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探究
高九春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种植技术及农业收成问题。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水稻都实现了大规模种植,但各地区地理环境不同,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也存在差异,水稻种植情况复杂。要想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对水稻种植过程及相关的技术进行深入探究,对水稻种植中病虫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有效抑制水稻病虫害,促进水稻种植活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0-005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1;S435.11 文献标志码:
B
1 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
1.1 选种
我国水稻种植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性,水稻种植地区间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环境也有较大差异。在水稻选种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平均温度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保证稻种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同时,尽可能选择质量好、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稻种。在购买稻种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二次封口。
1.2 种子处理
要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对水稻种子进行相关的处理工作必不可少。第一,挑选质量较好的种子,然后对选择的种子进行第二次挑选,挑选出更优质的种子。第二,注重种子的质量问题。将水稻种子挑选后进行晾晒,通过晾晒保证种子的质量完好,将种子内多余水分晒干,主要是抑制水稻种子的生长,避免种子提前发芽,要选择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晾晒。第三,种子进行晾晒后,为保证种子的存活率,需放在温水中保存[1]。
1.3 苗床的铺设
苗床的铺设情况也能决定水稻种子生长情况。首先,要确保水稻能得到充足的光照,保证水稻生长中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一般情况下需要将苗床设置为东西朝向。
其次,在水稻播种的过程中,将水稻种子在合适的间距播种,以确保水稻幼苗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空间,避免出现稻苗间距不一的情况。若水稻种植地区气候较差,还需要在稻苗上加盖塑料薄膜,确保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温湿度适宜,避免气候因素对稻苗造成影响。
最后,注意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含水量,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苗床内水量适宜,避免水量过多或偏少影响稻苗生长。
1.4 播种
水稻种子对生长环境有较严格的要求,相关环境条件不适合降低种子的存活率,所以在进行水稻播种时,要观测种植环境的温湿度,随时进行记录。
水稻属于高温短日照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周围的环境条件,才能保证水稻幼苗的存活率以及生长性能。一般来说,将水稻种植温度控制在28~32 ℃最佳,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2 ℃。
2 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1 合理施肥
为保证稻苗的健康发育,还要注重施肥工作。首先,需要提前检测种植区域内的土壤成分,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施肥计划,一般采用分期或分段的施肥计划。每667 m2水稻種植区的总氮量控制在100~120个标氮区间内,钾肥量控制在15~20 g,磷肥用量控制在20~25 g。应依照以下几方面原则施肥:为提升地力,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应合理施加有机肥,确保营养供应均衡。然后在种植前施加底肥,一般来说将施肥量维持在40~50 g较合适。根据土壤内的肥力施加一次肥料,确保土壤肥力满足水稻幼苗的生长需求。定期进行除草工作。
2.2 科学移栽
应依照移栽技术要点,结合秧苗生长状况、周期等,确定移栽时间。一般情况下,在水稻秧苗长出5叶时进行移栽。如果是中稻、晚稻,需要在秧苗生长25 d后进行移栽。在移栽前7 d,应适当进行通风,提高秧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在水稻移栽前,需提前1 d将上方的棚膜去掉,确保移栽过程中幼苗的存活率。在进行插秧时,还要严格控制秧苗的深度,通常不超过3 cm。
2.3 田间灌溉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工作中,农田灌溉管理尤为重要,现阶段,扬州地区田间灌溉主要使用浅水灌溉技术,将干、浅、湿管理技术综合应用到灌溉工作中,为水稻优质、高产提供保障。在完成晒田后,需要在作物幼苗期进行灌溉,水层不宜过深;在注水时应注意防倒伏,水层保持在3~4 cm。当水稻出穗后,需水量大幅度提升,应增加注水量,水层深度控制在 5~7 cm。在秧苗长出新根后,控制田间水深,使深度维持在3~8 cm。水稻开花的生长阶段,将稻田内的水深控制在3~5 cm。在水稻成熟前7 d,将稻田内的水排出,使稻田土壤内水分风干,才能进行水稻收割工作。
3 水稻病虫害防治
粮食产量及质量关乎人民生活,也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水稻种植中病虫害的危害,在水稻种植中引进先进的抗病技术和无公害防虫手段,对水稻病虫害的起因进行深入探究,从源头上消灭病虫害,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对病虫害的源头进行了探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具体如下。
3.1 病虫害防治原则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认识到病虫害对水稻种植的危害,需要根据相关病虫害情况采用相应的预防控制方法,降低因病虫害造成的水稻产量和质量损失。在相关防治方法中尽量不使用化学防治,避免对环境及水稻造成污染。积极引用先进科学的抗病技术和手段,在农药选择上要首先考虑食品安全问题,然后再考虑防治效果因素。可以根据病虫害情况采用物理或生物形式的防治方法,遵循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原则。
3.2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3.2.1 病害防治
我国水稻种植的地区较广泛,不同地区间的病虫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前,要先对水稻病虫害的种类以及发病位置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稻瘟病是目前我国水稻种植中最常见、分布最广以及为害最大的水稻病害之一。稻瘟病的为害时期以及为害位置有较大的差异性,这种病害会使稻田大面积出现秕谷现象,减少水稻的收成。水稻纹枯病常发于水稻的茎秆位置或叶片位置,初期症状为小型斑块,但是斑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大。一般诱发水稻纹枯病的主要原因是肥料施用过多或稻苗间距过小。
3.2.1.1 物理防治
对这类病害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有:将水地育苗的方式改为旱地育苗,在施肥过程中注意控制肥量和时间,注重稻田内的环境情况。加强稻田的管理工作,注重稻田内环境卫生,避免稻田中有污染物或垃圾,降低稻田内病菌或真菌的滋生率。要严格控制稻田内的水量,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对水稻的种植过程要科学合理地控制,注重稻田的管理工作。另外,还要控制好稻田的水量和施肥量,避免水深过高。根据水稻生长的实际情况对水量作出相应处理。还可以根据实际的病害情况选择相应的生物防治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通过相关的研究找到病虫害的源头,实现绿色安全无公害的水稻种植过程。
3.2.1.2 化学防治
稻瘟病的化学防治方法取决于病害发生时间的不同,在发病初期时,可以选择20%浓度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20 g与水混合喷雾进行病害防治。还可以选用40%~50%浓度的稻瘟灵乳油按照75 mg/667 m2,兑水60 kg的比例进行混合喷雾防治。还可以采用50%浓度的硫黄唑兑水,每14 d进行1次防治,进行两次即可。
3.2.2 虫害防治
稻飞虱是水稻种植中对水稻为害最大的虫害,属于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其迁徙活动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并且在迁徙活动中完成繁殖活动。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较大,严重地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3.2.2.1 物理防治
在水稻种植前,要根据地区内的實际病虫害情况制订相应的病虫害防治计划,遵循绿色防治的原则。光源对于稻飞虱有较大的吸引力,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在稻田旁设置杀虫灯诱杀稻飞虱及其他虫害。
3.2.2.2 化学防治
首先在水稻品种方面要选择具有良好抗虫属性的品种,并且根据病虫害防治要求进行相应的处理工作,要避免使用残留量较大的抗虫农药,降低化学防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稻飞虱防治中常用的药剂主要有烯啶虫胺、醚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要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及虫害情况选择适合的药剂,每7 d喷施1次,最好连续喷施两次。常见的稻飞虱种类主要是褐飞虱、白背飞虱及灰飞虱,气候不同稻飞虱的种类也不同。当水稻分蘖期达到每100根稻苗内有1 000只稻飞虱或在稻穗期达到每100根稻苗内有500只稻飞虱时,要立即使用药剂进行灭杀。虫害程度较小,可以选择30%浓度的扑虱灵,按照26 g/667 m2的比例兑水后,采用喷雾进行灭杀,在病虫害高发时期,建议使用45%浓度的扑杀宁按照100 g/667 m2左右的比例兑水后,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虫害灭杀。
4 结语
在进行水稻种植过程中,要积极地引进先进管理技术,从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理科学的种植技术,从水稻种植的全周期进行控制工作,重视水稻种植中人为控制工作,有效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与质量,推进现代农业精细化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李敏馨.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及病虫害防治要点研究[J].农家科技,2019(12):70.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水稻 水稻种子好孩子画报(2021年3期)2021-04-02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8期)2020-05-11黔北山乡水稻飘香农产品市场周刊(2017年35期)2017-10-25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农业与技术(2016年21期)2017-03-06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及园林植保可持续发展方法探讨绿色科技(2016年21期)2016-12-27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中国绿色画报(2016年7期)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