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 【党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是近代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作为中国社会最先进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争取民主、勇于自我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制度基础、经济基础和有利环境。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这一百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
2 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偶然,是历史的选择;新中国的成立与强大也非偶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必然结果。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近代历史实践证明,无论是旧式农民起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无法承担起引领中国人民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双重历史使命。
虽然这些努力和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脚步并未停止。中国人民将实现民族独立的希望寄托在新兴的无产阶级身上。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诞生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对封建专制
3 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形成猛烈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拉开了序幕。全国各地还出现了一大批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团体,一些进步知识分子翻译出版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当时全国百余种报刊虽然观点不一,但几乎没有不谈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是随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直接经营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成长发展起来的,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
1921 年建党前夕,全国产业工人数量已达两百余万,工人阶级日益成为近代中国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且身受外国资本、封建势力和资本家三重压迫与剥削,使得工人阶级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组织基础。中国工人阶级迫切希望致力于工人阶级和劳苦
4 大众解放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他们寻求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治代表。
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成长为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他们联络、发动工农群众,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0 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早期地方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陆续成立。至此,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已经成熟。
总结近代中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到,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艰巨使命,落在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有了共产党才有新中国
1921 年 7 月,党的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此后的 28 年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火中“屠刀不泯革命志”,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保障。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
5 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在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团结精神,通过群众工作赢得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将广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紧密团结在一起。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建立统一战线是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就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旧秉持“统一战线是一个基本的问题,无论如何要团结最大多数的人”的革命理念,赢得了民心,也赢得了胜利。
争取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心一环。中国共产党一直把追求人民民主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1937 年 5 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指出:“争取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则为保证抗战胜利的中心一环。”并强调中国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民主改革,一是将政治制度上国民党一党派一阶级的反动独裁政体,改变为各党派各阶级合作的民主政体;二是实
6 现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自由。
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例如“三三制”等具有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制度,团结了各个抗日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革命积极性,在解放区充分发展民主,开始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改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赋予了她用之不竭的强大能量,使中国共产党在时局变幻莫测、各路政党林立的严峻环境中取信于民,赢得胜利。
党的二大将“纪律”专章纳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依规依纪管党治党的“制度母体”。党的三大鲜明提出“自我批评”的要求。毛泽东坚决认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1940 年代前期在全党开展的整风运动,实质上也是我们党的一场思想上的自我革命,其最主要目的就是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全党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通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破除了将苏共经验和共
7 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新中国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道路,取得了许多重大建设成就。新中国以崭新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新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1956 年,毛泽东提出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思想,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1957 年,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
8 盾”的概念,明确了社会主义依然存在矛盾,其中有敌我矛盾,也有人民内部矛盾,为指导社会主义国家正确看待矛盾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1959 年底、1960 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提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时指出:“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这个观点,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中国共产党在成为执政党后,十分重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采取坚决措施加以防止和纠正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腐败现象。这些独创性的理论对于建设新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的社会主义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1949 年 9 月 29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教训,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也有别于苏联的一党制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9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共同筹建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中国的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在政治实践中的形成,并且有了自己的组织形式。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实现形式。“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创造性地解决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这项制度妥善解决了国家统一领导与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自治之间的复杂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的国民经济体系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变,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
10 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为按劳分配提供了经济前提。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就领导中国人民逐步走出传统平均主义思想和苏联分配政策的影响,在实践中确立了按劳分配的主导地位。
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毛泽东提出以互助合作的形式把广大农民的个体经济改造成集体经济。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这一阶段取得了历史性进步。
对此,邓小平在 1979 年曾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这些进步和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独立和统一为新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毛泽东主张新中国必须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他强调:“不许世界上有哪个大国在我们头上拉屎拉尿。不管资本主义大国也好,社会主义大国也好,谁要控制我们,反对我们,我们是不允许的。”他始终不渝地
11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同各国、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历史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积极作用。这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也为后来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迎来强起来的伟大时代,全党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付出更为艰巨、艰苦的努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建好新中国。