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数字经济素材范文三章3篇
优秀数字经济素材范文三章3篇
党员领导干部2023年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根据支部关于召开本次组织生活会要求,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提出并落实整改措施。这次组织生活会既是自我剖析的深化,又是听取意见、批评,加深认识的极好机会。希望同志们多对我开展批评、帮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优秀数字经济素材范文三章的文章3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优秀数字经济素材范文三章篇1
经济参考报记者 郭倩
(2023年2月28日)
党的**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如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激活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在日前阿里研究院举办的“2023新经济智库大会”上,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围绕“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展开了思想和观点的深度碰撞。
数实融合
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落脚到垂直行业,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是新经济的内涵。信息技术发展进入数实融合新赛道,中国引领信息化浪潮,现在处于最好的历史机遇期。”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数实融合是网络技术创新的新赛道,这条新赛道也是网络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在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同时,也将激励数字产业化的创新并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数字技术革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什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微认为,数字经济或者说技术革命的本质是要提升经济的效率,电商鲜活地呈现了数字技术跟实体经济的融合。它快速捕捉消费者新需求,用数字化创造新消费场景,提高消费者体验,推动企业创造新消费产品,让大量具有很好制造能力的企业,变换赛道实现竞争能力提高,同时也能够形成新品牌。
“这个过程中,电商平台以及背后的物流体系,为企业营销推广和产品创新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又为生产者创造畅通的流通渠道,实现流通效率提高。这个过程,实现了从需求出发创造供给,然后通过新的供给改善老百姓的消费体验和满足对创新产品的需求,实现了消费带动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动态平衡循环。”
在讨论推进数实融合要把握哪些关键问题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指出,不仅要重视技术战略、经济产业战略的问题,更要从更广阔的全球视角, 从历史的维度,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关注两个更加核心的问题:一是在要素替代、组织替代、产业替代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冲突、利益协调问题。二是
打造以市场为主体的数实融合动力体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引述了一组数据: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 到2032年将超过100万亿元。“展望未来新的十年,数字经济将开启一个量质齐升的进程。”在此背景下,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都不仅仅是孤立的技术发展,它们与各种服务深度结合,形成面向千行百业、万物智能的解决方案,成为数实融合的数字产业支撑。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认为,数实融合是大国竞争的制高点,是数字技术、数据融入实体经济的各环节、各领域带来的一场变革。这种变革带来了效率的提升、创新体系的重构,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只有那些被高度数字化的、能够融入数字经济体系的企业,才能够实现一个快速、高质量的增长。从未来看,这种变革才刚开始,企业需要不断拥抱新技术,插上腾飞翅膀。
开放环境
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来自中国信通院等机构发布的多项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提升。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为何能保持快速发展,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过去几年数字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政府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我国数字经济从消费服务业起步,通过市场的自组织功能,依靠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不断走向成长壮大。未来在数实融合的过程中,政府打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依然很重要。
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 过去多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很重要的两大因素就是数字技术革命和市场化改革。他说,无论是从企业或者从国家治理的层面,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对于支持下一轮经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得益于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我国已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数字市场,数据资源领先全球,数字产业创新活跃。
有竞争才更有活力,有活力才能催生更强动力。对外经贸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勇建议,完善竞争政策的顶层设计,强化法律保障,强调创新和多方面的协同。“竞争和协作对于数字经济这类前沿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要尊重市场,以竞争为优先,与行政主导的产业政策形成对应。”
数实融合
迎来第三次发展浪潮
业内人士认为,数实融合已经历两次发展浪潮,每一次浪潮中,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都完成了升级。第一次浪潮是信息技术向工厂、办公室、家庭渗透, 诞生了市值万亿规模的企业。第二次浪潮是Web、APP、云计算向消费、商业、支付、物流广泛渗透,诞生了市值十万亿规模的企业。
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看来,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以智能化为主要标志,经济产业的深度智能化,即数实融合是实现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基本路径。他认为,数实融合需要产业进行重大的技术和产业创新,从而跟数字技术的创新融合在一起,当两大创新深度融合的时候, 必然会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推动经济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在每一次的变革浪潮中,那些抓住机遇穿浪而行的数字化实体企业是推动高增长的主体。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瓴羊智能CEO朋新宇表示,瓴羊是由阿里巴巴成立的专注企业数智服务的品牌,今天的瓴羊已经成为一个数实融合的新物种,集结对数据要素的理解,带着技术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直接面对客户提供数据管理、算法工具、人才培训等服务,和企业一起实现数据驱动,创造新的增长可能。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千行百业带来创新和重构,这已成为当下产业界的共识。在“数实融合:数字与产业的适配”对话环节,刘尚希、朋新宇与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围绕产业智能化转型分享各自观点。
刘尚希认为,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也是未来主导的经济形态。以后所有的产业都要数字化,都应当变成数字经济,而实体经济就是有待转型升级的产业,它们是现实和未来的一种关系。胡麒牧以钢铁产业为例,认为推进数实融合空间非常大,可以让生产过程、产品结构更快速匹配市场需求, 未来对钢铁产业更好实现绿色发展、降低生产和人工成本等也有很大帮助。朋新宇以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为例,认为数实融合推动企业商业流、工作流、数据流“三流”合一,所有企业数字化背后是先有量化才有优化,有优化才能进化,这是企业推进数实融合或数字化转型的意义所在。
针对产业数字化的模式,波士顿咨询Platinion董事总经理陈果认为,中国企业在企业治理、业务运营、市场竞争等各方面面临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推进数
字化转型时的情况都不相同,因而也不可能完全复制欧美企业的标准化数字系统道路,或者日本企业的高度自定制数字系统道路,中国企业将走出平台支撑的全新数字化转型之路,对产业价值链的再造强度将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释放出更大能量。要通过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持,更好地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表示,数字革命让服务规模化成为可能,并让产业协作突破传统的地缘局限。中国企业如果能够把握住机会,从以往的制造供应全球进化为创新服务全球,将有望掀开新的全球化篇章。
汽车产业
数字化智能化加速
从PC到手机,用现在的眼光看汽车产业,数实融合的汽车产业究竟是产业技术驱动还是智能技术驱动?
“汽车产业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实体产业。”驭势科技创始人兼CEO吴甘沙认为,未来汽车会更像手机一样,具备数字经济指数力量的加持,它是一种电动化、智能化的新物种,而且汽车不再是一个完全标准的产品,它可以千车千面。车价越来越便宜,可选择订阅的增值服务越来越丰富,为车主带来更多舒适和便利,为车企创造更多毛利。
当前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这让汽车产业成为观察数实融合进程的一个生动窗口。
在“数实融合:现在与将来的适配”主题对话环节,高红冰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朱旭峰,阿里云智能副总裁曾震宇,从新能源汽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角度切入,直观探讨汽车产业的数实融合实践。
曾震宇认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明线是新能源化,暗线是智能化,两条线在当下出现交织,推动新能源汽车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对消费者来说,未来可能将更加看重汽车的智能化,也就是智能化的用车体验。
“智能化是汽车工业长期发展的抓手和方向。”高红冰表示,可以看到, 智能化已经在帮助电动化或者动力化的革命提升了很大的一个程度,随着车不断的规模化应用,实际上它在生产大量的数据和智能。
朱旭峰表示,除了单车智能引发的汽车动力系统、机械系统的革命外,路的智能化是中国汽车产业数实融合中的另外一个“实”,车路协同或许是中国智慧交通服务的新的发展路径,能够让汽车最终在智能化的大环境里迎来大规
模应用。
“动力革命和智能革命共同推动了新能源车的发展,电池技术是有极限和瓶颈的,这就更离不开智能技术来更新迭代。同时也要认识到,动力技术的路线也可能发生变化,新的技术路线崛起也许会把电动汽车完全颠覆,所以我们必须走在所有技术的前列,跟进任何有新的苗头的技术研发。”朱旭峰说。
新形势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普遍被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创新点和增长点,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社会治理水平,增进民生福祉, 扩大经济发展成果。
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总裁闻佳在大会致辞中提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高度融合必将水到渠成。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从商贸服务数字化切入,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以需求牵引,带动上游一二产的数字化转型步伐。站在数字化浪潮之下,在新一代信息科技的支撑下,数实融合必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优秀数字经济素材范文三章篇2
敖蓉
(2023年3月1日)
党的**大报告对新时代就业工作提出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展现了两个未来图景:一是实现人人都有机会就业,通过就业提高能力素质、增加收入福利、拓展职业空间;二是就业与经济社会进程发展相匹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力支撑。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兼顾容量、质量与结构,多措并举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加快破除制约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期待,通过利用各种有利契机,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就业需求。去年年底召开的zy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当前,各地各行业都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为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转型赋能,促进平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规范健康发展,创造更多数字经济领域就业机会。相关报告显示,中国超过5%的就业岗位来自电子商务,全国新增职业中数字职业有43个,到2025年,数字经济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3.79亿人。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报告测算,仅阿里巴巴经济生态蕴含的就业机会就超过6000万个,其中新基建创造就业机会超过千万个。蓬勃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就业新引擎, 新业态催生新职业,新技术带来新增量。
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应当通过搭建桥梁促进人才有效匹配,创新职业实践丰富多元化用工方式,衍生大量新赛道扩大就业机会,增加技能培训降低就业门槛,将数字经济的长处和优势更多更好地激发出来。同时,还要针对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构建规范发展的政策体系,补齐成长中的短板,解决调整相关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和政策性难题,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就业容量大的数字人才大军。
优秀数字经济素材范文三章篇3
联合日报记者 陈文
(2023年2月22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蓬勃兴起,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年来,山东谋划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工作新机制,统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打出一系列“赋能增效”组合拳,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插上“数字翅膀”。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发布“2022年度山东省数字经济十大突破性亮点”。
一、“工赋山东”走在前
从先行到领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全国领先。抢抓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契机,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不断走深向实,向领跑者跃升。深化“个十百”平台培育,新增蓝海、橙色云2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总数达到4个,占全国1/7,海尔卡奥斯连续4年蝉联榜首;29个平台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型平台,居全国第一;获得工信部认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中, 山东数量最多。坚持需求牵引、场景驱动,推动平台服务提升,4万个工业APP、1300多个系统解决方案入驻省级以上平台,服务全省企业50余万家;入选国家级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31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试点4个、国家移动物联网典型案例11个,均居全国首位。
“数实融合”加速崛起,产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山东持续推动“工赋山东”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入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20个、“数字领航”企业4个,均居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17.1,居全国第二。智慧农业应用基地超500家,淘宝村达866个。
数字产业化加力提速,多品牌跻身全球市场前列。省委主要领导挂帅担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链长”,提级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全年信息
技术产业营收实现16266.9亿元,同比增长17.9%。海尔、海信、浪潮、歌尔4家企业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电子百强前20。
数据价值快速释放,开放水平居全国首位。构建大数据中心山东工业云体系,开通全国首个数据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打造形成“丰富传统工业产品+全量新兴数字产品”的新优势、新引擎。178家企业通过DCMM贯标评估,数量居全国第一。累计开展数据共享服务340亿次,有效数据集数与数据容量均居全国首位。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发布《2022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开放数林指数省域综合排名山东位列全国第一,城市排名前10中占据6席。
二、数字新基建跨越创新
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双枢纽”省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项目100个,总投资1124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16.2万个。枣庄、济宁、威海等12个城市入选国家“千兆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二。全国首个超算互联网工程在济南成功上线。
建成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完成2.0版建设升级,时延抖动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据中心在用机架突破28万,超1/3达到3A级以上标准。累计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8个,接入国家顶级节点21个,标识解析量超过360亿次。物联网终端数超1.64亿个,接入流量居全国首位。建成全国首条5G网络全覆盖高速铁路和智慧高速公路,全国首套省域5G电力示范网终端数量和应用水平国内领先。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上天。
发挥数字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制造系统”等3059 项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发布“智能制造数据感知与分析平台”等20项大数据创新成果,新推广“数字储能集装箱”等277个首台套技术装备、“高性能有机发光显示材料”等244种首批次新材料、“浪潮云海云操作系统InCloudOS” 等473个首版次高端软件,实施国家“北斗星动能”“浪潮异构多核AI人工智能服务器”等16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开展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推广北斗终端数量23508台(套),居全国前列。继创建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等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后,歌尔成功争创虚拟现实国创中心(青岛)。累计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4100余家。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船“国信1 号”、全国首座智能化大型现代生态海洋牧场“耕海1号”、国内首颗海信8KAI 画质自主芯片、天岳8英寸碳化硅衬底、德州有研12英寸硅片相继研究开发成功,
一批数字领域关键技术、产品实现重大突破。
三、“数字强省”筑得牢叫得响
治理服务数字化全面提速,全国首推“无证明之省”。全领域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取消各类实体证明578项,减少证明材料2509万份,50类高频电子证照在500个常用政务服务事项中全面应用,电子证照累计调用次数达3.73亿次,“免证办”“减证办”“一码办”成为常态;发布“爱山东”移动端3.0版, 注册用户首次突破1亿,平均日活数超800万,在第二届中国政务服务掌办综合指数评级中获评“A”级;上线运行新版“山东通”,打造全省统一的机关办公总门户,实名注册用户超110万人,接入业务应用超过500个。赛迪顾问发布《2022 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济南、青岛、烟台等12市入选数字城市竞争力百强,数量居全国第一,新型智慧城市品牌力进一步增强。
筑牢数字安全底盘,网络安全建设指数位列全国榜首。获批国家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培育近百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优秀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数据安全资源池,成为全国数据安全试点成效突出地区。发布国内首个《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建设和评估指南》地方标准,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创新案例和网络安全重点企业(机构)评选,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在山东建设国内首个智慧城市网络安全领域联合实验室。发布《山东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白皮书(2022)》, 济南高新区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全省数据安全产业规模突破160亿。根据2022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山东网络安全建设指数位列全国第一。
成功举办系列国家级重大活动,打响“数字强省”品牌。2022年,省政府和工信部联合举办系列重大活动,数字经济“山东品牌”进一步打响擦亮。6月, 举办2022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大会,启动实施“工赋山东”专项行动。7月,举办第一届中国算力大会,首次发布《算力白皮书》《综合算力指数》等成果。8 月,举办2022世界先进制造业大会,发布“揭榜挂帅”重大产业技术需求、领航项目等成果。11月,举办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揭牌成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举办2022年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发布了包括北京冬奥会中国国家队雪蜡车在内的10项金奖产品。
健全数字经济支撑体系,打造最优发展生态。建立省领导牵头的数字经济
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组建省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1+7”高端专家智库支撑体系。正式实施《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省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全国首个《数字经济术语》团体标准。组织开展数字经济主题宣传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数字强省宣传月等活动。加大数字人才引育、评价激励、服务保障“全链条”政策支持,出台《加强人才工作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创新推行大数据工程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加快培育人才引领型企业,77家省属企业、龙头企业纳入2022年度省总数据师制度试点。全方位搭建山东数字经济“四梁八柱”,营造高质量发展最优生态。
上一篇:行政部个人工作总结合集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