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史学习教育发言:“度”量好学史力行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史学习教育发言:“度”量好学史力行效果,供大家参考。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明理是前提,增信是基础,崇德是关键,力行是使命。学史力行是明理增信崇德的归宿与落脚点。力行,就要行之有力、行之有效,达到“力行而后知之真”的效果。“行”有所果是目的。如何检验和评价“力”的效果?笔者认为要“看”好三个“度”,“度”量出学史力行的成效。
要看群众“满意度”如何,切实把实事办到“心坎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指出:“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尺,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更幸福,我们所完成的工作只要是群众感到便利了、实惠了、满意了,那么我们就基本达到了“行”的效果。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增加群众的“满意度”就要切实做到想民所想、忧民所忧,将群众“心上事”作为党员干部的“上心事”,急民所急,解民所困,将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办,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办得让群众开心、放心。为群众办实事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联系服务群众,关键是要对群众用真情、真用情,用心办、真心办,能一天办完不等到两天,强化“第一时间”“第一效率”意识,不能因为时间问题,虽然事办完了但群众依然“满意度”不高。群众意见是检验干部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在服务群众中要切实强化群众思维,让好事办好、实事办快,以效率和效果提升群众“满意度”。
要看实事“精品度”如何,切实把实事干到“最佳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非常熟悉的一句口号,也是工程质量的根本要求,更是一个国家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干则精细、出则精品,就是每干一件事情都要求精益求精,把“精”字贯穿干事创业全过程,向“精准”把握和用力,向“精品”要质量和效益,追求成事的“精品度”,少走“冤枉路”、不走“后悔路”。“精品度”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质量,二是效益,也就是质量和效益俱佳,不能好看不实用、不撑用,造成劳民伤财,成为日后“笑柄”,有损党委和政府“威信”。把实事干到“最佳处”,追求实事“精品度”还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理念,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对新形势下贯彻发展新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实现新发展的应有之义。干到“最佳处”、追求“精品度”就要谋划要实,科学谋划,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切实论证到位,并在建设推进过程中严格标准质量,让每一项工程、每一件实事都能成为“样板”。
看实事“效能度”如何,切实把成本降到“最底点”。所谓效能度就是工作干事(办事)的效率、效果、效益以及所发挥的最大效应等。看实事“效能度”不但要看服务效果、发挥作用如何,还要看投入的“成本”怎样,看干事(办事)的成本是否达到最大节约化、节效化,也就是花最少钱办“最大事”、用最短时间办成事。办任何事都要强化“成本意识”,要像花自己的钱一样“斤重”,既不能铺张浪费,又不能搭车“收费”(贪污受贿),造成成本虚高。一方面,要在项目建设上增强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控。通过对党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的学习教育,党员带头抓节约、降成本,提效能、增效益,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勤廉光荣、贪腐可耻的思想,开源节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严格把关。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式”服务,不断深化“一次办成”工作机制,拓宽为民服务范围,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确保各项服务不缺位、不脱节、不拖延,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群众办事“成本”,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行胜于言,质胜于华。在“学史力行”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树立“我为群众办实事”意识,勇于担当作为,尽心竭力践行,以群众满意度、项目精品度、工作效能度检验学史力行的效果。
上一篇:纪委书记纪检监察工作研讨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