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地方财经高校教师“四种能力”培养路径
马燕
【摘 要】本文论述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地方财经高校教师“四种能力”的培养路径,认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推进“双一流”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思维型教学理论”为地方财经高校教师能力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课程思政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国际化与区域本土化的办学特色对教师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提出地方财经高校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信息化能力、案例教学能力、东盟国际化能力培养“四位一体”的特色发展培育体系。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地方财经高校 教师能力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088-03
对地方财经高校而言,国际化与区域本土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学术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针对思政育人能力、信息化能力、案例教學能力、东盟国际化能力,需要设计符合财经高校实际的教师能力培养内容和模式。
一、地方财经高校教师“四种能力”培养基础
(一)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要求为高校教师能力培养提供了方向性的理论依据
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等系列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高校要坚持以本为本,深入推进“四个回归”,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行动,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建好建强“一流专业”、全面建设“一流课程”、推进高水平本科教育,发力点在于抓教师、促教学,让教师回归本分,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使卓越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
(二)面向东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为高校教师能力培养提供了发展性的理论依据
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东盟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显著加强,双方实现关系提质升级,将面临新的更大动力和光明前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将广西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高校积极融入国际化进程当中,教师必须积极拓宽东盟视野,提高国际化交往、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思维型教学理论为高校教师能力培养提供了基础性理论依据
思维型教学理论强调“引导教师从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学习思维转变”。该理论认为,教师专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教学创新能力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螺旋上升,形成完整的层级结构,覆盖了从新手教师到专家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过程。教师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等发展和提升既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又是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
二、地方财经高校教师“四种能力”培养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课程思政”对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政育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原则,引领思想价值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高校各门学科必须协同发挥育人功能。改革开放以来,经管类专业课程大量引进西方原版教材,专业知识受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影响较大,马克思主义在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象客观存在。因而加快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更好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推进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梳理财经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并落实到具体每一门课程中,具体实施者是教师,这必然对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新挑战
5G、AI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智能+教学”新形态必然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目标,要求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创新,推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这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高校信息化平台提出了新挑战,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新技术变革,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案例教学能力提出了新期待
高等教育发展促进了高等教育理念、环境、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是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只有通过使用才能完全被理解”。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文字或图片呈现出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财经类课程特点使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得以突显。信息化教育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自由度明显增加,因而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方式,案例教学成为财经类教师的核心教学能力。
(四)国际化与区域本土化的办学特色为教师东盟国际化能力带来了新机遇
广西将建设成为东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地。广西财经学院作为广西唯一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在国际教育上改革创新,将国际化教育观念更新和转变放在首要的位置,进行了国际化和区域本土化相结合的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积极构建了“三机制三计划”的区域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势师资、特色课程、规范管理”三位一体的国际教育教学平台和国际化与区域本土化实践教学生态系统,已形成了突出的办学特色。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更需要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东盟课程开发、东盟实验平台和智库建设等活动当中,提升国际化能力。
三、地方財经高校教师“四种能力”的培养方向
与教师“四种能力”相对应,高校应建立“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四位一体的培养机制,根据分层分类的实际需求形成特色品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一)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高度重视本科教学,突出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政策激励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全程育人与全员参与的态势。根据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要求,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内培外引”,积极开展教学成果奖,形成长效激励机制。高度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全面铺开学习培训,加大力度支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学沙龙、专题学习、教学工作坊等项目建设。
(二)学校构建教学培养体系,坚持特色发展
按照“需求—参与—实效”的发展思路,构建三级教师教学培养体系,设计针对新进教师、青年教师、创新创业导师、骨干教师、教学督导开展的“名师讲坛、教学沙龙、教师工作坊、公开示范课、教学研讨”五维发展平台,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基本能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专家进课堂和教师进企业“双进互融”。
将国际化教育观念更新和转变放在首要的位置,不断探索国际化和区域本土化相结合的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统一并提高对国际化教育的服务面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标准等的认识,举办各类面向东盟的国际性论坛和研讨会,组建面向国际化和本土化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形成浓厚的教育国际化氛围。
依托财经高校“双协同双融合集成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大力凝练教学改革成果,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按照学科大类分类推进所有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改革模式,提炼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课程思政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财经类专业教学案例汇编成果。
(三)多方协同构建培育机制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质量立校,把教师专业成长摆在首位,统筹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动实践教学体系再造,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新入职教师教学准入制度,发挥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加大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投入,积极开展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教学改革研究、专题研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提升教师的业务技能、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实施高层次优秀人才和领军人才引培计划,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施“骨干教师发展计划”,建设梯度合理的人才队伍;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实施“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提升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实施“教师海外研修计划”,加快教师队伍国际化进程。
(四)校企合作完善第三方评价体制机制
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引入第三方评价,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层次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特点,开展教师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适时设置教学型教师、教学科研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岗位,分类分层次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加强对教师育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与考核,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工作的第一要务,严格落实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推动教授、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加强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实施课堂教学奖励和教学成果奖励,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和津贴分配中把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作为同等重要的依据,对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提高基础性绩效工资额度,保证合理的工资水平。
【参考文献】
[1]熊耕.英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体制分析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8(9).
[2]李辉,龙宝新,李贵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能力的结构与培育[J].中国高教研究,2020(11).
注: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东盟国际化导向的财经高校教师‘四种能力研究与实践”(2020JGA);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财经高校‘双协同双融合集成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9JGZ144);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广西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2021B132)
【作者简介】马 燕(1983— ),女,广西桂林人,广西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师发展,新闻传播。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国际化思政 幸福从“心”开始知识文库(2019年23期)2019-12-31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现代交际(2019年20期)2019-12-06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活动预告进出口经理人(2018年10期)2018-10-17成人教育中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知识文库(2018年6期)2018-05-14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科学导报(2018年3期)2018-05-14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23期)2018-01-22杨元庆:国际化不是简单的“贴标签”WTO经济导刊(2005年6期)2005-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