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技术与方法》复习总结要点
1. 抽查法的运用基础 抽查法是指从作为特定审计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有选择地抽取一部分业务或资料进行详细检查,然后根据样本检查结果推断总体正确程度的一种审计方法。抽查法根据抽样的方法不同而有所区别。适用于单位业务内容多、要求审计时间短等方面的检查,但不排斥在应用抽查法结合使用详查法。
运用抽查法的条件就是抽查法运用的假定,抽查法运用的第一个假定就是错误与弊端的假定,即对错误存在的情况、性质、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方面的假定;其次是假定错误有先后重现现象,抽样检查能同样发现错误。
抽查法适用于单位业务内容多、要求审计时间短等方面的检查,但不排斥在应用抽查法结合使用详查法。
2.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赖程度, 影响审计证据可靠程度的因素有:提供者的独立程度、证据本身的证据力、证据提供者的有关知识。
不同的证据可靠程度不同,判断审计证据可靠程度的标准:
(1)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2)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
(3)审计人员自行获得的证据比由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
(4)内部控制较好时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较差时的内部证据可靠;
(5)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相互印证时,审计证据更可靠。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又称足够性,它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证明被审计事项真相和说明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及审计决定是正确无误的,一般用不可置疑性来衡量,判断审计证据充分性因素有:审计风险( 包括①项目的性质②内部控制的强弱③业务经营性质④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⑤财务状况⑥时常更换社会审计组织。)
、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审计人员的经验、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审计证据的类型与取证途径。
3.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测评中的责任。
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强点和弱点来确定进一步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方法和数量。
4.如果对控制测试结果不满意,审计师的程序(方法)选择。
应当考虑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或者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在逻辑控制程序设置是否存在问题 5.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前对进一步审计程序所获取审计证据的评价,主要作用。
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实质性测试程序。
在完成审计工作前对进一步审计程序所获取审计证据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根据发现的错报或控制执行偏差考虑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 6.如果审计人员怀疑被审计单位存在向虚构的顾客发货并作为销售业务入账的行为,则应执行最有效的交易实质性测试程序是什么? 将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的分录同销售单中的赊销审批和发运审批核对。
运用函证法,通过向第三方寄送积极式函证,将应证审计事项告知第三方,通过第三方的回函来证明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虚构情况。
通过运用审阅法,审查明细账中相关账目的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发货单等,并检查其条款是否完备、是否是真实的,如果并未找到相关原始凭证资料 既证明被审计单位虚构了客户。
7.区分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
账目基础审计是指围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进行的审计,主要通过对账表上的数字进行详细审计来判断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和技术性错误。适用于评价简单的受托经济责任。它是在审计的技术与方法发展的初始阶段的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是一种审计工作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基础上的审计模式,他一开始不是面对有关数据而是面向赖以产生数据的有关制度,具体的说,是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根据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强点和弱点,来确定进一步实施实质性测试的范围、重点、方法和数量。它既是一种程序检查法又是一种范围检查法。它是在账目基础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高阶段的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是一种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实施实质
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该模式要求审计人员重视对被审计单位环境及经营进行全面的风险分析,以达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是高风险社会的产物,是现代审计方法的最新发展,目前主要应用于一切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8.银行存款实质性测试程序(过程、方法)。
1。实施货币资金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银行存款明细表,并与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 2。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编制货币资金收支金额汇总表、编制现金比率分析表等。
3。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日记账核对。
查明银行存款余额差异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4。检查未达账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并对应于不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账的重大事项进行调整。
5。抽查对账单,将其与银行日记账核对,确定是否存在未入账的情况。
6。对银行存款账户发函询证。
7。查明大额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存款的实际情况。
8。关注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的可收回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存款已经部分或全部不能收回的情况下,是否提请被审计单位作出调整。
9。抽取大额的或有疑问的银行存款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
10。对非记账本位币的银行存款进行检查以确定折算汇率的正确性。
11。结合上年工作底稿复核银行存款账户的完整性。
12。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银行存款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
13。列明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条件的银行存款。
14。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是否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如调查已注销银行账户的恢复使用情况;直接向被审计单位的顾客询问或函证付款日或退货情况等) 15。验明银行存款列报的恰当性。
9.审计师函证不满意时采取的替代程序。
1、在采用积极函证的方式下,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收到答复函,则应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或是再次发函取证,或是亲临对方核实,或是委托对方所在地审计机构就地取证后函复。
2、针对具体的往来款项实施专门的抽证测试 应收账款的替代程序包括:查看应收账款贷方发生额和相关收款单据,以证实付款方确实为该客户而且与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相关,检查与销售有关的文件,包括销售合同或协议、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以及发运凭证等,以验证这些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和正确性 应付账款的替代程序: 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日记账,付款单据核实其是否支付,同时检查该笔的相关凭证资料,加内存期后或与供应商的往 来函件、其他记录,如入库单、订单、货物收讫凭证等核实交易的真实性。
3、对有关明细账户进行“查见”和“核对”测试 4、检查被审计单位与客户之间的往来邮件,如有关发货、对账、催款等事宜邮件。
10.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的运用。
单个随机起始点:抽样间距=总体÷样本量 多个随机起始点:抽样间距=总体÷样本量×随机起始点个数。每组样本量=总体÷抽样间距
11..函证应收账款的主要目的。
1、为了评定被审计单位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有无利用应收账款虚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
果、欺骗有关方面的行为,或者以应收账款为名,转移、挪用和盗用国家资金的舞弊问题,
2、为了评定证实应收账款账户余额是否真实准确,通过第三方提供的函证回复,可以比较有效地证明被询证者的存在和被审计单位记录的可靠性。如果回函中出现不符事项,注册会计师可以调查核实其原因,确定其是否构成错报。据此来获得关于应收账款余额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从而得出相关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为得出审计结论提供支持。
12.审计师实地观察重要的固定资产的重点。
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
13.审计应收账款的目的。
应收账款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应收账款的真实性、确定应收账款记录的完整性和确定应收账款在会计报表上披露的恰当性。
评定各项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是为了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没有利用应收账款虚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欺骗有关方面的行为,或者以应收账款为名,转移、挪用和盗用国家资金的舞弊问题,从而得出相关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为得出审计结论提供支持 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账款是存在的; 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账款均已记录; 记录的应收账款由本公司拥有或控制; 应收账款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已恰当记录; 应收账款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14.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的什么方法。
分析性复核法
15.盘点的分类。
根据盘点范围可分为全面盘点和局部盘点。
按时间不同可区分为定期,临时,日常盘点。
按具体的做法不同,盘存可以分为直接盘存和间接盘存:
16.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之间的内在关系。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也受审计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也就是说,审计证据的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较高时,充分性可较低。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与可靠性较高时,所需证据的数量相对较少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与可靠性较低时,所需证据的数量相对较多
17.审计人员可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情形。
1.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 2.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发现其并未有效运行; 3. 执行符合性测试不经济,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18.现金的内部控制内容。
钱账分管制度、现金开支审批制度、现金日清月结制度、现金保管制度
19.在重要性水平时,从性质方面考虑是重要的有些。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审计人员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
20.内部控制用于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有效性体现。
1 核对请购单与订购单是否一致,请购单是否经过适当的授权人批准,订购单是否连续编号;
2 核对采购合同上确定的价格、付款日期与财会部门核准的支付条件是否一致;
3 检查合同是否经过有关部门审查,核对卖方发票上所购物品的数量、规格、品种与合同是否一致; 4 抽验部分付款凭单,检查其是否附有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付款凭单和验收单是否连续编号,验证验收环节的有效性和计算的正确性; 5 核对采购合同、卖方发票、验收单与入库单是否一致;
6 检查购入材料计价正确与否,被审计单位采用永续盘存制核 算时,复核计价正确性。
21.简单比较法用于存货分析性复核时通常包括的内容。
22.审阅法在营业外收入审计时一般包括的内容。
(一)审查被审企业的营业外收入项目,是否符合有关财经法纪的规定,是否与正常营业收入和专项资金收入相混淆;
(二)审查被审企业营业外的收入数额有无违法所得,是否有非法牟取的利润;
(三)审查被审企业营业外收入的会计处理业务有无差错,有无违法项目;
(四)审查被审企业的营业外收入的所有凭证和票据,是否完备并合乎正当手续。
23.审计证据按其来源的分类情况。
(审计证据的种类 P30 按其来源分类为亲历证据、内部证据、内-外证据、外-内证据、外部证据)
按证据来源分类就是要考虑证据是谁产生的,产生后由谁处理,以及谁有权接触证据。
1、亲历证据:是指审计人员目击或亲自参加检查测试得到的证据。
2、内部证据:是指由被审计单位产生和处理的审计证据。
3、外部证据:是指那些源于外部实体,并且不经过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系统直接被审计人员获取的证据(证明力最强)
4、内外证据:是指有被审计单位产生,但通过外部实体的活动加以处理的审计证据。
5、外内证据:始于外部实体,然后由被审计单位进行处理或保存的审计证据。
24.分析性复核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比较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简易比较;
结构百分比分析; 趋势分析
25.一般情况下,实物证据能够证实哪些具体审计目标。
完整性;
存在性;真实性(估价/计价与分摊)
26.审计师需要对应付账款进行函证的情况。
如果存在下述情况,注册会计师通常应当对应付账款进行函证,但函证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查找未入账应付账款,而是确认应付账款业务是否存在以及计价是否正确。
① 重大错报风险较高。因为内部控制不健全或者健全的内部控制无法得到恰当执行,则存在应付账款舞弊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注册会计师基于谨慎起见应当对应付账款进行函证。
② 应付账款金额较大。这是从重要性角度考虑的,应付账款的金额越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也越大,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其进行函证。
③ 客户处于经济困难阶段
27.审计方法(程序)主要包括哪些。
审计程序主要分为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组提出报告阶段、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做出处理、处罚阶段。
审计准备阶段是指审计机关从审计项目计划开始,到发出审计通知书为止这段时间,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可分为审计机关的准备工作和审计组的准备工作两个方面。
审计的实施阶段,是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就地审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以取得证明材料的过程。包括深入调查研究,调整审计方案、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实质性测试三个方面。
审计报告阶段,也叫审计的终结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是编制审计报告,
做出审计决定。
最后一个阶段是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阶段,主要报告审定报告,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等。
28.理解控制测试、细节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的性质及关系。
控制测试的性质是指控制测试所使用的审计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控制测试所使用的审计程序的类型:询问、观察、检查和重新执行。
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是指实质性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控制测试: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控制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的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
控制测试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控制政策和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是否完整与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
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细节进 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细节测试被 用于获取与某些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如存在或发生、准确性、计价 等。
29.审计采购与付款业务时主要涉及到的会计凭证有哪些。
30.在进行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中,当审计师实施简易抽查时,其抽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原材料的领用和大额的费用开支有无审批制度; (2)工薪费用是否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配; (3)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以及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结转是否前后各期 一致;
(4)是否严格按规定办理产成品的验收入库手续,对品种、规格、 型号、数量、质量和价格等是否逐项进行核对并及时入账;
(5)是否按规定办理产成品的入库手续,是否及时登记仓库明细账 并与会计记录核对;
(6)是否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发生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是否 及时按规定进行审批并作相应的处理。
31.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实施的实质性方法可以有哪些。
1.获取或编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
2.根据有关合同和文件,。确认股权投资的股权比例和持有时间,检查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是否正确。
3.对于重大的投资,向被投资单位函证被审计单位的投资额、持股比例及被投资单位发放股利等情况。
32.审计依据的主要有哪些构成。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衡量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依据,用以查证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及有关资料 有效、合规、真实、正确程度的根据, :①事实 依据,即反映经济活动的各种凭证、账表、记录及其 他物证和人证;②理论依据, 即有关财务会计、经济 管理和审计理论;③法律依据,即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和财会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按审计证据的来源渠道分:外部制定的审计依据、内部制定的审计依据; 按审计依据性质内容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预算计划和合同,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按审计依据衡量对象分:财务审计依据,经济效益审计依据。
33.在哪些情况下应使用积极函证方式? 1.应证审计事项特别重要:该业务涉及的金额越大,对审计目标的影响越大,因而越重要,业务涉及的问题的性质越严重,造成的不良影响越大,因而就越重要。
2.应证审计事项极为有限 3.应证审计事项从发生日到审查日或结账日延续的时间极大。
4.对应证审计事项存在较多疑问。
5、当个别账户欠款金额较大,或有理由相信欠款可能会存在争议、差错等问题时采用积极
式函证。
34.盘存方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5.函证方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6.内部控制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7.销售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业务单据与流程。
销售业务通常要经过签订销售合同、填写发货单通知仓库发货、 办理发货、办理货款结算 4 个环节。销售业务内部控制一般情况下需 要达到以下要求:发票和发货单应顺序编号,如有缺号应当经批准方 可注销;销售合同、发票和发货单,必须经过审核批准才能注销;要 按规定价格销售,未经授权不可以改变售价;废残料的出售需要按一 般销售同样处理;销售退回应该经授权批准后方可办理退款手续;收 款时必须对品名、数量、单价、金额进行审核,有销售合同的务必与 合同核对;开单、发货、收款应当分工负责;应收账款明细账应和总 账核对相符。
销售业务包括现销业务和赊销业务两种类型。现销业务是指 企业在销售产品或商品的同时,收取货款,强调钱货两清。工业、商 业批发等企业对现销业务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在于开具“销货 单”,同时确定其合理的传递程序。
具体做法是:客户购货时,一般 由销售部门填制一式数联的“销货单”,注明购货单位、货物名称、 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等,经负责人审核签章后,应该留一联作为 存根,进行业务核算,其余交客户办理货款结算并提货;客户持“销 货单”向财会部门交款,经由财会部门对“销货单”认真审核后,办 理收取货款的手续,同时加盖财务专用章和有关人员的签章,留一张作为编制入账凭证,其余退给客户;客户持“销货单”中的提货联向 仓库提货,仓库保管人员应该对“销货单”复核,确认已办妥交款手 续后,进行发货,并将提货联留下登记仓库台账。
赊销业务是指企业先发出产品或商品,然后在规定时何内收 取货款。通常情况下,赊销业务的内部控制除符合要求外,还需要采 取以下程序和方式:(1)严格订货单制度,强化销售合同的作用。凡 赊销业务,最好采用订货方式,订单确定后列人销售计划,作为日后 发货的依据,避免无计划地发出货物。(2)建立赊销业务批准制度。
赊销业务必须经过财务负责人批准,未经批准,销售部门不得指令仓 库发货,以防止由于不了解客户信用度而造成的损失。及时登记销售 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在发出货物后,会计部门需要对销售部门 开具的“销货单”以及相关的合同、订单等进行审核查对,确认正确 无误后编制记账凭证,并及时登记销售和应收账款明细账,从而充分 发挥账簿的控制作用。(3)定期与购货单位核对账目,同时按有关规 定及时收取货款。对账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收回 货款必须及时登记收账款明细账,确保双方账目相符。
38.应收账款风险分析与管控的有效性(缺陷)。
有效性: (1)盘活企业资金,增加企业抗风险能力。通过有效的管理,来降低企业在外资金,可以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化,减少不必要的财务 费用。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可以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发生的变化,增加 企业在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更好地驾驭市场。
(2)可以增加企业经营成果。为管理和追回在外应收账款,无形中 就会增加管理这方面的人员开支和各项相关费用开支,多支出管理费 用。种种减少下来的费用,都可以转为企业经营业绩,增加企业的经 营成果。
缺陷:(?) (1)占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降低资金的周转速度。
(2)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虽然赊销能产生较多的利润,但并 没有真正使企业的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使用有限的流动 资金来垫付各种费用和税金,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
(3)形成坏账损失,影响企业经营业绩。
38.有关存货的内部控制环节与流程有效性(缺陷)。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于保障存货资产的安全完整,加速 存货资金周转,提高存货资金使用效益。
(存货内部控制环节) 1、采购环节内部控制 与采购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所有交易都已经获得了适当授权与批 准。使用订货单是一项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订货单应当预先连续编号,事先确 定采购价格并获得批准。此外,对订货单还应当定期进行清点。
2、验收环节内部控制 与存货验收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所有收到的货物都已得到记录。使 用验收单是一项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被审计单位应当设置独立的部门负责验收 货物,该部门具有验收存货实物、确定存货数量、编制验收单、将验收单传送至 会计部门以及运送货物至仓库等一系列职能。
3、仓储环节的内部控制 与仓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确保与存货实物的接触必须得到管理 层的指示和批准。被审计单位应当采取实物控制措施,使用适当的存储设施,以 使存货免受意外损毁、盗窃或破坏。
4、领用环节的内部控制 与领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所有存货的领用均应得到批准和记录。
使用领用单是一项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对存货领用单应当定期进行清点。
5、加工或生产环节内部控制
与加工或生产环节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对所有的生产过程作出适 当的记录。使用生产报告单是一项基本控制措施,在生产报告单中,应当对产品 质量缺陷和零部件使用及报废情况及时作出说明。
6、装运出库环节的内部控制 与装运出库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所有的装运都得到了记录。使用装 运单是一项基本的内部控制措施。装运单应当预先编号,定期进行清点,并作为 日后开具收款账单的依据。
7、存货数量的盘存制度 存货数量的盘存制度一般分为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盘存制度不同,对 存货数量的控制程度的影响也不同。即使采用永续盘存制,也应对存货进行实地 盘点。与存货实地盘点相关的内部控制通常包括:制定合理的盘点计划,确定合 理的存货盘点程序,配备相应的监督人员,对存货进行独立的内部验证,将盘点 结果与永续存货记录进行独立的调节,对盘点表和盘点标签进行充分控制。
39.存货监盘的过程(计划)控制。
1.盘点前的准备工作:确定盘点的财务并予以封存;调查了解有关财务的收发保管制度,并对各控制制度功能的发挥情况做出评估,找出控制薄弱的环节,明确重点;确定参加盘点的人员,至少两名审计人员,一名财务负责人,一名实物保管员,必要的工作人员;结出盘点日的账面应存数,即通过审阅、复核、核对,将账面记录计算错误予以消除;准备记录表格,检查度量器具;选择恰当的盘点时间。
2.进行实地盘点,准备就绪,应由盘点小组进行实物盘点,
对一般的财务种类,审计人员主要应在场监督,看工作人员是否办理了应该办理的手续,同时,注意观察有关物品质量,对于特别重要的财物,审计人员除了监督、观察外,还应进行复点,如现金的盘点,其他有价证券的盘点,贵重物品的盘点等,盘点完毕,应将盘点所获得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在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上。
3.确定盘点结果,通过计算确定是盘点结果,应当与账存进行比较,就能确定账实是否相符,以及不符的差异,在盘点结果确认以后,应认真填写盘点表,并要求所有在场人员尤其是审计人员、实物保管人员、财务负责人在盘点表上签字,以明确责任。
(二)存货监盘计划 1.制定存货监盘计划的基本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特点、盘存制度和存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等情况,在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制订的存货盘点程序的基础上,编制存货监盘计划,对存货监盘做出合理安排。
存货存在与完整性的认定具有较高的重大错报风险,而且注册会计师通常只有一次机会通过存货的实地监盘对有关认定做出评价。根据计划过程所搜集到的信息,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合理确定参与监盘的地点以及存货监盘的程序。
2.制定存货监盘计划应考虑的相关事项。
1.评价管理层用以记录和控制存货盘点结果的指令和程序。
(1)适当控制活动的运用,例如,收集已使用的存货盘点记录,清点未使用的存货盘点表单,实施盘点和复盘程序; (2)准确认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流动缓慢(呆滞)、过时或毁损的存货项目,以及第三方拥有的存货(如寄存货物); (3)在适用的情况下用于估计存货数量的方法,如可能需要估计煤堆的重量; (4)对存货在不同存放地点之间的移动以及截止日前后期间出入库的控制。
2.观察管理层制定的盘点程序(如对盘点时及其前后的存货移动的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
(1)存货移动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关注存货的移动情况,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 (2)存货截止。具体的说,注册会计师一般应当获取盘点日前后存货收发及移动的凭证,检查库存记录与会计记录期末截止是否正确。(1所有在截止日以前入库的存货项目是否均已包括在盘点范围内,并已反映在截止日以前的会计记录中。2所有在截止日以前装运出库的存货项目是否 均未包括在盘点范围内,且未包括在截止日的存货账面余额中。3所有已确认 为销售但尚未装运出库的商品是否均未包括在盘点范围内,且未包括在截止日的 存货账面余额中。4在途存货和被审计单位直接向顾客发运的存货是否均已得 到了适当的会计处理。)
3.检查存货。在存货监盘过程中检查存货,虽然不一定能确定 存货的所有权,但有助于确定存货的存在,以及识别过时、毁损或陈 旧的存货。
4.执行抽盘。
(1)在对存货盘点结果进行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从存货盘 点记录中选取项目追查至存货实物,以及从存货实物中选取项目追查 至盘点记录,以获取有关盘点记录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审计证据。
(2)除记录注册会计师对存货盘点结果进行的测试情况外,获 取管理层完成的存货盘点记录的复印件也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日后实 施审计程序,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期末存货记录是否准确地反映了存 货的实际盘点结果。
(3)注册会计师在实施检查程序时发现差异,很可能表明被审 计单位的存货盘点在准确性或完整性方面存在错误。(1注册会计师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提请被审计单位更正;2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错误的潜在 范围和重大程度,在可能的情况下,扩大检查范围以减少错误的发生;3注册 会计师还可要求被审计单位重新盘点。重新盘点的范围可限于某一特殊领域的存货或特定盘点小组。)
5.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 (1)存货盘点范围。
(2)对特殊类型存货的监盘。
6.存货监盘结束时的工作。
在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结束前,注册会计师应当: (1)再次观察盘点现场,以确定所有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均已盘点。
(2)取得并检查已填用、作废及未使用盘点表单的号码记录,确定其是否连续编号,查明已发放的表单是否均已收回,并与存货盘 点的汇总记录进行核对。
40.重要性水平的分配方法:差异化分配、统一比例分配,谁更合理些?
差异化分配 (1)针对不同的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 (2)在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时,无需采用将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按比例分配的方式; (3)对不同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的汇总数,有可能高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在制定组成部分总体审计策略时,需要使用组成 部分的重要性。
41.审计取证程序(方法)与证据类型的对应关系。
取证方法是审计人员在收集证据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技术手段,如通过观察、盘点等方法获得实物证据;通过审阅、核对、函证、分析性计算和推理等方法取得各种文件资料证据;通过专家检测取得鉴定证据;通过询问及各种调查获取言词证据。
在使用各种审核稽查方法进行证据收集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合法手段,取证时要善于思考,严肃认真,客观全面,防止主观臆断和弄虚作假,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取证手段,
如拍照、复制、录音录像等,以增强直观性和证据力。
42.确定应收账款的函证对象的考虑因素、应收账款的分析函证差异。
应收账款在全部资产中的重要性;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以前年度的函证结果;函证方式的选择 如果函证存在差异,注册会计师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1)购销双方登记入账的时间不同;(2)其中一方或双方记账错误;(3)也可能是其中有弄虚作假或舞弊行为。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和重要性决定是否进行调整。
43.确定应付账款函证对象的考虑因素。
下一篇:区委审计年度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