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赵晓雪
迁移理论中的迁移是一个对知识巩固和升华的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之间相辅相成的正向迁移,反之,相互制约则变成了负向迁移。近年来新课改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迁移能力,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发散思维、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认清迁移理论并合理有效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增质减负。
一、归纳迁移法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知识存在互通性,学生在学习新知或是做练习时,不免会发现有些问题和内容似曾出现过,然而又无法讲明白这一知识点从何而来,说到底还是学生自己缺乏知识归纳能力。将之前所学知识加以积累并进行分类、归总,掌握其中的规律和联系,则能将旧知应用到新知中来,更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在归纳知识的同时也能形成自我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比如,《愚公移山》:“翼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在古代尤为看重阴阳之说,很多事物都喜以阴阳对称来表示两面性,而山水的阴阳则一般是指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如果学生注意在平时学习中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归纳,今后再碰到类似知识点就能规避许多学习障碍了。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被公认的学习重难点,特别是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各种句式的活用等都是学生难以吃透的知识点。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文言文中的理论知识是有限的,大部分文章也可相互套用,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归纳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陈涉世家》:“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利者。”《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三篇文言文中都出现了一个“当”字,然而其用意却不同。同时,一些句式有的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或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这些都有其潜在规律,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归纳,那么在学习时便能将理论知识准确迁移到新知识之中。
二、对比迁移法
如前所述,知识的迁移存在两种不同的学习效果,一种是正向迁移,还有一种就是负向迁移。假如学生之前所学知识未能掌握牢靠,那么在学习新知后则极易将旧知遗忘,此外还有可能存在新旧知识的混淆。在此情况下,应将两种知识进行对比和区分,以便将知识深入内化,掌握牢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主动积累并进一步完善自我知识结构,使所学知识真正学以致用。语文作为一门文化课,所涉知识十分广泛,很多知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识别异同之处,实现知识迁移的目的。比如,《飲酒》与《桃花源记》两篇文言文均出自陶渊明之手,所表达的也都是作者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的不满及无奈之情,他一生不想要功名利禄,只希望能够远离尘嚣享受世外桃源的生活。还有余光中与席慕蓉都曾写过《乡愁》,同样是抒发眷恋之情,余光中的诗以多段呈现,情感朴实、节奏分明、层次感强,好似在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但席慕蓉的诗则短小精炼、情感含蓄,其意象表达更像是一幅绝美的画面。在学习中,教师可利用这些文本的异同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促进知识的相互影响,帮助学生将知识掌握得更为牢固,让学生提高对同类型文章的阅读能力。
再有,学生对不同体裁文章如诗歌、散文、小说等的阅读鉴赏能力取决于自身对文章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通常文章表达技巧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形式上。然而许多学生对这些表达技巧的概念认识较为模糊,阅读思路十分简单,不会从多角度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教师应让学生熟记这些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锻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继而能将这种能力迁移到相同体裁的篇章阅读中去。
三、延伸迁移法
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延伸迁移法就是要将文章与生活实际关联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探究兴趣和热情,促使知识的活学现用。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通过回忆百草园及三味书屋,表现了鲁迅先生在童年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还有其快乐无忧、天真幼稚的心理。鲁迅在描写寿镜吾老先生时是深怀敬慕之情的,然而基于年代的不同,学生在阅读时对寿镜吾先生的看法肯定存在不同的观点,教师对此可抛出主题式话题,如“我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了解的‘先生”“从寿镜吾老先生谈我内心的好老师”等,继而引导学生产生阅读思考,主动开口表达,借此拓宽语文学习及应用领域。
再如,课文《端午日》描写的是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作者采用的是外貌加动作的正面描写方式,表现出划桨手、锣鼓手、领头人不同人物的角色特征,充分展现出赛龙舟那种热火朝天、紧张欢乐的场面。同时,文章还以想象的手法写道:“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这更能从侧面烘托出赛龙舟的热闹场景。在此处,正面辅以侧面的描写手法是文章的一大表现技巧,而文中对追鸭子活动并没有铺开描写,又留给了读者更多想象的空间。所以,教师以此为契机创设一个延伸的写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阅历,采用正、侧面描写的手法描绘一段课文中提到的追鸭子场景,继而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迁移能力,促使教师的“为知识迁移而教学”与学生的“为迁移知识而学习”达到“教”和“学”的高度契合。
通常,学生对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概括及应用能力越高,则越能体现出之前并未接触并认识到同类型的新知识和技能的本质特征,自然会将这样的知识纳入到自我认知结构当中继而转化成一种应用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老资历的教育者们摸索出来很多丰富的教学经验,这其中以“新课旧上”“旧课新上”两种教学形式最为突出,而这正是迁移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灵活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迁移理论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切入点,促使新旧知识衔接,促使学生在乐趣中展开学习。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将原有知识结构中所储备的信息再次激活,继而在新信息的驱使下让知识同化或顺应,获得新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新的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辅助者应积极应用并创造各种教学条件,尽可能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迁移能力。这还需要教师善于剖析教材内容,掌握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并能结合阅读教学实际需求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设定各种教学契机从而促使语文知识发生迁移,让迁移理论更好地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使之能够成为一种可反复推敲和验证的正确教学思路及理念。FCC6E955-0242-4FBA-B460-20FB89E63374
猜你喜欢 文言文初中语文文章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年4期)2022-04-30文言文阅读专练快乐作文(7.8年级)(2022年2期)2022-04-15一袋干粮阅读(低年级)(2021年8期)2021-09-05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1年22期)2021-04-25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1期)2020-05-28会背与会默写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8年5期)2018-11-13文言文阅读练习语文世界(初中版)(2018年7期)2018-09-17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14期)2018-07-21文章英文摘要人民音乐(2009年2期)2009-06-19小排经“点化”大文章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2009年4期)2009-04-27上一篇:《背影》词句段评注及其教学价值
下一篇:建设级部文化,促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