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农业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一、凝心聚力,加快推进灾后重建 按照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省委“两个加快”的总体部署,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中央拉动内需和灾后重建项目建设作为全局的中心工作,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任务,严格检查考核,对每个灾后重建项目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同时,加强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北京援建单位的汇报,积极争取资金、技术、信息、智力支持,全力推进全市农业加快重建、科学重建。
通过灾后重建项目中期调整,我局承担了四个灾后重建项目,分别是农业局办公楼维修加固、食用菌主业恢复标准大棚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重建京什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种植业产业恢复以奖代补项目,总投资 55050 万元,其中中央包干基金 5170 万元;局下属农村能源办承担了两个灾后重建项目,分别是农村沼气灾后重建项目、乡村排水沟渠建设项目,总投资 23155 万元,其中中央包干基金 9800 万元。
对于灾后重建项目,我局认真贯彻灾后重建政策规定,切实做到两个严格执行,即严格执行建设审批流程,确保提速不越轨;严格执行重建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确保重建资金安全高效。目前局办公楼维修加固项目竣工并通过审计;种植业产业恢复已立项公示三批,我局已初验并经市上复验第一批及第二批部分公示项目,并已由相关镇进行验收公示;食用菌主业恢复标准大棚建设施工单位招投标工作已完成,开工在即;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重建(京什农业科技示范园)施工图设计及图纸审查工作已完成。
二、全力以赴,深入推进业务工作开展 (一)粮食、油料产量增加 粮食是事关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为大力发展灾后粮油生产,我局认真落实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全力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腐熟还田、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防病治虫等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积极建设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粮油作物高产示范片、核心示范片,不断推进全市粮油生产能力提高。据农经统计核算,年全市粮食播面 42.7 万亩,比去年增加 1.9 万亩;总产量 20.2 万吨,比去年增加 0.9 万吨。其中:大春粮食播面 32.2 万亩;大春水稻总产 15.4 万吨,单产 536 公斤;小春小麦种植面
积 90478 亩,单产 357 公斤,总产 32136 吨;小春油菜播面 7.8 万亩,单产 155 公斤,总产 1.2 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
(二)经作产业效益提升 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农业产销服务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实现经作产业产量增加、品质提升、效益增长。据测算,全市经作产业总收入达到 20.7 亿元,比去年增加近 3 亿元,增幅达到 17%,成为年全市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贡献产业。其中,全市蔬菜面积保持在 25万亩以上,产值达到 8 亿元以上,比去年收入增加 1 个亿左右;全市食用菌种植规模 2.5 亿袋,总产量 25.45 万吨(鲜重),收入 8.05 亿元,比去年增收 1.8 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4.76 万亩,总产量 5925 吨,收入 1.56 亿元;晒菸种植面积 5.5 万亩,总产量 1.26 万吨,收入 2.03 亿元;茶叶种植面积 3500 亩,收入 560 万元。
(三)科技推广有力有效 1.加强农作物品比试验,促进新品种更新换代 今年我局在双盛、南泉、回澜落实了农作物新品种鉴评基地及人员,小春生产筛选了小麦白粒 3 号、川麦 52 等 5 个品种;油菜德邡油 1 号、德新油 18 号、中油 6766 等 8 个品种;大春生产筛选了水稻川香 178、B 优 840、蓉稻 415、绵香 576 等 16 个品种进行品种鉴评。通过邀请相关专家、种子经营人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户代表到田间现场鉴评,我局和种子协会共同推介了适宜我市不同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 8 个、油菜品种 12 个、水稻品种 16个供我市的农民朋友选择购买使用,为全市主导农作物品种储备和更新换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农业新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今年,我市推广了十项农业新技术,即①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面积 8 万亩;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 60 万亩;③有机质提升技术,面积 20 万亩;④免耕秸秆覆盖技术,面积 18.4 万亩;⑤围边杂糯(杂糯间栽)技术,面积 18.7 万亩;⑥水稻旱育秧抛秧技术,面积 27.6 万亩;⑦“双低”优质油菜,面积 7.8 万亩;⑧秋作综合高产栽培技术,面积4.2 万亩;⑨农田灭鼠综合防治技术,面积 16 万亩;⑩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及综合栽培技术,面积 24.9 万亩; 3.加强病虫害防控,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年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频发,主要表现为粮食作物虫害继续重于病害,经济作物病害重于虫害,农田草害逐年加重,农田鼠害在粮食作物上有加重发生的趋势。今年以来,小春生产遇暖冬干旱,大春生产遇特大暴雨泥石流,水稻稻飞虱大面积暴发,水稻局部福寿螺发生严重,对我市农业生产和灾后恢复重建造成了严重危害。据统计,年病虫发生 105.9 万亩次,防治 111 万亩次,达 104.8%,挽回粮食损失 51484 吨,实际损失粮食 2733 吨。其中:水稻病虫发生万 74.5 亩次,防治 75.5 万亩次,达 101.3%;小麦病虫发生 6.9 万亩次,防治11.2 万亩次,达 162.3%;油菜病虫发生 4.5 万亩次,防治 4.3 万亩次,达 95.6%;蔬菜病虫发生 18.5 万亩次,防治 18.5 万亩次,达 100%;其他经济作物病虫发生 1.5 万亩次,防治 1.5 万亩次,达 100%。农田鼠害发生 5 万亩,防治 5 万亩,达 100%;农田草害发生 50万亩,防治 50 万亩,达 100%。针对各种突发自然灾害,我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领相关人员深入一线,深入田间,组织实施抢险救灾和病虫防控,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安全生产,为夺取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定基础。
(四)行政执法规范有序 1.以宣传培训为前提,营造依法监管氛围。充分利用农业技术培训、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法制宣传活动、电视台农家友节目、今日农资专栏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一些典型案例。全年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 56000 余份;编印《农业投入品信息》简报 4 期共 3200 份;开展各类宣传咨询活动 20 次,接受咨询服务 1000 多人次;培训种子生产技术人员 82 人次,农资经营人员 520 人次。
2.以重资质管理为核心,切实加强经营监管。我局协调相关部门分期分批的对全市 3家种子生产企业,147 个种子经营门市,233 家农药经营门市和 190 家化肥经营门市进行了清理和登记,对不符合规定的 3 家门市和 10 家邮政农资配送点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3.完善农资经营制度,规范农资购销行为。全市统一订制了“索证索票制度”、“商品进货制度”、“商品销售制度”、“消费投诉处理制度”、“商品撤柜制度”、“经营服务公约”、“工作管理制度”、“经营承诺书”等 8 个制度和 1 个热线投诉电话”、1 个规格一致的“宣传栏”。还统一印制了《农资商品进货台账》、《农资商品销货台账》免费发到各农资经营门市。另外,还培训、核发农资经营人员上岗证 523 个。
4.严格农资审查备案,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全年我局共受理申请备案水稻品种 69 个、玉米品种 16 个、油菜品种 46 个,审核后准予销售的水稻品种 52 个、玉米品种 12 个、油
菜品种 40 个,对不适宜我市种植的部分品种和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的品种、已停止使用的品种等责令退货处理。同时还审查农药产品 387 个、微肥产品 23 个。
5.强化农资质量抽检,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全年配合省市抽检水稻品种 8 个、玉米品种 2 个、小麦品种 2 个、油菜品种 3 个、农药品种 10 个、肥料品种 2 个,我部门抽检的水稻品种 16 个、玉米品种 5 个、小麦品种 3 个、油菜品种 5 个、农药质量抽检 14 个、农药商标抽检 38 个,肥料品种 2 个。有效的防止了假劣农资流入市场、流入田间坑农害农。
6.强化市场检查力度,建农资安全防火墙。今年共出动执法车辆 110 车次,出动执法人员 360 人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4 次。全年平均对每个村级农资经营网点的检查达到了 3次以上,对镇级农资经营网点的检查达到 4 次以上,累计全年检查农资经营门市 1480 个次。建立“农资管理工作台帐”170 个。
(五)农村经营管理切实到位 1.强化农民负担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关于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结合灾后重建,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对全市农民负担预算方案进行了审核。通过审核:全市年农民应承担的义务总额为 1063.77 万元,比上年减少 2.54 万元,减少 0.23%,人平负担 31.72 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没有添项加码和乱收费现象发生,负担水平完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2.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继续对全市各镇及所辖村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采取到镇、到村培训村组财务人员,集中培训镇(街道)农经干部等方式增强农村财务工作者财经纪律意识,提高帐务处理水平和资金管理能力,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切实解决部份村组财务管理不规范和个别村组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为此,我局于年6月21—26日在市委党校举办了为期6天的全市农村村组财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参训人员 450 余人。
3.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有序做好灾后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承包土地调整的指导服务工作,妥善调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流转交易,推动我市农业特色效益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代市政府起草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并在元石镇箭台村和师古镇红豆村两个地方开展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工作,为推进全市土地流转打下了基础。统一制定了《市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规范了流转行为,要求土地流转
都要签定流转合同并在农业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备案,建立了土地流转台帐,全市已建立流转台帐的 17321 亩,占流转总面积的 77.4%。
4.抓好农村经济统计: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汇总、上报农经统计资料,深入开展农业基点调查,为农业生产反馈准确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农村沼气建设稳步推进 年市下达目标任务 7000 口,我市全年新建农村沼气池 11780 口,圆满完成市下达任务,完成率 117.98%。共计落实建成了灾后重建项目 15580 口(其中:日元贷款项目 1371 口,修复灾后受损沼气池 989 口),落实沼气物业网点 106 个。年我市灾后重建集中点共 742个,涉及农户 2.7 万余户,建生活污水净化池近 5 万立方米。现集中点的排污工程已完成95%,基本投入运行使用。
此外,年我市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已落实的配送站基础运行模式,现为没有养殖的建池农户配送沼气发酵原料,采用马井镇运行模式的全市达 800 余户,解决沼气使用后期运行问题,得到建池农户肯定,在农民对沼气建设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增强农民节能减排意识。同时,全年培训农村沼气专业技术人员 200 余人,组织省级以上培训一次,培训人员 100 余人。
(七)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村社”活动深入开展 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村社”活动牵头责任单位,我局召集规划和建设局、交通局、文爱办等相关成员单位即时召开会议,传达上级精神,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具体责任,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工作方案和措施,并成立由农业局领导挂帅的督察组,加大对各镇的督查力度,坚持每周深入到红白、洛水等镇开展环境巡查及督导,按相关要求,积极抓好三个示范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及时有序有效地推进“进村社”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使全市乡村面貌,特别是清洁卫生状况、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八)农业项目争取成效显著 我局充分把握灾后重建政策及北京对口援建机会,积极申报争取各类农业项目,共成功争取到农业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产粮大县奖励、农村沼气建设、农业阳光培训等 11 个项目共计 6137.69 余万元,积极协调引入省内外种业公司在我市开展杂交水稻、“双低”油菜杂交种子生产,完成招商引资 3950 万元,有力地推动了灾后农业恢复重建和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九)农业培训指导措施得力 局培训办公室牵头制订灾后农民生产技能培训计划,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编制培训方案,确定主训教师,下达培训任务,明确时间安排,调动现代化培训设备,以北京智力援建为契机,确保各项培训落到实处,农民能从有针对性的培训中受益、致富。今年共计培训新型农民 4180 人次,粮油实用技术 10.5 万人次,全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13 万人次。此外,继续实施农民工阳光培训工程,全市培训 1960 人,安排培训资金 76 万余元,比选确定了 5个培训基地,开设了近 10 个专业,不但我市农民积极参加培训,还吸引了绵竹、北川和彭州的许多农民到学习,该项活动受到了省和市相关部门的高度赞扬,并多次组织其他项目县来观摩学习。
(十)机关行政效能稳步提高 1.政务服务透明规范,依法行政不断加强:农业局办公楼虽受地震影响无法正常使用,局临时办公点场地有限,但我局仍积极利用农业信息网、政府信息网、《今日》等媒介,对农业局职能、下属单位职责及各组织机构负责人、涉农收费事项、农业行政执法、日常工作动态予以公开。不断加强三农服务热线,建立服务台帐;派员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行政审批服务科,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逐步向政务中心集中。全局政务公开更加透明、全面,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便民服务机制更加健全。
2.妥善处置涉农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今年维稳信访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工作量大。结合《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要求,我局进一步健全维稳信访组织机构,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并印发统一格式的信访工作台帐,做到维稳和信访案(事)件件件有记录、个个有回音,有效化解了农村各类纠纷和矛盾,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市综治办的部署,积极开展各项社会...
上一篇:轨道交通移动通信技术复习要点
下一篇:开发区年度组织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