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践
覃伟赋 陈恩海
【摘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明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情况、涉农高职院校“二主体、三融入、四递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型,提出构建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搭建多元共建和管理的涉农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共建政府主导的涉农特色众创空间型涉农创业孵化基地、构建“四递进”的涉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双项目+双导师”制创业孵化模式等策略,并总结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涉农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创业孵化基地 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9-0118-04
高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载体,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产教融合与构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结合,是当前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涉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成效关系着涉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否顺利开展,也关系能否解决涉农高校教师指导大学生创业能力不强、涉农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质量低、成功率不高的问题。如何构建产教融合涉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运用于涉农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从而为“双高”计划的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对涉农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涉農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情况
目前区内外涉农高职院校提出,在产教融合机制下,应遵循多主体、多组织、协同共享的原则构建高职创业教育机制,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作用相结合,构建推进高职创业教育的导向机制;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构建高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课程一体化融合机制;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建立创业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机制;校政企合作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构建高职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基于产教融合以“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项目,整合社会资源并引入优质行业企业,有效提升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其中,“广职创青春创业孵化基地”是广西首家在高校内以“政府+学校+运营企业”模式运营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农业+”“+农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四层递进式”特色明显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给出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广职方案”,即“二主体、三融入、四递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型。该理论模型的理念是以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主线,探索“以高校为体、企业和政府为翼”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模式,建立健全“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相融的实践教育机制,为解决涉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其中,“二主体”是指基于产教融合理念达成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深度融合,以高校为主体申报政府管理体制下的“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并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基地建设模式;“三融入”是指以“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建设为抓手,整合社会资源并引入优质行业企业,实施“专业、创业、现代农业”三业融合,促进专业链、教育链、产业链与创业链的有机衔接;“四递进”是基指于“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形成“启蒙性教学→专业通识类教学→项目孵化→项目实战”四层递进式的创新创业层级结构人才培养模式。
二、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二主体、三融入、四递进”产教融合涉农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过程中,笔者深刻领悟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要有专业企业参与的重要性,具体体现为校内的导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品德、创业激情,教授现代农业知识。当学生进入企业实质性经营的阶段,接触到企业运营和投融资、工商税务、股权架构设置等问题时,就应依托政府管理体制下的“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和校外导师的指导,以此充分发挥“基地+双导师”的显著作用,服务并确保学生创业项目顺利运营。最终完成构建“四递进”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完整生态体系,形成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如下。
(一)多链衔接,构建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体系的构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要实现涉农创新创业人才从入门到成功的跨专业递进培养,更好发挥创业孵化基地的育人功能,以“农业+”“+农业”跨界融合的理念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服务于大学生创业的全过程。学校要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从素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平台建设、资源保障等方面入手,明确基地建设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定位,构建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和实践生态体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产教融合孵化基地建设为抓手,构建“产创、研创、赛创”一体的生态培养体系,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创新创业培养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机统一,内容与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探索与专业教育相契合的生态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利用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大学生创业实体,构建“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相融实践教育机制,形成“以高校为体、企业和政府为翼”的涉农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生态系统。
(二)构建协同机制,搭建多元共建和管理的涉农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多元共建创业孵化基地平台建立多方协同机制,其最终的目的是能够进一步实现学校、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第一,深化涉农高职院校的内部协同。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平台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农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跨专业组建创业团队完成跨学科、跨行业的创业项目,构建完成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和创新创业教研室,分别负责统筹协调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负责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管理与运营、师资队伍建设、基础教育与课程实施。两者共同协商制定共同的培养指导方案,明确划分孵化基地各个环节的职责与职能,以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保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平台更好运行。
第二,构建政府高校企业联动共建的外部协同机制。一方面是构建创业孵化平台主体协同机制,也就是利用高职、中职与企业、政府各个组成部分搭建起服务的创业孵化基地,以“政府+学校+运营企业”模式管理和运营,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另一方面是构建创业孵化外部服务协同机制,换言之,就是利用各个组成部分的优势去服务体系内存在欠缺的地方,如政府可利用其政府职能从政策上、資金上加大对该平台的服务力度。除此之外还包括融资协同,即将所有可能的资金力量融合到一起,形成最强的作用力帮助高职学生进行创业。也可利用这种集体融资的优势,建立扶持学生创业的基金,从而激励更多的学生将虚拟创意转为现实落地的创业实践中来。
第三,构建紧扣产业服务行业的协同发展机制。涉农高职院校要以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做贡献为己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也应服务于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以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为背景和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孵化基地也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具本地区优势产业背景的创业项目,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增强学生对本地产业发展的信心,提高学生投身本地区产业的创业热情和成功率。
(三)跨界协同,共建政府主导的涉农特色众创空间型涉农创业孵化基地
涉农高职院校要围绕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需求,以技术、智力、资本等创新创业关键要素为牵引,引入行业企业,以行校企研多元主体共同搭建涉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一是与广西农垦集团、广西创青春科技有限公司(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孵化器)等80多家区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校企共建“三茶三产”农产品种植与经营、“食尚空间”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电商O2O”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物流、“艺巢‘校中厂’”农旅规划设计、“众创空间”农业信息服务、“智创空间”农机工程、“广告设计制作”农产品包装设计等涉农创新创业基地,形成涵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营销、农产品物流、农业信息技术等关键环节在内的八大涉农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创客空间和大学生创业园,形成“8+1+1”涉农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二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创业成功人士,联合校内创新创业教师跨界组建涉农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共同开发涉农创新创业项目,共同开展涉农创新创业项目化课程教学、项目化实战、项目培育和孵化。
(四)以研转创、以赛促创,构建“四递进”的涉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四递进”路径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划分为认知期、学习期、培育期、应用期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对应进行启蒙、专业通识、项目模拟、实战孵化相关的四层递进教学,通过“产创、研创、赛创”三结合的方式完成创新创业人才从入门到成功创新创业的全过程培养。在认知期,全院所有专业统一开展《大学生创业基础》相关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创业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意识。在学习期,各专业根据产业特点开设具有专业化特征的创新创业通识类课程,并在此阶段同步开展“农业+”“+农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懂农业、会经营、有技术”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培育期,涉农高职院校引入涉农项目化课程,组建创业班、创新班、订单班等特色班,依托涉农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完成各种涉农创新创业项目模拟训练。应用期则为实战孵化阶段,学生可从农业企业获得真实的项目源进行项目模拟训练,学院选拔项目模拟训练表现优秀的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团队,依托双导师负责制,利用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和创客空间进行涉农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帮助他们成功创业。在四个教学阶段中,涉农高职院校教师将“产创、研创、赛创”贯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其中,“产创”是指院校根据企业委托或学生创业实际需求,指导学生创建公司,注册商标,开展经营、销售和服务等活动,从而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向企业经营的转变。“研创”是指院校依托校内外的科研实践平台,将科研项目转化为创新创业教学项目,选拔优秀学生纳入科研团队,指导学生开展农业新品种研发、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农业机械创新设计等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将科研项目形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实战项目,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赛创”是指构建学院、自治区、国家三级的创新创业大赛体系,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在参加涉农创新创业竞赛项目的同时全面提高创新创业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以“农业+”“+农业”理念构建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综合考量涉农院校办学定位,学院以“农业+”“+农业”的跨界融合理念分专业大类构建课程体系,补齐短板。如,在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等一产农业类专业融入茶叶电子商务、茶叶经营管理、茶叶品牌创建与维护等经营管理类课程和教学内容,强化农业类专业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在二产机械制造类、三产经管贸易类专业对原有专业课程进行改造,增加农产品、农业生产等知识和技能,满足涉农高职院校“懂农业、会经营、有技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又如,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开设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课程,针对广西跨境水果、冻肉、海产品等农产品的保鲜、冷藏、包装、保质、运输等要求,开展冷链物流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训。
(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双项目+双导师”制创业孵化模式
校企混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创业孵化基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性保障。在创业孵化基地开展“二主体、三融合、四递进”的培养模式过程中,师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方面,学生有创业热情,但对社会、行业、企业不够了解,加上团队的不稳定和缺乏人脉,导致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并不高。另一方面,企业拥有优质的项目资源、充足的资金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基础,但缺少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专业人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第一是要建立一支“学校+企业”的混合型创业导师队伍,校内导师在认知期、学习期的启蒙、专业通识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校外导师在培育期、应用期进行项目模拟和创业项目实战孵化,负责真实性创业企业的运营指导和帮扶;第二是完善项目遴选制度,校企合作建立和遴选一批优质的项目资源库,为有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团队提供项目;第三是通过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搭建项目与团队之间的沟通平台或桥梁,达到项目与创业团队的最佳匹配度。
三、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成效
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并能有效推進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推进产教融合孵化基地项目,实施“二主体、三融入、四递进”产教融合涉农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立了特色鲜明的递进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以“农业+”“+农业”为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及“四层递进式”特色明显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特色显著的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更符合用人需求的涉农创业学生生提供了可能。在引领我国高职院校进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培育出更多的人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自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学生创业基础普及率达100%,创新创业实践参与率达80%,涌现了陈新辉、雷法贤、胡正粮等一批优秀的毕业生创业典型,学校也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广西高职院校唯一),自治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等称号,连续19年荣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在历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累计获国家铜奖1项、区级金奖4项、银奖10项、铜奖16项。目前,基地已成功孵化企业40多家,直接带动60多名学生实现创业,间接带动500多名在校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综上所述,涉农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机制下,可遵循多主体、多组织、协同共享的原则构建高职创业教育机制,在高校内建设以“政府+学校+运营企业”模式运营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构建政府主导与市场作用相结合推进高职创业教育的导向机制,推动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高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课程一体化融合机制发展,促进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完善创业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机制,实施“二主体、三融入、四递进”产教融合涉农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四层递进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此有效提升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季跃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1).
[2]王静.产教融合背景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2).
[3]唐美.西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20(10).
[4]吕路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与对策:以精细化工专业群为例[J].广东化工,2020,47(6).
[5]俞世冲,柴晓云,汪亭,赵庆杰,邹燕,金永生,张大志.有机化学本科生创新孵化基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20,49(5).
[6]何春蕾.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路径探索: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20(2).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双创’孵化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桂教职成〔2019〕41号GXGZJG2019B121)、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桂教职成〔2020〕37号GXGZJG2020A05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覃伟赋(1978— ),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
陈恩海(1976— ),广西合浦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茶叶科学研究与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
(责编 罗异丰)
猜你喜欢 基地建设产教融合 机械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14期)2018-05-02现代魔芋产业发展研究与实践的“安康模式”分析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18期)2017-10-30大专药学专业与社会药房产教融合初探科技视界(2017年3期)2017-05-20仪陇县优质大米基地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农业与技术(2017年6期)2017-04-21DT时代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消费导刊(2017年1期)2017-04-17产教融合视野下生物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9期)2017-03-20高校“概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科技资讯(2016年27期)2017-03-01模糊数学方法在产教融合评价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16年25期)2016-12-27职教集团化机制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集团化机制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年8期)2015-09-17关于以国有林场为基础的生态文化基地建设问题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5期)2009-11-11下一篇:向量的代数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