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寓言的理与趣:《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夏艺
【课例主题】呈现上海市关景双攻关基地“课例研修提升教学素养”主题课例教学,以《两小儿辩日》为例探究“文言文寓言的理与趣”,探索“文言文寓言的教读课堂”的有效方法。
【观察要点】
依据“师之蕴”有观察要点观课的做法,建议从1.课时目标适切性;
2.师生互动有效性;
3.教学环节对应性;
4.方法提炼启发性等四点观评。
【文本解读】
《两小儿辩日》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文言文短篇寓言。本单元旨在呈现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不同方式,让读者感受不同探索方式的特点与价值。本单元课文主题集中,内容丰富。从选文类型看,包括了浅易议论文、回忆性散文、科幻小说和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作为一篇寓言,通过两小儿“辩日”,展现了两小儿探索未知,发现问题,善于思考的形象特点;
又通过“孔子不能决”,展现了孔子谦逊坦诚的形象特点。
寓言常以短小生动的故事讲述意味深长的道理。阅读寓言,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读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理解寓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自由思考,但又不能脱离文本,随意解说。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寓意时,可以从“辩斗”的角度入手,两小儿在辩斗的过程中既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又能有理有据提供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在辩斗中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孩童的天真自信跃然纸上;
也可以从“辩日”的角度入手,两小儿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生发出探索的欲望,并以生活中的事物巧设譬喻,可见两小儿的善疑、善思和善辩;
还可以从“小儿”与“孔子”对举中感受到学无止境,学海无涯。
寓言文言文除了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明晰寓意之外,还需随文落实字、词、句的识记与理解。文本虽然字数不多,浅显易懂,但看似简单的词语句式背后意味深长。如“我以……”的句式,充分显示出两小儿在阐述自己观点时的自信与坚定,语气不容置疑;
如“此不为……乎?”和“孰为汝多知乎?”反问句式的运用,增强语气,表现了两小儿争辩时的针锋相对,激动与激烈。文中“也”字没有实在意义,虽不翻译,但同样能传递两小儿言语时的态度和语气,展现出两小儿的确信无疑;
还有两小儿对孔子称呼“汝”,而非“子”,使用平辈称呼“汝”,表现了两小儿对孔子的些许嘲讽。为了增加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入理解,再现文中场景,笔者在学习文本前鼓励学生自由组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演绎朗读,在不改变文本内容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展現两小儿辩斗时的语气以及孔子不能决时的神态,既增加学生学习文言短文的趣味,又以此推动学生研读文本。
【学情分析】
六(3)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的积累,对于阅读文言文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也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寓言类文言文的阅读路径,学生固定思维的限制,对于寓意的分析趋向于单线思考,缺乏多元思维,即从不同角度探究。本节课,笔者给予学生思考的角度,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用已知推导未知。
【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思路,思考深层内涵;
2.注意体会用具体事例印证观点的写法;
3.感受不同类型文章的表达特点。
课时目标:
1.积累“以”“去”“及”“为”“孰”等文言词语,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2.明确“两小儿”的观点及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体会“两小儿”之“智趣”。(教学重点)
3.从不同角度探究寓言的寓意,体会寓言文言文之“理丰”。养成善于思考,科学探究的习惯。(教学难点)
【课堂环节】
一、谈话导入,感知寓言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什么是寓言呢?同学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
今天学习的这篇寓言选自《列子·汤问》,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故事。其中《汤问》篇的故事多以问答方式呈现,有学者将其比作古时的《十万个为什么》。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说明:借助相关资料补充,引导学生读文章要有知人论世的意识。)
二、检测预习,把握故事内容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检测预习。
(1)指名朗读,正音正句。
(2)齐读课文,感知内容。
(3)结合注释,同桌互助,理解文意。
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的故事。
(说明:借助预习单中的任务三,梳理故事内容,落实课时目标1)
三、品读分析,体会寓言文言人物之“智趣”
1.分组朗读,思考并交流两个小儿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他们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读出两小儿辩斗时互不相让、胸有成竹的心态。
3.学生交流学习任务单四,并随文翻译。
4.教师纠正或补充
5.两小儿还具有善察、善疑、善思、善辩的形象特点,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你从两小儿辩论的哪些内容中读出了孩童的善察、善疑、善思、善辩?
6.学生交流
7.演绎朗读,读出两小儿的童真与智趣。
(说明:分析“两小儿的观点,以及“两小儿”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引导学生体会辩论需有理有据;
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填补课文的留白,一方面让学生深入词句,推断人物的情态,进而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寓言文言人物之“智趣”,落实课时目标2)
四、精读探讨,体会寓言文言寓意之“理丰”
阅读寓言,我们就是要读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我们刚才通过品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感受到两小儿具有善察、善疑、善思、善辩的形象特点,这是我们把握寓意的一个角度。
1.文章除了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两小儿之外,还写到了孔子,我们看看孔子在结尾时的表现,仅用了六个字———孔子不能决也,请同学们带着动作和神情来还原一下当时孔子的表现。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儒家代表人物,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你从孔子的表现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孔子:谦虚坦诚
3.思考角度:
从不同之处思寓意:无名“小儿”与“圣人”孔子对举,两者在地位、学问、年龄等方面都相差悬殊,可是故事的结局却是博学的孔子不能决。从这样的落差中,你得到的启发是?
从相同之处思寓意:两小儿与孔子虽然在地位、身份、学识等方面不同,但其实他们距离真正的答案还很远,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天下至大,万物至多,知识无穷,我们應谦虚好学,勤思善观,保持对世界的探索心和好奇心,让自己学识日进。
(说明:通过角度提示,引导学生探究寓言蕴含的丰富寓意,落实课时目标3)
五、勇于思考,说说我的新推断
1.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问题,孔子当时不能决,是因为孔子生活的时代对宇宙的认识还未达到相应的科学水平,假设两小儿请教的不是孔子,而是生活在当代的你呢?你该如何回答他们?
2.听一听我们学校地理老师刘丽芝老师的微课堂。
(说明:通过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引导学生探究两小儿辩论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落实课时目标3)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标适切,贯通环节。本课例的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与课堂环节之间一一对应,体现了课时目标的切实性与贯通性,笔者基于六年级学生学情,采用随文翻译的方式,落实了课文中的重点实词,把握课文内容。整堂课抓住“智趣”“理丰”两方面由浅入深地推进。
师生互动,夯实学法。笔者首先从把握故事内容入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接着借助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两小儿在争辩时的有理有据和胸有成竹;
之后笔者启发学生立足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依据分析两小儿所具备的品质,体会两小儿具有善察、善疑、善思、善辩的形象特点。
品析人物,感悟寓言。人物形象分析是思考寓意的一个角度,对于寓意的思考,还可以从人物之间的不同之处、人物之间的相同之处等方面思考,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寓言。旨在启迪学生由“知一篇”到“知一类”迁移。
文理融合,揭示寓意。最后环节地理老师的微课堂,则体现了“跨学科”的教学意识,既解决了学生疑惑,又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科学探究的习惯。
本节课,在体会两小儿辩斗的内容上花费时间较多,在探讨寓意的丰富性这一环节用时有些仓促。一篇文章可以挖掘的教学内容很多,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取舍,为何这样取舍,如何在有限的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方法启迪,漫漫教学路,仍需细细研!
猜你喜欢 寓言寓意小儿 时装寓言智族GQ(2020年3期)2020-06-01小儿腹泻是怎么回事?幼儿园(2020年4期)2020-03-27小儿难养37°女人(2018年3期)2018-03-16模仿老鹰的乌鸦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8年12期)2018-01-15运斤成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6年5期)2016-09-10A FABLE寓言今日中学生(初一版)(2013年12期)2014-01-23寓言的马甲中华活页文选·初二版(2012年8期)2012-09-24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祝您健康(1994年8期)1994-12-30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祝您健康(1986年4期)1986-12-30下一篇:农村“大语文”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