言文,但因其简单易懂,相对贴近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既简洁凝练又鲜活形象的特点。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关注文本语言,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借助教材中的注释,让学生理解、读懂小古文的意思,还要让学生品析语言的精妙,帮助他们实现向初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过渡衔接。

阅读《伯牙鼓琴》时,要让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思考:伯牙与子期为什么能够成为知音?钟子期去世,俞伯牙为什么要以绝弦的方式来告慰?这些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而应该置放在细节之处,逐步去赏析,否则难以洞察这段佳话背后所蕴藏的友谊真谛。比如课文中为什么要将俞伯牙的琴声与“高山”“流水”联系起来?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想象山之“高”、水之“流”,在脑海中浮现出山高远、水流动的画面,与课文中的“志”联系起来,感受俞伯牙琴声中所包含的高远情怀;
随后引导学生尝试转换视角,从钟子期聆听的角度,挖掘课文中关于“知音”的内涵:不仅要“知我琴声”,同时也要“知我之志”,直至“知我之心”。而伯牙为什么要绝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上述板块的教学出发,在“绝弦”之时,尝试以俞伯牙的口吻配置旁白:子期啊子期,我的技艺再高超,又有什么用呢?你走了,我创造的美,又有谁能够欣赏呢?既然没有人欣赏,我的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你说,我还要这把琴干什么呢?还不如将它摔碎算了……

在这一片段中,教师对两个核心问题的解决,都是依托在语言这一载体上。第一个问题,借助文本语言,在理解中赏析和体悟,挖掘其丰富内涵,把握文本主题;
第二个问题,则是借助角色体验,创设语言,将伯牙的内心活动和盘托出,不仅表达了对挚友的悼念,更表现了其内心绝望的心态。

三、借助资料拓展,在融通中历练思维

由于小古文的语言表达凝练,富有极强的跳跃性,且蕴藏着丰富的文学、文化内涵,因此小古文成为历练学生高阶思维意识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将其作为与初中文言文学习进行深度融通的重要通道。对于小学生而言,文言文的融通首先是文本信息的理解融通,然后是学习方法的融通,最高层级是思维的融通。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巧妙融通,启发学生突破内在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在拓展性的想象过程中,培养其思维认知的灵动性与深刻性。

我们仍以《伯牙鼓琴》为例,教师不再仅仅依托于文本内容,让学生局限性地了解“知音”和“友谊”,而是相机拓展资料:伯牙是士大夫出身,属于典型的名门望族,地位极高;
而钟子期只不过是一个砍柴的樵夫。此时,很多学生自然会产生疑惑:身份和地位如此悬殊的两个人,原本应该形同陌路,为什么会成为知音?这样的质疑虽然和第二板块的问题一样,但由于有拓展资料中身份悬殊的信息介入,就衍生出了全新的价值和意义,这也为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知音”的内涵,开辟了全新的路径。鉴于此,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分享交流、合作归纳,最终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认知。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通过资料拓展,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在文本主题的认知上,再次掀起了波澜,形成了思维运转的阻碍,而教师则借此契机,鼓励学生尝试运用思辨式的理解策略,走进故事情节,洞察文本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有力地推动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强化文化传承,在融通中拓展延伸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教师要鼓励学生透过文本语言的表层,洞察文本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认识文本的价值。因此,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既要关注其“言”,旨在体会小古文语言表达之精妙;
也要洞察其“意”,旨在挖掘其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强化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教学《伯牙鼓琴》,教师要在学生理解内容、解构“知音”之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明晰课文所承载的人生哲理:人生苦短,知音更是难求,伯牙虽然最后“绝弦”“不复鼓琴”,但一生之中能够遇到子期这样的知音,已经是一大幸事。故事中美的创造者与欣赏者一起,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知音”和“友谊”的诠释。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古及今,深入思考:在21世纪的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应该追求、呼唤怎样的友谊呢?从而将文本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对友谊的定位以及中国民族传统的辩证思想,迁移到当下的时代潮流之中。

教学至此,学生已经不再是学习一个简单的故事和文本,也不仅仅是和伯牙、子期对话,更不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接纳文本中的内容和思想,而是在审视一种文化现象,感知与内化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友谊文化,更直接将这种认知作用于自己的生活,指导自己的人生规划。这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文化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针对小学高年级教材中的小古文,教师要着力于教学内容,更要放眼于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乃至未来的人生规划,让学生从小古文中习得语文能力、获取生存智慧,在学段融通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小古文伯牙融通 小学语文“小古文”的教学路径探析新智慧·下旬刊(2020年9期)2020-12-14亦读亦辩 亦演亦仿学周刊(2020年21期)2020-07-04重关联学习 促整体建构——“承前、研中、启后”的数学课堂融通教学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什么是绥芬河伙伴(2020年4期)2020-05-11紧扣课后练习 让教学过程走向实处课外语文·中(2019年8期)2019-09-18高山流水动漫界·幼教365(小班)(2019年4期)2019-06-11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方法与路径探究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方法与路径探究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普职融通”的三个必要条件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6年6期)2016-07-15
热门推荐
  • 思政教学实施方案5篇

    思政教学实施方案5篇思政教学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从严治党决定和两个意见及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

  • 商业电影中场景设计的

    [摘要]场景作为电影中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电影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优秀的场景设计在影片中不但能

  • 基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的

    陈芳蒋京丽摘  要:英语学科大观念是指向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和具有跨学科特点的主题大观念的融合统一。

  • 高校食育课程“教学做

    宋尚新王蓉蓉王晶祝长青[摘要]高校开展食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

  • 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

    罗紫红摘要:2021年9月广西全面铺开新课改,依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课堂的教学目标制定要突

  •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

    卢剑忧[摘      要] 目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基于205份样本,

  • 水平三“投掷项目”单

    陈宇王兴发摘要:投掷项目是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内容之一,不同水平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其中单元教学设

  • 机场航站楼供配电系统

    摘要:本文结合某国际机场航站楼的供配电设计,从航站楼供配电系统规模的确定、负荷计算、无功补偿和谐波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