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书记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交流会上发言(共同富裕专题)(2023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书记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交流会上发言(共同富裕专题)(2023年),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论述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等重要论述。****年*月召开的市两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今后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奋力开创人民富裕新局面,走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之路”,并就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了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扎实走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之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锚定生活富裕富足,坚持“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虽然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的物质占有,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是生产力的大发展。近年来,**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得到了持续提升,但是从全国来看,发展不足仍然是**最大的实际。因此,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首要的是解决“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问题。一方面,要坚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通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总量速度,把“蛋糕”做大。坚决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把内需拉动作为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加快建设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着力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市场活力,全力做大“蛋糕”,不断调动全市人民群众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坚持把提高全体居民收入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创新制度安排,努力把“蛋糕”分好,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健全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科学构建“三次分配”制度体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科学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增长制度,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逐步缩小地市、城乡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生活富裕富足打下良好基础。
锚定精神自信自强,坚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推进共同富裕,要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关系,既要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实现物质富裕富足,也要人人“知礼节明荣辱”,实现精神自信自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就要求在满足人民物质生活的同时,要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近年来,市委始终坚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个根本要求,通过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致力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有效防止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确保人的文明素质提升速度跟上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步伐。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征程上,**要继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明创建扩面提质工程,大力提升居民文明素养;
支持创建文明城市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针对革命老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市等,构建地方特色精品文化挖掘和展演活动,推动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展示和传承;
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强化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让**的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用起来”;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公共文化服务与产业融合发展,将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有机结合起来,提振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富裕的精神动力,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锚定环境宜居宜业,持续改善城乡面貌。安居乐业是中国老百姓对富裕美好生活最原始、最朴素的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既为我们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建设宜居宜业的城镇和乡村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要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城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力求精心规划、精美设计、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加快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不断优化城镇发展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构建“一主一带一副”城镇发展新格局,实现特色化、差异化、融合化发展。统筹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加快建设和谐宜居、健康安全、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统筹城乡、山川协调发展,建设一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县乡村功能互补、产业互融、发展互促。另一方面,要紧盯“打造塞上乡村乐园”,把乡村建设摆在现代化美丽新**建设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绘就塞上“富春山居图”。通过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着力破解农村无序建设、村庄空心化问题;
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让农村成为留住人、吸引人、造福人的美丽家园;
通过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构建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整体生态系统。总之,城乡建设工作一定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坚持城市、县域、城镇和乡村规划管理一盘棋,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的同时,全面打通城乡要素流动通道,以县域为载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提升城乡市域一体化发展水平,最终达到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锚定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党的二十大对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普及普惠的公共服务既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还是共同富裕的实践效果表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近年来,**在持续加大民生投上下了很大功夫,全市**%以上的财力都用于民生事业,但是,与人民群众对民生保障从“有没有”转到“好不好”“优不优”的要求相比,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城乡山川发展差距较大,突出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偏低、均等化程度有待提高等方面,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固本强基,把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这个重点,围绕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存在的短板弱项,靶向施策、有的放矢,确保****年全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全国中上水平。以提升教育质量行动为抓手,加快发展普及普惠优质安全的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多样化有特色的普通高中教育;
实施养老育幼服务工程,切实解决“养”的难题和“育”的困扰,努力让老年人安享幸福生活、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实施医疗健康保障工程,深入实施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全面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和全民健康水平;
实施住房安居宜居工程,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坚持因城施策,积极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让老百姓住得更安心、更舒心、更暖心;
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坚持把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