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石漠绿起来
吕雄峰
新邵县位于湖南省中部邵阳盆地与新涟盆地之间,全县有岩溶地区总面积12.7万公顷,其中石漠化土地3.4万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1.7万公顷,非石漠化土地7.5万公顷。2008年,新邵县纳入全国首批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2011年起纳入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重点县。项目实施以来,新邵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切实可行、有效治理的项目实施模式,共投入资金11972.99万元完成石漠化治理8350.2公顷。主要做法有:
强化组织与领导。为确保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水利、农业、林业、农办、监察、审计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工程的组织与协调。并建立了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各具体实施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做到了职责分明、运转有序。对相关单位和人员实行目标考核,确保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顺利进行。
科学规划建设区域。在选择建设区域时,一是充分征求当地党委政府、村组干部和村民的意见。二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进行察看,情况汇总后,再根据相关要求由县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集体审定。这些治理区域的基层干部得力、群众基础好、交通方便、石漠化土地有代表性、对经济社会影响较大。同时,还将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与农业综合开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相结合,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严格工程建设管理。年度计划安排一经下达,严格执行。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属于建设地点、项目调整、建设规模变化、投资变更等重大变动,报省林业局批准,不涉及投资和治理面积、不降低质量、不影响项目功能的一般性变更,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报省林业局备案。为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在编制工程年度初步设计时就开始准备施工的前期工作。对植被恢复工程,分别确定了不同的施工方式。如人工造林和封育补植,实行苗木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采购,打穴、栽植由专业队伍集中实施。同时,项目乡镇还成立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农、林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工作成员共同监管,配合承建单位实施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一律整改返工,切实把该工程作为最大的民心工程抓好抓实。工程验收分为自查验收和联合初验。自查验收由项目建设单位按规定检查建设内容是否完成到位,并自查自纠。联合初验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建设单位的申请,检查工程任务和投资是否按计划完成、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等内容。项目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初步设计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組织施工,不得擅自降低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工程验收合格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将建设项目移交给相关的镇(乡)、村委。各镇(乡)、村委要按照“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制定管护制度,建立档案,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探索科学治理模式。与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签订科技支撑合作协议,以林业科技成果为载体,开展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恢复技术研究与效益监测。2016年在资江干流筱溪小流域治理过程中,探索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林药间种,新建杨梅、油茶园10.2公顷,并在林中套种药材玉竹、在林下种草养鱼。项目的实施,既促进了果木林与油茶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也提高了林草植被盖度,减少了水土流失。2008年在新邵县西部渔溪河流域推行柏木造林模式。该流域石漠化程度重、土壤瘠薄,柏木是适合岩溶地区的造林树种。该模式造林选用的是湖南省种苗站供种的墨西哥柏木种子培育的1年生Ⅰ、Ⅱ级健壮苗木,柏木与枫香按7:3的比例混交,每公顷栽植3500~5250株。至今13年,区内净增森林面积22.22公顷,区内的水土流失得到彻底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严格资金管理。在中央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严格按照《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新邵县财政性资金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和《新邵县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招标投标工作的意见》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抓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专项资金由县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专人、专账、专户管理和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封闭式运行。工程建设采取国家投资和地方投资及受益区群众投工投劳机制。为确保中央专项资金的安全,新邵县采取按照工程进度阶段性拨款方式拨付,即工程开工时拨付40%,工程竣工后,待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初步验收合格后拨50%,其余的10%留作保证金。经上级验收合格后一年,并经县财政、审计部门进行全面审计合格后再全部付清。从而确保了中央专项资金全部用在项目建设上。工程建设管理费主要用于规划设计、工程勘察、初步设计、图文材料等工程档案的编制与管理、检查验收、信息统计及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的支出,不得用于人员工资、补贴、购置车辆等行政经费开支。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审计部门,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审计。对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新邵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的实施,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目前,治理小流域内石漠化土地治理率达100.00%,增加有林地面积3525.6公顷,提高森林覆盖率4.74个百分点;治理区内每年可增加涵养水源66.69万立方米,每年保土量50.1万吨。项目的实施,还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结合经济模式的推广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石漠化岩溶领导小组 岩溶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研究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25期)2020-09-29江苏高邮农商银行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金融周刊(2018年2期)2018-12-26岩溶矿区地下水资源储存与管理科技风(2018年20期)2018-10-21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新农村(2018年9期)2018-08-20“孪生风云”之石漠化与贫困大众科学(2017年7期)2017-08-18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在京召开人民周刊(2016年8期)2016-04-29湖南将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步伐林业与生态(2014年6期)2015-01-07《中国岩溶研究》读书(1979年8期)197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