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浅谈打造思政“行走课堂”的构成要素

|来源:网友投稿

印敏惠

摘要:建立在对多种“行走课堂”模式的对比呈现之下,着重分析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平台的“行走课堂”模式打造,从情感基因、技能竞赛、理论宣讲与知识学习和实践体验相联系,提炼出构建“行走课堂”所需承载的基本要素,即通过师生共构,奠定起情感共鸣的育人基调,搭建起项目纵深育人的基石,在这三个关键要素的推动下打造工艺精湛的思政“行走课堂”。

关键词:思政教育 “行走课堂” 构成要素

在立德树人进行课程建设贯彻“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精神之下,“行走课堂”的探索为高质量的思政育人内涵式建设注入了新鲜要素,在通过近一年多的“行走课堂”建设中,对其数据进行分析、案例进行反思、经验开展交流,为后续“行走课堂”的建设在方法及要素层面提供可供借鉴的基本遵循。

一、“行走课堂”基本情况分析

“行走课堂”建设一年多以来,多向发力,群策群力,纵横联动,依托不同主线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立足“青年大学生思想提升培养工程”项目,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契合,与“绽放时代青春·决胜全面小康”的公开课展示比赛相对接,思政老师与护理专业教师深入苗乡,带领护理大专1905班学生共同打造了《书记带我脱贫奔小康》的示范课。

其次,依托思政青年骨干项目,项目组成员入驻常德市各乡镇、社区围绕青年学生如何服务于产业发展开展探索交流,了解了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光明前途。

第三,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平台,推进思政课堂与红色教育基地的融合,比如,利用林伯渠故居陈列的大量文献资料及革命文物,进行“问渠哪得清如水”的党史人物的学习、展示,再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奋斗激情。

第四,思政教师们把《形势与政策》理论教学与常德市紧密结合,带领学生在各社区、各乡镇展开实地调研,并以《全面辩证看待我国经济发展》《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等为主题,通过实境创作、实例分析、问题导向等方法与手段深入浅出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堂有滋有味、有棱有角“行走课堂”。

第五,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依托市县文化馆、县非遗传承中心,工作室对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化、原真化教育,请民间艺人以名誉教师、特聘教师的身份参与学校的“非遗”教学工作和校外实践。并以文化教育传承工作室为平台,负责人多次在常德进行本土调研,主要调研了非遗木雕和非遗香品制作两个非遗项目。

最后,依托特定节日,在“12.4”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思政课部律师普法团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树立法律权威”为主题的法律咨询活动,针对学生提出的法律疑问等问题给予耐心解答,消除学生心中的疑问,丰富了学生的法律知识。

从以上四个层面“行走课堂”的建设情况可以看出:2020年的“行走課堂”坚持守正创新相统一,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向纵深发力,加强党对“行走课堂”建设的领导,书记、院长带头走进“行走课堂”并与学生一起体验课堂项目,通过4次满意度的调查,大一、大二各年级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不仅从内涵建设上与省级教育教学比赛标准对齐,而且从影响力的广度及深度上进行了纵向辐射,从“行走课堂”的打造开始走向校内、外经验的交流与推广。教、研、赛一体推进,建立在对“行走课堂”建设中的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思政教师代表参加了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比赛思政课程说课及实践教学设计2项比赛。累计打造校级以上思政“金课”2堂,思政特色品牌项目2个。学院立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在“行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更加突出,通过“行走课堂”,学生深入社会,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直接的认识和体会,并通过思考验证所学理论的正确性,可以缩小学生心中思政课理论与现实的差距。[1]“行走课堂”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常德地方职业院校特色的成功之路。

二、“行走课堂”典型案例剖析

在以上“行走课堂”的实践运用中,通过问卷星调查分析,以文化资源为内容挖掘深度,以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为载体开拓广度,在此种模式下建立起来的“行走课堂”满意率最高,达至98.3%。该次“行走课堂”之所以能深受学生喜爱,通过对其具体解剖分析可发现其中的必然性。

1.知识学习与情感基因相共鸣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象是人,重点是思,方向是政,载体是课。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突出“思想性”,彰显“政治性”,体现“理论性”,回归“课程性”。[2]而情感则是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性、政治性及理论性的最好桥梁,也是建设一堂“金课”良好教学生态的首要前提,设计在林伯渠故居开展的“问渠哪得清如水”的“行走课堂”教学之前,通过在课堂内教学中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案例剖析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林老的舍身忘我、集中精力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爱国精神,由此,学生在课内理论知识学习时已建立了对林老的人格仰慕,由此奠定了探寻他走过的人生轨迹之路的强烈愿景。同时,在林老故居进行资料讲解、视频观看、参观文物全程皆是临澧本地工作人员,不仅对历史知识了解透彻,更重要的是本地人在讲解中深深融入了蕴含在林老奉献一生中所呈现的革命精神信仰,这种当地人与林老之间的情感线索通过沟通、交流、讲解及分析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建立起情感关联。然后,对“行走课堂”中学生的所学所感所悟通过拍照或小视频的方式进行定格,分享至职教云讨论区,供每个学生留存作为自己的成长记录册,并在后续相关理论教学环节,如“全面从严治党”时案例介绍延安五老之一的林伯渠作为边区财政部部长却毫无私心带领边区人民把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的事迹,开展对人物人格的再次品鉴,促成情感的升华。

2.课堂教学与技能比赛相融合

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学习知识、技能、健全人格。但知识技能的运用提升及反思不仅仅在课堂内,还可在其他更广阔的舞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既是提升“行走课堂”质量的动力,也是着力点,应抓住“行走课堂”环节的精品化打造。

在参观学习研讨林老故居的“行走课堂”环节中,开辟了三个重要环节,即“问渠哪得清如水”的理论宣讲,把这个内容与湖南省委宣传部的宣讲比赛进行融合,在故居采集当地典型素材,挖掘素材中反应的为民奉献精神,把这种精神与林老一生劳心竭力的精神进行串联,既生动地展示了“行走课堂”的教学内容,又为比赛找到了素材的深度剖析及原生创新。第二个环节是开展“劳动中我最美”的农耕实践项目,把学生分成两个方队,开展掘地锄草活动,并由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组织学生谈感想,引入林老在艰难困苦的岁月是如何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广泛开展节约储粮的行为从而保障红军和苏区人民的供给。在学、思、听、动一系列相串联的行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美好,也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培育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创举中“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为民情怀。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实现与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比赛中的实践教学设计项目对标对本的需要,为实践教学设计搭建主题、重构内容、打造亮点、丰富素材,从而推动“行走课堂”建设标准逐步推向前沿化。第三个环节是开展“为民义诊”的志愿活动,此次“行走课堂”的参与主体是医学系学生,由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牵手,带领学生在义诊活动中通过与百姓的沟通交流,体现医德素养、家国情怀、人文修养、法治观念等思政元素的教育,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同向同行,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比赛之课程思政项目相对接,挖掘与整理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这种深入调研的作风与林老深入基层调查在日记本中写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见解同构。以此推进课程思政的精品化、品牌化工程。

3.理论宣讲与实践体验相共生

“行走课堂”的模式在“行走”,与民生、民情相结合。结合所选教学点实际,深入挖掘教学要点,精心设计教学大纲,凝练打造一系列可看、可听、可感的教学素材,形成了以朋辈宣讲和现场体验为特色的思政教育创新模式。[3]此次课堂中,师生共同进行理论宣讲,且宣讲中展开“你眼中的林伯渠”的即时对话,由宣讲团成员整体与当地群众双向互动。在农耕实践项目和义诊志愿活动中,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及学生全体参与,并由一名专业教师与两名思政教师各带领一个项目小分队,完成相应项目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二者巧妙地融合,理论宣讲并不是囿于讲堂,而是在任务完成中展开,比如,宣讲中的“林老63岁高龄,仍不辞辛苦,甚至有时工作达20小时,为勉励自己,他在日记上写下了“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十个大字且盖上自己的印章”片断就是在师生共同完成农耕项目时大家掘地累了就地休息时讲,旨在进一步激发大家的斗志和增强现场体验感。

同时,在实践项目完成中,也寓知识于劳动,寓情感于体验,实现知、行、情、意相统一,在农耕项目中,既有农民朋友们的农技知识传授,有思政教师的对“三农”问题的党政方针政策的宣传,有专业教师对农业理论知识的归纳提炼,有师生们之间对林老人格塑造的探讨的精神鼓舞,在一堂劳动与学习的边走边学、边看、边练的课堂运用中,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三、“行走课堂”基本要素构成

通过几次不同类型的“行走课堂”的打造,并在详实解剖学生满意度最高的访林伯渠故居的“行走课堂”教学中,基本形成下一步推动良好“行走课堂”教学的共识。

1.主题契合是前提

“行走课堂”的特色与亮点在“行走”,但其实质仍然是课堂,按照打造“金课”的标准来衡量,一堂好课首先得找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演绎纽带,所以,教师做好“行走课堂”的教学设计是最基本的前提,在以往设计过程中,老师们往往选择宏大的主题,却忽略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育人过程要求,抑或是选择虽角度小但与学生联系度不够紧密的主题,学生在参与“行走课堂”教学中提升不起兴趣,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活跃度与育人实效。抑或是选择热点问题分析,但分析角度与深度却有所欠缺,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良好的主题是后面情感、项目得以有效展开的重要基础,选择有力度、有思想、有情感的主题去打造“行走课堂”,则良好的课堂生态已成功了一半。主题式学习课程,即围绕一个主题,多学科协同参与,旨在实现学习内容的综合化,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连接。教师是主题内容的组织者,承担设计主题、建设课程结构、结构化处理学习内容、分工合作实施教学、组织评价等职责。[4]教师必须通过调研、分析及反思与总结找到既与教材理论知识相联系,又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呼应的主题,在选定的主题之下,师生间再建立课堂教学关联。

2.情感共鸣是基调

思政课堂教学应是理论性、政治性、知识性与情感性的有机统一。情感桥梁是打造好课堂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之一,在情感的融入中,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起学生自我探索的求知欲。会“行走”的课堂最生动,课程应与生活进行更为紧密的连接,从学生出发,为教育而行。[4]所以,在建构“行走课堂”中应充分把握好情感的运用技巧。首先,在內容选取上,应尽可能选择无论是在时空、距离、方法等各种维度上跨度都比较小的题材,有助于拉近学生与群众的距离,让学生能深深融入当地的项目活动中去。其次,在课堂内进行相关理论知识解析与运用时应与“行走课堂”的部分内容建立情感关联,尤其是这个关联不应是单一的,而应考虑到其系统性、整体性及可持续性地推进。而且一定是情感关联建立在事实分析、对话交流、情景创设中逐步形成。最后,在课堂行走中应尽量多用身边人说家乡事、家乡人,这是一种天然的血脉相通情感,能够在解说历史与分析现实之间较快地架起沟通桥梁。把握好这三个层面的情感投入就为“行走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3.项目搭建是基石

思政课堂以思想性、理论性为主导,但对其思想理论的理解不应是硬性灌输,而应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开展价值引导,尤其是对高职层面的学生还应把职业技能、工匠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与课程思政的建设同心同向,坚持“行走课堂”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面,从长远规划来看应覆盖专业课程中必修课、选修课全课程,理论课堂、实操实训各环节,知识讲授、项目活动各领域的各知识点,进一步加强与各系精品课程思政紧密互动,基于此,在“行走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挖掘好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使之在项目的重点环节能得以体现,并且在项目构筑过程中加强体验性、互动性及启发性,通过在学中做、做中思、思中议、议中悟这种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及“行走课堂”教学规律和思政课程建设规律的项目推动“行走课堂”走深、走实、走细。

4.师生同构是支柱

师生同构是一个良性循环的交叉线,既包括师师同构,还包括生生同构。情感的共鸣与项目的搭建不能是单向的,而应是根据教学知识点与情景需要进行的立体塑造。打造“行走课堂”,必须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使学生可以在“行走”中提高思想品德、实践能力,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发展。[5]所以,师生同构是推进“行走课堂”纵深发力的必要选择。在师生同构中搭建起“校内外相结合”、“课内外相联系”、“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相协同”的多维育人格局,以一名专业教师与两名思政教师结对组成“行走课堂”建设负责人,坚持团队成员“结对”形式的辐射点,并由“师徒结对”完成课堂中项目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素材整理、环节同构。深化“模式创新化”“成果机制化”“社会服务常态化”的立体育人生态。推进“新老教师结对”“教师学生同台”“专家学者助力”的纵深育人场景。“行走课堂”的实质就是以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从而综合统筹师资、物力、资金等各方面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打造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的思政课堂。

总之,“行走课堂”的建设是个一直在行走中的艰辛探索,纵观一年多打造“行走课堂”的经验总结,师生同构发力进行项目运作都是在“三全育人”机制下的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然要求。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项目

项目编号:19GG13

(责任编辑:姜秀靓)

参考文献:

[1]王素斐.“行走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2).

[2]华正学.基于认知体验的高校思政课“行走课堂”教学范式探究[J].学校党建设与思政教育,2019(02).

[3]馬君雅.聚焦“四高”,打造行走的理论研习课堂[J].中国研究生,2019(11).

[4]刘志强.课程整合:教师课程力提升的有效途径[J].基础教育参考,2020(10).

[5]刘琦.开放的德育,行走的课堂[J].教育家,2020(46).

猜你喜欢构成要素思政教育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探究速读·下旬(2021年12期)2021-10-14基于体育学院学生特点的思政教育方法的探究决策探索(2021年18期)2021-10-11探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公关世界(2021年18期)2021-10-04老渤海红色文化与高职思政教育融合路径研究大学·课外阅读(2021年7期)2021-09-26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析科教导刊(2021年3期)2021-05-28“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科教导刊(2021年1期)2021-05-28伊犁河谷哈萨克族文化景观的分类及构成要素分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7期)2017-09-02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思考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8期)2017-06-30我国物流能力评价研究综述中国市场(2017年18期)2017-06-21论大学教师的教学力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1期)2015-05-15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