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范文网

木屑集(散文)

|来源:网友投稿

胡竹峰,一九八四年生于岳西,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出版有《雪天的书》《竹简精神》《不知味集》《茶书》《民国的腔调》《击缶歌》《雪下了一夜》等散文随笔集二十余种。获“孙犁散文奖”双年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奖、奎虚图书奖、刘勰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滇池文学奖、红豆文学奖、《广西文学》年度优秀散文奖,《中国文章》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

笔记

《逍遥游》居《庄子》书首。庄子文求自由,人求自由,认为只有忘却物我,无己、无功、无名,无依而游于无穷,才是逍遥游。其人不应楚王之聘,甘做宋国漆园吏,一生逍遥游。

《秋水》漫漶有连绵游离之美。篇名得自起首二字,主旨是人识外物。读《庄子》二十余年,每每耽于言辞,不求甚解,自得其乐。只作看客,不为解人,是我读《庄子》的秘法,不解处且不解。庄子文章之妙,或正在解与不解之间。

《风赋》初见《文选》,文亦丰富,有人疑托名宋玉。以风写富贵贫贱,雄风的气派与雌风之黯然,伸手可触。

王粲南依刘表十几年,郁郁不得志,流寓思归,作《登楼赋》自况,乡关之思有家国忧患。以事感怀从容柔曼,情景交融。好在一往情深,又百感交集。

《桃花源记》为《桃花源诗》之序,文辞清丽事迹诡异,心相之录凿凿有据。东晋人陶渊明,好诗好书好酒好琴好静好山,少有猛志,可惜时不待也,只得辞归田园。其人几百年寂寂,宋以后文名始著,可知文章不争长短,自有天道。

《枯树赋》为庾信羁留北周后所作,以人喻树,以树论人,表述内心。杜甫诗句“清新庾开府”,即北朝庾信。其人身居显贵,常怀文心,多有名篇传世。

废名说,中国文章以六朝人最不可及,因为他们是乱写的。周氏兄弟亦重六朝文章。庾信下笔玲珑透彻,携有秋寒,其中生香真色是大匠之心,并非乱写。《小园赋》借乡思发哀怨,泠然有深意,在纸上故园徘徊。其《哀江南赋》亦如此,小赋有长卷美。

怀素草书纸本墨迹《自叙帖》,笔意纵横,有千军万马之势。书家自述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戴叔伦等人所赠诗文。书法有酒气,文章也陶然见喜。

王勃所作骈文《滕王阁序》,辞采顿挫起伏飞扬,以景入情,娓娓人生身世。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幼通诗文,今存文近百篇,诗八十多首。二十六岁时,王勃自交趾探父返途,渡海溺水,惊悸而去。

唐人柳宗元贬任永州司马,借山水以浇块垒,作八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清丽词句中有嶙峋意思。屡遭贬谪,柳宗元忧谗畏讥,内心愤懑,四十七岁灯尽油枯。死后不久,友人刘禹锡为其编订《河东先生集》行世。

《小石潭记》绘神绘色绘形绘影,文章浑化无渣无迹,列《永州八记》之四,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后人嫌标题冗长,精简至四字。冷寂幽深,孤凄悲凉,是山水之状,也是柳宗元内心境相。

范仲淹应友人之约,作《岳阳楼记》。文采未必一流,但立意高远,胸襟无二,有苍生之念,故成名文。名楼有名文,名文有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震古今。

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辩,亦贬往滁州。仕途失意却得了锦绣文章,是为《醉翁亭记》。游赏宴饮,永无席终人散,文章之美力透纸背、力透时间。

范仲淹之贬,波及多人,苏舜钦亦受池鱼之殃,被逐离朝,流寓苏州,不久,在城南起沧浪亭,仿柳宗元笔意作《沧浪亭记》,是造园记也是身世篇。明人归有光曾应僧人文瑛之约制《沧浪亭记》,后世多宝之,我亦不能望苏文项背。

三十四岁的王安石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归家途中访褒禅山,三个月后追记此行,以事立论。后人称王安石为拗相公,《游褒禅山记》行文也有执拗之奇美。

张岱《湖心亭看雪》虽是记事,却有故国之思。百余字小品,冠盖明清,可谓字字珠玑。张岱为文,冲淡为衣,极尽铺排腾挪,又简练又巍然,偶见苏轼面目。可知美文并非凭空。

自古好雪者众,南朝谢惠连也有传世《雪赋》。清人石庞以回文成赋,奇句惊人,大不易也,真真叹为观止。石庞皖籍太湖人,自幼颖悟,善学。工诗词文章,兼篆刻书画,并通天文、地理、兵算,其乡相距我家百里。

知堂一九二四年二月写出《故乡的野菜》,信笔如漫谈,与《乌篷船》一时瑜亮。岁月多事,知堂却寄情于淡,下笔清风徐徐,是文风也是人生态度。年近四十岁的知堂,有最好的时间、最好的笔力,此后,抒情渐渐远去。一九九二年,汪曾祺亦作同題文《故乡的野菜》。

废名《竹林的故事》是小说,也是文章。以竹林为幕景,写一农家女从童年到婚后的生活片断。鲁迅赞其冲淡为衣。废名早期行文以静写世,感受大千,落墨有流水泠泠之美,绝无振振之声。

《一觉》为《野草》一集压轴之作,鲁迅说:“奉天派与直隶派军阀战争的时候,作《一觉》,此后我就不能住在北京了。”《野草》多隐喻,言辞桀骜,文骨若干藤枯树,有昏鸦惊飞况味。

叶圣陶作短文《藕与莼菜》时,年未而立,下笔朴素深情,有平畴风味,读来爽口如食藕片。前辈天资如此,真可叹也。

朱自清学问精深,俗世得名却因散文,一篇是写人寄情的《背影》,一篇是状物抒怀的《荷塘月色》,我最喜欢其《悼亡妇》。朱自清早期行文为人诟病,觉得少了口语的生气,但其中有古文到白话的路径,隽秀之气铮铮。

一九三四年八月十七日,时在北平的郁达夫晨起作《故都的秋》以应稿约。急就之章,难得行文节制,下笔不像往常恣意。郁达夫文章多有自伤,此篇亦几度秋凉。

汪曾祺有昆明情结,五十年后忍不住回忆成文《昆明的雨》。一篇千字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可谓以小见大,见大情致。文章雅洁如行云流水,得了昆明雨意之美,沾得些许水汽。

雪下了一夜

真想念旧时的雪夜。记忆里昏黄亮白,暮色由远及近,田园一点一点隐没。天渐渐暗下去,万物像失了魂魄,鸡鸣犬吠,牛羊在栏里吃草,猫窝在屋檐下,各种声音悄然隐在积雪中。依依炊烟自囱口浓浓涌向天空上,先是汹涌沉沉的一团团,渐渐变淡,慢慢消散融入虚空。溪流自顾自在山沟里,水滴却凝在石缝成了冰晶。

黄昏时,邻人自集市买得酒菜踏步而归。雪地淡淡足迹,如白纸墨痕。庭院斗大的灯罩亮起,似燃火炬,雪白里有灯光,灯光里有雪白,雪色与灯光辉映。红尘世俗之乐有真意,当浮一白也。

少年乡居时,最喜欢下雪,午后朔风卷地,傍晚开始下雪子,一颗颗在地上滚动,终于飘起雪花。任雪下了一夜,闭门读书作文,天下可置之度外。清晨起床,窗台一簇簇雪,屋檐与树上低垂着冰凌。庭院一夜之间白了头,萝卜、白菜还有田间地头都白了,夏日十分葳蕤的枸骨樹也白了,泛着苍青。雪落满苍绿的香樟叶,落在肥硕的梧桐树上,棕榈一掌掌白,腊梅淡黄的花蕊结数点素心。瓦屋顶上下更有厚厚的雪,几天不见消融。伴雪而居,原野皑皑,人茫然不知时序。每天夜里与祖父围炉而坐,乡野传奇一章章仿佛古老的旧画。这是有意思的。花月流水的独语,烟波浩渺的长歌,总不及雪夜清寒令人低回。湛然虚明,天地间一白,忧乐由我。

有雪的夜晚,有月亮更好看。雪光与月光一起,雪光清凉,月光也清凉。轻盈的雪映着昏黄的月亮,满目清白。没有月亮的时候,天际满目星斗,是另外的况味。星光下弥漫着晴朗冰冷的气息,远处农家院子人影晃动,隐居着无数坛坛罐罐,家长里短。彻骨的寒气透过纸窗,冷得人心一紧,红彤彤的火炉熏了半天,方才满室春意。

天晴的日子,瓦檐融雪如覆水,像古老的更漏,昼夜滴答。偶尔积雪自屋顶轰泻下来,如奔马腾空而至,又像玉堆倾倒,那是时间滚滚的见证。日子一天天淡淡来去,该走的走,要来的来。

记得一年深冬,夜风已经透凉,突然飘起细雪。凛冽的夜,像幽深的古井,片片雪花如寒星点点沉落。雪花透过树枝零落地上,一片片在灯下晶亮,又清素安静。庭前石头清凉,雪片静静扬下来,石头一半清幽,一半明媚,真是动人心肠。想告诉别人雪夜有多美,却遍寻不到。留在少年记忆的心绪又寂寞又旷远。

于一泓清冷里看雪,静中开花,开的是心花。雪里庄严,心中怡悦端然。雪下了一夜,山林闲寂,有冰霜气骨玉精神。冰霜气骨玉精神是好文章的质地,古人说柳宗元文章如玉佩琼琚。黄山谷论文,尤重从容中玉佩之音。过去的高人逸士,作山水自娱,常写雪景。寻常见惯的峦姿,积雪覆白,蓦地添出层叠来,寄托岁寒明洁的意思。

今年的雪一直未下,心里念叨了许久。前些天,好不容易有了寒风,听到泠泠意思,到底没有下雪,路边青霜簌簌,倒是厚了些许。每天翻唐人传奇,总舍不得看完,简素,古艳,奇崛,应该留几篇在雪夜里看。如此沉迷,毕竟趣味。

故乡的雪多年未见了,他乡的雪也是好的,天下处处有好雪。雪让天地静默,远处山脊镶玉,楼台檐角染白,万木失翠,宛然新生,平旦之气充盈。茫茫白雪,林木疏落有致,像水墨画,又有文章的风致。

文章有风有露有花有月皆可喜,但不及霜雪落在纸页间沉稳。那是天地的雪,村野的雪,草木的雪,也是白茫茫一片往昔的雪,通往明月前身,通往旧日韶华,通往安静故园。文辞不及先贤万一,寄情明洁之心,古今无异。

腔调

看胡适视频,老先生笑容可掬,如秋月临江般和蔼飒爽,清雅极了,好看极了,也书生极了。胡适的声音,我听过,纪念北大创办六十周年的致辞,声色清正,说一口干净的白话文,含蓄委婉,不见官腔,更无学究气。

旧北大人说胡先生上课总要在红楼那间最大的教室,讲授字正腔圆,考据博洽,带上许多幽默。胡适的口音我听来,谈不上字正腔圆,声音似乎略带沙哑,略带疲倦,有着浓郁的中式情调。恰恰是略带沙哑疲倦感的腔调,文化的分量上来了。腔调腔调,腔也调也。中国戏曲讲究唱腔、讲究声调,腔调好坏是其评判标准,引申开来便是形容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性格、风格、品位。

鲁迅讲演也好,刚性挺拔,三言两语击中要害,这是杂文修炼。一九三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大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操场上露天演讲。《世界日报》副刊随后刊登了一篇《看鲁迅讲演记》,说那天在学生自治会休息时,围住鲁迅的青年纷纷提问,有人说:“再在我们那儿公讲一次吧,北方青年对您太渴望了!”他的回答是:“不能了,要走。大家盛意可感得很,我努力用功写文章给诸位看好了,因为口头说并不比文章能生色,看文章大家不要挨挤。”随口几句话,俏皮有之,幽默有之,这是民国人的风度、民国人的腔调。听过讲演的学生回忆,鲁迅声调平缓,不脱浙江口音,简练沉着,像长辈为孩子们讲沧海桑田的故事,与他叱咤风云、锋芒毕露的杂文不一样。

这两年读了很多中国古典文章,也读了一些域外作品,越读越深,心里还是不能忘情民国文人,到底是读民国的文字长大的。人生年少时,穷村僻乡偶见布衣长袍的鲁迅、周作人、胡适、林语堂诸位文章,关怀前途崎岖,受用至今。

都说人老了会念旧,人不老也念旧的,老人念旧事,我念旧人。深宵伏案,尽是线装纸墨的暗香,满心旧人,轻呼一声,恍在咫尺,就着一壶清茶与他们秉烛夜谈,像是一辈子的至交。旧人们离散得很远了,烟水茫茫,故人何在,只有泛黄的老纸记载了曾经鲜活的面容。时间之别,哪怕一秒,也是永离。

与中国古典文学相比,民国人取得的成绩不算多大,但行状很可追慕。阅读他们,重述他们,让我从顾影自怜的小品文创作痴态中醒来,醒在不同人物的命运里,醒在不同人物的文字中。他们星光灿烂,我在草地上乘凉。

手跋

少年读《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觉得朗朗上口。随后接触大量伤春悲秋的诗词,美得令人低回。但词句背后的物哀之情却不曾体会,不能体会,不懂体会。

最长莫过时间,永无穷尽;最短莫过时间,我们太多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如今倏然而立,三十年眨眼而过,一个人再长寿,活九十岁,眨三次眼罢了。现在想到岁月人生的话题,心头泛起光阴似箭的怅惘来。因此决定写写青春岁月阅读民国文人的记忆,将十年来读到的一些旧人老书做一番收拾,录可记之事,可感之情,可发之叹,可议之论,算作旧梦重温。

时过境迁,不会再熬夜读鲁迅读郁达夫读巴金,不会孜孜不倦于张恨水的小说,不会对书店里一本《边城》念念不忘,不会为了借一本书翻山越岭二十里。

读前人文章,从未想过自己也会写作。早起文章学《雅舍小品》,后来读王力、汪曾祺、孙犁,觉得气息不壮,却大有所得。废名天真烂漫,自说自话、一意孤行。郁达夫率真,有名士风度。他们都影响过我。

有朋友问,你是哪路文章?自我感觉,稍微有些婉约,从来不曾豪放,旷达从容、透明欢喜多一点吧。文学艺术上不可能硬要模仿谁,气息是否投合似乎是先天注定的。一个人的文章三五句读下来,投缘的,彼此文气贯通。心迹不通的先賢,从来远远敬仰,只会拜服,味道隔着,没办法逾越一步。

写作一事,其中趣味让人不可自拔。文字的静好与安稳,常常把我带到一个静谧的境地,不悲不喜,星光闪动,山岚壮阔,河流清越,几声悠长的鸟鸣,被风送得老远,时间空间瞬间消失。

余光中先生有回谈起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写作,说文章立言,每每谨慎。我没有理论知识,每篇所写,不过是些感悟,无非性格的影子、情绪的影子、见解的影子,自忖线条墨色还算妥当。有些篇章不愿意写得太满太直,留些私念是人生的花边与布白。汪曾祺口占道:“小鱼堪饱饭,积雨未伤禾。”这样的情味真好,很写实很好听。能否写出学问写出见识,不去深究了。

写书人一天又一天走向岁月,真堪浩叹。人会老会朽,文章不会。文章老了好看,老出包浆,旧文人写的老文章,那是旧时月色下迷人的暗影。

阅世日深,知道学养不易强求。人在点横撇捺中沉浮周旋,并不容易。

近年读民国文章,有论者指责鲁迅火气太大,知堂冷寂苦涩,巴金抒情太多,茅盾调子太红,徐志摩太浓,俞平伯太僻,废名太倔,孙犁太枯。指责恰当,我都赞同,但不改偏爱。一来这些前辈已故,二则人家写的字多,读的书多,下笔有自家性情、自己面目,哪怕性情乖张、面目寝陋亦是自家性情、自己面目。文章最怕无性情、无面目,文章家最怕无性情、无面目。

民国诸贤,其人早去,其文仍在。此即文艺为帝力所不及处,也是识者孜孜不倦于文学的因由吧。

得砚台记

辛丑年初,友人张扬赠一方古砚台,堪堪一握,盈盈小小,可喜铭文尤好,有新春的吉祥:

入之淡者出之浓,他日文章华国,策尔磨砺功。

这砚台旧年墨花涓涓,文章鲜鲜,不知道与几人晨昏相伴,也不知道有几人在其中耕耘心田。把玩再三,不禁起思古幽情。许久不曾思古,经年未有幽情。其中友情,荡起心绪,更可堪铭记啊。

台静农的梅花

台静农的梅花真好,存得老先生一卷墨梅挂轴,底色真干净,不俗不甜,绵里藏针藏骨,有风致有情味,圈圈点点中无俗尘气,比他的字越发见墨如面。当年张大千称赞并不虚枉。汪曾祺的梅花也好,难得是红梅。略有一丝轻媚,那是流连旧式庭院的才子襟怀。红梅容易俗,近乎桃花。汪先生一枝老红梅,红晕点点,宣纸上旧痕也点点,点点都是旧味。

迷台静农迷汪曾祺多年,有缘存一份真迹,是文气也是福气,更多了亲近老民国的心意。

世上的人与物事,总是要渐渐别的。那代人的风仪,逝去了,就没有了。前尘如梦,旧情似水,百十年前的人与事曾经笔尖,再看时有悲有喜,最难将息。

山水风月

梦里在飞在跑在静坐在登山,有美梦有噩梦,稀里糊涂、斑斑驳驳的梦与清清爽爽、明明白白的梦。真真觉得梦中人是我,梦醒了,那人并不是我。恍恍惚惚,靠在床头,盯着白墙,白墙一片素白,一时忘了是梦还是醒。

雨中奔跑,跑入屋檐下,脚底一汪水印,衣衫尽湿,忽觉得跑有何益?

荒废的学校,青藤爬满教室,操场长满麦苗,篮球架还在,破球网在风里吊着。过去的事醒而复散。

乡下变化太大,老宅不见踪影,庭前的树有些枯死了,有些连树桩都已不见。过去盈盈一握的小树如今一抱粗,过去俯看的树如今得仰视。树是绿的,花依旧红颜正好,竹笋尖尖往高处蹿,麦穗灌浆了。二十多年前树丛、花地、竹林、麦田、老宅里走出少时的我,不认识了。

老家先前的睡房如今是柴房,屋子里只剩下一块镜子是当年的旧物。对镜站着,童年的脸不见了,少年的脸不见了,镜子里一副陌生又熟悉的眉眼。镜子是当年的镜子,镜中人却不复当年模样。

翻老相册,旧时岁月一张张定格在照片上。觉得自己还是当年人,看当年人亦是如今的自己,是耶非耶,生生隔了那么多年。

参加聚会,一客高谈阔论怪力乱神。人枯坐一角落,魂魄溜回家在书桌前。魂魄想着肉身不易,不耐烦又极耐烦和人喝了一杯茶。

独自回乡,起个大早,在当年走过的山路上闲逛。兜头遇见往昔的身影,于是拥抱,双双坐在路边。太阳出山,肚子饿了,才想起回家。

写出文章,发现不是要的模样。墙上写着群贤毕至,墙下群魔乱舞,自己在其中喋喋不休。夜里想着白天的我,觉得那不是真的我。白天的我忘了夜里的我,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山野游荡,在山坳深处或者山高处长啸。啸声穿林过树,野鸟一惊。身体里一下子走出很多人,饕餮之人,妒忌之人,懒惰之人,傲慢之人,暴怒之人,淫欲之人,贪婪之人,也走出淡泊之人,茹素之人,仗义之人,勤劳之人,平和之人,宽容之人,谦雅之人。

初春三月天,独居深山。四野安静,推开窗子,觉出大地回春,夜气来了,山气来了。夜与山,山及人,人与天地融为一体。

清晨,一轮明月,在尖顶房屋上,一只灰鸽子停在窗前。不知其名,难辨雌雄,突然忘了身在何地,如坠梦中。

翻书架,一人从十年前的旧纸里走了出来,是我。相对无言,闷坐片刻。

没有书读时,翻山越岭几十里只为借一本小说。借来之后,连夜读完,天明即还。如今家里处处都是书,却读得少了,只想着读风月读山水。只道山水是好风月,岂料风月亦是好山水。

《念楼题记》题记

读《念楼题记》,好福气。好福气是胡竹峰读得如此好文章,好福气是钟叔河写得如此好文章。好文章近乎福气,从来天注定,强求不得。我喜欢这些题记,心慕其烂漫,处处有机锋。与文章相比,更见趣味。文章是他的思想,题记却性情多些。

钟先生闲闲下笔,字词简洁朴实,想起八大山人的题画诗“墨点无多泪点多”,墨点无多话点多。短文是石庭,长文如山水,偶尔短文有山水,长文像石庭,老先生进退有据。文章之好,有一些秋风萧瑟的声色才好,如名士门庭,难得秋风萧瑟里有一抹夏日的明亮,大有意趣。兴起时,欲为念楼磨墨书僮也。

想起往事

八仙桌上一盏青灯,玻璃灯罩黯淡,积满暗黑色烟灰,灯火越发黯淡,照着半部《世说新语》。夜雪初霁,月色清朗。王徽之忽然想起戴逵,令人备船挥桨,连夜前往,经宿方至,不入其门。人问,徽之曰: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好个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文章事只在此八字。

乘兴一念,文章即兴,故下笔多短制。好文章一半在作者手里,一半在读家心中。廖柴舟选古文小品,序云“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顾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也……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又说“匕首寸铁,而刺人尤透,予取其透而已”。我从之,亦取其透也。

袁宏道论文章得失,今时读来不嫌陈旧。说苏东坡之可爱,多在小品,仅仅是那些高文大册,岂有坡公哉?小文章比大文章好读,简洁。

芥子纳须弥,一千字是我的长篇。这是旧作《手帖》中的一句话。粤西有修蛇,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轻也。柴舟先生说得好:“大块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中国文章之美正在此间。此间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欲辨的兴致已经不多了。文章的事,一门有一门家风。齐白石画萝卜白菜,凝练如明人小品,题跋更好,曰清白家风。

我写小品,一是古人有极简笔墨的传统。《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容斋随笔》《东坡志林》如此,柳宗元、归有光、张宗子、龚定盦的短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却有神在,也让人心慕向往。

在文风上,我有意写得短一点的。但不会刻意作短文。短文往往流于枯瘦,枯瘦是衰竭的迹象。长文纵横气势,短文采撷才思。长短随心自然最好。

近年常读竹简。中国文章有三神:铭文精神,竹简精神,碑帖精神。碑帖精神里有竹简精神,竹简精神里有铭文精神,铭文精神里有碑帖精神。

中国文章好精神,神游在文庙之外。

旧气

偏偏喜欢旧气,新物件总觉得少了岁月的摩挲。照片也是旧的好,老民国黑白色的长袍马褂比现今五彩的洋装华服好看。

台中雾峰林家的旧气真足。傍晚时分,阳光斜照在庭院草坪上,落日熔熔,想起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时令虽是秋天。古宅的红墙黄瓦格外熨帖,这修旧如旧,不啻老梅上的千瓣冷香。

灯红酒绿,养得出髀肉養不出贵气。旧时月色下,心底才有文化思愁。刘禹锡说得好:“眼前名利同春梦,醉里风情敌少年。”这两句诗过去没读过,淡江大学的吕正惠先生写了送我留念,得大欢喜。此番风月当是遥远的绝响了。古井幽深,以石投水,听不见回音不足为奇。文人心事存在案头片纸零墨中,似也不必过于牵念。

前几天见到几幅梁启超手书诗卷,墨迹苍茫,纸色苍茫,字字透着旧气,雄厚饱满,仿佛饮冰室的文章,又硬朗又温润。偶遇劫后的文采风流,大吉祥也。

老派人认为笔墨牵涉福祸,忌讳不祥的文字,怕一语成谶,坏了命途,这些我信。近年读书写作,喝茶吃饭,日子清闲,人生难得清闲。日子清闲一点好,文章清闲一点也好,作者吉祥,读者如意。

发饭癫

新炒的蔬菜,冒着油光,米饭里拌了肉汤。我大哭不止,不肯吃饭。祖母说:“莫理,由他发饭癫。”咄咄逼人。

祖母生于一九三三年,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一个人面对着白花花的米饭大吵大闹,在她看来,天理难容。

吃饭长精神

那日梦中入一古室,高十余丈,满壁皆书。逐一检阅,见清刊本《随园食单》,并有木刻雕版无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页页翻看。须臾梦醒。袁枚的诗文我不喜欢,一册《随园食单》倒是一翻再翻,其间有味,人间味,饮食味,更有种好风味。

人活一日,饮食三餐。《逍遥游》中藐姑射之山的神人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游乎四海之外。神人能如此,饮食男女到底需要饮食,庄周也不例外,鼓腹而后游。老子说得明白: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齐白石自称诗第一,画第四。我说自己厨艺第一,文章不过余事。是玩笑话,也能当真。少年时即下厨,故乡瓦房菜饭的香气永远是追忆逝水年华的引子。庭前梨树那一年丰收,葫芦梨亮堂堂装满竹箩。枣树年年开花年年结果,还有乌桕树上的葡萄藤累累垂垂。

几番江湖夜雨,心里越发惦记桃李春风下的那杯薄酒。南瓜白菜又清淡又清爽,文章倘或如此,那是境界。

古诗十九首有言: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文章辛苦事,吃饭长精神,我得多吃一碗。

癞葡萄

秋日去乡下,路边见农人卖癞葡萄,形态极美。此物北方似乎不多,江南常见,浙江有地方称为红娘,不知何故得享美名。

记忆中有乡邻在墙脚种过癞葡萄。秋天,癞葡萄从青色到金黄色。也不摘下来,任它挂在那里,看着玩。白墙黑瓦青藤绿叶,十几个癞葡萄露头露脑,真是好看。有时我们也摘下一个,捏开,但见籽儿颜色鲜红,有一点甜味,并不好吃。那种情味却惦记至今。

穿鼻子

乡村教师走在路上,在田边停下。农人慢腾腾拉牛走上田埂,糊满泥巴的手在后襟上擦擦,从内袋掏出纸烟。两只红点一明一暗,忽闪忽灭,他们说着话。一人拿竹鞭,一人上衣口袋别有钢笔。

背靛蓝色书包的小小少年,走在田埂上,顺河而下。一群孩子面无表情地前后相拥,彳亍而行。今天入学,乡下人谓“穿牛鼻子”。

以钻子穿鼻,系上绳索,牛自此驯服,日落而息。

黑色的黑板,白色的白纸,青色的青草,泥色的泥田,绿色的绿叶。乡村教师走过,一群孩子如鸟兽四散。

少年挺背直腰,像树桩插在泥土里。黑色的茶壶盖头。一只黑鸟,站在树桩上,动也不动。

五只瓜

一只躺在瓦片上的冬瓜

冬瓜躺在瓦上,像晒太阳的白头翁。黑瓦白瓜,黑非真黑,而是深灰色的老旧之态,不知其几十年;白也不是真白,白沙下青兜兜的苍青,亦见老态,瓜叶焦黑如宿墨。

这是一只好瓜,拙、壮、粗、憨。躺在徽州人家的院墙上。

米元章拜石,胡竹峰痴瓜。回首再三而去。

一只挂在屋檐的南瓜

太平湖畔人家。

夕阳西下,一只南瓜挂在屋檐下。瓜叶星星有深褐与浅褐色斑点,酣睡于墙角檐头,沉醉秋风。

瓜无言,人无言,屋无言,屋檐无言。风吹大树,流水潺湲。

一只吊在篱笆上的丝瓜

九华山中天柱峰,天柱峰下天柱馆。天柱馆外篱笆墙,篱笆墙上吊丝瓜。今天上午想起。九华山去过两次,天柱峰去过两次,天柱馆去过两次。第一次看见馆外的丝瓜,瓜蒂戴花,瓜绿花黄,吉祥。

天柱馆初名天柱山房,继称天柱书堂。故主人曾自撰门联:

除夕酌金樽,与父老共谈风月。

星桥开铁锁,任儿童大放花灯。

与父老共谈风月自有寂寞,任儿童大放花灯到底热闹。人生自有寂寞,到底热闹。

一只飘在松枝的黄瓜

不知其山何名,不知其水何名,但知其树为松。藤蔓疯长,绕上松枝又垂下,一只黄瓜飘着,在山风里。

“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前尘往事远。无窗纸无松痕无人影。山高路远,一时无我。今朝风日在。

一只垂在竹梢的苦瓜

竹是苦竹,瓜是苦瓜。謝灵运《山居赋》曰:“竹则四苦齐味”,注曰:黄苦,青苦,白苦,紫苦。《剡录》卷九载:“越又有乌末苦、顿地苦、掉颡苦、湘簟苦、油苦、石斑苦。苦笋以黄苞推第一,谓之黄莺苦。”周作人《苦竹杂记》中所见。

苦竹秀美如仙,苦瓜貌寝,嶙峋有奇崛气。苦瓜和尚石涛嗜苦瓜,常以苦瓜为食,以苦瓜为案头清供。苦瓜的格,在甜瓜之上。有年从广西归来,一路吃甜瓜。

山中常见苦竹,常见苦瓜,农人之面亦苦瓜状,人生实苦。

书香

偶得几本羊皮精装书,或墨绿或浅褐,烫金烫银,花纹缤纷,很贵气很洋气。旧小说插画,贵妇人冰天雪地烤炉闲读羊皮书,入神入味,让我向往,一时觉得香艳。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明皇宿酒初醒,凭妃子肩同看木芍药,上亲折一枝递嗅其艳,说是花香能醒酒。月光易缺,花气难长,不如书香绵延几代,老书香越发古艳。友人存得木雕老对联:一榻清风书叶舞,半窗明月墨花香。书文俱佳,看了舒服。好书有庄严相,心惶惶焉心痒痒噫心念念兮心切切也,乃至心慕心怡。

闲记

人生碌碌,最难有闲,古人才说得闲即神仙。闲人是人间的神仙,做天上的神仙要解脱。闲人六根不净,忘得了功名,忘不了金银,忘得了娇妻,忘不了儿孙。闲是烟酒糖茶,闲是柴米酱醋,闲是风月山水,闲是眼耳鼻舌身意之自适,故世人多好闲。人皆赤条条而来,难得赤条条牵挂赏心乐事。

多收了三五斗文章

有人存钱,有人储物,有人收礼,有人受贿,有人获罪,有人藏娇,有人匿私,有人纳福,有人得力,有人进寿,有人来宝,有人招财,有人购稻,有人买菜,有人……我只有积攒文章。近来笔勤,多收了三五斗文章。颇觉欣喜,觉得天空灿烂,日日是好日。

灼灼灿烂

清明前下了场雪。山里花草正好,红一片白一片黄一片紫一片绿一片。枝头积雪花影灿烂,何止明月前身,春花带雪看,又奇崛又中正。次日阳光大好,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万物清明里是大地涌动的气息。茶花兰花桃花梨花次第开放,明晃晃闪烁。草木疯长,其状鲜美灼灼。万物有灵,秋叶与霜雪之态,亦灿灿夺目。物华之美,大抵如斯。

旧传奇中的故事。一老狐见人行匣苏黄李杜孔孟老庄文集,称灿灿有光。人以自家诗文示前,狐讷讷良久道:漆漆黑灰气。皮日休诗里说得好,唯书有色,唯文有华。好文章也灿烂,才华灿烂,学养灿烂,识见灿烂,光耀眼眸,穿过时空古旧的窗棂,立虹在野。下笔底色有异,不论落墨如何,得灿烂者得生机也。

玲珑

小文章有小文章的意思,这意思长文章没有。小文章意思在小巧玲珑,有庭园氛围;洒洒洋洋的宏阔长文章,没有这种风味。

罗大经说看诗要胸次玲珑活络。少年读过的书,叔齐在岸上徘徊,扬声悲歌。

我这一张断弦琴弹得出一声声的哀弄:丁东,琤琮,玲珑,一声声是梦,一声声是空空。

文章是空空事业。以空为业,有一些玲珑意思就好。鲍照说,白日照前窗,玲珑绮罗中。玲珑未必非要在绮罗中,玲珑布衣,玲珑粗服,更有好风华。

看云

宋元古画里的云,辽阔深远。苍黄的旧纸老帛俨若大千,一些山脉一些树木一些流水隐在云深处,深不可测,总觉得其中有隐士,不知姓名不知行状,大抵如晨门、接舆、荷蓧丈人、长沮、桀溺一类人。

读山水,读的多是云是雾。打开手卷,一点点抻拉,云出来了,不知道是春天的云、秋天的云,还是夏天的云、冬天的云。云一白,朱印格外红,旧时朱砂颜色好。那红,有体温。

远远地,看见那树在山岚间一片又一片,或者在某个角落雄浑挺立,或者婆娑虬枝,自在安稳。绘有叶子也或者只是枝丫,以墨点绘成。有树就有草,浅浅的,生在画面下端。不远处是河,河上有船,淡墨寥寥几痕人影,无面目有精神,无线条有气度。岸上往往有亭,空空无人亦可,几客闲坐亦可。远山大片的云,几百年了,那些旧日的云总也不散。偶尔,云间石路上,立着一长袍老翁,拄短杖向山林深处走去,深处是苍茫的白云。

春看晓云。破晓时山间的嬉啼,是群鸟的喧哗。曙光初现,壮阔欢欣的原野呼应着浩大的黎明之光,紫色的烟云逐渐绵延露白的天际。

夏则看夜云。夜里远远近近潺潺湲湲的急湍流泉的声音,幻化成山谷冉冉的云岚烟雾,一缕又一缕。月亮上来的时候,星云飞入夜空。

秋日黄昏,日近西山,倦鸟归巢,两只三只四五只飞过,远山云间隐约有大雁结伴远去。暮色渐浓,云赤红色绛红色浅红色橘红色粉红色。云深处,日影如钩。

冬天早晨,雪后自不必说。地冻霜白,纤细白云与山相依,令人神迷。

谷雨时节去九华山看茶。人追云而上,走到云里,那云又在前头。茶山高耸入云,上到山顶发现云又在山之外,又在山之上空。云从半山腰升起,像一朵朵莲花,升到高处,缓缓四散而入大荒。云深处可望而不可即。

周密《齐东野语》录南宋旧事。宣和年间,皇家园林艮岳刚刚建成,赵佶令东京附近山民制油绢囊,以水浸湿后放在深山上收纳云雾,作为贡品,是为贡云。每每车驾游玩时,打开油绢囊,须臾,云开四散,仿佛行走在千岩万壑间,如神山仙境。

宋人的气度到底弱了,不复唐人恢宏不羁,更少了魏晋风度。隋阳玠《八代谈薮》记载南朝陶弘景事。上问:“山中何所有?”弘景赋诗答之: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上大悦,令人赏之。

苏轼也集云,曾记道:

余自城中还,道中云气自山中来,如群马奔突,以手掇,开笼收其中,归家,云盈笼,开而放之,作攓云篇。

苏轼攓云,后人视为风雅。康熙名士王渔洋还以身印证:“余昔行秦栈中,见道左石罅间烟气如缕,顷刻弥漫山谷,已而雨大至,行人衣袖中皆云也,始信囊云非妄。”查慎行作诗提及此事:

谢灵运屐去已久,苏子瞻诗留不多。

两袖攓云独惆怅,一灯照壁犹吟哦。

深秋去山里,通体萎去的芦苇顶着一丛银灰色芦花。芦花毛茸茸的,柔软蓬松,山下仰望如云,看着有些恍惚。山坡上一棵老树又高又壮,浓密的松针闪着油光。想起小时候在老家常见的古松也那样好看也那样挺拔,每日路过,觉得松顶就是云。

“上学去?”

“上学去。种菜呀?”

“种菜。”

“下学了?”

“下学了。浇水呀?”

“浇水。”

松下有块菜地,常见农人劳作耕种。偶尔种青菜萝卜,偶尔种葱蒜莴笋,偶尔还在地头种一排油菜花。菜地春花秋月,与古松不相干,它孤零零地矗立坝上。松花开,松花谢。松花开时,风一吹,纷纷扬扬一身。

松花开时,也像云。

夜里靠在床头翻书,想起旧事。屋顶积雪融化滴答打在窗沿上。拥被而卧,忽有春意。

午饭后,想休息,躺着不是,趴着不是。迷迷糊糊,干脆睁眼撑着。撑着撑着,脑子里冒出了一些诗,开始“云深不知处”一句独秀,后来整首诗浮现了: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比著名的“推敲”一诗还要好。寻是一味,隐者是一味,不遇又是一味,这首诗的名字大有章法,有王子猷雪夜访戴之味。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样的性情,除了魏晋,哪里能见?大沼枕山句曰:“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晚唐诗倒还好,这个南朝人物实在蕴藉风流,让人神往。

人生无非两种境地,如江河洋洋归于大海,海上生明月,静而阔,浩渺一片;又或者缘溪而行,上到深山白云间,山色空蒙中。人生往往在乐山与乐水之间徘徊,或者乐山或者乐水。这么一想,大脑越发清醒,跟着,一句句诗排山倒海一样呼啸而来:

策杖白云岑,云深不知处。

恍见云中君,白云乡里住。

举手弄竹云,招我登云路。

漫漫云路长,愿乘黄鹤驭。

黄鹤不复回,白云自来去。

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知世之言。这样的道理,染世渐深,才慢慢懂得。

住在九华山云深处,枕着雨中千山万壑的流泉入睡。天明早起看山,坐在阳台上,看一清晨的云。阳台外的天,辽阔无际,雨丝细密密,一道又一道。树被重重地洗过了,绿得近墨,水分太足,在盛夏的空气中葳蕤苍翠。茶虽陈,有老朋友陪聊,喝在嘴里,还是乐陶陶的。用来遣兴,即便陈茶,也会让时光变得慢悠悠的,跟着悠闲、闲散、散淡、淡泊一起涌来。茶是無辜的,陈不是它的错。

也就是无所事事。无所事事地轻摇杯子,手中茶水微漾,像一泊湖水细浪拍堤。一院子的树木,阳台上有朋友侍弄的兰草,树木无言,兰草无言,人也无言,无言独上二楼看云。

在无所事事之际看云,看的不是云,是心情。

好久没见故乡的云,不免起了乡思。人间处处有雨,天下何处无云。故乡的云是孤本,乌云白云红云铅云灰云黑云,奇形怪状,各种云种都有,关键还有一份故乡的风土民情。

坐在阳台,一抬头,不远处大团大团的云像棉花像羊群。也的确像羊群,山树是它的草原,羊群奔腾,慢慢离山而去。又像抖开棉被,软软的,一下摊在床上。厚的云,一团团,重的云,凝滞着,轻的云,随风飘散,薄的云,欲遮还羞,或丝或片,露出纯棉的白或者淡淡的灰,透过稀薄处,可见天空。

刚开始是有规则的云,风一吹,云散了,散成极有韵味的一朵朵。天空飘满了云。白云纯洁,一大捧一大捧滚滚而来,有一种富足美。乌云像移动的焦墨。用干笔蘸浓墨,传统叫焦墨,焦墨可以说是最干的浓墨。灰云则是水墨。在焦、浓、重、淡、清之间产生着丰富的变化。

比我高的是楼,比楼高的是山,比山高的是树,比树高的是云,比云高的是天。天之高,不知其几万里也,天之大,更不知其几万里也。

中午出去吃饭,经一小区,二楼一少妇在厨房烧菜,头发蓬松着,家居服蓬松着,看我一眼,那是一朵让人遐想的云。她看了看我,我瞧了瞧她,她又看了看我,我也瞧了瞧她。那是人间的云。

天出奇冷,地冻如酥糕,踩上去咯吱咯吱响。

站在楼头远望。一妇人携子散步,孩子忽站树下,生怕他出尿成冰棍儿撑在地上。找出那本《看云集》。一九八八年的旧物,扉页有编者钟先生手跋:

三十年前印旧书,摩挲字迹已模胡。

存亡继绝真难事,不怕丢差不怕输。

旧作打油一首写贻竹峰兄。

叔河

“模糊”作“模胡”,“赠”作“贻”,是老派习惯,也是老派风气老派坚持。

读知堂况味亦每每如看云。

一九六四年,年近八十的知堂日记云:“阅《看云集》,觉所为杂文虽尚有做作,却亦颇佳,垂老自夸,亦可笑也。”难得老僧云深处展颜一粲。三年后,老人死了,丢下一壁文章。

云散了。

《看云集》还在。

猜你喜欢 文章 写好文章开头的方法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20年26期)2020-07-23【微信小课堂】:如何收藏文章晚晴(2019年11期)2019-12-13本期文章英文摘要当代经济科学(2017年3期)2017-07-03文章英文摘要人民音乐(2009年7期)2009-09-01文章英文摘要人民音乐(2009年8期)2009-09-01文章英文摘要人民音乐(2009年6期)2009-07-03文章英文摘要人民音乐(2009年2期)2009-06-19写人的文章怎样才能做到细腻、感人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09年5期)2009-05-26小排经“点化”大文章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2009年4期)2009-04-27文章英文摘要人民音乐(2009年3期)2009-04-24
热门推荐
  •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

    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中央八项规定内容全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

  • 中国共产党百年四大时

    吴庆军陈红梅张霞[摘要]党的百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将党的一百

  •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三篇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整改措施方案1通过认真回顾自已近年来在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切实感觉到与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必要进行认真查摆自己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不足,并剖析根源,

  • 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要

    王玏刘军〔提  要〕全球安全倡议是破解人类安全难题、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所包含的

  •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措施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X届X次全会和市委X届X次全会

  •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党要管党意识形态原则,明确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011年4月日通过,现予公布,自011年

  • 2023年度支部委员会会

    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1  会议时间:年月日参加人员:基础部全体党员  主持人:xxx记录人:xxx  会议内容:  党支部活动记录  时间:年月日出席人数:缺席人员:  主持人:老师)记录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