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品质学习设计的古诗文深度学习探微
金霞
【摘 要】统编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意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对此,以名师名家的古诗文教学为例,倡导高品质的学习设计,从自主探究的落实、教学趣味的保持、积极语用的实现、高阶思维的培养等方面探讨古诗文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古诗文;深度学习;学习设计
对于古诗文,“解词释句—串讲诗文—背诵默写”的模式化教学已“深入人心”。笔者有幸聆听了一些名师名家的古诗文阅读课。这些课一扫以往模式化、虚假化、浅表化的教学现象,倡导“以学习为中心”,以高品质的学习设计为抓手,追求学生在学习中的深度参与、深度融入,追求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和获得感,追求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和学习结果的黏性。可以说,这些课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古诗文教学别有洞天。
一、指点“江山”,落实自主探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语句俗白清浅,没有生僻难懂之处,倒是诗中一连串地名让人有些眼花缭乱,而这恰恰是此诗的一大特色。对此,特级教师蒋军晶是这样展开导学的。
师:(课件出示地图)这么多地名,你们搞得清楚吗?你们可借助注释,在地图上找一找。
(学生各自阅读注释,浏览地图)
师:怎么样?谁上台给大家在地图上指点一下?
(学生陆续举手,有一个小个子男生怯生生地看着教师)
师:(对着那男孩热情地招手)来,就边上这位小男孩!你老盯着老师看,相信你可以的。
(学生好一会儿才站了起来,慢吞吞地上了台)
师:请你指着地图说,杜甫如今在哪个地方?
(学生搔搔后脑勺,盯着地图看了好一阵子,还是不确定)
师:不着急,孩子,联系古诗看看地图,此时的杜甫身在何处呀?
生:(犹豫地指向地图)剑外。
师:没错,剑门关以南,就在现在的四川。诗人的家乡在哪儿?
(学生又陷入了迟疑)
师:诗人想到哪里去?他的心在哪儿?
生:(小心翼翼地指着“洛阳”)应该是到洛阳去吧!
师:很好!那么,当时收复的地方在哪儿?
生:(较快地点住“洛阳”北边的那块区域)蓟北。
师:对,就在现在的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根据地。这几个地名找得非常准确,你真的很棒哦!诗人的回乡路线是怎样的,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吗?
生:(没一会儿就很有把握地比画起来)先从巴峡到巫峡,再从襄阳北上到洛阳。
(台下学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在初读环节,很多教师惯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借助注释说说诗中的地名分别指哪里,这样最省事。可这样学,学生对于这些地名具体在哪个区域及各地之间的关系还是一头雾水。高明点的教师出示地图后,会指着地名,让学生读古诗。这样教,虽然顾及了学情,但还是没有放开学生的手脚。在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去想,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做。“结合注释在地图上找地名”这一学习设计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動性,让教学方式从以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引领学生脱离毫无意义的浅层舒适区,进入深度学习区。通过思考、比对、找寻,这些地名不再是散乱而没有联系的,连成了一张清晰明了的回乡路线图。这些地名也不仅仅是地名了,而成了一个个活的具有地域特点、承载诗人情感的地方。学生在地图上这么一“指点”,还点明了时代背景,疏通了诗歌大意,初步感受了诗人的爱国之情,真可谓满盘皆活。
佐藤学教授说过:“在这里我们不是要‘好的发言,而是要实现所有儿童的权利,尊重每一位儿童的尊严,那么才能提高儿童的学习质量。”作为课堂阶层文化中的弱势群体,学困生往往不受关注,尤其在公开课上,很多教师对他们是唯恐避之不及。蒋老师理解学生的学习困境,耐心启发,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并适时引导,最大程度上引发学生潜在的可能性。最终那位男生不负所望,越学越顺,越说越好,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学习带来的自信与成就感。这也正是深度学习所追求的“让每个具体的学生在课堂中寻找到自身存在与学习的价值”。
二、探寻“真身”,保持教学趣味
古诗文教学一直以来遭人嫌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教师喜欢“死抠”,即逐字逐词地解释串讲,这种肢解式的机械教学当然索然无味。没有趣味的课堂是没有吸引力的,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正如特级教师罗才军所说:“深度学习也好,任务导学也好,不论怎么样的方式、方法,你总要让学生愿意往下学,这是第一位的。课堂趣味性不够,就会味同嚼蜡。课堂趣味性一有,学生就会很热衷参与,打起精神,真正发自内心地去学习。”那怎样保持古诗文教学的趣味性呢?罗老师的《王蓝田性急》这一课给出了很好的示范引领。
师:
课文是围绕鸡蛋展开的。请再读课文,有的是“显形”的鸡蛋,有的是“化了妆”的鸡蛋,有的是“隐了身”的鸡蛋,看你能不能找到。
(学生随文找)
师:第一个在哪里?
生:“尝食鸡子”。
师;第二个呢?
生:“以箸刺之”。
师:这是“易了容”的鸡蛋。现在我们知道了,文言文中“鸡蛋”可以用什么来替代?
生:之。
师:像这样“化了妆”的鸡蛋,文中还有吗?
生:“乃下地以屐齿蹍之”。
生:“啮破即吐之”。
师:很好,继续找第五个鸡蛋!
生:“举以掷地”,就是举鸡子以掷地。
师:哈,了不起啊,“隐身”的也找到了。
师:还有吗?
生:“鸡子于地圆转未止”。
生:“复于地取内口中”,应该是复于地取鸡子内口中。
师:(呈现课件)如果我把这些鸡蛋都放入文中,这篇文章就变成了这样。听我读,什么感觉?
(教师提速读完后,学生哄堂大笑)
师:笑什么?
生:都没有断句,读得太急了。
生:像绕口令,说顺口溜。
生:跟我们写作文一样,我觉得老是写同一个词很不好。
师:嫌我啰唆。
生:我们老师说过,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语言要简洁。
师:是的,如果这样写,读起来就不够简洁、精练。文言文中,有些地方明写,有些地方直接省去,有些地方用“之”代替,因此文言文也被称为“之乎者也”。来,一起读!
罗老师大胆创新,独辟蹊径,提出了让学生读古文找鸡蛋的学习建议,尤其是找“化了妆”“隐了身”的鸡蛋,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都说“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如此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学生怎能不喜欢?就在这样快乐、有趣、奇妙的探寻过程中,学生不仅轻松理解了字词,梳理了文言文大意,还真切感受到文言文语言凝练的重要性。这样高品质的学习设计,令人叫绝。在罗老师的课堂上,这样趣味盎然的教学环节比比皆是,像后面的对比吃鸡蛋、剧本表演等,学生又被不自觉地卷入其中,沉浸其中,玩中学,学中玩。
不可否认,古诗文的用法和含义与现代汉语有着较大差异,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但在无形之中也传递了另外一种妙趣横生的意味。教师若能正确把握小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积极开发古诗文中的趣味因素,持续保持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学其中,就能巧妙地突破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使其充分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语言艺术和文化魅力。
三、填补“空白”,实现积极语用
古诗文与中国画一样,崇尚留白艺术。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存在着许多“空白”。教师在教学中宜寻找文本缝隙,创设具体情境,激励学生发挥想象说话写作,提高语用水平。还是以罗才军老师的《王蓝田性急》一课为例,他是这样引导学生补充人物形象,在语境中想象练笔的。
师:同学们,用了那么多招,王蓝田还是没有吃到鸡子。此时,在他心中,鸡蛋就是——
生:仇人。
生:怪物。
师:谁来演一演这个王蓝田?
(指名学生上台趣味演绎,台下学生点评)
师:文中不仅写了王蓝田吃鸡子的动作,还写了什么?
生:神态。
生:“大怒”“瞋甚”。
师:当“鸡子于地圆转未止”时,这鸡子好像还向他挑衅着什么?
生:“哼,想吃我,没那么容易!”
生:“想跟我斗,你还嫩了点!”
师:(作咬牙切齿状)呀呀呀呀呀——王蓝田哪受得了这气啊,就像这样(课件呈现几张愤怒的人物脸部大图),这得有多急多恨哪!请拿出课堂作业纸,把王蓝田性急时的语言与神态写下来,可用文言文,也可用现代文。
(学生想象写话)
师:不仅要会写还要会读,来,我们听一听。
生:……不得,便大怒,曰:哼,好好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你!
生:……不得,便大怒,曰:小样儿,我还治不了你了!(台下一阵哄笑)
师:这话太接地气了,高!
生:……不得,便大怒,曰:此等嚣张,吾非食之不可。
师:用文言写的,了不起,说得也霸气!“又不得”呢?
生:……又不得,瞋甚,其脸涨得通红,眼瞪得滚圆,口张得老大,手抓着前胸……
生:……又不得,瞋甚,其脸完全扭曲,狰狞得可怕,眼似喷出愤怒的火花,口怒不可遏地吼叫着,手紧握拳头拼命挥舞着……
生:……又不得,瞋甚,其脸铁青,泛着寒光,眼中闪着一道无法遏制的怒火,口中牙齿咬得咯咯响,手抓着自己的头发,疯了似的,乱冲乱撞……
听着这些生动活泼、极富想象的语言,真让人拍案叫绝。这得益于罗老师在学生写话前的一“演”、一“挑”、一“激”,通过剧本的表演、关系的挑拨、情境的创设,很好地刺激了学生,个个想一吐为快,且欲罢不能,达到了积极语用的目的。小学生是最富想象力的,想象与写话相结合,不失为极好的提升学生语用品质的策略。
特级教师莫国夫在《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探索与思考》中明确指出,坚守学科本质是课堂深度学习的关键路径之一。古诗文极富语文意味,所以,教师一定要用“语文”的方法教学古诗文,深入挖掘文本特点,寻找有价值的语用元素,巧设学习任务,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整体地学,通过听、说、读、写,在深度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发展思维,学会审美,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产生获得感。这是走向古诗文深度学习研究的必经之路。
四、审思明辨,培养高阶思维
古诗文教学中,以机械记忆和反复操练为主的浅表性、碎片化学习还是较普遍存在的。学生不善思考,更不会质疑,面对一些挑战性问题,总是等待教师或同伴给出现成答案。要实现古诗文的深度学习,就要培植学生的高阶思维,引领学生向更高阶的学习任务冲刺,在发展思维中感受古诗文学习的魅力。
以王铁青老师执教的《书戴嵩画牛》一课为例,上课至尾声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激烈碰撞,迸发出絢丽的光芒。
师:“谬矣”,同学们,戴嵩真的画错了吗?
生:我觉得戴嵩这么画其实是对的,因为注释里写道: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师:(课件出示注释)文中注释写得很明白,这位学生读书真细致!
生:我以前在电视节目里看过一场斗牛赛,牛决斗时有夹紧尾巴的,也有尾巴上扬的。
师:咱们还是再来看看戴嵩究竟何许人也!
(课件出示戴嵩简介,指名读)
戴嵩,唐代著名画家,擅长描绘田园、山川之景。画牛尤为著名,有“戴牛”之称,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其观察之精微。
师:你现在是不是更有话要说呢?
生:戴嵩,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就是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牛的习性了,这样一位画牛高手怎么可能画错呢?
生:对啊,他为了画喝水的牛,能如此精微地去观察,这么细致入微的人是不可能不知道决斗时牛尾巴是怎样的。
师:那么,你们现在认为这牧童有没有错呢?
生:估计那位牧童只看到过缩尾的斗牛,没见过摇尾的斗牛吧!
生:牧童的意见太片面了,自己观察不全,还误批了戴嵩。
生:这位牧童的勇气还是可嘉的,敢于指出大画家画上的问题,要是以后观察再全面些,就好了。
师:杜处士和写此文的苏轼有没有错呢?
生:“处士笑而然之”,听牧童这么一说,杜处士就相信了,我觉得他也错了,他应该自己去观察,而不能偏听偏信。
生:苏轼应该也听信了牧童的话,所以才写下了这篇题跋。就因为这篇文章,戴嵩长期受到后人的误解。
师:看来,我们都得注重观察和实践,尊重客观事实才是。“我思故我在”,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拿起笔来给苏轼写一封信。
戴嵩真的“谬矣”了吗?当大家都认为戴嵩画错了牛尾巴时,王老师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维大反转。学生通过借助注释、联系实际、阅读简介等方式,迅速找到了依据,说得有理有据。牧童有没有错呢?杜处士和写此文的苏轼错了吗?紧随而至的几个问题更是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理性辨析,激荡着学生的心灵。精彩对话的背后是学生对善于观察和思考及尊重客观事实的重要性的深刻领悟。
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力放在课堂中央,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追求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学生沉浸在这样的学习中,精神高度集中,内心愉悦充实,处于一种“迷恋”和“忘我”的状态,有效地调动全身心参与,并且不断持续深化。
综上所述,高品质学习设计为学生深度学习古诗文提供了保障。普通教师要向名师名家学习,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遵循学习者的学习起点、认知风格,揣摩和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历程,并通过有益、有效、有品质的学习设计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处。统编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意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摒弃固有的教学模式,通过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引导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自主探索、深度融合,品味和感受经典古诗文的深厚意蕴。实践证明,深度学习,让古诗文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静静,谈杨.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基于對中小学生真实学习历程的长期考察[J].教育发展研究,2018(15/16).
[3]莫国夫.课堂迭代:深度学习的完整意义及关键路径[J].新课程评论,2019(9).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阳光学校 312300)
猜你喜欢古诗文深度学习构建说理课堂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考试周刊(2021年21期)2021-03-25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初探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12期)2020-09-26基于数学史:轨迹概念教学中的问题串设计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年2期)2020-06-27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新智慧·中旬刊(2020年3期)2020-05-28英语词汇深度学习策略小学时代·中旬刊(2020年3期)2020-04-26例谈促进小学英语课堂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小学时代·中旬刊(2020年2期)2020-04-16PRE模式——小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的新样态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0年11期)2020-03-28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青年生活(2019年9期)2019-10-21酬赠之作作文周刊(高考版)(2019年15期)2019-06-14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1期)2019-03-13下一篇:基于学生视角的党史教育思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