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2023年度Earthquakes-地震3篇(精选文档)

|来源:网友投稿

Earthquakes-地震1  Earthquakesmaytakeplaceanywhereontheearthssurface. Duringallearthquake,thevibrati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Earthquakes-地震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Earthquakes-地震3篇(精选文档)

Earthquakes-地震1

  Earthquakes may take place anywhere on the earth" s surface.  During all earth quake, the vibrations make the earth"s surface tremble, and even crack open. Houses fall, people are lilled or injured and sometimes whole cities are destroyed.

  Can we do something to protect ourselves against earthquakes? Can we take precau tionary measures? We can.  Scientists have made investigation on earthquakes.  They have made maps showing the "earthquake belts". In areas along these belts, earthquakes are likely to occur. In these areas we can build special houses to resist earthquake shocks and protect ourselves.

  In the future, scientists will be able to predict exactly when and where earthquakes will take place. Then they will be able to tell people to tak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Thus lives can he saved and damage can be lessened.


Earthquakes-地震3篇扩展阅读


Earthquakes-地震3篇(扩展1)

——《地震》说课稿3篇

《地震》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安全教育是学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为此我选择《地震》这一篇进行说课。

  针对本次活动,我将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分析

  《地震》是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一年级《我的安全我知道》第五章《自然灾害》中的第四篇课文。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1-3年级公共安全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本课主要是学习一些地震自救小知识,掌握地震逃生方法。使学生遇到地震时,可以将灾难减少到最低限度。

  学情:一年级学生从电视中知道地震给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危胁,但他们缺乏在地震中临“震”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将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带来的伤害,学习避震方法。

  2.掌握不同情境中的地震逃生方法,提高自救能力。

  3.培养学生安全保护意识,珍爱生命。

  其中教学重点是学生学习掌握地震自救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学难点是知道在地震发生时怎样进行自救,并能在情境中正确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具体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情景体验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学法上我采用了“思考问答法”“合作交流法”及“自主探究法”。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运用教法进行学法指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阐述本课的教学过程:图片导入,引出课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科学演示,实际运用——游戏演习,巩固深化——小结思考,拓展延伸。

  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图片导入,引出地震。

  通过运用直观教学法,使学生观看课件中的地震图片并思考问题:小朋友们,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图片中发生了什么事?引发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关注和兴趣。教师适时点拨,提问学生这是一种什么自然灾害。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地震。接着,我将借助地震前后图片的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地震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什么危害?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时学生会有不同的心情,在谈话过程中,我作为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帮助学生运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我们要学习正确的地震逃生知识的欲望”。

  为了抓住这次教学契机,我导入本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假如地震发生在我们身边,你将如何保护自己?此时科学有效地避震方法是什么呢?请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一组:教室内发生地震时怎样紧急避险?

  二组:怎样进行家庭地震避险?

  三组:在户外怎么进行自救?

  四组:怎样进行震后自救?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之后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小结: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接着课本故事导入,小云正在床上睡觉,突然地震来了。但是小云家住16楼,他们选择乘坐电梯下楼。对吗?

  学生自由表达,在此,我允许错误的方法和争论,并对此不加以否认。学生自由发言后,进行第一次地震逃生演习。针对本次逃生演习,我采用赏识激励法,对正确逃生的学生给予正面的鼓励和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的技能,轻松突破教学重点。

  第三个环节:科学演示,实际运用。我将播放地震自救小视屏,展示地震发生时科学的自救方法。播放视屏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第一次地震逃生演习时不对的地方,应该怎样去做。当学生反思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讲避震方法并进行系统的梳理。之后,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的形式,在“看看谁的反应快”、“防震演习辨对错”中进行你问我答,看看学生对于避震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通过小组比一比、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的形式考一考,看看哪组能够准确而又迅速的说出不同地点、不同情况的避震方法。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避震知识,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四个环节:游戏演习,巩固深化。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并且能够很快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这一环节中,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获得正确的"逃生方法,我创设了第二次地震逃生演习情境。当听到警报声,要求学生将刚才所学知识和正确的逃生方法在地震演习中表现出来。在整个演习游戏中,教师始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和帮助。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的体验是深刻的,应该能够学会地震逃生的常用方法,从而提高自救能力。通过本次演习,学生学到了许多的正确逃生方法。有的知道不能使用电梯。在操场或户外时,应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可原地蹲下,双手护住头部等。对于学生在地震模拟演习中勇敢的表现我及时给予表扬,在一系列活动的调动和引导下,学生对地震知识的巩固得以深化。同时也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到轻松突破。在整个演习过程中,既紧张又有条不紊,进一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整个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第五个环节:小结思考,拓展延伸

  本课我们通过图片、视频、地震演习等方式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地震逃生的方法和技能。希望同学们在*时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用知识守护我们的生命。回家后请每位学生当一位小小宣传员,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同时和家长共同进行一次家庭避震演习。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安全教育的成功需要不断地渗透和探索,在新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更加珍惜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掌握更多自我保护的方法,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我的说课完毕,不足之处很多,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Earthquakes-地震3篇(扩展2)

——什么是地震烈度与地震3篇

什么是地震烈度与地震1

地震烈度(seismic intensity)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工程建筑物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表的变化状况而定的一种宏观尺度。 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简介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次地震发生后,根据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和地表面变化的状况,评定距震中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绘出等烈度线,作为对该次地震破坏程度的描述。因此,地震烈度主要是说明已经发生的地震影响的程度。一个地区的烈度,不仅与这次地震的释放能量(即震级)、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有关,还与地震波传播途径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建筑物的特性有关。地震的烈度在不同方向有所不同,如在覆盖土层浅的山区衰减快,而覆盖土层厚的*原地区衰减慢。烈度还用于地震区划,表示将来一定期限内可能发生在某一区域内的最大烈度,估计一个建设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影响大小。对新建工程来说,工程设计采用的烈度则是一种设计指标。据此进行结构的抗震计算和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

分类

按照地震的不同成因,可以把地震划分为五类:

9-10度:桥梁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9-10度:桥梁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板块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地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3.水库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4.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5. 人工地震:由于核爆炸、开炮等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区别

从概念上讲,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一次地震中,人们往往强调震中(或称极震区)的烈度。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Ⅰ度到ⅩⅡ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Ⅰ至Ⅶ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

烈度定量

从抗震设计的要求来看,宏观标志不能直接应用,要有表征地面运动的物理量供设计采用。有些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了与地震烈度相应的地震加速度,但各国的取值不一。

影响因素

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1)地震等级;(2)震源深度;(3)震中距离;(4)土壤和地质条件;(5)建筑物的性能;(6)震源机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按人的感觉及地震破坏情况划分等级,依次排列成表,即为地震烈度表。世界上有很多种地震烈度表,如日本采用的7度表,10度表等。*采用12度表。


Earthquakes-地震3篇(扩展3)

——地震知识3篇

地震知识1

  灾后如何解决饮水问题?

  强烈地震后,城市自来水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供水中断;乡镇水井井壁坍塌,井管断裂或错开、淤砂;地表水受粪便、污水以及腐烂尸体严重污染;由于供水困难,有时不得不饮用河水、塘水、沟水和游泳池水以及雨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群众饮水问题,首先要将洁净的饮用水尽早运往灾区;同时,要在灾区寻找水源,并对当地水质进行检验,确定能否饮用;对暂不适饮用的水要进行净化处理,质量合格后才能让灾民饮用。

  灾后为什么要大力杀灭蚊蝇?

  震后,由于厕所、粪池被震坏,下水管道断裂,污水溢出以及有尸体腐烂,加之卫生防疫管理工作可能一时瘫痪,会形成大量蚊蝇孳生地,极易在短时间内繁殖大批蚊蝇,造成疫病流行。因此,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杀灭蚊蝇。

  怎样预防地震火灾?

  ⑴ 放易燃易爆物品,应与灾民居住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⑵ 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凡性质互相抵触的易燃易爆物品,都要分别贮存;放在架子上的易燃易爆物品,应将容器和架子固定,以防余震发生时倾倒。

  ⑶ 震棚尤应注意防火。不要随便吸烟、乱扔烟头;尽量不用油灯、蜡烛照明,需用时应放在盛有沙土的盆内或桶内。

  ⑷ 员密集区要留出消防通道,并尽量解决消防水源问题。

  ⑸ 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左邻右舍之间要互相帮助,力求尽快扑灭早期火灾。

  震后露宿时应注意什么?

  (1) 选择干燥、避风、*坦的地方露宿;在山上露宿时,最好选择东南坡。

  (2) 尽量注意保暖,如果身体和地面仅隔着薄薄的塑料布和凉席,凉风与地表湿气向上蒸腾,常常会诱发疾病。

  (3) 避开危楼、高压线等危险物。

  搭建防震棚要注意什么?

  (1) 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灯火、炉火和电源,留好防火道,以防火灾和煤气中毒。

  (2) 防震棚顶部不要压砖头、石头或其他重物,以免掉落砸伤人。

  (3) 场地要开阔。在农村要避开危崖、陡坎、河滩等地;在城市要避开危楼、烟囱、水塔、高压线等处。

  (4) 不要建在阻碍交通的道口,以确保道路畅通。

  震后哪些食品不能吃?

  (1) 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

  (2) 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

  (3) 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小时以上的熟食等。

  (4) 被水浸泡过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

  (5) 死亡的畜禽、水产品。

  (6) 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

  (7) 来源不明、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

  灾后怎样保护自身安全

  不要到有危险的地方去:不要随便回到危房里去,因为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尽可能远离废墟,那里可能有碎玻璃、钉子等,很容易使人受伤;无事不要到处逛,因为环境恶劣,爆炸、毒气泄漏、水灾、火灾等都有可能发生。

  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不要随便喝生水,水可能已被污染;不吃不洁或腐烂变质的食物;不要随地便溺;按要求接种预防针。

地震知识2

  什么是地震?

  答:广义地说,地震是地球表层的震动;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

  天然地震 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人工地震 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脉动 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狭义而言,人们*时所说的地震是指能够形成灾害的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天然地震按成因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 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它的影响范围一般较小,发生得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陷落地震 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岩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构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答:通常,我们所说的地震是指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这就要从地球的内部构造说起。地球是一个*均半径约为6370千米的多层球体,最外层的地壳相当薄,*均厚度约为33千米,它与地幔(厚约2900千米)的最上层共同形成了厚约100千米的岩石圈。

  在构造力的作用下,当岩石圈某处岩层发生突然破裂、错动时,便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在瞬间急剧释放出来,巨大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该处向四面八方传播出

  去,直到地球表面,引起地表的震动,便造成地震。

  什么是断层,它与地震有关吗?

  答:断层是地下岩层沿一个破裂面或破裂带两侧发生相对位错的现象。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是断层活动的一种表现,所以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十分密切。

  断层一般在中上地壳最为明显,有的直接出露地表,有的则隐伏在地下;它们的规模也各不相同。

  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称为断层面;根据断层面两盘运动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正断层(上盘相对下滑)、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冲)、*移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水*错动)三种类型。

  与地震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在现代构造环境下曾有活动的那些断层,即活断层。

  什么叫地震波,它有哪些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 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

  横波 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

  面波 当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所以跟在横波的后面。

  什么叫震源? 什么叫震中,它是怎样确定的?

  答: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根据地震仪记录测定的震中称为微观震中,用经纬度表示;根据地震宏观调查所确定的震中称为宏观震中,它是极震区(震中附近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的几何中心,也用经纬度表示。由于方法不同,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往往并不重合。1900年以前没有仪器记录时,地震的震中位置都是按破坏范围而确定的宏观震中。

  什么叫震中距,如何划分地震的远近?

  答: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叫做震中距。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距离上观察,远近不同,叫法也不一样。对于观察点而言,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称为远震,震中距在100~1000千米的称为近震,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内的称为地方震。例如,汶川地震对于300多千米处的重庆而言为近震;而对千里之外的北京而言,则为远震。

  什么叫震源深度?

  答:从震源到地面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千米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千米的地震为中源地震。同样强度的地震,震源越浅,所造成的影响或破坏越重。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

  什么是震级,它是怎样测定的?

  答: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把“尺子”,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弹性波能量有关。震级越高,表明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0多倍。

  震级通常是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面运动的振动幅度来测定的,由于地震波传播路径、地震台台址条件等的差异,不同台站所测定的震级不尽相同,所以常常取各台的*均值作为一次地震的震级。

  地震发生时,距震中较近的台站常会因为仪器记录振

  幅“出格”而难以确定震级,此时就必须借助更远的台站来测定。所以,地震过后一段时间对震级进行修订是常有的事。

  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几类?

  答: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

  弱震 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 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 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知识3

  1.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2.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地震灾害是可以预防的,综合防御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然灾害。

  3.地震直接灾害有哪些?

  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以及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4.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5. 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以及水坝、堤岸等。

  6.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

  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财产损失。

  7.常见的由地震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

  火灾。

  8.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处?

  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

  9.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次生灾害源集中,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10.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发生于何时何地?

  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的水灾。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岷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没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

  11.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

  (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

  (2)震中距离;

  (3)震区人口密度;

  (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

  (5)发震季节和时间;

  (6)有无地震预报;

  (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

  (8)抢救速度。

  12.世界地震史上,造*员伤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

  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大震,死亡人数约83万。

  13.为什么说*是一个地震灾害极其严重的国家?

  *地处环太*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的地震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灾率较高。(板内地震是指板块内部发生的地震)


Earthquakes-地震3篇(扩展4)

——地震了作文3篇

地震了作文1

  地动山摇,山崩地裂,房屋顷刻间倒塌,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桥梁坍塌、交通阻断,到处生灵涂炭……这是我从影片《地震的预防与自救》中看到的汶川大地震的惨烈景象。

  影片使我的心颤抖了许久,地震的危害太大了!它使我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兄弟姐妹,失去了学习的场所,不能上课。我们虽然不能阻止地震发生,但是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

  我们要怎样预防地震呢?从影片中知道预防地震要分为三个阶段:震前准备,震中应变,震后处理。如果发生了这些地震前兆,如:鸡飞狗跳,鱼一直在水面吐泡泡,井水变色变混浊等现象,就有可能发生地震。应立刻关闭家中水、电、气开关,迅速跑到开阔地避震。

  如果来不及出门就发生地震,应迅速拿些食物和水趴到桌子下避震,等第一次震动停止后,要立即撤离。

  震后,如果挖出了受伤人员,要立刻清理受伤人员的口、鼻,以免杂物堵塞口鼻引起窒息死亡。如果被埋时间太长,要用布把眼蒙上,以免阳光刺伤眼睛。

地震了作文2

  地震,一个让人害怕的词语。他曾经带来了许多的哭泣和惨叫声,也曾带走了无数的生命。他让世界哭泣,因此被人们憎恨。

  究竟什么是地震呢: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从古到今,人类想出了许许多多逃避的办法,但都没成功。不过由于现在社会科学的发达,已经有了良好逃避的方法:地震时刚好在室外的人:尽量撤往空阔场所或安全区。在室内的人,应迅速关闭电源、液化气、自来水开关,避免发生火灾等地震次生灾害。然后在牢固的家俱旁边、内墙根、内墙角、柱子周围等安全三角空间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跨度房间暂避。

  余回忆起几年前,吾也曾经历过一次小地震。那是,我感觉地在摇晃,土里的昆虫到处乱串,狗不停的叫着,似乎在说:“地震来啦!快逃吧!”而我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以为自己会死于其中也。忽闻兄音:“走!”只见哥哥牵着我的手,来到了公园。只见公园人山人海,大伙都议论纷纷:“怎么会突发地震呢?……”

  事后我便知道了正确的逃生方法,也对地震产生了恐惧感。

地震了作文3

  作为一名小学生,在我看来,地震,这是一种自然灾害,是一种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也许作为普通的人类,作为肉眼凡胎的人类我们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

  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地震灾害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人类进行反思了。虽然我们阻止不了他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预防,可以做一切我们能做到的。

  地震让我明白了,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强悍的。脆弱的.是也许您还在睡梦中,却与家人天各一方了,强悍的是凝聚了一颗颗冰冷的心,让人们互相安慰,互相伸出援助之手。

  地震让我明白了,不管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有怎样的矛盾,为了生命的存活,我们都可以放下一切成见,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奋斗。

  地震让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要防患于未然,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对大自然也是一样。作为人类,我们需要提前准备。

  地震的发生,真的让我感慨颇深,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希望所有的生命都能够*安健康。


Earthquakes-地震3篇(扩展5)

——地震话题作文3篇

地震话题作文1

  今天,我们正在上信息技术课,可谁也没想到地震突然的袭击到了成都。

  起初,我们还不以为然,可到了后面,抖得更厉害了,我们才感到了事情的危险性。惊慌失措的学生们一齐冲出了楼梯,你挤我,我挤他,好不容易才镇定下来,等待着家长来接走。

  说完了学校再说说我们家吧。由于地震震得厉害,我们家能倒的东西都倒了,就连饮水机也不例外。爸爸和奶奶也走散了,这可急坏了爸爸,到处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奶奶。据说,由于太多人都和对方走散了,同一时间打电话的人太多,*移动的机子都瘫痪了呢!不幸中的万幸是,我们住的楼房很坚固,没有出现倒塌和裂痕。那些烂房子有的出现了裂痕,有的已经烂得不堪设想,有的甚至垮塌了!!!

  这段期间,救护车的声音也时不时就听到一阵,许多人都受伤了。有些医院都把病人放置在外,再搭个帐篷,没有被地震吓倒而不给病人治病。爸爸车上面的广播中有许多人都给主持人发短信,什么我和我的亲人、朋友走散了阿,某某学校有没有事啊,在哪里给汽车加油,加气等等。

  妈妈工作的机场更是恐怖,机场上面的天花板都掉了下来,机场里面的几万人在一瞬间全部飞奔出来,那样的场景是不言而喻的。

  过了一会儿,地震才慢慢缓和,可人们还是提心吊胆的,因为都还怕会有余震。

  几小时后,人们才放下心,回家了。

地震话题作文2

  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突然看见电视上播放出一条新闻:“芦山发生了大地震。”

  2013年4月20日8时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的大地震,导致113人死亡,3000余人受伤,面对大地震,全社会都做出了许多措施:*2000兵力去支援灾区,红十字会送去了500顶帐篷,15只医疗队赶往灾区……..直到16点,参加救援的人数已经到达7491人。

  在这次大地震中,也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一个小女孩,她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奶奶还有弟弟相依为命。当发生地震的一刹那,姐姐扑向弟弟,用自己小小的身躯保护了弟弟。结果,弟弟*安无事,只是头部有轻微的擦伤,而姐姐却因为头部受到重伤被送进了医院,虽然满头都是白纱布,但她仍然面带微笑,那种神情仿佛在说:“我没事,只要弟弟没事我就没事。”

  一些重伤要马上动手术的人们被送往了医院,病床到处都是,走廊上也放满病床。可医院外面却有了许多穿着病服的人,他们是从废墟里抬出来的吗?不,不是,他们是原来住在医院里的病人,善良的人们把病房让出来,给需要的人住,这多么让人敬佩啊!

  看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我心想:“我也应该为灾区的人们做出一点贡献:可以捐衣物,捐用品,还可以捐书……”

  地震是可怕的,它是大自然造成的,但只要大家有爱心,能给与受伤的人温暖和帮助的话,地震就不可怕了。

地震话题作文3

  一天早上,我正悠闲地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听到楼下有人喊了一声:“地震啦!”我压根就没当回事,心想:谁这么无聊在这里散布假消息。

  我又继续看我的电视,突然我觉得电视有些晃动。我想,难道是我看电视的时间太长了,出现幻觉了吗?于是我把电视关了。我来到卧室想休息一会,突然又感到了晃动,弄得我头晕目眩。难道真的是地震了?妈呀,我可不想死啊,我还没活够呢!怎么办呢,我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好逃生准备。

  我快速拿起我的书包,跑到厨房,把冰箱打开,什么火腿肠,饮料,方便面,矿泉水,通通扫到书包里。一着急还装了爸爸两瓶啤酒。我慌忙地切断了厨房的电源,把煤气阀拧紧。我又跑回客厅,拿了手电筒和一解截绳子,又跑到卫生间,拿了洗脸盆顶在脑袋上,在卫生间的一个墙角蹲了下来。蹲了一会儿,我想不行啊,这地上拔凉拔凉的,太难受了。于是我又飞快地跑到卧室,扯着我的被子和枕头飞奔回卫生间。

  我把卫生间的门一关,开始布置起来,一想到我可能要在卫生间生活,心里又难过又伤心。突然听见“咔”一声,门开了,爸爸和妈妈回家了。我冲出卫生间大叫着:“爸妈快来躲到卫生间,地震了!”妈妈说:“傻孩子,刚才只是余震,不是咱们这儿地震了,别害怕。”我一听这话可傻眼了,我是白忙活了。原来只是虚惊一场。


Earthquakes-地震3篇(扩展6)

——地震演习小学作文3篇

地震演习小学作文1

  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学校开展了一学期一度的防震演练。我为此感到十分高兴。

  “嘘——”第一声哨响响起,我的神经立马紧绷起来,特别紧张。这一声哨响来得太突然了,我毫无准备,看着大家都钻下了桌子下,我才反应过来,我以最快的速度钻到桌子下。我感觉的很清楚,半个身子都露在桌外,哎呀,如果真地震了,石块能砸到我吗?

  “嘘——”第二声哨响响起,我的.汗毛都竖起来了,这一生哨响更洪亮些,好像催促着大家赶快下楼逃生。我以“光速”般速度爬出桌子,抱头奔跑,可大家的速度实在太慢了,没跑几步,就被堵在教室里。如果发生6.9级的地震,那我的眼前早就漆黑一片了,出教室就3分钟。

  站在楼梯上,我们无聊的聊起天来:“唉!早死了。”“这样堵下去,还不如跳下楼,来个痛快!”“就是,跳下去说不定摔不死呢?”“真是地震了,谁还管得了这么多,‘嗖嗖’地就跑了。”

  这已“死”长龙终于动弹了。下了一层又一层,就要快“死里逃生”了!不知是谁说“如果每层都有老师,他们不就是送死嘛”

  来到操场,雨水似针的击打着我,使我不得不戴上帽子。我们站在操场上,站着,听着校长讲着一些地震的知识,让我们的防震知识更加丰富。

  这次的防震演练不仅有趣,而且又让我的防震知识更加丰富,更是令我难忘!


Earthquakes-地震3篇(扩展7)

——地震演练日记3篇

地震演练日记1

  星期三的"下午,天气仍旧晴朗。学校举行了2016年地震演练应急疏散活动。

  当赵老师告诉了关于演练的消息后,我心里既紧张又激动。我们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详细地讲述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的程序:“当听到警报响起的时候,你们就要迅速地钻到各自的桌子底下,当警报响完之后就要按照你离教室两个门口远近的顺序往院子里有秩序地撤离,在行进地过程中要双手连带着小肘护住头部。”听着赵老师的讲解,我的心里像怀揣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惴惴不安。赵老师讲解的话音刚落,只听见“呜呜呜……”的警报声不间断地传进了我们的耳朵。此刻我们都愣住了,但又灵活一些的同学马上反映了过来,带着钻向自己的桌子下面,其他同学见状也便都迅速地手抱头部钻向桌子底下。警报声很快就停止了,我们在老师的指挥下又迅速而有顺序地跑向院中指定的地方后下蹲抱头,有序集合。

  无意间,我发现我们的赵老师和吴老师紧跟在我们周围,清点着学生人数。大概是我们做得好的缘故吧,两位老师的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

地震演练日记2

  星期三的下午,天气仍旧晴朗。学校举行了2016年地震演练应急疏散活动。

  当赵老师告诉了关于演练的消息后,我心里既紧张又激动。我们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详细地讲述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的程序:“当听到警报响起的时候,你们就要迅速地钻到各自的桌子底下,当警报响完之后就要按照你离教室两个门口远近的顺序往院子里有秩序地撤离,在行进地过程中要双手连带着小肘护住头部。”听着赵老师的讲解,我的心里像怀揣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惴惴不安。赵老师讲解的话音刚落,只听见“呜呜呜……”的警报声不间断地传进了我们的耳朵。此刻我们都愣住了,但又灵活一些的同学马上反映了过来,带着钻向自己的桌子下面,其他同学见状也便都迅速地手抱头部钻向桌子底下。警报声很快就停止了,我们在老师的指挥下又迅速而有顺序地跑向院中指定的地方后下蹲抱头,有序集合。

  无意间,我发现我们的赵老师和吴老师紧跟在我们周围,清点着学生人数。大概是我们做得好的缘故吧,两位老师的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

地震演练日记3

  今天我6点多就起了床,穿上衣服,整理好床铺,洗刷完,就去吃饭了。今天早上,妈妈给我做的饭是水饺。到了学校,一看我们班的表,才七点十五,没有来晚,就去干值周了。

  扫校园的时候,我看见数学老师韩老师在校园里和别的老师一起做太极拳,做的非常好玩。然后,我就和别的同学们一起开始扫校园了。

  第2节课,我们快上完了的时候,代表要地震的*响了起来了,当时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跑到操场,班主任韩老师是这么安排的,1组2组从前 门走,3组4组从后门走。我们一出教学楼,就飞快的跑,就像疯了一样。

  到了体育场,我们蹲下,然后又抱住头部,在那等着别的同学到达再让体育组长数人数。当然,我们这次只是一次演练,如果是真的地震的话,肯定跑不迭的。所以我们遇到地震的一定要快点跑,如果实在没时间的`话就躲到桌子底下。

  这件事太刺激了。


Earthquakes-地震3篇(扩展8)

——地震逃生小知识3篇

地震逃生小知识1

·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为免地震时失去*衡,应躺在地上。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地震逃生小知识2

  *时学习和掌握防震减灾知识,震时选择正确的避震方法,避免和减少伤亡及损失。

  (一)就近躲避法:就近躲避到小开间内;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坚固的床等家具旁边。

  (二)外跑与就近躲避法:在*房和楼房的一、二层,迅速跑到房外的安全地方;楼的三层及以上,就近躲避。

  (三)躲藏姿势:1、蹲下、坐下或俯倒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3、用物品保护头部、胸部及面部,掩住口鼻。

地震逃生小知识3

  (一)地震前兆

  地震是有前兆的,一般可分为

  一、宏观异常

  1、小震活动: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科学家称它们为前震。

  2、动物反常常见的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3、大气异常:地震前,尤其是大震前,往往会出现多种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如怪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骤然增温或酷热蒸腾等。

  4、“地光”:地震伴有发光现象并非偶然。在我国近年就至少有二三十次地震伴有地光。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地光的出现时间不一般很短,往往一闪而过,所以不易观测。

  5、“地声”: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地声”。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

  二、微观异常

  1、地形变:我国几次较大的地震:如1966年邢台地震、1969年渤海地震、1970年云南通海地震等等,震前都有地形变活动。

  2、电磁场异常:在1855年江户大地震发生的当天,吸到磁铁上的铁钉及其他铁制商品,突然掉落在地……

  3、地下水异常:震区范围的地下含水岩石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拉伸,引起地下水的重新分布,使水变味、变色、混浊、浮油花、出气泡等。

  现实生活中,前兆异常是十分复杂的,有的异常可能对应地震,也可能不然。所以除了识别异常,还要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才能定论。

  (二)防震减灾

  1、室内避震:

  地震时室内避震原则: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保护好头部,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房避震: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楼房避震:遵循就近躲避原则。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高楼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教室内避震: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体育馆、影剧院避震: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2、室外避震:

  如果发生地震时身处室外,应当远离室外危险物和危险场所。室外危险物包括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一旦震动停止,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操场避震: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街道上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开阔地避震:躲开人流,就地卧倒或蹲下。

  --行驶的电(汽)车内避震:司机应及时停车。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遇到火灾时逃生: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遇到燃气毒气泄漏: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三)地震自救应急措施

  一、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种左右。

  二、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1、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2、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3、在着火之后。

  三、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四、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五、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六、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若你搭乘电梯的话,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七、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八、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九、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十、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Earthquakes-地震3篇(扩展9)

——地震知识知多少3篇

地震知识知多少1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震知识知多少2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