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以“教编演”为核心的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在人才模式上有着不同于本科音乐专业人才的特点和培养规律,本文从高职音乐专业的主要岗位及音乐学科规律出发,把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核心能力归纳为“教编演”,并以此构建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平台、评价机制、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音乐人才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编演

2019年6月11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职成教[2019]13号),指导意见中指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要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推动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广泛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坚持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并且要求实践教学学时原则上要占总学时的50%以上。

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有着不同于本科音乐专业人才的特点和培养规律,这一点已经形成广泛共识,在对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中,应用型、技术节能型、职业化是几种普遍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们都建立在音乐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都强调音乐技术技能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科规律、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方法、课程架构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人才岗位和核心能力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评价机制之间也有独特的关系。

一、确立契合岗位目标的专业核心能力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文化艺术培训人员、幼小教师、群众文化指导员等主要核心岗位,根据这一岗位目标,总结提炼出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是“教编演”,“教”指教学,“编”指编排,“演”指舞台表演。对这三大核心能力进行分解,归纳出“教”要培养的是“弹唱跳奏”音乐基本功,“编”要培养的是音乐基本功的综合运用,“演”要培养的是舞台表演。这三大核心能力的最终指向是音乐的实践。以“浸润式”的实践为培养方法,让学生在完全真实的岗位(舞台上)沉浸其中习得音乐表演专业技能。

二、根据培养目标架通课程体系

根据“教编演”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能教会编善演的高职音乐表演人才,是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目标。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无法实现从单项技能到综合能力的转化;二是专业无法广泛提供从琴房到真实舞台之间的高频次高质量平台。这两个问题极大地制约了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一个问题的症结是课程体系,是课程之间缺乏关联和互通;第二个问题的症结是音乐表演实践成本巨大,资源匮缺。

下图是大多数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图,各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缺乏关联课程和统领课程,打问号的课程是缺失的。图二是音乐表演重构后的课程体系。

重构后的课程体系解决了教学壁垒中的三个问题:

1.打破班级壁垒的分类教学

在实施排练课的过程中,不按班级年级授课,专业给排练课老师下达排练内容及方向,学生根据自身特长进行重组,主要由学生按照排练课的排练菜单自行选择排练组别,一个排练课中至少同时包含三个以上排练内容,真正做到了分类教学,在排练中充分锻炼和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

2.打破师门壁垒的集中教学

实行主辅修制度,每个学生在一个主专业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到两个辅修专业,在日常教学中,这些学生的专业任课老师是不同的。专业在安排排练课任课教师的时候,特别注意排练课老师是否有非常明显的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在排练课中,所有不同老师的学生都有可能在同一个排练课老师的带领下,汇集到一起进行排练,增加了同伴之间相互学习和跨师门学习的机会。

3.打通课程壁垒的综合运用

对应音乐表演“弹唱跳奏”四大基本功的钢琴、声乐、舞蹈、器乐以及专业基础课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单项技能,这些练习本身是相对枯燥的,主要在琴房完成,还不是一个完整的音乐表演形式,排练课解决的就是课程单项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的问题,让学生在排练课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音乐技能到音乐能力的转化。

三、因地制宜构建“浸润式”的音乐实践平台

(一)搭建真实的音乐实践平台

根据学院和外部各种条件,因地制宜构建以音乐会为统领的真实的“浸润式”音乐实践平台。在校园内,积极搭建以丰富校园文化为目标的、可以常规性开展舞台实践的音乐平台,诸如以《风雅颂》为主题的系列音乐会。在校园外,积极回应各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为学生创造更多、更高、更广阔的真實舞台,解决从排练课到舞台表演之间的转换。这些校园内外的真实舞台,在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的同时,积极服务了校园,尤其是地方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大大降低了实践成本,最大程度地集约了地方资源,逐步构建起了具有音乐表演专业特点“浸润式”的校内外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和与此相对称的评价机制。

(二)开展以音乐专业能力为基础的社会志愿服务

与市青少年宫、当地大剧院等多个部门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常规性的在周末开展以各类主题活动组织为内容的社会服务,这些社会志愿服务的前提是要与专业有极高的相关度,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服务了地方社会,也为社会志愿服务注入了长效开展的基础。

建立灵活多样的实践评价机制

建立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评价机制,校内的评价关注过程性评价,考试、日常参与的与课程有关的所有观演活动,都纳入成绩考核的一部分;校外评价由客观的数据作为评定依据,如参与实践的时长、次数、规格等,这些实践活动以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志愿形式为主,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性和职业道德素养。评定后的这些实践活动均可兑换学分。

构建后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下图: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既有音乐学科的基本规律,又有高职音乐人才的基本特点,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这两个目标制定了基本的路径和方法,为高素质的技能型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收稿日期]2020-12-24

[基金项目]浙江省“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90954)。

[作者简介]丁红梅(1969—  ),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主任、副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丽水  323000)

(责任编辑:韩莹莹)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赋能驿站: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2期)2021-03-12基于德国“现代学徒制”的一流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科技风(2021年2期)2021-01-26校政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瓶颈如何破解?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年6期)2020-12-28高职创意设计类专业“产学研创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美与时代·上(2020年7期)2020-10-12校企合作环境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20年12期)2020-01-11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7年8期)2017-10-19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21期)2017-05-08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农民科技培训(2016年5期)2016-05-16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消费导刊(2014年12期)2015-02-13强化校企合作、凝练专业方向:打造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特色科技视界(2014年36期)2014-10-21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