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多玛《汉英北京官话词汇》“把字句”初探
王露锦
内容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英国传教士傅多玛编写的汉语口语教材《汉英北京官话词汇》。文章从该书特殊的句法结构“把字句”出发,揭示这部教材的内容和价值。本书中的“把字句”主要用于祈使句中,如对学生说话、命令仆人等,符合日常的语言习惯,但因为历史发展的关系,清末民初时“把”字的语法化尚未彻底完成,书中有的“把字句”和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有一定差别。
关键词:傅多玛 《汉英北京官话词汇》 把字句 对外汉语教材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材研究逐渐将目光转向明清以来外國人编写的汉语教科书上,因为这些教材的编者大多是汉语二语学习者,对学习的重难点、学习策略等深有体会,内容十分具有参考价值。傅多玛的《汉英北京官话词汇》在东北、华北地区都具有一定影响力,这本书不仅能成为汉语史研究的珍贵语料,也能对当今汉语教材的编写予以启示,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编排体例
全书共六个部分,分别为封面、扉页、前言(Preface)、正文(Chapter One to Twenty-four)、索引(Index)和勘误表(Errata),均采用横排方式。
作者在前言部分主要表达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讲述了自己编写这本书的原因。第二,提供使用这本书的建议和适用范围。第三,对詹姆士牧师提出的有价值的批评和建议表示感谢。
正文部分共有二十四章,共215页,每一章节无课文标题,仅以第一章(Chapter Ⅰ)、第二章(Chapter Ⅱ)等进行简单地标示,也没有特定的话题,每章节由若干词汇、短语和句子组成,都配有相应的英文翻译,如第三章(Chapter Ⅲ)第一句话“把这一封信交给王先生”,相应的英文解释为“Take this letter and give it to Mr. Wang.”。本书涉及的话题十分广泛,包括日常的生活对话、文化常识以及风土人情、人文地理等。在第二十四章结束后作者花费了一些篇幅来介绍中国的常用部首,如对“攵”的介绍:“攵 反文 The character攵 at the right hand or contrary side of another character.”有的部首还提供了例字,如对“亻”的介绍:“亻单立人 A single man standing erect,in contrast to the leaning form of the full character 人。单立人加两横儿为仁字 The character 仁 is made by adding two horizontal strokes to a single man.”
索引部分按照英文首字母进行排序,读者可根据英文单词查询所对应的汉语用法,如“Ready”对应的页面为17、20、172,再根据页面可以查询到例句:①饭好了就送来。(When the food is ready,bring it in.)②东西都好了。(Everything is ready.)③得定做,没有现成的。(It will have to be made to order;there are no ready-made ones.)
勘误表是用来提示正文中某一页某一行出现的错误和改正方法,如“48 4 omit ‘呢”,意为在正文的第48页第4行,删去“呢”,原文为“我听说了总督今天要出门呢”。修改后的句子是“我听说了总督今天要出门”。
二.“把字句”的用法
“把字句”一直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的热点,应用十分广泛。王力(1944)最早提出“处置式”的概念,即用助动词将目的位提到叙述词的前面,以表示一种处置者。随后,吕叔湘(1987)又把“处置式”称为“把字句”。不同学者编写的《现代汉语》对“把字句”的定义有所不同,例如黄伯荣、廖序东(1990)认为在谓语动词前用“把”引出受事,并对受事进行处置的主动句称为“把”字句。胡裕树(1995)认为“把”是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前面,目的是强调动作的结果。邢福义(2011)认为“把字句”是状语部分含“把”的句子,不是一般动宾句的变换形式。“把字句”的应用有条件限制,对留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国家汉办在2014年修订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将“把字句”划分为以下格式:
本书以《大纲》的结构形式来划分《汉英北京官话词汇》中的“把字句”并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描写,以期了解当时的语言现象和汉语语法教学状况。
1.主语+把+宾语+动词+在/到/给/干净/完/成 /……
这个结构可以看作是最简单的“把字句”,常用来表示位移或者性质变化,是留学生最先接触也是最早习得的一类。广义处置式表示动作行为实施后,某事物发生位移变化,多为时间、空间上的变化,是处置式的常用形式、基础结构。狭义处置式表示动作行为实施后,某事物发生了某种变化,或产生了某种结果,或处于某种状态,句式结构最为丰富灵活,由广义处置式发展而成。其中“把+宾语+在/到/给……”是广义处置式;“把+宾语+干净/完/成……”和“主语+把+宾语+动词+补语”是狭义处置式。这两种结构书中数量最多,出现最早,应用最广泛,例如:
①把这一封信交给王先生。
②把洗澡盆搁在睡觉的屋里。
③你们俩把这个箱子拿进屋里去。
④把这一封信送到邮政局。
⑤把他送到门口儿。
⑥把粳米煮熟了。
⑦把床上的蚊帐也挂上。
⑧你们把书合上。
2.主语+把+宾语+动词+补语
上文中提到这类结构的“把”字句属于狭义处置式,按照补语的语义类型可分为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状态补语等。该结构动词后的补语以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为主,动词前面常带状语。本书中趋向补语数量非常多,例如:
①把帘子撩起来。
②把这些东西都收起来。
③把他翻过来盖儿朝上这一面儿朝下。
④把你那个钱好好儿的收起来。
⑤把车磨回来我们要往回走。
3.主语+把+宾语+给+(指人名词或代词)+动词短语
《大纲》中将这个结构划分为五级,“给”在这里是一个介词,表示对象、目的,相当于“为”、“替”,难度比较大。虽然在本书第三章节中就已经出现,但数量少,前后间隔跨度大,例如:
①你把信给他留下了没有?
②把这些珠子给我串上。
③把这个辞行的片子给某人送去。
4.其他“把字句”结构
除了上述三种“把字句”结构,其他类型的例句比较少,我们放在一起进行论述。
“主语+把+宾语+动词重叠式”中重叠式既有“光杆动词”的重叠,也有在两个动词中间加“一”的情况,例如:“秫稭都朽了把他戳起来晒晒。”和“找一个锯碗的把你打的那些盘子茶杯都锯一锯。”
“主语+把+宾语+动词+了”的结构里,单独出现“了”的情况如“烤火的时候他把手烧了。”“了”放在补语后做语气词的情况比较多,也有在“了”后面加“去”字,作为一种常用的口语表达出现, 例如“把浮头儿的油撇了去。”
因为历史发展的关系,清末民初时“把”字的语法化尚未彻底完成,书中有的“把字句”和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有一定差别,例如“你是把时候错过去了。”“时候”是“错过”的受事,但“你”并没有对“时候”有什么处置,宾语在意念上也不是有定的,沒有像现代汉语中的典型“把字句”那样改变“把”字宾语的状态。上文列举的教材中,同一时期的禧在明的《华英文义津逮》(1907)里也有这种格式,如:“这个跑可了不得了,若是大个儿把借哥赶上了,这个话不用我往下说,好可在这上头。”
本书中存在大量的无主语处置句,并且主要用于祈使句中,如对学生说话、命令仆人等。这样的结构常常集中出现,由此推测傅多玛是希望正在学习北京官话的读者能够按照“把字句”结构生成更多类似的句子并且灵活运用,其句式前后出现的位置也大体符合日常的语言习惯。
《汉英北京官话词汇》是一部主要针对英国传教士的汉语初学者的口语教材,客观地记录了当时北京官话乃至北京话的语言特点,是研究北京话历史面貌和发展变化的宝贵语料。这部文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比如将其与同时期的北京话文献进行对比,也可以结合其他传教士或者外交官编写的汉语教材进行对比,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来看待对外汉语教材史。
参考文献
[1]王力.王力文集[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4]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6]李凌.晚清民初汉语教材的处置式[J].现代语文,2019(4):41-45.
[7]孙艺轩.清末民初汉语“把”字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8]李银菊.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狄考文的汉语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下一篇:富华村变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