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哲理故事五篇
禅师哲理故事1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到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禅师哲理故事五篇,供大家参考。
禅师哲理故事1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到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禅师哲理故事2
故事发生在一位日本禅师和一位日本武士之间。
这天,名叫信重的武士向名叫白隐的禅师请教说:“真有地狱和天堂吗?你能带我去参观参观吗?”
“你是做什么的?”白隐禅师问。
答曰:“我是一名武士。”
“你是一名武士?”禅师大声说,“哪个蠢主人会要你做他的保镖?看你的那张脸简直像一个讨饭的乞丐!”
“你说什么?”武士热血上涌,伸手要抽腰间的宝剑,他哪受得了这样的讥嘲!
禅师照样火上浇油:“哦,你也有一把宝剑吗?你的宝剑太钝了,砍不下我的脑袋。”
武士勃然大怒,“哐”的一声抽出了寒光闪闪的利剑,对准了白隐禅师的胸膛。此刻,禅师安然自若地注视着武士说道:“地狱之门由此打开!”一瞬间武士恢复了理智,觉察到了自己的冒失无礼,连忙收起宝剑,向白隐鞠了一躬,谦卑地道歉。
白隐禅师面带微笑,温和地告诉武士:“天堂之门由此敞开!”
禅师哲理故事3
有个年轻人脾气暴躁,听到一点点风吹草动、闲言碎语就要生气,禅师好意规劝,他却冲着禅师大骂,禅师不以为忤,反而笑眯眯地为他沏茶,一股股茶香扑鼻而来。
望着禅师专注而陶醉的样子,年轻人忍不住问道:“您是如何修炼到这个境界的呢?”禅师指指自己的耳朵说:“我给它安了一个筛子,那些对自己有用的话就像面粉一样往里漏,而那些不中听的话就像石子一样被挡在外面。”他听了,朝禅师拱拱手,起身告辞。回到家,他向朋友借钱开了家火锅店,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已是身价过亿的大老板。面对,他说:“给耳朵安个智慧的筛子,命运就不会在别人流言蜚语的海洋里倾覆,而是稳稳地在自己的手心里化蛹为蝶。”
交际哲理:禅师给自己的耳朵安了个筛子,因此对于听到的话有了甄别,如果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放在心里,精神上迟早会受不了的。只有懂得什么话该听,什么话不该听,与人交往的时候才能*心静气,让自己专注于该做的事情,获得人生的成功。
禅师哲理故事4
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傅,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总是进境缓慢,难以突破?”
禅师笑着说:“我来给你倒杯水喝吧!”于是就拿起桌上的茶壶,往杯子里倒水。水块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里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您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禅师叹道:“说得有道理呀!其实不仅是倒水如此,学业进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弟子听了心头一震,自言自语说道:“是啊!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就装不进其它的了!”
禅师看他有所醒悟,便笑着说:“是啊!很多人只想着往心里装更多的东西,以为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东西。但是他们越是这样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满了,怎么能装进去东西呢?倘若心中的那只杯子装满了杂念,我们就会陷入精神上的老化,变得无法接受新事物,无法更新我们的所思所悟。学业的进境更是如此,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不能时常清理固有思维,接受新观点,那么必然会难以突破本来的自我。”
禅思禅悟:心就像一个容器,也有自己的容量。要想把新的东西装进去,只有把原来的旧东西倒掉。你的心装了多少杂念?又装了多少美好的事物呢?既然心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如让我们的心中拥有更多美好的东西,而少一些忧伤与烦恼。
禅师哲理故事5
有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小孩苦恼,都已经十六岁了,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有一天,他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练他的小孩。
禅师说:“你把小孩留在我这里三个月,这三个月你都不可以来看他。三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你的小孩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三个月后,小孩的父亲来接回小孩。
禅师安排了一场空手道比赛采向这位父亲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被安排与小孩对打的是一位空手道教练。只见教练一出手,这小孩便应声倒地。但是小孩刚倒地便立刻又站起来接受挑战。倒下去又站起来……如此来来*总共十六次。
禅师问父亲:“你觉得你小孩的表现够不够男子气概?”
“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三个月,我所看到的结果是他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父亲回答。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有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
下一篇:秋天语文教案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