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博物馆社教活动发展要点
王艺璇
摘 要: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博物馆作为展示我国历史文明的窗口,不仅有收藏、保护文物的任务,也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职责。通过博物馆,我们可以跨越时间,亲眼见证最真实的文化遗产,可以培养爱国精神和树立民族自豪感,因此,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展开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博物馆社教活动的概念阐述,分析我国博物馆社教活动开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出符合现代社会特点的活动开展策略,旨在提高博物馆对大众的吸引力,寻求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的新方向。
关键词:博物馆;社教问题;发展方向;发展策略
博物馆不仅是收藏、展览、陈设历史文化遗产的场地,同时也担任着传授知识、传承文化的重担。而博物馆社教活动是为了让青少年更多地领略我国的历史底蕴,见识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提高青少年的文化水平。伴随着社会的飞快进步,博物馆社教活动也需要紧跟潮流,面向大众,为老人、中年、青年、青少年、儿童各种群体提供便利的教育服务。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大众人群,博物馆也需要与时俱进,努力进行各种精彩的策划活动,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通过博物馆接受教育、传承文明。
1 社教活动的含义与博物馆教育职能
社会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广义的社会教育可以理解为有意识地培养人,对人有益的各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可以理解为除了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社会团体、组织对人的教育活动。
在我国,主要的社会教育机构有图书馆、少年宫、博物馆等。其中博物馆可大致分为军事、历史、自然、艺术等类型,博物馆通过文物、标本等让人们直观地了解社会和历史的演变,馆藏的书籍和影像资料则传播历史。博物馆教育对象分布广泛,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国人还是国际友人,都可以走进博物馆,参加各种社教活动,学习与体验历史文化,了解文博知识。
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对具有纪念意义的事物进行展示并提供与之相应的活动,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开展社会教育的目的。
新时期博物馆社教活动有着鲜明的特征。随着科技的进步,博物馆社教活动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建立博物馆官方网站、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3D影像馆等。博物馆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能有效增加教育的趣味性与深度体验,提升教育的效果,拓宽教育的传播,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2 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的重要性
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教育”放在了博物馆各项职能的首位,取代了先前占据首位的“研究”,这一举措反映了国际上博物馆学界对于博物馆社会职责的重视和关注。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组织,是开展社教活动的前沿阵地,对于提高公民文化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博物馆面向所有公民开放,满足了每个公民享受文化与教育的权利。从2008年我国鼓励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我国已有4000多座博物馆实行了免门票政策,这表明博物馆并不是以谋求利益为目的,而是集保护、研究、教育为一体的公众文化机构,为每个公民提供了均等的参与社教活动的机会,为我国的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助力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大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更为迫切。博物馆经过对馆藏文物全面细致的讲述,使大众透过一件文物就能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潜移默化地提升大众对于我国文化的认知。再经过博物馆举办的社教活动,大众可以亲身体验不同时代与地域的文化特点,培养民族自信,达到宣传与传承文化的目的。
2.2 弘扬民族精神
博物馆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是历史的积淀,可以帮助大众认识我国悠久而灿烂的民族文化,提升爱国热情。博物馆见证了历史发展的每个节点。大众来到博物馆,面对众多的文化宝藏,受到的震撼是其他教育活动无法比拟的,从这一点来看,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可以感染、熏陶观众,让观众经过欣赏文物升起浓浓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2.3 促进青少年教育事业发展
不同于学校教育,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并不是正式的教育活动,但其所具有的引导性却能够和学校教育相互补充。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博物馆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坛”“小小讲解员”“巧手DIY”等活动,锻炼青少年的动手能力,给予青少年在学校之外另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博物馆和学校的有机联动,可以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突破传统应试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核心素养与全面发展。
3 博物馆社教活动开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日益重视博物馆的教育作用,但受制于当时人力物力的限制,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文物收藏與研究上面,展览陈列则保持原有方式,多年未变。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在2008年全国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服务机构陆续向公众免费开放,这一举措鼓励了更多低收入人群走进博物馆,给实现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带来的创新也让博物馆在社教活动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了更好地开展社教活动,博物馆采取了多种措施,让社教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功能更加丰富,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3.1 展品介绍
展品介绍是通过文字展示展品的名称、年代、材质等信息,观众可以通过这些信息系统解读展品。现在博物馆也更注重人性化服务,为特殊人群设置了满足其需要的展示牌,如盲文展示牌等。
3.2 科普讲座
科普讲座是博物馆常见的一种社教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社教活动。一般在博物馆的报告厅、会议室等地点举行。科普讲座可以依靠馆藏的文物,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更深层讲解,如当时的社会背景、生产能力、生活水平等。科普讲座可以让观众也有机会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讨论,架起了专业人士和普通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
3.3 手工体验
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不只可以依靠语言或文字,还可以组织手工实践活动,这也是广受孩子欢迎的一项活动。如孔子博物馆在2021年4月就举办了制作“拓片”活动,孔子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走进校园,手把手地教孩子学习拓片这一传统技艺,让孩子在欢乐的制作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图1)。
4 博物馆社教活动存在的问题
4.1 学术性较低
博物馆本身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馆内藏品也是文化和艺术的结晶,因此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应该注重精神价值和文化知识的传达。但目前部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流于表面,对于展品过分强调其外在形象和经济价值,反而忽略了藏品本身蕴含的历史底蕴和学术性,观众只得到了“眼睛”的享受,而没有得到心灵的满足,这导致了对博物馆的学术价值利用不充分,削弱了社会教育服务的效果。
4.2 对社教活动不够重视
虽然博物馆社教职能已经被放在了重要位置,但目前社会对博物馆教育职能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博物馆是补充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外的教育措施,但是有些学校和家长只把去博物馆参观学习当作放松,孩子也把博物馆当作休闲娱乐的地方,这种认识导致博物馆不能完全发挥其社教职能,学生也丧失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4.3 社教活动类型同化
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受到人力、经济、人流量等因素影响。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人流量较少的博物馆来说,社教活动通常采用陈设布展的方式进行,不论是历史类、人物类还是文化类。不同类别的博物馆采用类似的社教方式很难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也无法给观众提供更新颖的服务,千篇一律的社教活动影响了观众的参观体验,降低了观众对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参与度。
4.4 科技手段不够
在信息化时代,博物馆社教活动如何做到“新旧结合”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博物馆文物介绍为例,常见的方式不外乎展示牌介绍、官网介绍或报刊介绍等,这样的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局限性,如信息输出扁平化,文物细节不清晰,内容沉闷冗长。科技化不足使博物馆社教服务无法大范围传播,也无法形成社会教育的聚集效应,最终降低社教活动的整体效果。
5 新时代博物馆社教活动优化途径
5.1 增强社教活动学术性
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本身就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时,还是需要立足于文物本身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挖掘文物背后的珍贵史料,以文物为载体,引导大众对于我国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具体可邀请业内权威人士开展讲座或研讨会,为了使大众可以更好地参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可在博物馆公众号上提前发布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让观众具有基础知识和初步认知,再经过专家细致的讲解,观众对于学术性强的知识也更容易接受。
5.2 增加社教活动体验感
过去博物馆的社教活动形式较为单一,观众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吸收知识。经过不断发展,博物馆社教活动也倡导以人为本,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进行社教活动的策划和展开。与之前相比,人们日常就以各种形式接收各种信息,如果博物馆还靠简单直接的方式单向输出信息,则很难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新时期博物馆社教活动也要采用新方式,提升观众的观赏兴趣。如利用博物馆天然历史优势,在馆内开辟活动场所,模拟考古现场,请观众充当“考古队员”,亲身体验考古工作的艰辛,提高大众保护文物的意识。
5.3 社教活动多元化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设施,前来博物馆参观的群众年龄、地域各不相同,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也不相同,这也意味着博物馆的社教活动需要适应不同年龄段和学历。在这种背景下,博物馆需要根据不同对象提供不同的社教服务,如对于孩子应注重社教活动的趣味性,对于老人应注重社教活动的便捷性等。孔子博物馆的志愿者们走进某敬老院,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带去了精美的文物图片展(图2),在开展社教活动的同时丰富了老人的晚年生活,传扬了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宝贵精神。由此可见,只有根据社教目标人群的特点提供能满足其需求的服务,博物馆才能给社会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教育,也才能为提升全民知识文化素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5.4 提升社教人员职业素养
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尽快提高博物馆社教活动的服务水平。为了选拔人才,除了在学历上的要求以外,还要做好“传、帮、带”工作,以老带新,让年轻的社教工作者能够迅速融入工作中,并且定期开展培训课程,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开发工作新思路。人员是工作的基础,只有不断地加强人才培养,博物馆社教工作才能不断发展,在新时期继续为大众提供喜闻乐见的社教活动。
6 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的社教职能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时需紧跟时代潮流,利用自身优势,采取丰富多元的社教方式,不断探索和挖掘文物背后能带给大众的精神文明,勇于挑战新时期博物馆社教活动所面对的困难,积极提升自身工作素养,为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东南文化,2010(6):9-16.
[2]毛颖.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J].东南文化,2010(1):93-99.
[3]孙婉姝.博物馆教育功能理念的新探索[J].沧桑,2009(1):189-190.
[4]高珊珊.博物馆社教活动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汉字文化,2018(3):92.
[5]郭蕾.浅谈博物馆的社教工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169-170.
猜你喜欢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博物馆博物馆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12期)2016-12-30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研究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大学出版社微博传播分析及发展策略出版科学(2016年5期)2016-11-10略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提问考试周刊(2016年62期)2016-08-15露天博物馆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5年11期)2016-01-27博物馆幼儿智力世界(2009年5期)2009-07-22上一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下一篇:新型腐败的识别要点和惩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