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婚姻中,别做易燃易爆的“火药桶”

|来源:网友投稿

本刊编辑部

专家支持|丛非从(知名心理咨询师,著有《养育你内心的小孩》《理解愤怒》等)

| 策划人小语 |

心理学家说,愤怒是一种内心不快的反应,它是由感到不公和无法接受的挫折引起的。愤怒的火焰或大或小,却都在不同程度上焦灼着关系。有人在愤怒中燃烧了对方,手里挥舞着暴力,眼神冷到极点,狠心的话把对方扎个透心凉。有人在愤怒中燃烧了自己,知道愤怒是一种罪恶,便生吞下去,埋藏在心底,把自己伤得体无完肤。

本期策划,我们将带你深入思考愤怒、理解愤怒,追溯愤怒的源头,从“心”开始,化解愤怒,养育自己,滋养关系。

回忆下另一半惹你生气的经历,在那些时刻,你选择了压抑愤怒还是表达愤怒?

愤怒来袭,灭火还是泄火?

顾名思义,压抑愤怒就是明明很生气却不允许自己愤怒,认为愤怒是不对的、不合适的。

强迫自己不要生气。丈夫总是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妻子很生气,但每次想发火时都会压抑自己,告诉自己:成熟点,他加班也是为这个家好!

在愤怒时安慰自己。每次接妻子下班,丈夫都会看到她在男同事堆里谈笑风生。他很在意也很愤怒,但最后还是说服自己:为这点小事生气不值。

在愤怒时转移注意力。和伴侣发生矛盾后,因为害怕关系会破裂,于是就从当下逃离,借助工作、睡觉、喝酒等熄灭怒火。

压抑并不会让愤怒消失,它会堆积在内心借由其他事情爆发出来。越压抑,爆发时就越强烈。

比起压抑愤怒的自我攻击,表达愤怒则可以释放出攻击性,让自己获得短暂的舒服,但在那一刻完全受感性支配,后果很严重。

指责。批评、发火、埋怨对方让自己不满意,这些都是指责。一位妻子就曾抱怨丈夫的家庭充满了指责:小到牙刷摆放大到家庭财务,家人三两句话就红了脸……她不敢想象,今后要如何跟这样一家人相处。

讲道理。表面上讲道理是为对方好:如果你xx,你就会有一个糟糕的后果,潜台词则是:你是错的、差劲的,我才是对的、好的。一位丈夫吐槽妻子在学校当学生的老师,到家给自己当老师,道理一套接着一套。不知情的都说她好脾气,从不吵架,但只有他清楚自己承受了什么。

见诸行动。愤怒到了理性无法操控的程度,就会诉诸暴力,这是最伤害关系的表达。

很显然,压抑或表达愤怒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时,不妨停下急于灭火和泄火的脚步,学会“向内看”,追溯愤怒的源头,看看你的内心到底发生了什么。

向内看,追溯愤怒的源头

愤怒背后的评判:你是什么样的人,我说了算

孩子报名那天,蔡凯突然打电话让妻子玉婷转点钱交学费。玉婷皱眉:“你有没有责任心啊?怎么现在才说需要我转?”蔡凯无奈回应:“我只有这么多钱了,你快转吧。”又是这句,玉婷感觉自己要炸了!

玉婷知道,蔡凯每月都会转钱给自己父母,唯独对这个小家特别吝啬。偶尔大发善心多给了些,月底他就会说:“我只有这么多钱了,你不转我,我就要借钱吃饭了。”每每这时,两人就会大吵一架。玉婷说:“送钱就去那边,花钱却找我要,一点责任心和担当都没有!”蔡凯反驳:“我怎么没担当了?他们老了,我孝敬他们不是应该的吗!”这次又听到了熟悉的话,玉婷猜想蔡凯肯定又把钱给父母了,于是越想越生气,甚至想到了离婚。

思考:毋庸置疑,我们不会发无名之火,对方的某个行为必然是最直接的刺激源。但只有这一个刺激源还不足以点燃愤怒,我们之所以愤怒,离不开随后重要的一环:对这种行为进行加工和解读。你往负向解读,就会给对方贴上一个负面标签,于是你愤怒了。

在玉婷看来,蔡凯顾大家不顾小家,说明他是个“没担当、不负责”的人。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以点带面的逻辑:“此刻没担当、不负责”,变成了“一直没担当、不负责”;“在顾大家不顾小家的事情上没担当、不负责”,变成了“在所有方面都这样”。面对如此糟糕至极的人,能不愤怒吗?

可是,蔡凯在这件事上真的没担当、不负责吗?玉婷觉得这就是事实,换谁都会这样评价。但真正的事实是什么呢?事实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一头大象站在那里,这是事实。但在盲人心中,大象可能是一把扇子、一个柱子,这很主观。所以,面对玉婷的指责,蔡凯之所以敢说出那句“我只有这些钱了”,就源自他的底气:我把钱给了父母,意味着我是一个孝顺、有担当的人,足以说明我是好的。

正是对同一行为的认知差异,导致双方在指责与辩驳中相互纠缠。所以处理愤怒,需要跳出“我就是对的,他就是错的”的固有认知,想一想你给他贴的标签是什么?他会同意吗?如果不同意,他又是怎样定义自己这个行为的呢?

愤怒背后的高期待:你就应该这么做

“我觉得你变了,眼里只有你侄子!”说出这句话后,顾芸很惊讶,自己竟然在吃一个小孩子的醋。去接侄子的途中,丈夫刘亮满口答应要给顾芸买支钢笔,可她满怀期待等来的是侄子和丈夫的一片欢声笑语,以及侄子手中提的各种零食和玩具。至于钢笔,刘亮一拍脑袋说:“哎哟,忘了,只顾着接小鹏了。”

顾芸很恼火。丈夫很少给自己买东西,甚至自己主动要了,他也常常忘記。为此,她冷暴力了很多次,都没有用。但刘亮对侄子却很上心,每年寒暑假都会把他接到家里,买衣服、玩具,甚至还自掏腰包给他报了游泳班。顾芸很生气:“为什么丈夫不能像刚热恋时那样,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多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呢!”

思考:每种负面情绪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未被满足的期待。顾芸期待丈夫记得给自己买钢笔,能顾及到自己的喜怒哀乐,把心思都放在自己身上。但她没有意识到,自己之所以没有被满足,是因为期待太高了。

顾芸觉得,这是很基本很平常的愿望啊。正是这种“理所当然感”让她在未被满足时愤怒了。顾芸的“理所当然”里包括:他既然能为侄子做这么多,也应该为我做;所有丈夫都应该为妻子花心思,他也应该这么做;在热恋时他能为我花心思,现在也应该能!这个看似简单的期待还包含了对“态度”的渴望:我希望丈夫能自觉地为我花心思,能不加提醒地察觉到我的喜怒哀乐,能积极主动地满足我。把这个期待具体化之后,就很容易察觉到它高在哪儿了。

当刘亮无法做到这些时,顾芸就体验到了全能自恋的破碎。她开始怀疑自己:是我不值得被满足吗?是我没这个魅力吗?是我不够好吗?承认这个现实对自己多残忍啊,还是将怒火指向没有满足自己的那个人最安全。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愤怒其实是在抗拒现实,抗拒全能自恋的破碎。因此,当你因为某个期待没有被满足而感到愤怒时,不妨思考下,这个期待隐藏着哪些理所当然感?你希望对方具体怎么做?你觉得对方是怎么看待这个期待的?

愤怒背后的匮乏:能量不足的警告,我要自救

管彤熬夜忙完工作才回家,可一进门就惊呆了:玩具、零食满地都是。刚刚她打电话让老公赵文收衣服,他就只收了衣服,袜子、毛巾全都没收;提醒他等水开了关燃气灶,他就真的只关了燃气灶,烧好的热水到现在也没有倒进保温壶。

管彤对赵文的不满不是一天两天了。前几年还能好好上班,这两年辞职在家搞网文创作,还美其名曰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好好工作也就算了,对家庭也不上心。孩子总是自己接送,财务也是自己管,晚上是他灵感爆发的高峰,就算自己再累,他也绝不会牺牲一分钟为她做一口饭。管彤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委屈,一把抓起地上的抱枕丢在了正在猛敲键盘的赵文脸上。

思考:愤怒看似如火山爆发,一发不可收,但也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会爆发。愤怒被点燃有一个前提条件:自己的能量即将消耗殆尽。想象一下:管彤领了奖金,心情大好。虽然工作还没做完,但一到下班点,她就开心地冲出了公司。这时,面对眼前乱糟糟的景象,她会做何反应呢?一定不会有如此强烈的愤怒了。

我们来看一个公式:愤怒=外在刺激压力-内在承受力。当自己当下的能量足以能够承受外界的刺激压力时,我们处理起这个压力就会游刃有余。而对管彤来说,那一刻她的能量是极其匮乏的,随便一件小事就会击垮她的心理防线。

那么,什么导致她的能量匮乏呢?自我强迫是产生内耗的来源。管彤内心有一个信念:我必须做完工作才能下班,哪怕再累也必须遵从。她内心的规则不止于此:房间就应该保持干净,人应该有一份稳定正当的职业……管彤对自己有这些要求,也要求丈夫必须做到。但对赵文来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重要,房间乱点更有生活气息……

当丈夫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管彤会觉得内心的秩序被打乱了,能量匮乏到了顶点,愤怒就产生了。愤怒是对能量即将耗尽的自己的最后保护,她的愤怒是在说:你也必须要遵从这个要求,你必须成为我内心秩序感的一部分,否则,我的一切就要失控了。

所以,当你愤怒时,可以想一想,在那一刻,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的能量即将消耗殆尽?此刻,你对对方的要求是什么?你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平时,你还有哪些“不得不”的信念让自己感到很累呢?

愤怒背后的恐惧:因为担心,所以我必须/不能那么做

接下来思考一个问题:管彤为什么要这样要求自己呢?回到家已经很累了,不强迫自己打扫不就行了?上班已經很累了,下班撂下工作不就行了?其实,很多“不得不”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恐惧”推动着我们必须做/不做某事。

内心规则的建立从小时候就开始了,比如尿尿要尿在马桶里、上课不应该迟到等。听从这些规则无可厚非,这是为适应社会所必须做的准备。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个人建立内心规则的过程大相径庭。

有的父母在教孩子建立规则时是带着善意的。他们会耐心地告诉孩子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能做到什么程度。即便孩子犯了错,也不会生气或纵容,而是允许他在和这个世界的互动中建立起自己的规则边界。这时,孩子建立起的规则就不是束缚,而是权衡后的个人选择,做起来就会感到轻松快乐。

与之相反的是敌意的强迫。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以训斥、威胁、谩骂等方式要求孩子必须服从,孩子就在恐惧中内化了这个规则。当规则被内化,恐惧也被内化,孩子在做并不喜欢的事情时,内心的逻辑就不再是“如果我xx,我就能得到xx好处”,而是“如果我不xx,我就要被惩罚了”。

回看管彤的原生家庭:上初中时,父亲创业失败让家庭陷入困境。母亲时常抱怨父亲,并告诫管彤:“将来如果不找份稳定的工作,你就会落得跟他一样的下场。”垃圾没有及时倒掉,父亲会指着鼻子说她:“不要给我惹麻烦。”这致使管彤形成了对危险的认知:没有稳定的工作会饿死;家里打扫不干净会被来访的亲戚嘲笑,自己就会孤立无援……这些恐惧在她的世界里是非常真实的。

因此,当你愤怒时,可以想一想,你的愤怒里包含了对自己的哪些要求?在你的想象里,如果自己/对方没有这么做,可能会有怎样的危险发生?这种恐惧的声音是谁内化给你的?

愤怒背后的渴望:其实,我好想得到你的爱啊

“唉,好想吃点辣的啊。”饭桌上,张果自顾自说着。话音刚落,冯佳“啪”地撂下碗筷:“嫌我做的菜不好吃就直说,用得着阴阳怪气的吗!”

冯佳最受不了妻子的挑剔。他去菜市场吃了几次亏,她就说:“读书读傻了吧,连柴米油盐的市场价都不知道。”和他一起入职的同事升迁,她逢人就说他有多固执、不知变通。冯佳觉得,妻子嘴上长了刀子,丝毫不考虑他的感受。

思考:内心的自我认知就像一块磁铁,会随时把对方的某个言行往符合自我认知的方向解读。在冯佳看来,妻子说想吃辣的,说明我做的饭不合她的胃口;不合她的胃口,就是在挑剔我做的饭不好吃;她说我做的饭不好吃,就是在说我不好;她说我不好,说明她不认可我。

妻子真的是在挑剔他吗?这个行为可以有很多种解读:妻子觉得天气有些凉,吃辣能暖身子;妻子喜欢吃辣,她只是在陈述一个最真实的感受……但冯佳偏偏要解读为“她不认可我”“她在说我不好”,因为这才符合他的自我认知“我的本质就是不好的”。

“不被认可”是冯佳的一个情结。冯佳从小成绩出众,但一直得不到父亲的认可。考了第一名,父亲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说不定还没学习差的混得好呢!”父亲评价他是“一身书呆子气”,还会嘲笑他“太笨”。冯佳对妻子的愤怒其实是在说:我好想得到你的认可啊,但你为什么要像父亲一样否定我、挑剔我呢?你为什么不能成为我的理想父母呢?一个人的愤怒越强烈,内心的爱就越匮乏,对被爱的需要也就越强烈。

所以处理愤怒,要先识别出自己身上的匮乏,是缺少被认可、被重视、被体谅、被理解还是被尊重呢?又是怎么缺的呢?

识别出愤怒的源头,你也就知道了,真正需要处理的不是愤怒,而是驻扎在我们内心的这些原住民。如果不安顿好它们,你还是会在其他事情上重复一样的模式。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安顿好内心,学会化解愤怒

1.撕掉标签

首先要意识到你给对方贴的标签只是自己的主觀认识,并非事实。怎么区分呢?你觉得他是-A,就尽可能地寻找他是A的证据。玉婷意识到,有很多事情都可以证明丈夫是很有担当和责任心的。择校时,他对比了多所小学;她的父亲中风,是他请了好几天假在床榻边照顾。

其次要化概括为具体。如果真的对对方的行为有不满,也要尽可能地描述行为本身,而不是对其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交学费这件事可以这样描述:我们在先前的讨论里并没有说需要我转一部分钱;在顾大家舍小家的问题上可以说:你给咱爸妈转了很多钱,咱家给孩子看病吃药的钱却不够花了。

2.破除全能自恋,为自己的期待负责

在伴侣没能满足你的期待时,你要放下“你就是应该这样做,你明明能做到”的执着,多想想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期待得到满足。顾芸希望刘亮把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可以学习使用其他方式,比如撒娇、交换等。如果这些也无效,可以借助社会支持系统,让朋友、同事等满足自己。还可以放下对部分期待的执着,主动将自己的期待调整到对方能够实现的高度,并接受丧失。这是一个人从婴儿状态走到成人状态的必经之路。

3.放下自我强迫,获得轻松与自由

灵活地对待规则。经过尝试,管彤发现可以暂时放下一些规则。比如她忍住几天没收拾,3天后发现地板格外干净,因为赵文对脏乱的耐受度是3天。

求助。如果放不下这些规则,管彤可以在很累的时候求助于和自己有一样规则的人一起分担。

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内心没有太多规则的人,大多以感受为先,活在自己有感觉的事情里就是自由轻松的。赵文看似散漫,但在自己感兴趣的创作上格外投入,这是管彤可以学习的。

4.消除内心的恐惧

很多有若干“必须”“不得不”的人,内心都隐藏着某种恐惧,觉得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危险。这是在瞬间产生的自动化思维,快到自己都无暇思索其中的合理性。所以,破除恐惧逻辑的第一步就是问一问自己:这个危险发生的概率有多大呢?管彤意识到,即便垃圾散落一地,也不一定会被亲戚嘲笑,有可能他们家里更乱,有可能他们对脏的耐受力跟丈夫一样强。

第二步是现实核对。现实核对是检验危险真实性的重要标准。亲戚来访那天,管彤没有强迫自己去收拾房间。亲戚进门后,她主动说:“家里有点乱,你们不会介意吧?”当你真诚地发问,大多数人都会真诚地回答。

5.爱自己是终极答案

真正地爱自己,就是精准地识别并投喂身体里的饥饿,有意识地疗愈自己的伤口与黑洞。对冯佳来说,他从小缺乏“被认可”,这是既定事实,无法改变。妻子会时不时刺激到他敏感的神经,也无法成为他的理想父母,所以他能做的就是思考一个问题:别人不认可我,我是认可自己的吗?

之所以在被否定时受伤,是因为我们认同了对方,认同了“我就是不好的”。同事升迁,就是自己差劲;妻子不开心,就是自己不好……所以,即使得到了别人的一句认可,也无法抵消冯佳对自己的巨大“嫌弃”。

冯佳开始寻找自己“好的”证据:相比经常夜不归宿的某些同事,自己品行端正,对妻子始终如一;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掌握着公司的核心技术……随着证据的增多,冯佳的自我认可度逐渐提升,他人的评价也不再能轻易惹怒他了。

本刊观点

在咨询中,心理咨询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来访者流露出的任何一种负面情绪都不是随意抛掷出来的垃圾,而是一种警报,正提示着他们内心有待被察觉的生命缺口。同样,当愤怒袭来,你也要知道,它正在提示着你内心“油量已不足”的事实。有意识地思考,追溯并疗愈内心的缺口,才能从根本上化解愤怒。

猜你喜欢 规则内心丈夫 傍晚散文诗世界(2019年6期)2019-09-10安慰故事会(2018年12期)2018-06-23让规则不规则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不如吃茶去美食堂(2017年3期)2017-03-22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世界汽车(2016年7期)2016-07-19内心不能碰的按钮商业评论(2014年9期)2015-02-28二则领导文萃(2015年2期)2015-01-21一块生锈的铁扬子江(2009年5期)2009-12-30拥有强大的内心中学生天地(B版)(2008年3期)2008-10-06怎样保护丈夫的健康祝您健康(1990年6期)1990-12-30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